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07-26 23:17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簡 梅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于秋風瀅瀅的光明港沿江棧道上,我竟不經意吟起了唐代詩人《鷺圖》中的詩句。

眼前河道蜿蜒,小橋俊秀,蔭蔽濃翠的景象使人思緒紛呈。在我朝著河堤想凝視白鷺卓立的身姿時,它們三三兩兩,或一唱一和,振翅飛掠著,朝河流的前方飛去……

福州地處閩江下游,城中內河縱橫交錯,湖塘相連,古來素有“人煙繡錯,舟楫相連”的江南水鄉神韻,豐盈的河水滋潤著這座曾被馬可波羅稱之為“橋最多的奇麗水城”。其實,自漢代閩越王無諸筑冶城開始,福州城有過六次大規模擴建,歷經漢冶城、晉子城、唐羅城、梁夾城、宋外城、明府城……每次擴城,都有許多原在城壕以外的河流被攬入城中,進而成為內河。光陰流轉,如今,福州共有107條內河,形成光明港、晉安河、磨洋河、白馬河、新店、南臺島6大水系,總長度達到244千米,匯水面積有300平方公里。水資源的得天獨厚,賦予福州這座2200多年的古城一種特殊的氣質。也形成了“枕山、面海、襟江”的包容雄闊胸襟。

不用說,歷史上福州憑借閩江之利,以城促港、以港興市而成為八閩之都。然而福州既得江之利,也屢受江之苦。據《福州府志》等史志記載,屢次閩江大洪水中,福州城均受淹,水深達1至5米。光緒三年(1877年)五月初五至初八日,接連4晝夜大雨,街道水深丈余,水勢洶涌,沖壞萬壽橋橋墩,沿江瓦屋漂沒無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初三日,上游溪洪暴發,平地水深數尺至丈余不等,漂沒田園廬舍甚多;民國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晚,颶風大作,房屋、橋梁倒塌,堤岸沖缺,居民損失甚多,災情慘重。

由于連年洪澇,災情慘重,1935年2月,福州設立了水利工程處,由鰲峰洲開鑿河道至新港,即今光明港。當時由于機械化程度不高,開鑿光明港的工作大多以工人肩扛人挑的方式進行,工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成百上千的工人每天艱辛的開挖河道,工程一直持續了好幾年。經過長時間的開鑿疏浚,最終光明港順利完工。光明港西起新港水閘,東至魁岐九門閘,全長6545.8米,寬50至140米,流經臺江及晉安區,沿線有新港水閘、八間排水閘、連潘水閘、鳳坂水閘、遠洋水閘、遠東水閘、上岐水閘、九孔閘和3座橋梁,而后成為晉安河、新港河、瀛洲河流入閩江的重要河道,為解決福州市區內澇,及當時對外通商口岸經濟貿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光明港見證了福州內河水系的變遷。前人曾說過“買田要買遠洋鼓山邊”,因為這里土地廣闊肥沃、水源充足,即使旱澇,也易豐收。光明港就像一條長長的珍珠鏈,從福州城里的河汊、湖泊串連到鼓山。年紀稍大的人都清晰地記得,港深寬闊,那時的河水多清呀,魚、蝦、蟛蜞、蜆子,甚至河蚌都極多,大人小孩一邊下水游泳,一邊潛到河底,都能收獲滿滿的一木盆漁利。上個世紀50年代,河水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河水仍能保持清澈本色,河面也比現在寬多了……老人們每每憶起漲潮時,從閩江外進來的船只數不勝數,各路小商販來這里盤貨,有些船就泊在橋邊,叫買叫賣聲煞是熱鬧。如果貨未清出,船家一般會繼續等歇著,等下一次潮漲起后再走。若是逢夜里漲潮,船家間相互的吆喝、問候聲就在星光下、漁火中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改革開放的大潮打開了國門。日新月異的道路拓寬、高樓林立替代了諸多的農田耕地,也牽動著內河的變遷。福州的住宅有兩個特色:親水性和朝向選擇,出門見水是福州人的習慣,所以好宅子一定是依江傍湖,并且一律選擇南北向,這點幾乎成為福州住宅開發的行規。由于光明港沿岸以其優越的依江傍湖地理優勢,加之當時內河繁榮的商貿往來,自然成為福州人建房的首選地。越來越多的福州人在光明港沿岸安家落戶。然而,隨著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光明港沿線隨意違章搭蓋的建房越來越多,又加人們對內河環境保護意識的缺失,居民常將生活污水排入內河,沿岸的工廠也將管道埋入地下,每天排放污水,致使污染源急劇增多,而管網建設的發展跟不上沿岸居民的聚集,久而久之,致使河道堵塞,水體自凈能力差,讓美麗的內河一度失去光彩。

光明港的維護及疏浚工作,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始終作為重點利民工程,政府并投入了大量財政整治經費。諸如1997年,光明港、晉安河、打鐵港、瀛洲河、達道河等16條總長17977米的內河展開了整治工作,共清淤502447立方米,修砌擋土墻29437米,拆除沿河違章建筑75548平方米,投資了近7500萬元;1998年,光明港、風坂河、陸莊河、華林河等13條內河,清淤357844立方米,完成修砌岸石方量41374立方米,拆除沿河兩岸違章建筑99164平方米…

 

從前,福州市的污水一直是直接排入內河里,內河實際上成了排污溝。1995年底祥坂污水廠建成投產,這對于福州來說是破天荒的。當時根據地形和排水區劃分,福州的內河以八一七路為界分為西區和東區兩大部分。祥坂污水處理廠建成后,西區日趨處理量5萬噸的污水集中到污水廠中處理,這就使白馬河以及西湖的水質得以改善。而東區,于2002年也興建了日處理量20萬噸的洋里污水處理廠,同時開展了以引水工程為核心的綜合整治,引水補水的措施增強了內河水循環動力,改變了內河原有的衰退條件,沖污區內流量加大、流速提高、水位升高,比較好地改善了內河水環境;后來還通過雨污分流等管網系統方式,進一步治理內河。不過,從歷史上屢治屢淤的情況看,由于福州地區屬于軟土地基,且分布不均,易造成管道沉降,二三十年陸續建成的污水管道損壞嚴重;而大量舊棚屋的存在,將河拓寬疏浚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更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動把污染源截除掉,進行統籌規劃,分配長期任務,實現科學有效的整治——由此,最大的內河“保護攻堅戰”,自2011年起始開始打響!

為早日實現“水清、河暢、路通、景美”的目標,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重現閩都山水歷史風貌。2011年,福州市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內河整治工程,對城區75條內河進行截污工作,光明港被納入內河整治的重中之重,項目總投資61.36億元,其中征地拆遷達54.3億元。項目總長6.7公里,用地總面積1600畝,整治工程包括清淤、駁岸修建、橋梁及景觀綠化、房屋征遷等。涉及晉安區鼓山鎮遠西村、遠中村、遠洋村、連潘村、六一村、洋里村6個村,以及2個批發市場、1個工業小區,征收總面積達85萬平方米,征收戶約3000戶。無論是拆遷量還是綠化量,光明港綜合整治都可以算是福州最大的治河項目。

2014年底,光明港全面完成征收拆除工作,北岸長樂路至福光橋頭景觀、南岸亞峰公園等主要景區已建成對外開放。而今,安置房建設的“三遠佳園”、“六一佳園”等已陸續開展百姓的回遷工作……

 

懷著一種莫名的情思,連續兩天,我走訪了解了諸多光明港的過去與現在,并難以自禁地在心中展望著它的未來。

白露的節氣給初秋的榕城披載了幾許涼意與蕭靜的詩意,我行走于這條貫通著南北岸,集水陸觀光、健身、競賽等功能為一體的休閑公園。一路走,一路擷取著它歷經滄桑之后悄然呈現的恬靜與風華。

由于我在前一天特意用腳步丈量過晉安河是如何與光明港匯織,探尋過紫陽段至北光明港的通行綠道,兩岸的景致已經給予自己太多的驚喜。而這一天,我想從閩江入口處的五孔水閘位置往回踱量,看看氣勢綿延的光明港經歷怎樣的歷程歸并閩江。在一個老福州司機的指引下,繞行至五孔水閘,他告知這即是原來的九龍閘。只見水閘橫亙著,如莊嚴的戰士,護衛著江河的安寧;而沿線新建的鰲港路兩邊貫通著飛馳的車輛,分車帶中栽種的藍花楹等植物耀眼生輝;鼓山大橋如長虹,橫跨于濱水之上,眼前天幕朗闊,云堆山間,靜水長流,植株繁茂,橋倒映于水中,劃成一條弧線,岸體濕地叢林遍依,好一幅美輪美奐的現代江南圖景。

往遠東村段步行,即到了慕名已久的鳳洋將軍廟,相傳此廟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鳳洋林氏族譜已有圖載,歷經光緒元年(1875年)重建,現在的廟于1990年重修。在車水馬龍的鼓山大橋引橋邊,它以獨有的歷史積蘊與古樸精美的建筑,被遠近村民久久護持,現已成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瞻仰中,發現廟為磚木石結構,由門樓、戲臺、走樓、鐘鼓樓、祖殿組成,占地面積為665平方米。門墻為牌樓式,設門亭,亭為重檐歇山頂,檐下斗拱出跳三層;中間戲臺為木構,臺沿鐫刻著花鳥浮雕,栩栩如生,沿角置垂柱,柱頭為獸頭形;戲臺頂設藻井,斗拱疊澀,雕工精巧,呈螺旋狀。歷經歲月更迭,造型保持如此完整,令人嘆服!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間,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兩邊設風火墻,祀玉封靈顯靖遠金將軍。

將軍廟記錄了一段封塵的歷史。金將軍來自琉球國(今沖繩),唐營(俗稱久米村)人,字伯通,其先世金瑛為侯官縣壁團洲(今閩侯新洲)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為扶持琉球國前來朝貢、貿易,在福州選派陳、林、王、鄭、金、蔡等36姓中善于駕駛船舶者,賜予琉球國,壁團洲的金瑛也在其中,成為琉球國金姓始祖之一。金伯通為其第六世,勇武善拳擊。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因海上不寧,金伯通將軍奉命負責護航,沖破倭寇的截劫,在福州登陸,等待該國上京的使者返航。兩年后(1562年),金將軍又奉命護航前來中國朝貢,船于閩江口忽遇暴風雨襲擊,金將軍不幸落水……后漂入內港遠洋,當地人從其腰牌得知是琉球國金將軍,就塑像建廟奉祀。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因金伯通護航抗倭有功,敕封為安東侯。從此,地方官員出使海外,鄉人水上行旅,紛紛到該廟行香,祈求旅途一帆風順;每年水部河口琉球館都派人前來瞻仰朝拜,直到抗戰爆發為止。

 

再往前走,嵌入左邊的路徑,依河的棧道終于顯露在眼前。

我漫步于青石鋪就的小道,眼前的光明港依山傍水的景致豁然如畫卷展開,兩岸最顯眼的就是迎風浮動的楊柳,走一段都可看見一座座的新橋舊橋鑲嵌著,聯綴起這條河流的前世今生。園中時而傳來清脆的鳥叫聲,嘰嘰喳喳,河邊的白鷺也揚揚飛翅,閃爍過我的鏡頭;而右側相隔不遠的馬路,則是車流飛嘯的繁忙景象,與幽靜的綠道倒形成不同的節奏與韻致,這樣的體驗令人有一種恍惚,卻又真切的喜悅。梅園國際大酒店,靚麗地鼎立園中,它也是光明港整治工程中唯一配套的五星級酒店,最富創意特色的是,光明港的畫舫游。畫舫停靠于酒店的碼頭,長18米、寬4.5米、高4.3米,船體外觀金碧輝煌,兩側雕飾有騰云的金龍“護航”。走進船艙,古棕色的花窗古色古香,內設有35張單人座椅,8張茶幾,中間還擺設了一張“福”字木雕屏風。該航線全程約2.3公里,自梅園國際大酒店碼頭行駛至紅星苑碼頭后返航,沿途還將經過茉莉飄香、冀然亭、紫霞苑等景點,行程大約需要2個小時。

聽工作人員介紹,畫舫還可接受個人定制,游客們除了聽講解員沿途介紹光明港周邊風土人情、可以在船上品嘗地道的福州風味小吃,此外,船上還推出伬唱、品茶、古箏等表演。畫舫緩緩航行,游客一抬頭便能看到遠處的鼓山,而岸邊的光明港公園,坡道整潔,綠意盎然,河水輕漾,使人們可以時時感受到“山在城中、城在水中”,閩都風情躍然而升。

整整漫步半日,沿著公園內安全、舒適、通暢,或彩道,或木棧道的人車分流的步行空間,從閩江入口處,直至完整地走到了北光明港。途中時見行人或獨行,或慢跑,自行車的鈴鐺聲歡快地迎面而來,輕盈而過,池中的蓮花輕沾秋露,盈盈而舞……多么引人的景致呀!據介紹,光明港也是作為“光明港—晉安河—森林公園”綠道的起點,可連接金雞山、溫泉公園、琴亭湖、新店溪、兒童公園、動物園等十幾個景區景點,單向全長達25公里,將成為全國城市內最長的濱河休閑廊道。它的綠化帶可達909畝,相當于再建一個閩江南北園。這是多么令人心動且向往的濱水綠城啊!

 

吶喊聲、鑼鼓聲、鞭炮聲……返回途中,我的耳畔彷佛傳來端午節沸騰的龍舟競渡聲,寬闊的碧波之上,近30艘龍舟,在河道內你爭我趕,富有鄉風民俗的本境本廟的神祇吉祥的龍舟龍頭造型,一一亮相,加之身強力壯的“船人”齊心協力的搏浪擊力,使光明港充滿著無盡的活力。龍舟精神代代相傳,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綿延不息的圖騰與珍貴財富。

水,是一曲靈性委婉之歌。愛它,尊它,它就會洋溢起明媚的笑臉,揚槳呼號,給予人們前進的動力;水,蹣跚的步履,流淌著過一季季的春華秋實。善待它,就如同善待偉大的母親!

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晉安》;圖片來源于《福州日報》,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