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是終點,攻堅還在路上
吳俊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2020年要讓全國貧困地區整體脫貧,貧困人口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當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已經基本脫貧,絕大部分貧困鄉、貧困村已退出貧困序列、部分扶貧重點縣已摘掉貧困帽。這是福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是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取得的可喜成果。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扶貧工作并沒有結束。摘帽應看做脫貧的新起點。要實現2020年全面小康的總目標,防止返貧和繼續扶貧同等重要,尤其是整體脫貧、穩定脫貧是最重要的。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我們必須認真落實,有效作為,努力提高脫貧質量,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繼續關注“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積極幫助已摘帽退出的貧困村和貧困戶實現“兩增收”(即村財增收和農民增收),使摘帽成果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前段時間,走訪一些貧困鄉、村時,了解到一些地方脫貧與實現小康仍存在相當差距。鄉村干部反映說,一些貧困“邊緣戶”由于種種原因,當年沒有被認定為貧困戶,實際上家庭情況與貧困戶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些“邊緣戶”因不能享受相應的扶貧政策,成了“夾心層”,也成為扶貧實際工作中的一個“痛點”。目前,一些農村相對貧困人口還比較多,有些群眾的生活還相對困難。還值得指出的是,城里的一些困難戶,甚至比農村的貧困戶艱難。他們吃的菜、用的水等一切生活消費都要付錢。因此,對這些群眾的幫扶還真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從產業、就業、保障等方面來解決問題。
具體而言,對農村的貧困“邊緣戶”來說,要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抓住產業扶貧這條主線,與當地的產業發展融合起來,在幫扶政策、幫扶措施上適當傾斜、重點突破,以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提高增收致富的本領。對城里的困難戶來說,要抓住就業扶貧這個重點,選準培訓專業,加大培訓力度,讓他們有一技之長,為順利就業打好基礎。對那些有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殘疾人等沒有勞動能力的家庭;對于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臨時性、突發性困難的低收入家庭,要發揮政策保障“救急難”的作用,實施及時有效救助,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困難群體關愛的陽光是普照大地的。
因此,摘帽不是終點,脫貧攻堅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