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5-04-01 01:02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嚴家梅



唯有素趣伴平生

——“閩中十才子”首座林鴻的故事

 

嚴家梅

 

 

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都城金陵剛下過一場小雪,天氣有點寒冷,但大街小巷,人人都在傳誦著兩首詩,掀起一股小小的熱潮,都城大有“洛陽紙貴”之勢。

原來,朱元璋克敗群雄后,在金陵稱帝。當時,經過連年戰爭,國家衰敗,人民困苦,百廢待興。掌握了政權的朱元璋急于廣求人才,振興朝政,他一邊加緊籌備重開科舉,一邊用各種辦法廣羅人才,詔示各省、府、縣直接向中央政府推薦人才,也歡迎有識之士自薦。

那天,朱元璋面試了幾個下面推薦或自薦的生員,沒有一個讓他滿意的,只好悶悶地回到寢宮。沒等他歇口氣,內侍便來稟報,宮門外有一書生求覲皇上,朱元璋正要揮手表示拒絕時,一轉念“還是見見吧”,他讓內侍傳旨,令書生直接到他的寢宮面試。

來者是一位20多歲的書生,他跪見皇帝后,從袖兜里掏出一疊詩箋,交內侍呈給皇帝。朱元璋展卷一看,上面用蠅頭小楷謄錄著兩首詩——《龍地春曉》和《孤雁》。朱元璋這個放過牛、討過飯、當過小和尚、肚里沒有多少墨水的新皇帝,畢竟機智過人,眼光獨到,他小聲地誦讀著這兩首詩,不知不覺就被詩中的情景和傳遞出的那種神韻打動了,當場便錄用了他,并授予福建省將樂縣司訓之職。同時他降旨內侍將《龍地春曉》和《孤雁》兩首詩交予翰林院和太學,要求太學生人人誦讀。就這樣,《龍地春曉》和《孤雁》二詩便傳出宮門,一夜間傳遍南京城,出現了開頭所說的“洛陽紙貴”的情景。

20多歲的年輕人是誰呢?他就是出生在福建省福清縣宏街的林鴻,字子羽。這林鴻從小就十分聰慧,一目十行,過目不忘,10歲時便會吟詩作賦、通曉音律。及長,其詩詞尤工,有盛唐風格。受到當時的地方大儒吳海、陳憲等極力推崇。這次,他見當朝皇帝下詔求賢,不遠萬里進京自薦,就一炮打響,受到皇帝賞識,自然十分得意。

林鴻在將樂一待就是7年,皇帝又擢用其為禮部精膳司員外郎,成為一名京官。但林鴻身在官衙心在詩歌,苦于沒有意氣相投、才情相近、能與之吟和的詩友。在洪武十年(1377年)不到40歲時便辭官歸隱,回到了老家福清。

林鴻辭官回到了家鄉福清,恰如魚兒回歸大海,心情特別舒暢。此時,許多以前的詩友,如閩縣(今福州)人鄭定(字孟宣)、長樂人高棅(字彥恢,又名廷禮)、閩縣人周玄(字又鉉,一字微中)、將樂人黃玄(字鉉之)、長樂人陳亮(字景明)等,都趕來福清,和林鴻一起冶游山水,吟詩作賦,相互酬唱。后來又有侯官人王褒(字中義)、侯官人唐泰(字亨仲)、長樂人王恭(字安中)、永福(今永泰)人王偁(亦作王稱,字孟揚)等人慕名拜林鴻為師,從其學詩,都成為當時著名的詩人,時稱“閩中十才子”,林鴻則為十才子之首座,備受推崇。

這一期間,林鴻寫了許多詩詞,多以紀游、應酬為主,詩風繼自盛唐,詩之“神秀聲律、粲然在備”,“骨氣”與“菁華”并足,“春華”和“秋實”相兼,成為閩派詩論的綱目。其詩聲調圓穩,格律整齊,一洗元代詩人纖弱之習,后世稱之為“閩派”詩風。

一次,林鴻與朋友和弟子游瑞巖山,林鴻當場吟唱《游海上瑞巖》詩一首:

海國橫秀色,茲山何郁盤。

黃金亙樓觀,積翠開峰巒。

登高恍神游,駐目窮遐觀。

地迥云物古,天秋松桂寒。

於時灝氣清,東溟凈液瀾。

精思落天外,回飚生羽翰。

嘗聞有靈草,可以駐頹顏。

且畢濟時略,金梯期再板。

聽者莫不擊節稱妙,言該詩不但道出瑞巖秀色,且抒發了作者的胸臆。

又有一次,林鴻一伙人暢游石竹山,在僧房林鴻潑墨疾書,成《石竹紫云洞》一詩:

群峰際東海,一峰凌紫云。

昔人煉丹處,石室莓苔紋。

飄飄龍虎車,即此上丹闕。

惟留白鶴影,宛在青松月。

下有靜者廬,其人頗淳厐。

一水落天鏡,萬花明月窗。

藥物有時遐,還來叩巖關。

心與魚鳥樂,身隨天地間。

伊余困流俗,十載未應還。

長歌賦招隱,夢逵天涯山。

當夜,一伙人夜宿石竹山,第二天林鴻又有一首《夜宿芙蓉峰》誕生:

香剎瞰林邱,逢僧信宿留。

風簾乘月卷,露覃帶涼收。

宿鳥微喧曙,明河澹瀉秋。

一經空寂境,人世漫沉憂。

林鴻的詩名越來越顯,附近幾個省的詩人都慕名前來向他請教切磋詩藝。時有晉陵引禮舍人浦源系無錫人,也十分愛好詩詞,他聽得林鴻的詩名,十分仰慕,不遠萬里前來拜訪。為了能一晤林鴻,他便把一首詩交由周玄、黃玄呈送林鴻,二玄一見那首名為《送人荊門詩》中有“云邊路繞巴山色,樹里河流漢水聲”的詩句,驚呼道:“這是我們老師的詩啊!”連忙把浦源引見林鴻。林鴻對這個不遠萬里來謁的詩人十分關照,讓出自己住的房子給浦源住,并請浦源參加他們的詩事活動。經過一段時間,浦源的詩詞有了很大的長進,名聲因此大振,也成為當時著名的詩人。

林鴻的結發妻子朱氏,也能寫詩,可是英年早逝。許多年后,有一次林鴻出外游歷,路過閩縣(今福州),看見一個女子在庭前焚香,便心生愛慕之情。這個女子叫張秀芬,自幼父母雙亡,與姨媽同住紅橋之西,以紅橋為號。張紅橋自幼聰慧,文才過人,亦善詩詞,雖然生活清苦,但當地豪紳爭相為之提親,紅橋都不答應,申明:“要嫁給李太白那樣有才華的人。”于是許多知名文人紛紛寄詩求婚,但都沒有贏得紅橋的芳心。林鴻于是便央托紅橋的鄰居老嫗帶一首詩給紅橋,詩云:“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華如水點銀屏;含情欲訴心中事,羞見牽牛織女星。”以此示愛。張紅橋見詩大喜,也寫了一首詩回贈林鴻,詩云:“梨花寂寂斗嬋娟,銀漢斜臨繡戶前;自愛焚香消永夜,從來無事訴青天。”老嫗把紅橋的詩交給林鴻,并賀道:“張娘子從來未與其他人和詩,今日她寫詩回給你,看來相公有喜了。”林鴻大喜過望,遂求老嫗為其做媒,迎娶紅橋為妾。婚后兩人志趣相投,一唱一和,十分美滿,傳為佳話。一年之后,林鴻因應朋友之邀,去了金陵,紅橋日夜思念,因此感念成疾,一病不起,不久便溘然長逝。張紅橋死后,林鴻十分哀痛,寫了許多悼亡詩懷念他的紅顏知己,此時他的詩風也為之一改,字里行間充滿了感懷和哀痛,其中,有《念奴嬌》一首、《摸魚兒》一首、《悼亡詩》八首傳世。

 《念奴嬌》:“鐘情太甚,任笑吾,到老也無休歇。月露煙云都是恨,況與玉人離別?軟語叮嚀,柔情婉戀,熔盡肝腸鐵;旗亭把酒,水流花落時節。應念翠袖籠香,玉壺溫酒,夜夜銀屏月;蓄喜含嗔多少態,海岳誓盟都沒。此去何之?碧云春樹,今晚翠千疊;圖將羈思,歸來細與伊說。”

《摸魚兒》:“記得紅橋,少年冶游,多少兩情之緒;金鞍幾度歸來晚,香靨笑迎朱戶。斷腸處,半醉微醺,燈暗夜深憑;問情幾許?情應似吳蠶吐繭,撩亂千萬縷。別離處,淡月乳鴉啼曙,淚痕深,紅袖汙;深懷遐思何年了?空寄錦囊佳句。春欲去,恨不得長纓系日留春住;相思最苦,莫道不消魂,衷腸鐵石,涕淚也如雨。”

 《悼亡詩》:

    其一:“女螺江上送蘭橈,長憶春纖折柳條;歸夢不覺江路遠,夜深和月到紅橋。”

  其二:“驪歌聲斷玉人遙,孤館寒燈伴寂寥;我有相思千點淚,夜深和雨滴紅橋。”

  其三:“殘燈暗影別魂消,淚濕鮫人五線綃;記得云娥相送處,淡煙斜月過紅橋。”

  其四:“春衫初試淡紅綃,寶鳳搔頭玉步搖;長記看燈三五夜,七香車子度紅橋。”

  其五:“一襟擁恨怨魂消,聞卻鳴鸞白玉簫;燕子不來春事晚,數株楊柳暗紅橋。”

  其六:“傷春雨淚濕鮫綃,別燕離鴻去影遙;流水落花多少恨,日斜無語立紅橋。”

  其七:“綺窗別后玉人遙,濃睡才能酒來消;日午捲簾風力軟,落花飛絮滿紅橋。”

其八:“云娥酷似董妖嬈,每到春來恨未消;誰知蓬山天樣遠,畫攔咫尺是紅橋。”

林鴻因為對張紅橋思念過深,不久也病倒了,約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逝世,僅活了40多歲。朋友們將他的詩作結集刊印,有《林鴻詩》一卷、《鳴盛詞》一卷、《鳴盛詩》四卷傳世。

林鴻一生與詩為伴,他與紅橋之韻事流傳明清兩代;清詞論家謝章鋌在《賭棋山莊詞話》卷六中有“古人云:‘不羨君才羨君福’,吾于子羽,亦作如是想。”

后人有評其為:“富貴榮華全拋卻,唯有素趣伴平生。”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