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祖國 情牽兩岸
——香港愛國僑胞風采一瞥
歐 暉
香港僑胞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愛國愛港的鮮明旗幟下,心系祖國,情牽兩岸,懷抱赤子之心,默默奉獻。
(一)
2016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為福建港僑領袖林廣兆先生頒發最高級別的金紫荊星章。2018年11月12日,作為香港各界慶祝祖國改革開放40周年訪京團代表,林廣兆先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林廣兆先生德高望重,確是福建港僑的榜樣。
林廣兆(方友德 攝)
近些年來,在我崇敬他并得與近距離接觸時,益發有仰之彌高的感受。于是曾經在《炎黃縱橫》上撰寫《愛國情懷 正氣人生》。此文以現近90幸齡的林廣兆先生的人生重大經歷為題材,贊賞富有愛國愛港愛鄉情懷的閩僑典范。
身為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榮譽會長的林廣兆先生,一生懷抱熾熱的愛情熱情,支持祖國各地的經濟建設共有3000多個項目。上世紀70年代末,正當中國對外改革開放,經濟迅速崛起之時,林廣兆先生在香港金融界初露頭角。他在自身崗位上為祖國改革開放付出心血。這位胸懷祖國在實踐中磨煉的杰出銀行家在亞洲金融風暴的重要關頭,始終貫徹中央政府給予了指導方針,堅持人民幣不貶值,聯合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支持剛誕生不久的特區政府開展護盤行動。
我們看到的這位杰出的實業家,同時也不愧為富有真知灼見的教育家。在他的福建老家,有一所聞名遐邇的平和廣兆中學,這是廣兆先生為家鄉教育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標志。漳州市平和,原先是個山區貧困縣。2007年7月,林廣兆先生得聞家鄉教育發展的薄弱現狀而憂心忡忡。他對訪港的縣領導表示,愿意率先捐獻50萬元港幣,并發動在港鄉賢踴躍捐資,用于建一所高起點的學校。建校后,家鄉父老景仰廣兆先生愛鄉重教之誠摯,希望以“廣兆”為學校冠名。林廣兆先生婉辭再三,家鄉人卻執意不從。廣兆先生只好同意,并親自制定以“愛國”為第一主題詞的校訓。如今我時常從該校黨支部周書記那里獲得令人鼓舞的學校朝氣蓬勃的信息,這足以讓當年資助過的僑胞引為欣慰。
2000年,香港教育界曾宣布取消中學歷史必修課。林廣兆先生深知,一旦學生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中國歷史教育,香港青少年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必然欠缺。因此在他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副會長期間,與時任會長的陳有慶先生,就曾有過推動香港創辦愛國學校的想法。因為史上在香港發起民間辦學范例之一,則是福建中學。近百年來一直堅持愛國教育理念,并在港首創每周一升國旗儀式先例,被其他民間愛國學校所仿效。2009年,福建中學發展為四所系列學校。林廣兆先生把這種最集約的資源整合模式,在民間辦學中推廣,旨在強化香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林廣兆先生還建議內地名校及優秀教育機構來港辦學。借鑒內地教育經驗,在引導學生學好課內知識之余,增強學生的國家民族歸屬感。以長遠眼光,落實中央“愛國者治港”原則,培養認同國家與民族、建設國家與香港的“愛國愛港”人才庫。不久前,林廣兆先生還接受香港珠海學院名譽董事長的聘任。以親身的實踐為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譜寫新篇章。
(二)
林廣兆先生曾當選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并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榮譽會長,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的永遠名譽主席。當年中銀國際CEO,現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特區選委會委員的李山先生,也兼任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的榮譽主席,兩位多有交集。
人民政協網發表了在2021年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時,李山先生以《孫中山先生偉大精神的感召》為題的深刻感言,列述了孫中山先生1895年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13號成立了興中會總會,1905年又在日本成立了同盟會的歷史,闡述了孫中山是團結香港、兩岸乃至全球華人的精神領袖。
正是新時代精神的召喚和“天下為公”偉大精神的感召,李山先生堅定地維護“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決心繼承孫中山愛國者的信念、建設者的衣缽和團結香港、兩岸、全球的精神,不問東西,共建祖國和香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才智和力量。
(三)
現今香港兩岸客家聯會的會長是江兆文先生的公子,曾任福建省政協委員的江全孚先生。他稱贊李山先生是客家精英。
我與江全孚會長間有相見恨晚之感,也許這來自家父為寧化石壁客家祖籍紀念碑撰寫首聯的因緣。于是我與江會長常有文化交流的意愿和契機,并從他那里獲得不少人生啟迪。
癸卯端午節,香港兩岸客家聯會舉行第四屆“兩岸客家·粽是有情”聯誼活動,舉辦客家文化講座,推動海峽兩岸客家鄉親交流、弘傳客家文化和精神。這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世界華人協會創會會長程萬琦,以及臺灣客屬社團團長黃建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臺籍客屬代表曾瀞漪等,與400余名港澳臺、內地的客家社團代表歡聚一堂,興高采烈,親情融洽。兩岸一家親的旋律令人陶醉,又令人奮發。
江全孚與藍建平主持了這場別開生面、多姿多彩的活動。與會的兩岸客家同胞傳遞時代的強音,傾訴親情的溫馨。大家為傳承與發揚光大承載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客家精神,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民族復興將繼續奮斗。
(四)
世界華人協會創會會長的程萬琦先生,則是承繼家風,不忘祖訓。他的祖父程壁金是前清秀才,長期擔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中華民國成立國家銀行(即今天的中國銀行)時,程壁金先生出任國家銀行行長,廉正清風,為人景仰。父親則是一位早期的中共黨員。程萬琦先生接受的家庭教育中,始終強調的一道原則是凡事都要對得起民族、國家、人民和朋友。1972年,程萬琦先生被選為亞洲籃球協會的主席,后來曾出任國際籃聯主席,為當時被孤立的中國走向世界球壇做出卓越貢獻。程萬琦先生一生足跡遍布環球近200個國家。他主持的世界華人協會已有600多萬名會員。協會在中國內地捐助了2000余名孤兒。
良好家風世代相傳,程萬琦先生的公子程民駿先生不負青春,勇于開拓,特別在推進國內外聯動發展中獨具慧眼,比如,在韓國、英國、莫桑比克、毛里求斯發展海運、物流港口,和金屬、石墨等業務。
(五)
2023年7月1日,年輕的方舟博士獲得了香港特區政府頒授的太平紳士勛銜。方舟與我是福州三中校友。近些年來,我們往來甚密。他的思維、行為、文風與人格,令人欣賞。
他從福州三中保送到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就讀期間,就撰寫了《“九七”前后香港經濟的回顧與前瞻》的論文,在全國一家核心期刊發表。此后他又在香港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他現在擔任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研究總監,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逐漸豐富“一國兩制”研究的成果,實事求是并以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策劃,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處在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大好時期,方舟先生為香港如何參與這些國家重大規劃向中央和特區政府積極建言獻策。
方舟先生被連聘為深圳市政協特邀委員。他為促成香港和深圳兩地共同開發港深邊境的河套地區,不辭辛勞地溝通兩地政府,取得共識,最終協助和推動港深兩地政府達成了合作開發河套地區的協議。如今的河套已規劃為“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港深合作科技創新園區,成為大灣區合作的一個重要樣版。方舟先生以獨到的眼光提出香港打破原有維港單中心的城市格局,在新界北科技創新走廊,形成“南金融,北創科”的都市雙中心格局。這份藍圖的實現,將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