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嚴”成就“三美”
耶 平
“三嚴”,即嚴以修身,嚴以謀事,嚴以誠信。此乃做人的三大原則。
嚴以修身。儒經《大學》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格。”意思是,要使德普及天下,必須用人的本性善去抑制、淡化人性欲望中帶有動物痕跡的惡欲。尤其是當官者,要嚴以用權。因為,權力是人民給的,不能用權謀私利,更不能貪贓枉法。要有為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要嚴于律己,遵紀守法。一個社會不能沒有法紀。沒有法紀的社會,就沒有安邦定國,沒有安居樂業。因此,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的社會文明與道德規范,要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辦事。
嚴以謀事。“謀事”,就是做事。特別是,經辦公眾的事,公益的事,每一招都要腳踏實地,不能只圖表面熱鬧而不問實際效果,更不能弄虛作假,損害人民利益。即便是自己創業,也要認真執著,不能輕易放棄,半途而廢。須知,惟有實在創業才有長遠。當下市場競爭劇烈,風險無處不在,任何盲目樂觀,粗制濫造,都會給事業帶來損害。嚴格保質保量,穩扎穩打,事業才可能成功。
嚴以誠信。做人要有誠信。一個人的誠信度,是不可小視的潛在資本。誠信表現在待人接物上。胡亂作為,也許一時可以蒙混過關,卻給自己埋下后患。造假,必然失信。一棵樹沒了,可以再植;誠信一旦丟失,則很難找回。因此,墨子說:“言不信者,行不果”。莊子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這是至理名言。基此,每個人都要把誠實信用當作成就人生的寶典,去贏得人生與事業的發展空間。
“嚴”是一種標準,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步驟,也是實現美好的一把金鑰匙。有了“三嚴”,美好的事業,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夢想,就可以實現。有首古詩寫得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只有這樣,才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向美好的未來,實現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