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謁 上 官 周
陳濟謀
清初畫壇,名手輩出,燦若群星,上官周堪稱其中佼佼者。
上官周(1665—1750年),福建長汀南山官坊人。原名世顯,字文佐,號竹莊山人,天分卓犖,學識淵博,精通書畫,于詩文、篆刻都有相當造詣。其性沖淡閑遠,不赴試不出仕,人品高華超逸,為世人稱道;尤其人物畫,功夫老到,筆法瀟灑,獨樹一幟,對傳統人物畫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癸巳初夏,有緣長汀采風。一日清晨,涼爽愜意,我和友人來到古老的汀江之濱,尋訪300年前這位前賢的遺跡,拾一段山人曾經的歲月……
朋友告訴我,眼前的景致為龍巖潭,是古汀江最美的一段:逶迤而來的烏石山形似臥龍,匍匐于汀江邊;山上奇石林立,古木參天;山下龍潭,碧波蕩漾;始建于唐代的古城墻依山蜿蜒,淡淡的晨霧氤氳著周遭的飛閣花臺,暈出幾許古老氣息。上官周紀念亭就掩映于半山腰的草木蔥蘢處。我們沿著青石小徑,拾級而上。紀念亭不大,依山而筑,四周竹樹環合,景色清幽。橫額上“上官周紀念亭”的書法古老蒼勁,兩旁“一代神筆畫,千秋楷模翁”對聯,顯得痕跡斑駁;憑欄眺望,汀州古城盡收眼底……“真是風水寶地??!”禁不住,我們脫口贊嘆起來。
或許是聽出我的外地口音,一位老人來到身邊。
“來看上官周?”
“是的。你知道上官周?”
“上官周,曠世逸人??!亭子是20世紀90年代群眾集資建的,他配得上這塊地?!崩先苏f,他是這里上官周研究會的。于是,我們聊起上官周——
上官氏發祥于甘肅天水郡,上祖為戰國楚懷王次子蘭,封于上官邑,以“上官”為開氏祖,系唐代上官儀的后裔,于明洪武年間從清流遷至官坊。
上官周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父立瓊,秀才,好吟詩作畫,家有藏書千卷。上官周自幼資質聰慧,尤喜畫畫,隨父讀書,過目能誦,有神童之譽。5歲學書畫于族叔立本,14歲上汀州府,拜名畫家鐘怡為師,寄寓上官氏宗祠冀綸堂,開始習畫、賣畫生涯。30歲隨汀州太守鄢冀明遍游名山大川,結識揚州石濤、南昌八大等畫壇俊彥,一時畫名鵲起,得到“江南民間神筆”贊譽。老人說了一個至今流傳于坊間的“神筆”故事:一年隆冬,山人南昌訪八大歸來,行至隘嶺荒野,突然天降大雪,一連數日困于饑寒,幸得村民相救。后聞知村里常有大蟒為害,臨別之日,山人畫了《蜈蚣圖》答謝。不幾日,人們發現大蟒死了。從此上官周《蜈蚣圖》嚇死大蟒的故事不脛而走,周邊山村開始有了抬蟒游村打醮的風俗。故事未免陷于俗,但我卻愿意相信老人說的。山人原本是平常人,只是能詩、能書、能畫,翰墨生香,只是品行高華之致,才變得如此不尋常,才受到后人如此的尊崇!
望著眼前長流不息的汀江,我在想,山人的人生當是快意的。
你以超凡的人品成就了一段佳話。你被時人視為“奇才”,稱你“畫如人,人如畫”,譽為“閩之有道士”。但你不求聞達,布衣終老,人品高尚,處處透著人格的勁骨。當時的汀州太守鄢冀明(字在公,遼陽人,順治進士,以禮部侍郎出任汀州知府)十分常識和看重,與你結為忘年交,視如子侄。為成就你的志向,康熙三十三年(1695年),鄢冀明解任時,帶著你東下姑蘇,遍游蘇、浙、贛、冀、皖、粵,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搜盡奇峰打草稿,留下了一段佳話。對于你,這是天賜的機緣和厚愛。正是這次漫游,你的胸襟和視野為之開闊,你的藝術天賦也因了天地靈氣的滋養,益加燦爛綻放,為日后的繪畫史造就了一位奇才。
你為世間留下一件曠古杰作《康熙南巡盛典圖》??滴鯙橐淮ブ髅骶谖?0年,6次南巡,希望畫圖志盛。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下旨宣召各地名家高手進京遴選。你以一介布衣而凸顯畫壇,得到皇帝的征召,自然是人生的莫大榮耀。汀州太守吳澍接旨后,派專人護送你進京?!犊滴跄涎彩⒌鋱D》,由年過古稀的戶部左侍郎、大名鼎鼎的繪畫大師王原祁任總裁官,由你繪人物,由時享“畫圣”之名的王石谷等畫山水、樓臺、花鳥。《康熙南巡盛典圖》以康熙南巡為主題,自永定門出巡始,直到江南紹興大禹廟,再由金陵回京止,規模恢宏,場景壯觀,表現了當時天下太平、百業興盛的繁榮景象,耗時年余,方得完成,受到康熙皇帝的贊賞。全圖共12卷,絹本設色,首卷高68厘米,長1552厘米,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李浴的《中國美術史綱》寫道:“更為特殊的是上官周畫的數以萬計人物,形象生動多姿,不但得到康熙的贊賞,而且在中國繪畫史上是罕見的,可與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相媲美”?!犊滴跄涎彩⒌鋱D》12卷已散落世界各大博物館,難得一覽全貌,但憑你早年東下姑蘇對沿途山川風物、世俗民情的了然,憑你爐火純青的技藝,就可想見你筆下的各式人物將是何等樣的刻畫入微,何等樣的傳神生動!從此你的畫名播滿天下。不久,你又有一次南粵之行,日日浸淫于嶺南峰巒壑谷、飛瀑鳴泉之間,精心繪制了《羅浮山圖》長卷,上題“割得天南峰一角,請君展卷看羅浮”的詩句。翰林院編修、清代著名詩人查慎行看后,推崇備至,稱你“識得羅浮真面目”,題詩贊譽:“奇峰三百三十二,一一豈容窮冥搜。眼中豈是好奇者?上官山人今虎頭。”把你直比晉代的大畫家顧愷之(字虎頭)。正所謂人生得意,幾人能比?
你還為后人留下《晚笑堂畫傳》和《晚笑堂詩集》這份豐厚的遺產。晚年,你結束流寓的鬻畫生涯,返回汀州故鄉,在金水河畔的竹莊,守一園修竹,閉門謝客,“頌古人詩,讀古人書,披其圖而如見古人,豈非千古之快事乎”,如蚌吐珠,整理生平詩稿,著手《晚笑堂畫傳》的創作,用你奇峭瑰麗的筆墨線條和已瑧化境的藝術修為為欽慕的歷史人物造像,精心描繪自周秦以下劉邦、韓信、司馬遷、蘇武、諸葛亮、岳飛、文天祥等120位歷史人物,全書分3卷,卷上38人,卷中38人,卷下44人,個個形神兼備,每像你都以力透紙背、結體莊重的書法,或行或楷或篆,書其傳略,附以點評,圖文并茂,以你超群的見識和人生體驗,教人知廉恥、尊德行、作君子、扶國本。你還授徒傳藝、誨人不倦,“揚州八怪”的黃慎以及曾靄、王昉、鄭以水、蘭之琛等人皆受業于你,以后各成一家。
乾隆八年(1743年),你已垂暮,在小孫上官惠的陪同下,帶著傾注你一生才情的《晚笑堂畫傳》和《晚笑堂詩集》,重游廣東,遍訪名手,雕刻版印。《晚笑堂畫傳》刊行后,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學習人物畫的臨摹范本”。人們贊揚你的人物畫,繼承以形寫神的傳統,“功夫老到,各具形態,于唐寅、仇英之外,另辟蹊徑,獨樹一幟”,對后世畫壇產生深遠的影響。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出版的《芥子園人物畫譜》就是仿照《晚笑堂畫傳》的筆意摹繪而成的;日本學者所著《支那繪畫史》,專文論述《晚笑堂畫傳》的價值和影響,還影印發行,不少作品流入日本、東南亞以及荷蘭、英、美等國;近代文豪魯迅對《晚笑堂畫傳》贊賞有加,曾寄贈莫斯科木刻家亞歷舍夫;后世名家改琦、張明山、徐悲鴻、齊白石、豐子愷、張大千、黃君壁、溥心畬等人的人物畫,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你的沾溉。
你精于畫,也工于詩。清人楊瀾贊你的詩“能出自新意,風格美如其畫”,“詩中畫、畫中詩,酷類王右丞(唐代詩人王維)”。雍正初年,你訪友夜經篁竹嶺,百般感慨,寫下《夜過篁竹嶺》二首:
老識蠶叢險,今從夜色過。
千盤余夢境,仰立近星河。
白發等閑事,青山奈我何。
孫登余有嘯,竹杖帶云拖。
履險空山夜,驚魂不易招。
月明云泛泛,風勁樹蕭蕭。
暗石蹲如虎,昏煙望似橋。
未聆深谷韻,誰信有簫韶。
詩寫得沉雄俏麗、情景交融。以詩言志,把藐視艱險的豪邁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借景抒情,對荒山野嶺夜色中奇特意境描繪的形象生動,寫盡世道的艱險,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遺憾的是《晚笑堂詩集》刻本,被歲月塵封,至今難覓。
旭日東升,朝暉匝地。老人帶我們去看上官周故居冀綸堂。老人說冀綸堂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原為上官氏宗祠。自康熙十七年(1678年)起,山人在此居住了整整23年,直至康熙四十年(1701年)金沙河畔的竹莊蓋成方才遷出。滄海桑田,幾經興廢,竹莊早已無存,20世紀90年代政府將冀綸堂作為上官周故居,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冀綸堂占地600多平方米,頗見規模,為書院、書館、宗祠兼用,分背廳、上廳、下廳,兩旁是廂房,前后有天井及門樓坪,布局精巧,格調典雅,古韻悠悠。難得的是歷經300年歲月風雨,依然保持完整。
指著右廂房,老人說這即是山人起居、讀書、作畫之所,現已辟為資料陳列室。四周素壁上掛著《蘇武牧羊》《王羲之》《岳飛》等《晚笑堂畫傳》的部分復制品,依然散發著淡淡的墨香……
漫步小院,我們遙想當年。山人青衣皂鞋,朝迎旭日,暮送夕陽,揮毫潑墨的飄然身姿,似乎依稀可見。忽然間,我覺得山人不曾走遠!
(本文原載于《走進長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