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3-02-10 20:14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張建光



 

張建光

 

 

梅花屬于江南,梅花詩詞卻盛開在宋朝。

此前梅花,“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也只有南朝的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折寄梅花一枝的詩,產生較大的影響。到了宋代,梅花才真正燦爛起來。人們對其描寫不僅僅注重形態、氣味和色彩,而是賦予她更多的人文光輝:王安石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陸游的“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李清照的“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盧梅坡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有宋一朝,梅花詩詞多達一千余首。有人說,若要選擇一種最能體現宋人文化精神和審美趣向的草木,那一定非梅花不可。

然而,梅文化的興盛卻離不開閩北文士的努力,僅舉幾則梅事為證。

其一,林逋可謂書寫梅詩的頂尖高手。辛棄疾稱贊其“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把斷春消息。”可是,誰能想到和靖的名句竟然出自潭城的江為。原詩為“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和靖先生雖然點“竹”為梅,化“桂”為暗,但此句的知識產權當歸建陽人氏。

其二,曾為建陽縣令的劉克莊,寫了一首《落梅》。詩曰:“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言官指控詩人“誹謗當國”,因而落職被黜。劉克莊自嘆:“雖然不識桃與柳,卻被梅花誤十年。”復出后,“梅”興大發,寫了上百首的梅花詩。

其三,愛國詩人謝枋得有首《武夷山中》:“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南宋故國已亡,反抗早已銷聲匿跡,但詩人仍用武夷山梅花勉勵自己,要保持高蹈的節操。最后他被金兵脅迫到燕京,絕食而亡。

閩北詠梅文士中,最不應該,也最被人遺忘的大家,還有一位就是朱熹。朱子給我們留下了38首梅花詩,二首梅花詞。有人統計,在他的詩作中,“梅”的意象出現過66次。知南康軍任上,他和同事之作,一氣竟寫下十首梅花詩,分別為“嶺梅”“野梅”“早梅”“寒梅”“小梅”“疏梅”“枯梅”和“賦梅”。朱子的梅趣也許受先君的影響,韋齋有梅詩《飲梅花下贈歲客》:

憶挽梅花與君別,終年夢掛南臺月。

天涯溪上一尊酒,依舊風卮舞香雪。

梅花難詠。李清照曾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朱子也說,梅花若為賦,“繞樹百千回,句在無言處。”他認為梅花詩的高下,當在“風格清新,意寄深遠”。也就是托物言志,借梅道情;且能清空入妙,使事傳神。那么,朱子筆下的梅花寄托何許蘊籍?

以梅花論高潔。有人評論朱子詠梅:“以人觀梅,以梅喻人,由花及己,由己及心。‘高潔’兩字,凸現行墨之間。”在中國梅文化那里,梅為“四君子”之首,四德兼具,乃“雪中高士”。朱子先后三度隔空唱和蘇軾《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享下梅花盛開》之詩。詩里贊揚梅花為“玉樹”“冰質”;開得“云艷”“雪艷”和“絕艷”;“羞同桃李媚春光”,“冷光自照眼色界”;“敢與葵花爭向陽,歸來只當竹相伴”;“心有浩氣,不去凡塵”。蘇東坡這首詩寫于當年一貶再貶的惠洲。此詩人稱“韻險而語工,非大手筆不能到。”而朱子卻一而再、再而三和之,說明朱子的偏愛。蘇東坡在詩里把梅花的高潔擬人化為仙女:“海南仙云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朱子打心底里認同。他在另一首《梅》詩中,也把梅花稱為仙子:

姑射仙人冰雪容,塵心已共彩云空。

年年一笑相逢處,長在愁煙苦霧中。

朱子所譽的仙子,乃莊子《逍遙游》里的仙姑。在那遙遠的姑射之山,有位冰雪一樣的肌膚、少女一樣綽約的好姑娘。她餐風飲露,不食五谷,已無塵俗之心。梅花綻放,仙女一笑,年年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后人考證朱子此詩應為“慶元黨禁”冤案而發。既是詠嘆梅花的高潔,又是通過梅花明志。想想在他人生的非常時期,作為一個“不作陽臺夢”的道學家,把梅花比作一年一度都要邂逅的仙女。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以梅道友情。朱子深諳梅花的友誼寓意,每每一見梅花便想起朋友不能自己。《枯梅》中說:“千里故人心,今年為誰折?”詩后還附言:“予居家時,劉平甫每折枝為贈”。唱和袁樞的《水調歌頭》詞中言:“尋梅去、疏竹外,一枝橫。與君吟弄風月,端不負平生。”《復元范寄梅花》則表:“感君寄我江南信,一夜清香染客衣。”朱子與張栻的梅花情誼更是讓人感嘆不已。《憶秦娥·雪、梅二闋懷張敬夫》《其二》云:

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瑤臺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這是朱子湖湘歸來后思念張栻所作。一闋寫雪,一闋寫梅。梅雪相映,難分難舍。詞中的“和羹”原指配以不同的調味作成的羹湯。“尚書說命下”曾言:“若作合羹,爾惟鹽梅。”鹽多則咸,梅多則酸,鹽梅適當,才成和羹。后來以此比喻和心合力輔佐君主。朱子梅花詞表露出,在這履霜時節,他們像堅貞的梅花一樣,仍然堅定地想著丹心報國。可是政治黑暗,梅冷山谷。“為誰凝佇,為誰攀折?”后人評論:“今讀此兩闋,氣渾神閑,聲情滿紙。”與詞人晏殊、秦觀相比“當莫辯其工拙”。朱子、張栻和呂祖謙當時被世人稱為“東南三賢”。他們志同道合:政治上共主抗金,學術上共倡儒家道統,生活上共濟時艱,梅花當然也成了他們共同的精神寄托。我未翻檢出呂祖謙的梅花詩詞,只知他的老家浙江金華新辟的一處景點——“梅花晚渡”,以他的詩作為形象代理。不過1174年他和朱子在建陽“寒泉精舍”共編《近思錄》,肯定是在梅花樹下,要不書中怎么專辟一章談論“圣賢氣象”?而朱子與張栻在長沙講學論道編定《二程先生文集》,肯定離不開城南二十景之一的那道“梅堤”,要不事后雙方唱酬中總有梅香可聞?

以梅說自己。朱子以梅自許,心事總付寒梅。梅花生長環境并不好,像東坡先生“松亭下荊棘里”;像韋齋先生所述“風斂天香瘴煙里”,像朱子自己所言“長在愁煙苦霧中。”風刀霜劍,有如朱子人生際遇。他的一生總是受苦受難受屈,總是被人誤解、誤讀、誤判。他給友人墨梅畫題跋: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裝。

這首詩是傳統墨梅詩的翻新。詩言墨梅散發的幽香確實令人陶醉,但其瘦削嶙峋的枝條含苞待放的花蕊卻凌風傲雪,冷若冰霜。如今的世道,黑白顛倒,是非不分,還問什么梅花高潔呢?倒不如喬裝打扮,去討世俗人們的喜歡。朱子話里有話,針對當時黑暗社會現實進行深刻的揭露與辛辣的嘲諷。很多人把朱子的后兩句詩理解為他的消極退卻,實際不然,朱子一生都是“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最能代表他的梅花人格的莫過于那首《念奴嬌·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朱子此詞寫于浙東救災歸來。1182年,朱子以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的身份,前往賑災救民。期間六劾臺州污吏唐仲友。雖然扳倒了對方,雖然救災成績斐然,卻因為得罪唐的姻親當朝宰相,最后落得個請祠返武夷山的下場。這是朱子從政生涯中一次重大挫折,以致對他生前身后的名聲造成極負面的影響。詞中,朱子以擬人手法,借梅言志:就像梅花在寒風莞爾一笑,群芳中誰是“真香純白”?人世間的是非曲直頓時立判。只有清高孤傲梅花仙子才是我的知音。不管風霜雨雪有多殘酷,都要保持堅貞不俗之心,因為這是冰清玉潔梅花的天然本性。粗俗的桃李引得蜂蝶的輕狂,讓人庸俗可笑。怎似黃昏時,梅花面對溪水,悠閑弄影玩月。畫角聲起了,天色要亮了,仙人要醒了,梅花要謝了。但梅花結出的青梅,是不會輕易地被摧折的。

朱子心中時時有梅,不,他本身就是南宋橫空出世的一枝凌霜傲雪的絕艷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