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底氣
王永清
“底氣”,原指歌唱時由胸腔、腹腔共鳴產生的力氣。之后用來比喻人的信心和力量。只要心中有底氣,不論你表現得多么謙卑,多么禮讓,別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自信。
有了底氣,做人才會理直氣壯。有了底氣,說話、辦事自信滿滿,為人處世果斷有力。如無底氣,則言語含糊其辭,態度左右搖擺,處事猶猶豫豫。可以說,底氣決定著做人的氣概和氣度,體現出一個人的精、氣、神。
底氣,是能力、素質的體現。俗話說,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磁器活。”一個人只有不斷錘煉本領,豐富頭腦,開闊眼界,增長才干,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家底”。腦子里有干貨,肚子里有墨水,真才實學才會有底氣。我有位同事,才華出眾,在機關工作,不亢不卑,實實在在。既不隨意輕視哪位,也不刻意奉迎何人,憑著出眾的工作能力和誠實的底氣打拼,終于在競爭激烈的機關里站起來,脫穎而出。
底氣是嚴格自律的彰顯。有底氣的人,行得正,立得直,不貪不占,心不虛,說話有分量,辦事有力度。底氣也是一種氣節,人一旦突破氣節底限,有好處就心役于名韁利鎖,直不起腰來。因此,無論何時何地,要時刻把心管住,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心存浩然正氣,才能任他紅塵翻滾,我自清風明月。
底氣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平時磨練、拼搏中積累。做人離不開底氣,做事少不了底氣。有底氣才會作風正,工作實,不迷茫,不依附,有自尊。遇難事舉重若輕,創造美好的人生。
對一個國家而言,底氣既是硬實力又是軟實力,也就是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沒有強大經濟硬實力,沒有強大的軍事硬實力,就難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沒有科技、文化軟實力,也不可能有話語權。“落后就要挨打”,這是近代中國史早已證明了的血的教訓。因此,振興中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國人為之奮斗的目標。讓國家更有底氣,更加自信,更加現代化,更加富足,是每一位國民肩上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滔天巨浪方顯出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了不屈不撓的意志。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當前,面對美國挑起的經貿戰,我們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則有必勝的底氣。這種底氣,來源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成績”,來源于“打硬仗”的充分準備,來源于中國人民在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時,總是能爆發出驚人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更是來源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制度優勢。充滿底氣,這是中國人民的優勢。憑著這個優勢,我們必將無往而不勝,提前圓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