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 撼人心魄
——重讀抗戰家書
伊羽雪
和風暖陽之下,捧讀一卷卷抗戰家書,思緒萬千,深受教育。
左權,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5月22日,給妻子寫了一封家書。3天后的一次突圍戰斗中,為掩護戰友而犧牲,年僅37歲。讀這封家書,可以窺見部隊生活的艱苦和左權的鐵骨柔情。他寫道:“此間一切正常,惟生活較前艱難多了……想來太北(左權之子)長得更高了,懂得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人分在三處。假如在一塊的話,真是痛快極了。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時相見,念、念、念、念!”左權還有兩封家書,是寫給妻子和母親的。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沒有一個銅板。過去吃草,現在準備還吃草。但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將士們都有一個決心,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趕出去。我們只有一個目的,這個信心特別強烈,就是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就是要把他們消滅掉。”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賓一個富裕家庭,2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1932年春,兒子未滿三歲,她就受組織派遣,奔赴東北,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委。1935年冬,為掩護戰友,不幸被捕。日軍對她施以非人折磨,趙一曼寧死不屈,一直沒有泄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就義前,她留下了一封撼人心靈的家書。信中寫道:“寧兒,母親對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遠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兒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彭雪峰,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在33天的反掃蕩戰斗中,他抽空給妻子林穎寫了信,把新四軍打鬼子的消息告訴她,一字一句飽含家國情懷。信中寫道:“十幾天來,我們過的是晝伏夜出的生活,恢復了路西時代的游擊戰,白天隱藏封鎖消息,夜間行動,爬山涉水,淮河已經來往渡了三次。我們主觀力量不能與敵人對比,不能不采取游擊戰術。這一次在戰略上是勝利的,打破了敵人包圍合擊聚殲的計劃,主力部隊沒有受到損失,而且在敵后盡力擾襲,使敵人顧前而不能顧后,疲于奔命。”不幸的是,1944年9月,彭雪峰在前沿指揮作戰時被流彈擊中犧牲。
以上所引,只是眾多抗戰家書的幾封,從中可以看到,在為保衛祖國而戰的烽火硝煙中,無數英烈前赴后繼,血沃中華。他們熱愛親人、同胞,熱愛家鄉、祖國。一封封家書,字字灼人眼球,句句動人心魄。重讀這些家書,心靈再次受到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