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生 福 祉
——福州市鼓樓區服務業巡禮
李治瑩
35.7平方公里的福州鼓樓區,由于精致,濃縮了太多的精品。由于服務業是惠及民生之根本,鼓樓區舍得出資出力出地盤。在寸土寸金的彈丸之地,云集了4.4萬家服務業機構,平均每平方公里就坐擁一千兩百多家,真可謂星羅棋布。林林總總十四大類的服務業,在今日鼓樓區一類都沒有少。在突出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的同時,鼓樓區鞏固現代和傳統服務業,重點扶植新興服務業,讓傳統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并駕齊驅、同步發展、福及民生……
百 姓 永 輝
起步于鼓樓、又成功于鼓樓、根植于福州城的永輝超市,今日的千家門店,廣達長城內外數十個城市;十萬員工,匯集于大江南北萬戶千家。民生超市、百姓永輝,既是一面旗幟,飄揚在華夏大地;又如一句貼心話,傳揚于尋常百姓家。在零售業領域里跋涉了十幾個春秋的永輝,而今不僅是中國連鎖百強前十強、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前五強,還躋身中國五百強企業。董事長張軒松斬獲“全國優秀企業家”等多項殊榮。閃閃光環,閃出了多少并非故事的故事……
素有“八閩首邑”之稱的閩侯縣東南部,坐擁著一方以福州蔬菜基地著稱的青口鎮。所轄的數十個鄉村,大多產糧栽菜種瓜果。兒童時代的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常??粗镆吧夏切涡紊氖卟送ㄟ^菜市場,走向千家萬戶。于是,蔬菜就在兄弟倆兒時的記憶里揮之不去。母親為補貼家用,晚上秉燭孵豆芽,又借黎明之光,挑擔上肩走青口。母親為討生活而勞苦于日夜的背影,更讓兄弟倆刻骨銘心。
歲歲年年,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在進入高中后,已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兄弟倆看到學校圍墻外的世界,經濟之潮已是浪浪高漲,以勤脫貧、以智致富的新鮮事,如雷貫耳。靈氣與勇氣兼備的張軒松、張軒寧兄弟不讀書了,想去炒菜做飯當廚師,以為掌把勺子、守個灶臺沒多難。但試了些日子,覺得光光能把生米煮成熟飯還真不行,但要把菜弄成色香味俱全,自己又還嫩了點。咋整?一甩手,撂下了鍋碗瓢盆。
兄弟倆又聽說喝啤酒的人多,于是,租了輛三輪車,既賣啤酒,又送啤酒。死沉死沉的啤酒裝在三輪車里,這常常讓兄弟倆既推不動,又騎不走。勞累了一段時日,兄弟倆在滿臉的汗水和淚水中不但沒掙到銀子,還賠上了本錢。人說創業難,竟難到山窮水盡。
日復一日,躑躅在街頭鬧市的張氏兄弟,苦苦尋覓著屬于自己的創業路。一天早晨,兄弟倆無意中轉進了一個農貿市場,人頭攢動的農貿市場里,各類貨品如山峰海浪,涌進來又蕩出去。當他們走近蔬菜類攤點時,許是觸景生情,腦海里竟然浮現出家鄉青口的蔬菜基地、公路邊的攤點、塑料棚蓋里的菜市場……畫面中,還特別清晰地顯現出母親挑豆芽一步步遠去的背影。此時此刻,兄弟倆眼前跳躍出一個閃閃的光亮,耳邊重復著同一個聲音:菜市場!菜市場……志存高遠的張氏兄弟,一不做二不休,當即決定要賣菜就要賣好菜,賣高檔菜,出于農貿市場又高于農貿市場——辦超市!
籌錢借款,尋求地點,踏破鐵鞋,終于在屏西新村前尋覓到一個儲存貨物的大倉庫。幾經艱辛之后,裝點成能擺放百貨的大超市。開張前一天,兄弟倆和幾位幫工,晝夜不停歇地奔忙到凌晨四點。當一切準備就緒后,一伙人累呀困呀,似乎都到了極致。于是,扶著超市前小橋的石欄桿,一個個癱睡在小橋上……五點半,超市開張,張氏兄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笑了。
初始主以雜貨,后來在沃爾瑪等國內外資深超市的啟示下,讓活躍于農貿市場的各種貨品上架,率先開創了生鮮食品超市這種全新業態經營農貿超市的模式。
一天,兄弟倆在鬧市一隅,目光觸及“永輝”二字,取之為自己的超市所用。永輝超市旗開得勝,但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二天,那一年,張氏兄弟都還只是二十郎當歲的小伙子。
在西門開啟了第二家以新鮮農產品為主的超市。沒多久,第三家黎明店在喜炮聲中開業。接二連三開業大吉之際,張氏兄弟與其智囊團引用了媒體常常說的“百姓民生”這四個最接地氣的字眼,打出了“民生超市、百姓永輝”的旗幟。吉星高照的是,正當張氏兄弟起步于超市事業之時,國家正倡導“農改超”;而福建又在全省范圍內大張旗鼓地治理“餐桌污染”,支持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傳統農貿市場成為重點整治的環節之一,永輝超市就生逢其時了。從此,永輝超市勢如破竹,走出福建,走向西南重慶,再一步步向各省市延伸,在華夏大地上迅猛發展。進軍大上海后,氣勢空前,僅僅在浦東一地就有了一年建六十多家超市的非凡記錄。在“融合共享、成于至上”的理念下,永輝超市“雞生蛋、蛋生雞,雞雞蛋蛋無窮盡”地循環發展起來,有如星光點點,閃爍在南北西東,已成為全國排名前五的農產品連鎖企業?,F如今,永輝超市的層次等級年年上臺階。貨品來自全球、高大上的商品琳瑯滿目,舌尖上的文化充盈在超市每一個角落。
一躍而起的永輝超市,2007年上市發行總市值達到26.38億元,躋身全球億萬富豪行列,在財富界成為一匹黑馬。沃爾瑪公司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自傳《富甲美國》,啟示并激勵著張氏兄弟,沒有讓自己在成功路上止步,而是在永恒的、不一樣的明天,發揚優良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世人都說:吃水不忘掘井人!永輝超市的崛起,離不開鼓樓區一如既往的支撐。當初,起步之初的屏西店、西門店、黎明店,都誕生于鼓樓區。一任又一任鼓樓區委區政府,在永輝超市的萌芽階段,就給予“陽光雨露”以培育,不但在資金上扶助,且在超市擴張期間,支持力度幾乎達到“要地給地、要房給房”的地步。諸如屏山永輝店改造于原元坪山農貿市場;省府路永輝店改造于原省府路農貿市場;井樓門永輝店改造于原井樓門農貿市場……一個個農貿市場之所以變臉為永輝超市,區政府付之于全力。難忘改造井樓門市場時,市場內有一家私人店面成了“釘子店面”,鼓樓區以一間臨街黃金地段店面的大代價,才把那店面調換出來,成全了永輝。更重要的是,在政策上一而再地予以扶助,無論是大儒世家店的建成,還是屏山店、錦江店的升級改造,政府的支持都一如既往。
車行千萬里
以二手汽車服務商為諧音的“273二手車交易網”,同樣緣于鼓樓、壯大于鼓樓。小小十年,已在全國一百六十多個城市開啟了千家門店。八千多名員工組成的業務團隊,每天平均一千輛、年平均三十多萬輛的二手車交易量,這使之成為全國領先的二手車交易平臺,開創了中國二手車經紀模式先河。
“273二手車交易網”的崛起,受益于一天天富裕起來的中國老百姓。于是,小車換大車、普通車升級高檔車層出不窮,二手車交易應運而生?!?73”的創始人鄧衍明,從滾滾的車輪上看到了商機,在二手車市場上占地為王。現如今,欲窮千里目的鄧衍明一步步登高,一天天看遠,發誓要在秉承“不賺差價、車況透明”的理念之中讓“273”的旗幟飄得更高更遠。
一天,鄧衍明在車流如梭的街市上,從一條條車轍中閃出了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二天,出生于閩西北三明市三元區城東的鄧衍明,受過良好的家教。考上省供銷學校后,就在意氣風發中激揚文字,不是作文評比奪魁,就是書法比賽爭冠。20世紀80年代初期,成為學校唯一的省級三好生。沒料到,畢業后卻沒能享受優生優配待遇,遠去了建寧邊遠鄉鎮供銷社。鄧衍明倒也淡定,樂在建蓮之鄉看蓮池里的花開花落。卻是母校的校長想不明白,一回回到教育局討說法。不到一年,學校以輸送給建寧五個學生的高代價換回了寶貝疙瘩鄧衍明,重用于校部機關。在校團委和教務處一些日子后,即被提升為學生科長。但志在創新事業的鄧衍明,在學校的圍墻內,總覺得看不遠外面的世界。于是,以一種特別的愧疚辭別了母校,轉身步入金融業領域。先是銀行,后是證券,無論在哪里,都步步升職。從業于閩發證券公司時,不到三個月,就從公司一般職員,被提拔為部門經理。之后,又從總經理助理位子上,轉身為副總經理。不久,被委任為福州天同證券公司總經理。到任的當年,天同證券的利潤就幾何級數增長。在金融業界已露頭角的鄧衍明,率先舉辦資本市場高級論壇,一時間,響應者眾,高人云集。鄧衍明在盛名之下,不間斷地得以重用,先是北上山東任職,后又南下上海挑擔,再往成都坐上總裁大位。
在金融業界大有叱咤風云之勢的鄧衍明,卻出人意料地急流勇退,回到家鄉福建,落腳在省城亞太中心,誠聘幾位志同于二手車交易事業的伙伴,從零開始創建新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二手車交易這個行業,在發達國家,似有老舊之嫌。而在中國,卻有新鮮之感。美國每年的二手車交易都在四五百萬輛之多;在中國,新車銷售也在爆發式增長,預示著龐大的二手車交易量。況且,中國人口近五倍于美國人口,國家走向富強,百姓日益富裕,從中可窺二手車市場的繁榮前景。雖然早在十年前,美國和日本就已經對中國的二手車市場虎視眈眈。然而,都因為操作模式不符合中國國情而敗北。中國的二手車讓中國人來打理,知根知底知市場,豈能不勝券在握?
信心滿滿的鄧衍明,事業剛剛在鼓樓區萌芽,就移師京城,想借助首都既可登高俯瞰全國又可望遠連起世界的地緣優勢,以高起點立足,進而舒枝展葉。在秀水街漢威大廈苦撐了365天,深深感悟到還是家鄉的水甜、鼓樓的人親,果斷返閩立業。
總是與眾不同的鄧衍明,當別家的二手車店還處于原始階段時,就把自己的店裝點成星級式店面。不多久就門庭若市,不到四個月就延伸了四個分店。在不斷擴張的道路上,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謀發展。傳統商業模式與互聯網商業模式聯姻,線上與線下同步。為能以德服眾,在二手車交易中,打破試用期為一周的界限,一口氣許下三個月承諾。有一客戶將一輛二手車使用88天后提出退貨,理由是前擋風玻璃與檢測報告不符。經核實,如數退款。另一位廣東客戶買了一輛二手豐田車,在使用中,發現座椅有銹跡。根據投訴,調來原始記錄,查出車輛在一次臺風襲擊中確實遭受過雨水浸襲,即以數萬元的損失,予以全額退賠……鄧衍明以高人一等的寬容與舍得,贏得了業內的尊重和大眾的口碑。
寓意豐富的“273”商標,如同一朵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是圣天之造物;又似一把不滅的火炬,時時照亮前行之路,躍過溝坎,翻越山峰,朝著勝利的方向;尤其酷似一輛風馳電掣的跑車,千萬里千萬里地飛奔在廣袤無垠的中國大地上!
一樹春風千萬枝
在鼓樓區北環西路一棟樓房上,飄飄揚揚著“樹人家政”的旗幟。在這面旗幟下,有保姆、月嫂、家政、鐘點工、養老服務、托幼、托管教育等各大機構。28家直營點、321家加盟店,把業務拓展到福建各地以及上海、廣東、浙江、湖南、陜西等省市,近九千位就業人員創出過億的年產值。掌門人上官蘭秀在給員工培訓中,講什么是高境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自重自強之路,常常講得自己眼下兩行淚、臺下啼聲哭聲一大片……
福州市鼓樓區機關大院試點能源費用托管
山城光澤縣華橋鄉有個海拔五百米的官屯村,村子雖小,卻歷史悠久,建于乾隆年間的諸公橋,是官屯村人的驕傲。今天,聲傳八面的“樹人”家政掌門人上官蘭秀,就土生土長于官屯村?;赝簦偻痛甯F,上官蘭秀的家更窮。全家靠著一間十平方米大小的木板房遮風擋雨,打不了床鋪就睡地上。在上官蘭秀的記憶里,自己是睡地鋪長大的。父親是上官家的長子,母親是外婆家的長女,都得挑起歲月的重擔。上上下下,把上官家拖扯得窮天窮地。記得有一天,鄰居家送來一小塊油餅,正餓得慌的小蘭秀,從哥哥姐姐手里搶奪到手,顧不得來自左左右右的小巴掌和小拳頭,小蘭秀以食為天,小虎崽一般地吞下油餅……糠一碗菜一碗,風一年雨一年,小蘭秀終于考上光澤一中。記得有年云秀從家里帶上20斤米,作為在校一個月的口糧。為了省下一元車費,個小身弱的蘭秀,從綠皮火車車窗里爬進車廂。到了光澤車站,還得從車窗里爬出來。車窗太高,20斤米太重,背后又遭人猛擊一掌,蘭秀重跌在地,手骨折了,米卻不能不要,一步三搖晃,跌跌撞撞、半走半爬地回到學校宿舍……
艱澀的歲月終于延伸到1996年,上官蘭秀走進了福建師大。一要學費二要伙食費,家里給不了,只能靠自己,家教或許是唯一能掙錢養活自己的道路。于是,她一夜又一夜地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往返一個半鐘頭,從學生家長手里接過每小時八元錢的家教費。有一夜家教后,她發現車胎破了,修車鋪早已關門閉戶,就硬從省體中心拖著自行車,一步一車轍地回到位于倉山的師大校園……
正因她窮怕了,于是窮則思變,痛悟出這句真理:發展才是硬道理。畢業之日便是創業之時,丟下回光澤任教的鐵飯碗。正當尋求創業方向之時,幸遇一位生二胎的臺灣人需要保姆。此時,她想到自己的姐姐,從此,貧苦的姐姐在臺灣同胞那里月掙七百。上官蘭秀從中悟到當保姆、做家政,可以讓農村婦女脫貧養家,也可以成為自己創業的一方園地。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把閑散在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帶到福州城的同時,在母校師大對面租下一間房,打出小廣告。結果形勢一片大好,無論保姆還是家政,相當可觀的需求量,讓蘭秀尋求保姆源之路,從光澤各鄉鎮延伸到外市縣。風風火火的上官蘭秀,有一天深入政和,從一個鄉村里召集來九個婦女。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此話半點不假。正當旗開得勝之時,當地的警察接到舉報說福州來了個人販子,把上官蘭秀押在了派出所。而那九個婦女的丈夫們,也以為老婆被人拐跑了,一個個舉刀握斧舞木棍的找蘭秀要人,要不到人就砍人……幾乎在刀槍劍影下折騰了一天一宿。等派出所弄明白冤枉好人后,蘭秀已是苦掛眉梢,淚在心頭。
創業難,上官蘭秀創業更難!
創業是難,但無捷徑,只能在荊棘叢生的山崖險峰上登攀,篳路藍縷地踩出家庭服務業之路。2002年,上官蘭秀辦公司、立門戶,廣招天下有志于家庭服務業的能人賢士,同走利國利民利己的金光大道。
安營扎寨之始,上官蘭秀就鐵面向麾下約法三章:樹人之人,不培訓不上崗,不持證不入戶,不合格不進門。且在不斷創新家政培訓模式的同時,讓培訓基地走進各縣市區。年又一年,歲再一歲,十幾個春夏秋冬交替而過。今天的“樹人”,既樹木也樹人,已為十余萬人次的農民工提供就業機會,服務于數以萬計的家庭,成為一家口碑在外的家政品牌?!皹淙恕辈粌H是福州市知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家政龍頭企業、福建省誠信經營示范單位,而且還是全國百強家庭服務業企業。
鼓樓百姓之福
堅持創新突破、注重先行先試的鼓樓區,快速發展的服務業,讓五十多萬鼓樓人宜居宜業。特別是2010年列入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后,鼓樓區以三坊七巷和都市溫泉為兩張名片,以五四路中央商務區作為平臺,以軟件園、洪山園、白馬路沿線文創片區作為三大園區,精心培育,重點建設。無論哪一任領導就位,都把民生福祉這張藍圖繪到底,讓鼓樓區年比一年地美輪美奐。由于鼓樓區在發展服務業方面亮點紛呈,在一次國家發改委有關服務業綜合改革座談會上,鼓樓區作為福建省唯一一家(全國僅七家)縣區級單位出席了座談會。殊榮之下,鼓樓區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力促新一輪發展,讓方方面面的服務業,都能在陽光雨露下茁壯,從而讓城市品質得以大幅度提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祝愿鼓樓百姓天天豐衣足食,年年福祿壽喜!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鼓樓》;圖片來源于“福州新聞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