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5-03-21 00:01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俞昌雄



福清模式:僑資引領下的現代工業新城

 

俞昌雄

 

 

福清,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地區,臨近臺灣,在中國地理版圖上,“福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地方。但是,只要來過福清的人都知道,享譽海內外的福耀玻璃、冠捷電子等全球頂尖企業就匯聚于此。福清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旅外人員遍布東南亞、歐美國家和其他地區,不僅有眾多僑胞,還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涌現出了林紹良、林文鏡等商業大亨,這些僑胞熱愛家鄉、眷戀故土,在他們獲得財富后便回鄉投資建設,使得福清擁有許多海外融資、投資的企業和經濟開發區,為福清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眾多海外僑胞的助力下,隨著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元洪投資區、江陰工業區的迅猛壯大和城區的強力擴張,福清作為福建省會中心城市的南翼,其重要地位日益突顯。如今的僑鄉福清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工業新城,從2000年起,連續12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基本競爭力評選更是一度躍居全國前列。

 

僑胞回鄉繪藍圖

 

  據了解,福清擁有海外僑胞、港澳同胞逾90萬,分布在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外社團65個,以及83萬歸僑僑眷。在福清,以林紹良、林文鏡先生為代表的廣大海外僑胞,秉承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以超常的智慧、驚人的毅力,艱苦打拼,頑強奮斗,并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成為今日馳騁全球經濟領域的一支勁旅。

  “早年,我們福清人出洋謀生的多,個個能吃苦、善經營,賺到錢后就找項目,辦企業,越做越大,資本雄厚了就回鄉投資,像林紹良、林文鏡這樣的僑胞,在福清沒有人不知道。”這是筆者在福清與一個出租車司機聊天時聽到的。在這位林姓司機眼里,“僑胞”是一個充滿財富色彩的詞匯,因為在它背后,總掩藏著一段傳奇故事。

  1936年,年僅7歲的林文鏡隨母親離開福清陽下鎮,到印尼跟隨父親做生意。17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林文鏡挑起了家庭重擔,還從跑單幫開始闖入商海。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林文鏡先后創辦了20多家企業,并與父親的朋友、被譽為“亞洲的洛克菲勒”的世界富豪林紹良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集團,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廠和水泥廠,涉及金融、地產、礦產、汽車制造、電子、交通、種植、木材、航運、建筑、旅游、保險等70多種行業,成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作為林氏集團股東之一的林文鏡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過這樣的話:“第一次創業是為了擺脫家庭的困境,第二次創業是為了幫助家鄉福清脫貧致富。”1987年,時年59歲的林文鏡帶領海外鄉親考察團回到了闊別52年的家鄉福清,在一次全縣干部群眾大會上,林文鏡向縣委領導承諾,“要用五年時間幫助家鄉建造一個年工業產值達5億美元的工業區”。而當時,福清全縣工農業總產值不過4.3億元人民幣,幾乎所有在場的人都認為林文鏡是癡人說夢。可誰也不曾想到,5年之后,林文鏡不僅圓滿地兌現了當初的承諾,建成產值5億美元的工業區(融僑開發區前身),到2000年,工業產值便突破了50億美元。

  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1988年,林文鏡先生回鄉后的第二年就在福清創辦了全國第一個僑辦工業村洪寬工業村,主要承接臺灣地區產業轉移項目,重點發展發電機組、有色金屬深加工、精密機械等產業,到2011年該工業村就已實現工業產值126億元。當時,為了擴大工業村的規模,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企業,在林文鏡先生的帶領下,許多福清籍海外僑胞紛紛回鄉投資建設。一家由林文鏡先生引進的以出口為主的臺資企業,因福清沒有港口,所有出口貨物都要經陸路運往廣州再出口,運輸成本極高,為了使這家企業不撤出工業區,林文鏡先生慷慨解囊,個人為企業貼補的運輸費用高達數百萬美元。

  即便如此,林文鏡先生還是感到單純依靠個人的力量恐怕作用還不夠明顯,尤其是隨著工業區的日益擴大,隨著入駐企業的增多,他有了一個更好地吸引新僑資金的辦法,那就是建立一個新僑銀行,這樣就可以廣泛而合法地吸收新華僑的資金,可能是100億美元,也有可能是1000億美元,甚至是1萬億美元,把它們吸收進來作為一個股本,利用各種方式參與國家建設,既可以解決企業急需的建設資金,又可以使新僑的余資得到保值增值。

  20來年一眨眼就過去了,林文鏡先生當年繪制的工業藍圖現如今已變得如此壯闊美好,現在的福清已有了融僑開發區、元洪投資區、江陰工業區等多個經濟區,年創工業產值逾千億元。

   

融僑名企領風潮

 

  大凡說到福耀玻璃、冠捷電子等在海內外聲名遠播的全球頂尖企業,就要說到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融僑開發區)。1987年,由福清籍華僑林文鏡等率先倡導,并在國家基本沒有投資的情況下,這些僑胞與當地政府聯手創辦了工業區。1992年,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該工業區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唯一以“僑”命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融僑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東南沿海,位于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福建省省會城市福州市的南翼,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是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重要窗口。國道福廈路、省道大真路、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區,北距長樂國際機場40公里,東連國家一類口岸3萬噸級元洪碼頭,南接福州新港江陰港。在融僑開發區內,基礎設施如水、電、通訊、道路、燃氣等配套完善,口岸聯檢機構和銀行、酒店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因此這里匯聚了福耀玻璃、冠捷電子等多家享譽全球的著名企業。

  1987年春天,融僑開發區只有一家名為“冠源輕工”的企業,那是以鞋業生產銷售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考慮到當時的客觀情況,當地政府除了土地資源外很難給落戶企業更多的扶持及優惠,因而,融僑開發區推行“五帶”政策,像冠源輕工這樣的企業,就是自帶資金、自帶設備、自帶市場、自帶技術、自帶項目,成為首批落戶的企業。

  筆者通過多方了解才知道,早期的融僑開發區主要是以服裝、鞋帽等行業企業為主,那時開發區擁有的工人近4萬。隨著科技的進步,行業的調整,近年來,開發區先后獲批國家顯示器產業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平板顯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已形成“一區多園”的區域聯動發展布局和電子行業主導,玻璃、鋁業、塑膠、食品、機電和裝備制造業等多輪驅動的產業聯動發展布局,為開發區進一步構建外向型經濟和打造現代化產業基地提供了堅實基礎。

  現在,融僑開發區僅中心區年創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就有74家,其中46家產值超億元。像發展迅速的冠捷電子,2013年產值逾197億元,其推向市場的顯示器產品約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7.3%,年銷售產品達到5600萬臺。還有令世界矚目的福耀玻璃,經過十來年的強勁發展,現已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福耀玻璃生產的各類玻璃產品占中國銷售市場份額的70%,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0%,僅2012年,福耀集團就上繳稅收近4億元;2013年,福耀玻璃產值突破110億元,并進軍美國市場。

  在采訪融僑開發區主要分管領導時,筆者了解到,為了鼓勵企業做大,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當地政府集思廣益,根據企業自身境況,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使企業能有序發展。就拿冠捷電子來說,按照當地政府的部署,開發區每年給予補助“科技三項費用”;收儲冠捷電子舊有的工業用地,用于扶持企業新項目的開發、落地。據開發區負責人介紹,冠捷電子即將上馬的新項目“顯示觸控項目”,到2017年產值將達到6.5億美元。

  二十幾年來,融僑開發區的建設發展一直得到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開發區經濟增長高速平穩,一直發揮著福清“特區”的作用,成為福清市“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對外開放的窗口”,成為海內外客商競相投資的熱土,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東南沿海開放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2013年,開發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14.4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382萬美元,內資24.1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14.29億元。

  談到這些成績,融僑開發區管委會領導面帶笑容。當筆者問及“作為開發區的管理者,您個人覺得服務企業要堅持什么樣的理念”時,他回答道:我為區內有如此眾多可以引領風潮的企業感到欣慰,作為開發區的一員,我時刻心系企業,聽從企業的呼喚,有難題一同解決,有喜訊一起分享,企業壯大了,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采訪將要結束時,筆者遇上了一位來自融僑開發區冠輝食品的吳總。據了解,由于工廠要搬遷,在征地問題上遇到了麻煩,吳總來到管委會,希望開發區領導能幫忙解決。吳總說,開發區就像娘家,我們這些做企業的一有事就會上門來尋求解決辦法,我們的娘家人總是傾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很溫暖!很感動!

   

元洪投資添活力

 

  福州市元洪投資區位于福清灣西北岸,面向平潭島,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是由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與融籍華僑林紹良先生簽訂開發協議后,經國務院原則同意設立的,是全國規劃面積最大的華僑投資建設的開發區。2005年9月,元洪投資區由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為國家級工業園區,命名為福州市元洪投資區,是福州市重點打造的四大臨港工業集聚區之一。

  “沒有僑胞,也就沒有福清的現代工業。”這是福清當地政府官員經常說到的一句話。換句話說,“沒有林紹良,也就沒有今天的元洪投資區”。林紹良是印尼林氏集團的創始人和董事長,還是印尼政府的高級經濟顧問,美國《投資家》雜志曾將他列為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林紹良本人還被稱為“世界富豪”。從1954年起,林紹良先生相繼辦起了肥皂廠、紡織廠、輪胎廠以及自行車零件制造廠,而后,轉向金融、地產、汽車制造、電子等多種行業,以其雄厚的財力、龐大的勢力,稱雄于印尼,威震東南亞。

  在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后,林紹良先生把目光轉向自己的家鄉福清。于是,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林紹良先生的鼎力支持下,來自印尼、英美等海外巨額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福清,充滿競爭力的企業也就越來越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元洪投資區得到了壯大發展,為福清的經濟建設增添了活力。

  筆者從福州市元洪投資區管委會了解到,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元洪投資區已形成糧油食品、輕工機械、能源精化、紡織化纖四大優勢產業。其中,糧油食品產業為園區傳統龍頭產業,是中國食品協會批準的“中國食品示范園區”,主要集中在東部片區,有17家糧油食品類企業,截至2012年,年總產值已突破50億元大關;紡織化纖產業,為園區新興產業,主要位于回歸創業園,與周邊經濟體形成產業互補,到目前已引進經緯新纖、宏港紡織、長福織染、偉聚隆紡織、云輝紡織等企業項目,總投資達到73億元;能源精化產業,集中在回歸創業園,目前主要有坤彩精化、源華能源、中源新能源、泰華電力等一批規模大、起點高的科技環保型現代產業企業,為園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2012年實現產值逾30億元;輕工機械產業,位于西區,已建成新福興玻璃、科瑞藥業、汽摩配件加工、電子等30多家輕工類企業,2012年總產值突破10億元。

  從福州市元洪投資區內的企業有很強的品牌經營意識,截至2012年,區內共有坤彩精化的“坤彩”、恒士達食品的“金蝦王”、晟揚管道的“晟揚”等商標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稱號;順味食品的“天天順”、王牌精化的“KINGCURE”、中源新能源的“奇頓”等還被認定為福州市知名品牌。統計資料顯示,投資區內獲得省級著名商標和福州市知名品牌的企業共有21家,還有多家企業正在積極申報之中。從整個投資區的經濟規模來看,截至2013年12月,元洪投資區共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4.2億元,比增16.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66億元,比增33.83%,其中利用內資5.3億元、外資3380萬美元;完成稅收收入1.59億元。

  為了更好地服務區內企業,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福州市元洪投資區管委會的干部職工按照“三服務”(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要求,秉持“企業的事情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的理念,為企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做了大量工作。投資區管委會領導經常深入企業、工地現場,察看和了解情況,還召開不同類型的座談會,像萬年青水泥的電力工程經費補償問題、萬家旺油脂的圍墻糾紛問題、順味食品的土地證分割問題等,都得到了及時協調解決。與此同時,管委會的領導及員工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企業排憂解難,多次組織建設、規劃、土地、消防等政府部門與企業負責人一起召開協調會,給予經緯、宏港、源華能源三期等項目實行邊建邊批,超常規推進建設進程;召開銀企對接會,有效幫助坤彩精化、恒士達食品等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題,僅2012年,就有6家企業獲批貸款,總金額達2億多元。為了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為企業提供大量的人才信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還組織紅冠面粉、晟揚管道等企業參加了“海西招聘行動”福清專場招聘會;面對許多企業即將投產,外來務工人員將成倍增長的情況,管委會負責人主動走訪了區內幾所中小學校,提前謀劃,為他們解除子女入學難的后顧之憂;管委會還增開了元洪區企業員工夜間公交班車,方便企業員工夜間出行,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隨著企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如何開發創新,做大做強企業,壯大園區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園區?對此,福州市元洪投資區管委會原主任游華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一要進一步引導產業集聚,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進新興產業,形成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二要進一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獲得互補雙贏;三是政府實施鼓勵獎勵政策,推動企業勇于投入資金,研發新產品;四是進一步幫助企業做好改善企業產品質量和品牌申報等方面工作,力爭有更多企業獲得省、福州市的品牌稱號,進一步提升園區企業檔次;五是倡導節能減排,做好污水達標排放,實現清潔生產,建設美麗園區。

  還是那句話:“沒有僑胞,也就沒有福清的現代工業”。

  毋庸置疑的是,以林紹良、林文鏡為首的福清籍老一輩僑領僑賢擁有很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僑領僑賢已逐步將企業的領導權交給下一代掌管。從媒體傳播的信息看,福清海外新生代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敢闖敢拼,不斷拓展父輩的事業,諸如蔡道行、林逢生、林文光等一大批新生代華僑,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經營魄力,并傳承父輩愛鄉、支鄉精神,為僑鄉福清的新一輪建設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和力量。

  筆者從福清市發改局了解到,2014年福清僅市級重點項目就有110項,總投資約222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3.1億元。為了加速發展,福清當地政府還將積極創造條件引進液晶面板等電子信息核心技術項目,加快推進福清核電、中景石化、中石化巴陵己內酰胺等項目建設,力促福耀江陰工業園、中航國際通用航空制造等項目盡快動建,抓緊做好中石油LNG等項目前期工作,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后勁。

  對于這樣的遠景規劃,福清市委書記陳春光坦言,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和打拼,福清已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打造出像福耀玻璃、冠捷電子、南方鋁業等享譽全球的頂尖企業,福清工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可持續發展水平不夠高等問題,鑒于此,福清市政府將通過政策驅動、園區推動、項目帶動,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工業集約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作為現代化工業新城的僑鄉福清將會變得更加璀璨,更加奪目!

本文原載于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