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館長序跋系列”專題·
黃祖緒《明代莆仙及東南沿海抗倭集》序
黃祖緒先生新作即將付梓,邀我作序。本人與黃先生原有一面之緣,之所以敢于應承撰此拙文者,蓋感動于先生多年潛心研究鄉邦文史,且有不少大作問世,如《綬水書香》《壺山門第》(四集)、《百家家訓》,觀其書名可知為莆仙地方名門與歷代名人的鄉土文化之作,另有《莆仙歷代高僧大德知見錄》應時而出,僅此數種,字數已達280萬以上。由此可知作者用力之勤、用心之專,其于鄉邦文史研究的造詣與成果可謂深且厚矣。
黃君今又編纂“抗倭集”,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記明代名將及英烈的抗倭事跡,可謂為賢者立傳不遺余力,由此展現莆仙民眾為保家衛國而英勇不屈、團結戰斗的精神,以及救死扶傷、恤難濟困的民族感情,其事跡節概動人心魄。下篇輯錄有關抗倭的歷史文獻與史志記載,網羅人物達130多位,包括名宦、宿將、英雄、烈士等,既記述他們的生平事跡,又彰顯他們對抗倭保民所作出的貢獻,還選載時人吟詠贊頌抗倭業績與人物的詩篇,讀此可以了解當年抗倭斗爭的艱難與慘烈,更對英烈們的精神、氣概肅然起敬。
須知抗倭是中國歷史上持續上百年艱苦卓絕的戰事,倭寇的囂張氣焰、慘絕人寰的暴行,為四百年后的侵華日軍所繼承。倭寇、日寇衣缽相傳,數百年間貽禍中國,始終是民族的心腹大患。溫故可以知新,黃先生的“抗倭集”向世人們揭露中華民族兇頑死敵的丑惡嘴臉和蛇蝎心腸,同時也揭示出歷史規律:“強梁者不得其死”。因為中國有無數堅持正義、不畏強暴的忠勇之士群起抗爭,兇頑者終將敗亡,“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規律,也是人類社會的道德法則。
所以筆者認為,黃祖緒先生經過多年努力而編纂成的這本“抗倭集”,不僅有存史價值,而且具教化作用。人們借此可以追溯明代發生在中國東南沿海的那段尖銳激烈的抗倭歷史;也借此認識正義與邪惡、善良與兇暴的斗爭歷程與致勝之道。這是可貴的歷史經驗,也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黃君著意收集古人詠頌抗倭斗爭的詩詞,以為抗倭實錄的補充和佐證。同時表明中國人對于橫暴勢力的同仇敵愾,是和對英勇抗暴者的歌頌贊美同心一志的。這種充滿正義感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國的立國根基。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慨,有在自立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果如所言,就在他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之后,又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和恢復國民經濟的新勝利,在隨后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道路探索中,都連續取得卓著成就與寶貴經驗。直到今天,雖然霸權主義和反華勢力依然猖獗,但已星移物換,我們有較以往強大得多的實力和自信,有了戰勝一切橫逆的勝算。“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當年的抗倭斗爭,持續了百數十年。以史為鑒,可知興替,誦讀詩篇,仍增感慨。
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頑強崛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壯大,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但注定要走不平坦、不一般的道路。“慶父不除,魯難未已”;霸權不滅,世道難平。“抗倭集”為我們提供了活生生的歷史教材。古人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智慧是中華民族永久的寶貴財富。國家自立,民族自強,永遠是我們社會發展的主題。“天佑中華”,這天原來就是我們祖先所賜給我們的歷史智慧和傳承給我們的民族精神。溫故知新,愛國與奉獻永遠是華夏兒女淳樸的初心,永恒的動力。“抗倭集”告訴我們,面對頑敵只有針鋒相對的斗爭,才能掙脫苦難,挽救沉淪;也向人們證明,莆仙人民歷來有敢斗強敵的傳統,慷慨赴義的勇氣。這代表了中國人民的骨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顯而易見,本書的撰成是作者激于家鄉人民的英勇斗爭經歷而精心寫作的。作者不計功利,執著于鄉邦歷史資料的發掘和歷史人物的研究,秉持求實存真、懲惡揚善的理念而勤劬撰著。人們可以想象,一位基層教育工作者,在撰著數百萬字鄉土文史著述之后,又在76歲的暮年晚景,完成這樣一部具有存史價值和毖后作用的大作,其頑強意志和旺盛精力是多么令人贊嘆。正是出于對黃祖緒先生的欽佩之情,有感于其大作的淑世價值,筆者不揣冒昧書寫了以上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