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山那片梨花貴
朱雅秀
(一)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來到炭山的時候,正值盛夏,炭山的梨花,早已開過了。但我心中的那枝梨花,時時在腦海中浮現(xiàn)。
那是一幅圖片,只一眼,就在不經(jīng)意間留下深刻印象:黑色的屋脊,濕潤的屋瓦,雨后的背景顯得有些沉悶和沉重。然而前景上幾叢橫斜探出的梨花,打破了這僵滯的格局。梨花潔白如雪,冰清玉潔,花瓣上還凝著幾顆水珠,晶瑩剔透,黑色的枝干上綴著幾點稀疏淺綠的葉芽,整幅畫面清麗、生動。
在到炭山之前,我以為,炭山是一座黑色的山,卻原來是群山環(huán)抱中一座小小的村莊,與山風、綠野為伴,安靜地斜臥在半山腰,與時光為伍。走在時光深處的炭山并不古老,卻顯得有些滄桑,仿佛壯年的漢子,卻已過早地有了深深的皺紋。小心地走在村中高低不平的青石小路上,古老的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內(nèi)黑灰色的空間看不真切,隱約人影閃動,有說話聲傳來。房前屋后的梨樹枝干蒼老嶙峋,練達堅實,那是大山深處經(jīng)受住了多年風雨侵襲的身軀。
夏日的陽光在青石路面打下泛油的青光,溫暖的風輕輕拂過臉頰。我想象著炭山開遍梨花的情景。那是一片浩瀚潔白的花潮。
炭山的梨花,樹樹皆春色。在依山勢而上的山石小徑邊,在斑駁脫落的土墻旁,在錯落有致的古舊的木房后,在柴門半掩的院落一角,在棚頂長滿青草的菇棚一側(cè),在爬滿毛茸茸南瓜藤葉和豆蔓的菜園中,在短短的寂靜的巷子里……梨花靜靜地開放,如銀簪似雪花,潔白無瑕,清香撲鼻。青山環(huán)抱中的炭山,多了一份美麗的生機和原初的浪漫,純潔、寧靜而雋永。
炭山。梨花。在炭山這個感官上呈黑色的詞語里,潔白的梨花無疑是一道純美的點綴,打破它沉悶的色調(diào),二者給人視覺上的反差,形成了黑與白的經(jīng)典,仿佛一幅不著色的照片。村莊,就在這樣樸素的主色調(diào)中靜靜匍伏,三百多年的時光一晃而過。
(二)
炭山的春天,處處散發(fā)著梨花的清香。梨花的清香伴隨炭山人走過一年又一年的夢想,卻始終走不出群山起伏中小小的炭山。
聽村中的老人講,炭山因為地處半山腰,原本叫半山,村人最早是清朝時期從浙江景寧一帶遷移而來。由于地處深山,交通落后,資源匱乏,缺少發(fā)展項目,炭山人的貧困是出了名的,夫妻倆同穿一條褲子的窘迫在當?shù)厮奶幜鱾鳌=夥懦跗谘├媸袌隹春茫迦嗽诜壳拔莺蟊橹怖鏄洌沃婊ㄔ缧╅_放,梨樹早些結(jié)果,梨樹下灑滿歡笑聲。炭山的梨品種稱為“六月雪”,不僅春天花開如雪,更因為農(nóng)歷六月時節(jié)成熟的梨果肉白汁甜,分外誘人。“六月雪”清甜的芬芳讓炭山人嘗到那個年代種植水果的甜頭,采摘雪梨的時節(jié),梨樹下孩子們?nèi)杠S著,眼巴巴地望著大人用卡在竹竿末梢的刀片裁采樹上的梨果,葉片紛紛落下。有眼饞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從籃里撈起一個跑得飛快,其它孩子遠遠追去,周遭笑聲鬧聲一片。
然而,隨著市場變化,雪梨價格下跌,炭山人的眉頭鎖在了一起。原來熱鬧的梨樹底下變得寂靜,落花紛揚。那些成果不久的梨子不是被調(diào)皮的孩子們敲落,就是自顧自孤獨地掛在枝頭,成為風中一個無奈的感嘆符號。
炭山的梨花,伴隨炭山人走過苦澀的記憶。后來村里人開始將山上郁郁蔥蔥的樹木砍了燒炭,以此維持生計,村名后來就慢慢被叫成了炭山。村中公路不通,炭山人靠著一副肩頭一根扁擔,沿著崎嶇的山間小路將沉甸甸的炭挑到山外出賣,在晚風夕陽中結(jié)伙回村,一路喜悅。燒炭一年又一年,又學其它村莊栽培香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炭賣了不少,菇呼啦啦地生長,炭山人沒有富裕起來,山上的樹卻越來越少。
炭山的梨花,曾承載著大山深處炭山人失落的夢想。梨花開的時候,炭山這座只有100多戶人家的村莊隱沒在一片浩瀚潔白的花潮中。土墻旁,木房后,院落一角,菇棚一側(cè),短巷之中……隨處可見濃郁密麗的梨花,仿佛下了一場漫天大雪。芬芳撲鼻中,落花滿地,炭山人無奈地嘆息,來去的腳步顯得慣性而有些鈍遲。
(三)
又是一年春天,梨花開了,花團錦簇,茫茫如雪,炭山的每一個角落,花香馥郁。層巒疊嶂,云蒸霞蔚,海拔800多米的深山晨昏最易起霧,眼前的村莊如船漂浮在潔白的霧靄中,遠遠近近的山谷、小路、木房,籠罩在濃重的霧靄中迷蒙不清,象蒙著厚厚的面紗。多雨的季節(jié),炭山村顯得寂靜、潮濕而有些寒冷。
一個身影在梨花叢中徘徊,微風起處,落花滿肩。他叫李烈青,省下派駐村干部。初來乍到,眼前的梨花美景讓他沉醉,然而炭山絕不是他心目中的炭山,這里的貧瘠落后刺痛了他的心。怎樣打破貧窮科學發(fā)展闖新路?怎樣引領(lǐng)農(nóng)民走上致富路?他來回踱步,苦苦思索,目光穿透眼前濃密的梨花叢,落在遠方。各種設(shè)想如過電影般在他腦海里被一一篩選過濾。菇果樹竹林……雞鴨豬錐栗……新居,長廊……隨著一個個思路的形成,良久,他的眉頭舒展開來,深吸了一口炭山濕潤清新的梨花香。
“特立獨行、潔身自好;特定思想,與眾不同”。這個被人們稱為“怪才”又不善夸夸其談的李烈青,是一名看去似乎普通又嚴肅,實際又不同尋常的駐村干部,帶領(lǐng)我們走進炭山村時,口若懸河,興致勃勃。2009年7月7日,帶著采訪的工作任務(wù),我們來到炭山。此時的炭山,陽光遍地,枝頭結(jié)滿鈴鐺般的梨果,在陽光與微風中輕輕搖曳。站在梨樹下,李烈青指點著眼前的各項建設(shè)告訴我們:福寧新村初具規(guī)模,百米長廊正在成形,農(nóng)村車站正在打樁,文教旗臺正在筑造……按照李烈青為炭山村量身定做的“花菇一條街、酒吧一條廊、水果一條路、燒烤一條線、吃住樂一條龍”五個一目標,村中的各項建設(shè)正在進行,曾經(jīng)靜謐的小村顯得有些忙碌,一個生態(tài)文化觀光旅游休閑魅力村正在成形……
第一次走進炭山,我沒有看到假想中的梨花,卻看到了梨樹掩映中充滿生機的村莊。
9月份,當我接到炭山開展首屆農(nóng)民運動會的邀請,再次走進炭山時,吃了一驚。二層樓高的福寧新居錯落有致地矗立在村口,來去的村民腳步輕快,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新居前巨龍般蜿蜒的木質(zhì)長廊內(nèi),村民正在愜意地讀書看報;夢龍村山莊端莊大方,一塊塊巨石上雕刻的名人名言耐人尋味;文化廣場高高的旗臺如星光大道鋪展;愛心公寓漂亮舒適,農(nóng)民網(wǎng)吧內(nèi)村民正在學習上網(wǎng)……藍天麗日下,村口拱門上“中國炭山”四個鎦金大字金碧輝煌。人們看到的是一座迅速崛起的新炭山。
正如李烈青在《炭山新村銘記》中所撰寫的——
秀美之炭山。峰嶺逶迤,星水流瑩,山明水碧,聚天地之靈蘊。梨花馥郁數(shù)十里,處處風光皆旖旎,時時景色盡宜人。翠竹蕭蕭,錐果累累,花菇第一村,享譽華夏。
奮進之炭山。高擎科學大旗,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鄉(xiāng)村城市化,建設(shè)美好家園;黨建領(lǐng)村、生態(tài)立村、環(huán)境美村、文明興村、旅游旺村、民主治村;朝氣蓬勃,春意盎然。和諧炭山,正涌大勢。
福地之炭山。天藍藍,水泱泱,溫厚淳樸,福壽安寧;草茵茵,花艷艷,物阜年豐,安居樂業(yè)。天地大舞臺,涓流匯大海,福寧新村矗立,庶民俱歡顏。
炭山變美了,變得靚麗了,順著平坦寬敞的水泥公路,一撥撥村民走出炭山,闖蕩天地;一批批游客走進炭山,游玩體驗,炭山原有的寂寥就這樣被打破。村里的小姑娘會紅著臉用亮晶晶的眼神偷偷打量城里來的陌生面孔,淳樸的村民笑呵呵地拿出沉年的佳釀熱情地招待客人,滿頭銀發(fā)身穿舊式藍布衫的老婆婆拎著茶水桶大大方方地走動,有時會停下來咧嘴笑咪咪地看著你,讓人覺得親切。有杭州的朋友來到炭山,欣賞美景,體驗農(nóng)家樂,留連忘返,贊不絕口。墨黑的夜色中,星光璀璨。朋友中有一個名叫秋生的,我受到啟發(fā),即興作詩曰:“秋到炭山?jīng)鲆馍睿股缣啃侨鐭簟0倜组L廊古風在,漫步其中遇故人。”朋友們邊飲酒邊笑著叫:哈哈,好詩!好詩。漫步幽深的長廊,夜風颯颯,空氣中彌漫著彬木的清香。坐在長廊內(nèi),聽谷底水聲潺潺,看頭頂星光點點,仿佛進入一段幽冥的時空。夜色真美真純,我們相約來年,春滿炭山梨花飄香的時節(jié),與故人相遇在璨白如銀的梨花叢中。
(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炭山,在時光中悄悄走過了昨天,正舒展開笑顏。這里的每一樹梨花,每一座庭院,每一條小溪,每一縷春風,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顆心靈,靜靜地凝固在唐詩的意境里。一百年過去了,又一百年過去了,它默默地等候,等你來靜靜地聆聽,細細的品味……
我想,來年春天的時候,到炭山去赴一場梨花的盛宴,梨花深處,擁花香滿懷。
(本文原載于《壽寧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