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5-01-10 17:17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陸開錦



屏山上的燈光

——我的文字生涯

 

陸開錦

  

 

1986年南開大學研究生畢業進入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到2018年轉崗到省政協擔任秘書長,其間共32年時間。這32年里,扣除掛職石獅兩年,留英兩年,任職省城聯社兩年,我有26年時間是在屏山大院度過的,或是在省委辦公廳,或是在省委政研室。期間,雖也曾負責過機要、保密、文電、督查、黨建等工作,但主要的還是負責綜合文字,俗稱“爬格子”,包括為省委領導(主要是省委書記)起草各類文稿(會議講話、報告、發言、致辭、匯報、談話、主持詞等),同時也代擬省委的重要文件(決議、決定、意見、綱要、通知等)。多少個白天和夜晚,我在屏山辦公室的燈下,搜腸刮肚寫個不停。那燈光,伴我從青春年少到雪染雙鬢。這是我最重要的工作經歷。

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對于綜合文字工作者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在其位要謀其政。你可能只是一個處級或科級干部,甚至連科級都不是,但只要你一動筆,寫下“同志們”三個字,你的角色就不是你了,你仿佛就是省委書記了,你必須以省委領導的口氣說話,你寫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代表的都是省委。這樣的一項工作,無疑是很特殊的,是極其重要的,同時也是要求極高、難度極大的工作,沒有兩把刷子,還真是干不了。

回頭想想,我還真有點佩服自己,我干這行當整整26年了。從走出校門的懵懂少年到擔任省委政研室主任,青絲變白發,青春一瞬間。我先后服務過5任省委書記,主持或參與過3次省黨代會報告、20多次省委全會報告的起草,經手的各類文稿不下萬件。套用一句曾經時髦的話,我把青春獻給了黨的綜合文字工作。

因為長期從事綜合文字工作,我被一些領導冠以“才子”的稱號,有個省領導每次見我,總要開玩笑地叫我“陸克思”,還有一個省領導向別人介紹我時,總免不了來一句“這是我們福建的司馬遷”。我知道,這是領導對我的贊譽,但我卻從不為此感到自喜,反而深感汗顏、不勝慚悚。實際上,很多文稿并不是我寫的,主要觀點是省委領導的,具體動筆則是辦公廳綜合處或政研室的同志,我至多只能算是具體的組織者和參與者。當然,因為我負責這方面工作,我也多多少少有一點貢獻,或是提出了一些新觀點,或是動手潤色了語句文辭。做綜合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隱在幕后,低調做人,甘當“無名英雄”。忠誠、吃苦、奉獻,這是綜合文字工作者需要的共同品質和精神。

每個領導都有其自身的風格,對文稿的要求也不一樣,這與領導的年齡、性別、習慣、學識、愛好有很大關系。有的領導喜歡先講形勢,有的喜歡闡述理論,有的喜歡引經據典,有的喜歡實實在在,有的喜歡排比對仗,有的喜歡風趣幽默等等,不一而足。但無論風格如何各異,有一點卻是共同的,他們都對自己的文稿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體現自己的最高水平,能獲得別人的廣泛好評,能夠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都希望文稿觀點鮮明、結構合理、材料適當、事例生動,語言準確、文字流暢,最好是有一定的氣勢,能鼓舞人、感染人。

領導文稿與文學作品不同,領導文稿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指導性、針對性,要求語言簡明、平實、莊重,這與文學作品的含蓄、曲折、細膩、華彩有明顯區別。從思維方式來講,領導文稿體現的主要是邏輯思維,文學作品則主要是形象思維。領導文稿與理論文章也不大一樣,它不僅要講道理,應該不應該,而且要講條件,可行不可行。正因為如此,搞文學創作的不一定搞得了綜合文字,搞理論研究的同樣如此。反之亦然。可以說,綜合文字工作也是一門特殊的專業,一項特殊的技能。

根據我的體會,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稿,關鍵是處理好“三個要素”,一是立意,體現寫作者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以及文稿的思想水平和思維層次;二是框架,有如戰場上的排兵布陣,框架體現文稿的總體氛圍和氣勢;三是文字,這是打底的,包括闡述的準確度、流暢性和美譽度。要做到這三者的有機統一,使之成為一篇高質量的文稿,又離不開三個緊密相連的環節,一是學習,收集相關材料,這是寫好文稿的前提,最重要的是對中央精神的深入理解把握(尤其是總書記講話),同時要了解相關領域工作的進展情況。只有把上情與下情結合起來,文稿才能起到指導工作的目的。二是思考,這是中心環節,無論是篇章結構,還是觀點提煉,都必須經過認真的思考。文字工作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思考力上,這是最深層次的東西。三是撰寫,就是把學習和思考的東西形之文字,表達出來,這是文字工作的基本功。正因為如此,一個文字工作者的成長是很不容易的,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最主要的是干中學、學中干,沒有寫過幾百篇稿子、經過幾百個不眠之夜,筆桿子是硬不起來的。也正是因為一茬又一茬筆耕者生生不息的接續,從“新手”到“老手”,黨的文字工作才和黨的事業一樣,代代相傳、不斷發展。

綜合文字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它既勞力又勞心,是對體力和腦力的雙重消耗、雙重考驗。撰寫文稿的過程,如同作答試卷上的命題作文,不論你熟悉不熟悉,喜歡不喜歡,你都得完成,而且給你的時間往往非常有限。像黨代會報告、全會報告等重要文稿,當然會早做規劃安排,而大量的稿子可能就是一兩個星期,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2015年10月7日,時任省長蘇樹林被中紀委調查,晚上6點省委書記尤權接到中央電話,遂決定當天晚上8點召開常委會,書記要代表省委在會上講話。接到書記布置的任務,時限只有短短的2小時,我們高速運轉起來,起草、錄入、校對、打印,按時完成了任務。會后,又立即起草了省委向中央的報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這是對人民軍隊的要求,也是對綜合文字工作的要求。

對綜合文字工作者來說,加班加點猶如家常便飯。有時下班了,上床休息了,心里還惦記著稿子,甚至睡著了,稿子的內容還會在夢中翻動。有人形容綜合文字工作者是“政治上的紅人,工作上的忙人,經濟上的窮人,身體上的病人,家庭里的罪人”。總之是一件苦差事。做綜合文字工作的人,由于長期伏案爬格子,頸椎、腰椎經常會出問題,頭發也白得快。2010年左右,我腰椎間盤突出,有時要趴在沙發上改稿子,有次正好被省委書記孫春蘭看見,她看我這樣帶病工作,很是心疼,幾次對人提起這事。這體現了領導的關懷。再舉一個省委書記宋德福的例子,一些報刊雜志刊登了領導的文章,會按規定開稿費,但宋書記都是把稿費轉給辦公廳的同志。他曾在給我的一張紙條上寫道:“轉去近期收到的幾百元稿費,請你去買點牛奶、面包之類,放在綜合處,以補同志們爬格子之苦累”。領導對綜合文字工作者的關愛,同樣是我們干好工作的重要動力。

但也不能說,綜合文字工作只有苦沒有樂。任何一項工作,如果只是作為硬性的任務被迫去完成,而不是作為自己喜歡的事業去做,是很難堅持下去的。黨性、責任是一種動力,但個人發自內心的愛同樣重要。綜合文字工作的樂是多方面的,文稿得到領導的肯定,聽到各方面的表揚,突然想到的一個觀點,筆下流出的精彩句子,等等,都是令人心怡的時刻。但最大的快樂是來自領導的滿意,尤其是你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和意見,被領導采納,成為指導工作的決策,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作用。

做綜合文字工作,還有一個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有更多機會與領導近距離接觸。領導之所以是領導,水平肯定比一般的人要高,尤其是能當到省委書記,更有其獨到之處。聽領導講話,與領導一起討論問題,相互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然后形成文字,這是綜合文字工作者以文輔政的常態。僅舉一例,2001年10月的一個下午,省第七次黨代會召開前一個月左右,正當我們為黨代會報告稿中的戰略提法冥思苦想時,宋德福書記把我和起草組的同志叫到他辦公室,面對掛在墻上的福建地圖,宋書記輕輕地點燃了一根煙,他對我們說,福建的形狀多像一塊珍貴的玉如意,但東邊是海,西邊橫著武夷山脈,南北兩廂又有山嶺阻隔,地理單元相對獨立。從區域發展角度講,上有長三角,下有珠三角,東有臺灣海峽,西有京九線。在這樣一個格局下,福建要發展,出路在哪里?你們這些秀才都說說。經書記這么一點撥,我脫口而出,福建的出路在開放,福建的歷史證明,開放則興,閉關則弱,現在福建要發展,關鍵在打開大門,實行全方位開放。宋書記以贊許的口氣對我們說,確實如此,福建要發展,必須打開通道,省內要打開山海協作的通道,國內要打開與兩個三角洲的對接通道,對外要實行全方位的開放。按照宋書記提出的思路,起草組認真研究、認真撰寫,接著提交省委常委會研究,形成了關于構建三條戰略通道、加快福建發展的提法,經省第七次黨代會審議通過,成了指導新世紀初福建發展的戰略。我在省委從事綜合文字工作20多年,見證過許多類似的情形,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省委辦公廳綜合處是承擔起草省委書記講話稿和省委重要文件的主要處室。我當處長時(1997年底至2000年初),處里一般有7至10人,30歲左右的居多,平均年齡不到40歲,是全廳最年輕的一個處室。在“福建黨政機關電話號碼專用簿”上,省委辦公廳排在第一位,而綜合處又排在辦公廳的第一位,因此綜合處曾被稱為“八閩第一處”(2005年省委設立總值班室,綜合處就排到了第二位)。當省委決定要召開會議、書記要講話時,我就召集處里的同志討論提綱、做好分工,當他們分頭起草、埋頭撰寫的時候,我其實也沒閑著,一方面查看相關資料,一方面思考文稿的結構、觀點等等,等到他們把稿子交給我,我就把自己閉關起來,按照自己的思路,從頭到尾修改一遍,然后交給書記。最后按照書記的意見再作修改(有的要提交常委會研究),基本上就OK了。

工作雖然辛苦,但生活還得繼續。繁忙工作之余,我盡量安排時間(有時利用周末)帶綜合處的同志到福州周邊的縣域,一邊調研,了解基層情況,一邊娛樂或者登山,讓疲憊的身心得以放松。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宛如一個友愛的大家庭。更令人欣慰的是,綜合處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的肯定,不僅起到了以文輔政的作用,而且鍛煉成長了一批干部。我當處長時綜合處的同志,后來有一半以上當上了正廳級,其他的也都走上了副廳級崗位。這是省委的培養,同時也說明綜合文字工作,確實是一項鍛煉人的工作。

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一輩子沒有為自己留下一點文字,未免是一種遺憾。但這是職業的要求,是工作的性質所決定的。人生有很多的選擇,但作為一名公務員,有些事身不由己,比如遇到什么樣的領導,就不是你所能選擇的。你所能做的,只有適時地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的環境,并讓自己的能力得以增強。

但即便如此,凡讀書人,大概皆心有所屬吧!工作之余,學有所得時,也大概都會情不自禁地寫點什么,或發表,或留存,以此作為自己為文的紀念。

2004年后有段時間(當時宋德福書記生病住院),我在單位處于“賦閑”狀態,只分管省委辦公廳一個處(文電處)。相較于此前做的綜合文字工作,這項工作要輕松一些。我當時就想,領導重用你當然是好事,但你要天天辛苦加班;領導不重用你,也未必是壞事,你有時間干點自己喜歡的事。除了抓緊讀點書、鍛煉身體,調整一下早已透支的身心,當時決定做三件事:一是繼續深造,其結果就是2005年考上了復旦大學東方管理學的博士生,成為一名蘇門弟子(導師蘇東水,泉州人,復旦大學首席教授,中國國民經濟管理學會會長,東方管理學派創始人)。二是整理宋德福書記的文稿,其結果就是協助他編輯出版了三卷本的《我盡力了,福建》一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三是于“無聊”中翻看當年的北大日記,其結果就是整理出版了長篇日記體小說《流水的標記》(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流水的標記》是我的第一部文學作品。此后,我又陸陸續續地創作發表了一些詩歌和散文,并結集為巜流水的回聲》一書(海峽出版發行集團,2014年)。再后來,臨近退休前,省委決定我到省文聯任主席。看來,我與文字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后,謹以一首詩表達我對文字工作的情感:

    我希望有這樣一個夜晚

    世界被驚雷和閃電包裹

    而我的屋中只有一盞燈

    寧靜、安詳

    我坐在燈下

    回憶我們這代人的歷史

    一幅幅無聲的畫面

    在我眼前掠過

    我手中的筆一直寫個不停

     ……

 

作者介紹:福建古田人,畢業于北京大學。曾任福建省委副秘書長、福建省政協秘書長,現任福建省文聯主席,出版自傳體小說《流水的標記》、散文隨筆集《流水的回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