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福建省作家協會聯合采風團走進華安旅游景區
4月21-23日,由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馬照南同志帶領30位作家,赴華安旅游景區開展采風活動。
賴武平主任(上圖)、蔡森成部長(下圖)介紹縣情和采風選題
在縣情通報暨選題會上,華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賴武平介紹華安縣情和文旅特色。馬照南在講話中指出,華安兼具山水之勝與人文之韻,是閩南文化、畬族文化交融的活態樣本。他號召作家們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土地,以細膩筆觸記錄華安的歷史記憶、生態故事與鄉村振興實踐,為“清新福建”文旅品牌注入新內涵。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本育、劉偉澤,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蔡森成參加了會議。
馬照南(上圖)、劉偉澤(下圖)在采風選題會上
華安地處福建南部,土地面積 1315 平方公里,全縣轄 6 鎮 3 鄉、1 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1個行政村、12 個社區和 2 個國有林場。全縣戶籍人口 15.7 萬人、 城鎮化率 54.1%。2022—2024 年連續入選 “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2023 年成功入選國家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其主要特點:
走進旅游景區采風現場
區位優勢凸顯。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龍江北溪、鷹廈鐵路、漳永高速公路、省道西港線(S208)貫穿全境,廈成、福廣、漳永高速公路在華安經濟開發區匯集互通,開發區距漳州市區 15 公里、廈門特區 35 公里,融入廈漳半小時經濟圈內。
生態環境優美。是繼張家界之后全國第二個以縣域命名的國家森林公園,漳州唯一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縣森林覆蓋率65.11%, 水質達國家一類標準, 大氣環境優于國家一級標準。
產業基礎扎實。集全縣之力建設華安經濟開發區,實施“飛地工業”,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智能家具家居”產業集群以及“鋁車輪、針織機械、凍干食品”專業生產園區等主導產業。茶旅融合發展成效明顯,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
人文積淀深厚。是祖國大陸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縣份、閩南畬族文化的重要據點,民俗文化氛圍濃厚。境內文物遺存眾多,擁有“國保”“省保”單位 14 個,是閩南文物大縣之一。福建(華安)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東溪窯遺址列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重要史跡”首批申遺點,客家土樓營造技藝和高山族拉手舞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采風團成員
陳元邦、唐頤、陳國發、景艷等作家圍繞30個專題深入采訪,并參觀大地土樓群和華安非物質遺產項目。(陳本育/文;薛瑜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