神秘太極峰
其實,僅憑其大號,就足以令人浮想聯翩了!
在《周易·系辭上傳》里,太極是易經的起點,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是也;但在道家心里,太極則成為一面旗幟,一種至當之理的象征,也就是“極中之道”;而在哲學家看來,太極是天地未分出陰陽之前的混沌狀態;此外,太極一詞,還有“總天地萬物之理”,或者“太空的中心”等等意思。
南勝境內的太極峰堪稱風景名勝區,這不是“驢友”的杰作;更不是有的人瞎吹出來的海市蜃樓,它原本就為天地生成。太極峰的幸運只在于遠離城市,甚至連鄉村也有意識地躲開了。她還拒絕能通行汽車的公路,直到拒絕一切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的染指。所以直到今天,想上太極峰的人,只能如原始人那樣,腳蹬手攀,沿羊腸小道一步三喘艱難而上。
山水皆為風景符號,游客解讀各自不同,太極峰亦然。
歷史上的太極峰,兩次收留了還處于弱勢的造反者,心甘情愿地擔當他們的秘密據點。近的為閩南紅軍根據地。太極峰所在的南勝甌寮村,1934年3月,就建立了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靖和浦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林路,副主席吳庭堅。靖和浦邊區蘇維埃政府看中的是甌寮的偏隅一域,太極峰的群峰高聳。山高林密,利于同國民黨白軍周旋;石洞眾多,有益屯兵住宿,既不用搭蓋草寮,就可遮風擋雨,不用偽裝敵人也發現不了。太極峰上的紅色遺址甚多,紅軍洞便是其中之一。最大的紅軍洞又名萬人崆,顧名思義它可容納一萬名以上的紅軍將士隱蔽住宿。可以住一萬人馬是什么概念?即這個山洞可住一個整編師的紅軍。更奇的是,傳說這個紅軍洞可以直通到百里以外的漳州城。有關紅軍以太極峰為根據地的歷史,知之的人很多。但對于太極峰藏有紅軍寶藏知的人就不多了。我孩童時期曾聽一名當了10多年紅軍交通員的親戚說過這件事。道是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在1937年7月16日“漳浦事件”發生前,曾在太極峰的某個石洞里藏了一部分金銀。后來,因參與藏寶的指戰員絕大部分犧牲了,幸存的知情人也因為年久日深,記憶淡化而分辨不清具體藏寶地點了。七八十年的風霜雨雪,對于金銀元寶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還能找到,必定還是白花花金燦燦的讓人愛不釋手!
太極峰還曾經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結社組織——天地會的一個據點。天地會也叫三合會、三點會,亦叫洪門天地會,還叫洪幫。有關天地會的創始人、創建年代、創立地點,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這么幾種觀點:一是天地會的創始人為平和人萬五道宗,創建年代為康熙十三年(1674年),創立地點在今天的平和大溪鎮赤岌村境內的高隱寺。二是天地會的創始人為漳浦人鄭開,即所謂的僧人提喜,創建年代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創立地點在今天的云霄縣城以東8公里的高溪廟。三是天地會的創始人為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創建年代在明末清初,創立地點在今天的漳州南部。在筆者看來,上述第二種觀點是一種誤認!天地會的歷史真實,體現在以上第一種觀點中。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三種觀點也有其合理成分。一句話,鄭成功雖然不是天地會的真正創始人,但它支持天地會的創設。這樣講是有證據的,絕非憑空杜撰。
這里有必要寫寫萬五道宗其人,因為萬五道宗與太極峰密切相關。從一定角度講,沒有萬五道宗,便沒有太極峰!
萬五道宗的俗名叫張木,道宗是其法號之一,而萬五則是他與鄭成功麾下的“五虎將”之一的萬禮等人結拜金蘭時的排序。道宗所以取萬為姓,其根源在“以萬為姓集團”。除萬五道宗的法號以外,已發現的屬于張木的法號還有10多個,比如萬云龍、無智宗公、達宗、慈光、和滿、老萬師傅等等。這應該與張木一生當過漳南各縣10多座寺廟的住持有關。
張木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在今天的平和縣小溪鎮后巷延安樓。幼時家貧,不久父母又雙雙亡故,張木由親戚做主過繼給詔安官陂張姓人家為義子。后張木到詔安報國寺當雜役,因天資聰慧又有心向佛,被該寺住持時空納為弟子,從此剃度出家。這名時空和尚,不但禪境高修,而且肩負使命——在漳南諸縣創立南少林分舵。
在時空和尚的傾力調教下,道宗的道行進步很快。明崇禎六年(1633年),道宗才21歲,時空禪師便舉薦他到云霄龍湫巖當住持。兩年后道宗離開龍湫巖赴銅山,先在興教寺(后叫西山巖)重構了初來寺。此時此際,中國又走到一個前后朝代交替處。清兵入關,大片朱明王朝的皇土盡入女真族的版圖。具有正統思想的鄭成功不愿降清,在閩南舉義旗同清廷分庭抗禮。清順治九年(1652年),道宗為修建東山九仙巖及銅山長林寺,開始與鄭成功手下將領洪旭、張進、黃廷、萬禮、甘輝、余寬、盧若騰、陳六御、蕭拱辰、鄭擎柱等人有了接觸,并向他們募得大筆善款,以解建廟資金不足之困局。
道宗與鄭成功及其將領交好,已知的證據例如在詔安長林寺,就發現了鄭成功捐款的功德碑。在廈門萬石巖,就發現了鄭將盧若騰為道宗寫的一首贊美詩,詩曰:“君家兩俊杰,異道卻相謀。以爾津梁法,為人帷幄籌。心惟存選佛,骨不羨封侯。軍旅喧闐處,長林未改幽。”這首詩說的是萬五道宗與萬禮等人以萬為姓,共同創建天地會的事。詩中把道宗與萬禮同喻為俊杰,說他們擅長運籌帷幄,大智大勇,無愧于有杰出成就的才俊。同時又暗示銅山長林寺和詔安長林寺,是他及戰友戎馬倥傯之余休息的好去處。所謂的“軍旅喧闐處,長林未改幽”正是注釋。
也許就因有了與鄭家軍將領的頻繁交往,道宗被植入反清種子,而且仇清情緒日積月累,于是開始暗暗籌備成立秘密結社組織;也可能為了投桃報李,還鄭成功及其將領慷慨解囊助其建造寺廟的大恩情,道宗與鄭成功相約開展兩條戰線反清復明:鄭成功在明處,以軍事斗爭反清;道宗在暗處,秘密創立天地會,作隱蔽性斗爭。兩條戰線道路不同,但共同指向的終極目標都是反清復明。從這時開始,道宗再也不是一位純粹的出家人了,他已脫胎為一名堅定的反清斗士。
在與鄭將交往過程中,道宗感到與其中的張耍、郭義、蔡祿等人格外投緣,于是18個人歃血為誓結拜為金蘭。相約以“萬”為姓,共襄義舉。大家亮出生辰八字之后,張耍為大,是為萬一,又名萬禮;郭義為二,于是改稱萬二或者萬義;蔡祿為七,從此便是萬七,又稱萬祿,以此類推,直到萬十八。
清順治十年(1653年),清廷大舉增兵福建進攻閩南,沿海的鄭成功部日緊。出于隱蔽戰線需要,道宗審時度勢,從東山渡海西進,到他的第二故鄉詔安官陂的“萬山深處”,另辟了一座長林寺。兩年后的1655年,道宗又回平和老家,在平和縣南勝鎮的太極峰,創建了一座紫竹寺。康熙十三年(1674年),道宗又在平和縣大溪天馬山修建了高隱寺。所有這些寺廟,其實都是反清復明的秘密活動據點。
值得一提的是高隱寺。正是在這里,萬五道宗創建了天地會。為創建天地會,萬五道宗先進行了輿論準備。他杜撰了一個“西魯故事”,故事中把清朝的康熙皇帝描繪成一個言而無信、恩將仇報、火燒南少林寺的昏君暴君。故事的梗概如下:康熙當朝,西魯國精兵進犯清境,所向披靡。官軍連連敗退,忙向朝廷告援。康熙聽從大臣建議,張貼皇榜,許以退西魯之兵者,可得一半清廷天下。南少林武僧揭榜西行,很快打退西魯國虎狼之師。班師回朝后,不居功自傲,拒絕封賞,照樣回到南少林寺繼續修禪論道。而康熙聽信讒言,秘密派遣大軍包圍南少林,一把火想把南少林數百僧眾燒為灰燼。幸得有5位和尚突圍而出,找到高隱寺,這才讓康熙火燒南少林免成千古謎案。道宗用這一招為天地會的問世,找到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于是與由南少林突圍而出日后被尊為南少林寺五祖的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等5人,共同倡議并組建了天地會。
從今天已發現的證據,天地會創建的具體時間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在高隱寺里,至今保存著一方石碑,上面刻有“伍和尚結義立會志——甲天寅地”12個字。另有世代為高隱寺護寺的張課桃家族世代相傳下來的天地會“海底”(即會簿)記載此事。“海底”原文如斯:“萬道宗主持五祖(到)上巖關圣帝君前立會,約定暗號,令旗寶劍。后五祖在三點地(之)上仙巖、高隱巖、長林巖三合會。眾僧密拜立天地(會)在高隱巖。后分開(到)各省召集起義……”此外,還有一批收藏于張課桃家的天地會文物可以佐證:刻著“天地會”和“佛法立天地會”銘文的印章各一方、寶劍一把、神像三尊、壁龕一塊、條幅四幅、會簿十數冊。
萬五道宗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冬圓寂。他的弟子將之安葬于詔安報國寺的普同塔內,這也許為了圓道宗到另一個世界也要追隨師父時空的夙愿吧。有碑文為證:“康熙辛巳年季冬吉旦,第三代祖師無智宗公普同塔,五房徒子孫同立。”
沒有萬五道宗就沒有太極峰。這并非為了美化萬云龍才編造的。其實,證據就在太極峰的一塊巨石上。這塊巨石高數丈,上刻著“太極峰”3個繁體楷書,呈豎排狀。旁邊還有同為豎排的落款小字:“乙未季秋吉旦開山僧道宗勒石。”掐指算算,這里的乙未年即1655年,時乃南明永歷九年暨清順治十二年。落款里的“季秋吉旦”,意思是九月的黃道吉日。瞧瞧,石壁上的刻字,再明白不過地把當地人稱為石屏山的山峰,更名為太極峰了。而此大手筆的始作俑者正是萬五道宗。
其實,萬五道宗又何止把石屏山變成了太極峰。他還在石屏山的鼎底湖尖建立了一座寺院,亦即上文中提到過的紫竹寺。這座紫竹寺,建于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也就是他建立起詔安官陂長林寺之后的第三年。當年,鼎底湖尖也叫下巖塘,是一個小山村,居住者幾乎清一色姓陳。寺廟建好之后,道宗感覺到應有一座莊嚴大氣的山門,于是來到石屏山的峰巔人稱南天門的地方,選擇了一塊高數丈,寬盈5米的巨石,寫上“太極峰”3字,并讓人勒于石上。此舉既把石屏山更名通告于天下,又把南天門當做紫竹寺的山門了,可謂一石二鳥。
紫竹寺與長林寺以及以后建成的高隱寺一樣都主祀觀音菩薩。而且道宗所選的觀音法像全為十八手觀音金身。從今天依然保持下來的十八手觀音法像可知,萬五道宗的選擇是寓有深意的!這十八手觀音像活脫脫就是天地會宗旨的象征佛和護法神。紫竹寺、高隱寺里的十八手觀音菩薩左手持太陽,右手舉月亮,這不是一個大明朝的“明”字嗎?再看凈瓶傾倒,也不難意會到那是在象征“反清、倒清”。凈瓶何物?盛清水之器也!如今凈瓶反轉,清水必倒光了,這豈不正暗寓著“反清、倒清”和清朝必亡嗎?!
是萬五道宗為太極峰注入了人文內涵,正是這種人文內涵,豐富了太極峰的景致,也厚重了太極峰的天然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