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08-08 09:57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歐孟秋



  善良得容不得別人有苦難  重教育奉為終生功德追求

——緬懷港胞楷模江兆文先生

 

歐孟秋

 

 

江兆文先生1924年11月出生于龍巖永定。今年恰逢他的百年誕辰。我心目中敬仰的江兆文先生是一位視教育為至高功德的仁人智者。

早年他旅居香港,作為香港永靖同鄉會創會理事長、香港閩西聯會榮譽會長,他畢生的創業成就,愛國愛港愛鄉的真誠奉獻,堪稱閩籍港僑的杰出代表。

微信圖片_20240808202833.jpg

江兆文先生(作者供圖)

我在獲讀歐暉以《詮釋人生永恒價值》為題的文章對江老表達由衷敬意時,出于我多年的教師生涯、教師情結,自然而然地對江兆文先生這位民間教育家的獨特形象尤為關注和敬佩。

他那“功莫大于興教,德莫高于育人”的崇高理念,足以垂范千秋。這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一項經典性的表述,可以喚起世代人的道德和智慧的承繼和發展。

為了扶持家鄉的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改革開放后江兆文先生率先向福建教育等公益事業捐贈2000多萬元。他以切實的行動熱忱支持福建教育事業,并作出了重大貢獻,實踐他的人生理念,贏得了福建省政府的表彰。這位曾被喬石委員長等中央領導人接見的僑胞楷模,樸實無華,卻自然閃現出靈魂深處的光芒。

童年的江兆文,七歲入學,并在敦厚誠樸的家教環境中成長。青少年時期,江兆文先后遷轉平和小溪的廈門雙十中學、南靖的福建大同中學,以及粵東的廣東大埔中學求學,歷盡艱辛,卻不廢學業。他于1943年中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南山小學當一名教師。不足20歲的年輕人的人生全新的體驗,增進了他對文化、教育、社會的理解。他在學生中營造的以《滿江紅》的壯懷激烈的氛圍尤為動人。盡管風云變幻,他那初心不改,家國情懷與教育理念是貫串他人生的瑰寶。

1946年,江兆文先生離開家鄉,經廣州赴香港謀生。他念念不忘那南山小學的風朝雨夕,夢中依舊浮現小朋友們目光笑顏。1948年冬,他赴香港探親時暫留《星島日報》社工作,先當校對,后任記者。次年春,他拖著病軀返鄉。稍愈仍回南山小學任教。直于1951年夏,他第三次到了香港,仍回《星島日報》社工作。后來,他應親戚之邀協助從商,以謀生計。而后他在《循環日報》社工作,跟香港社會各界的接觸日益廣泛,對香港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了解日漸加深。由于他的文化積累和社會思考都圍繞在“善任厚待,人自感奮”的經營理念,所以事業不斷拓展。20世紀80年代,正是依靠他的才智和拼搏,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市場中,開辟一條成功之路。

自身事業的前景無論如何燦爛,江兆文先生時刻都不忘情系桑梓,興教育才,要讓自身不滅的智慧之光傳遞給家鄉的年輕一代。于是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在家鄉流傳。

把教書育人作為至高無上的功德,這本身就是江兆文先生心智的光芒。他的遠見卓識和無私投入,造就了故鄉教育的嶄新局面。

1963年剛剛走出三年困難時期的永定高頭民校,在他的支持下新贈了30多套教科書、10多套運動服、2盞氣燈和一些辦公用品。在那個年代,這無疑是雪中送炭。他給金豐中學贈送當年稀罕的一臺收錄機,出資1萬元用于興建新教室。此后,他樂于捐助興教和興辦公益事業的善舉不曾中斷。他的慷慨、誠摯、溫柔,總是給后輩人以生動的感染和感化。誠如歐暉在《仁風行故里》讀后中引述的,回鄉探親的江老,惦念的頭一件事便是到西溪鄉看望聾啞學校的孩子。他給孩子們送糖果,含淚觀看孩子們的文藝節目。面對雖有身心某種缺陷而充滿激情的可愛的孩子們,他那不可言喻的情緒,恰恰是仁心的自然流露。難怪人們說江老善良得容不得別人有苦難。此行他為新建永定特殊學校慷慨解囊。

江老更難能可貴地是始終不倦地為后輩人鼓足精神向上的動力。20年前他在給獲得兆文先生獎學金的優秀女生盧利龍回信時,親切地勉勵她往后的日子更需加倍努力拼搏,他說,其實有好多方面的選擇,如財經會計、建筑工程、時裝設計及計算機科技等等,鮮明指引后輩向時代相適應的學習目標而進取。這表明他視野開闊、意識超前,總是以文化為紐帶給后代人提供寬廣的思維空間。

一位兆文一等獎學金獲得者回憶50周年校慶頒獎會上,兆文爺爺說“天氣涼了,要多加衣”。這樸實無華的叮囑,卻溫暖著年輕人的此后一生,這種關切是發自內心的摯愛。這位獲獎學生對兆文爺爺深情傾訴的一番話,恰是江老人格魅力的自然展示。

一位高尚的人心里始終飽含著對新一代人的愛。

1979年,此后四十年間,江兆文先生為永定區金豐中學捐款達2000萬元,還為其他多所中小學、特殊學校等提供大筆資助。

20世紀90年代,江兆文先生,閩西職業大學(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校董會副董事長多年,這是一所龍巖公辦的高職高專院校。他多次向閩西大學捐贈財物,特地設立江兆文特困生補助獎,支持家鄉高等職業教育,真是為家鄉培養有用之才盡心盡力。

1993年12月,永定縣政府聘任江兆文先生為金豐中學名譽校長。在他的捐助和支持下,教學樓、圖書館、科技大樓等學校設施煥然一新,教學設備日漸充足,為這所中學復辦高中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2004年經福建省教育廳批準金豐中學為省三級達標學校。他親手贊助和啟動的學校獎教助學基金,對農村貧困學生實施免費入學。40余年間,他先后資助了1500多名學生上學,獎掖了近500名優秀教師。2017年93歲高齡的江兆文先生還以老邁衰病之軀專程從香港返回家鄉,親自為金豐中學26名優秀教師頒發“江兆文先生獎教金”。這感人至深的一幕永銘在人們心間。

江兆文先生96歲時仙逝。他的精神和聲望在家鄉,在香港,在客家人的家園里遠播。

仁者多福,江兆文先生的后代事業有成,愛國愛鄉的情懷逐代傳遞。他那“取之社會的錢財,就要用到祖國、家鄉去”的諄諄教導深刻地烙印在兒孫的心坎上。

2019年11月,95歲高齡的江兆文最后一次踏上故鄉的旅程,捐助30多萬元在村里興建敬賢公園、文化館,還動員他的子孫捐資近40萬元牽頭修建崇本宗祠等。

江老的公子江全孚先生不負父親重望,如今在主持香港兩岸客家聯會會長的任上,身體力行,為發揮客家文化優勢,推進兩岸文化認同,繼承父親遺志,在愛國愛港愛鄉的新征程中作出卓有成效的貢獻,為人們所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