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山:會做夢的山
黃錦萍
誰沒有見過山,但你見過會做夢的山嗎?
誰沒有做過夢,但你做過會靈驗的夢嗎?
“一座山”與 “一個夢”,讀懂了這兩個關鍵詞,你就讀懂了“會做夢的山”。
山是福清的石竹山,倒映在東張水庫的碧水之中,顯得清麗而富有靈性。只見半山腰懸崖峭壁上,雕梁畫棟的群體建筑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這就是“中華夢鄉”石竹山。石竹山道院背后群峰嵯峨,四周綠竹聳立,紅墻碧瓦,典雅清幽,視覺上形成懸浮于天上街市的感覺,“天街”正是道教建筑的特點。每次坐車從高速路經福清地段,從車窗外望去,一片翹著屋檐的,色彩艷麗的建筑群特別搶眼,一看便是香火很旺的圣地。遠距離看山看廟,有可望而不可即的向往感;云霧繚繞時看山看廟,有飄飄忽忽的神秘感;陽光普照時看山看廟,有莊嚴肅穆的神圣感。
石竹山祈夢處
夢也是在福清石竹山上做的夢。每個人都會做夢,關鍵在于什么時間,什么場合,什么地方,什么氛圍做的夢。沒有人知道一個人的一生中會做多少個夢,夢是無意識的,亦真亦幻的,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寐以求,黃粱美夢,夢想成真,南柯一夢——夢里夢外有玄機,夢長夢短皆學問。夢很奇怪,想做夢時一夢難求,不想做夢時卻悄然而至,這就使夢更加難以琢磨,隨時泄露你生活的動機。可以說到石竹山來的,多半為了祈夢。如果你以為“白日做夢”多么可笑,那就大錯特錯了,請你到石竹山上看一看,那一張張竹席上或躺著或坐著的,都是想“白日做夢”的人,可別忘了,這里被稱作“中華夢鄉”。
山不在高,有一棵遠古的樹已經足夠。石竹山海拔不過534米,坡也不陡,緩緩地,很容易就爬到可以做夢的地方。倒是年代有些久遠,6700萬年前的白堊晚期,地球便孕育了這座日后會做夢的山,我們從日月星辰、山川溝壑、花鳥魚蟲的蛛絲馬跡中,探尋到漫長的生物種群的演化,從蠻荒時代到現代文明的形成,人類一步一個腳印地站在了生物鏈的最頂端。只要你仔細觀察,享有“冰川元老”之稱的桫欏樹就在山上扎根繁盛著。據文獻記載,桫欏樹與天地奮爭了2億多年之久,桫欏樹曾經是地球上盛極一時的高大樹木,是恐龍時期的主要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四次冰期浩劫,地球上的桫欏大多死亡,遺體被深埋在地下,變成煤炭與化石。唯有我國華南和西南地區地形復雜,有少量桫欏樹得以幸存,所以有植物“熊貓”之稱,珍貴無比。有了這棵遠古的樹作為歷史的積淀,在石竹山腳下的“東張鎮”,挖掘出完整的古文化遺址,發現四五千年前先民在這里活動的痕跡,就不會有什么奇怪的了。更難以置信的是,曾經是一片大海的地方,怎么就長出了一座石竹山?從東面看,石竹山就像一條蜿蜒的巨龍,正應了風水學上的“寶地”特征。從南面遠望,石竹山體像一個等腰三角形,如古埃及金字塔般雄偉壯麗,半山腰云霧蒙蒙,又好像日本富士山般讓人浮想聯翩。
夢不在多,有一個原生的夢足以探尋夢的起源。這個夢是關于“九仙”的。時光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天尊神游玉京山,撥開云霧俯視人間,見閩地蠻荒,有心度化。九九重陽之日,閩地百姓見漫天霞光中幻出一朵金蓮,分化九日,齊往福州于山方向飛去,這也是于山被稱作九日山的緣由。此時正在后堂小憩的何夫人恍然入夢,但見九日直往她奔來,不禁張口驚呼,卻見九道金光齊刷刷匯入何夫人口中,多年未得子的何夫人隨即受孕,先后生下9個兒子。9子幼年時除長子額頭正中豎長著一只眼睛外,其余的都是盲人。何太守中年得子本應滿心歡喜,見9子個個呆若木雞,頓覺悲戚。不料長子卻安慰父親:我等是擔心受了外界干擾而破壞了修道的誠心,其實我們9個兄弟心如明鏡,何嘗一日目盲?父親請放心,等到我們9人道成之時,便是我等目開之日。何太守十分驚訝,這不是先秦道家老子《道德經》里說的嗎,9子何時讀過經書呢?于是便差人找來《道德經》,由長子吟誦,領著眾兄弟修習。何太守與9子應對之中,總能對治民理政有益,而閩地百姓更是在何太守清靜無為的治理下,得以休養生息。后來淮南王劉安想要造反,對何太守說“曾得一夢,見一木上破青天”。劉安認為自己可以破天登極。但9子知曉后卻告訴父親:木破于天是個“未”字,今漢室強盛未衰,勸劉安切不可逆天而行。后劉安圖謀未果,終遭殺身之禍。9子的預測顯示了解夢的才能。9子在世33年,有一天忽然對太守夫婦說,今塵緣已盡,該是我等離去的時候了。說完魚貫而出。何太守夫婦不舍說:你們9個人只有一只眼睛,讓我們如何放心?到了閩江畔,只見9子各取閩江水擦拭雙目,頓時目開眼明,炯炯有神。何太守夫婦知是天意,與9子愴然作別。九仙飛升之后,領受元始天尊之命,至石竹山再行潛修,以夢點化世人,恩澤天下,聲名遠播。九仙的故事是不是有些撲朔迷離?經過精心策劃,一定可以拍一部很好看的神話電影或電視連續劇。
山是道教的山。何氏九仙在石竹山顯圣后,世人來游石竹山常有想做夢的感覺。受九仙賜夢點化,祈夢者常可從中悟出“天、地、人”和諧共處的道教真諦。道教的華彩樂章從此開啟,借由何氏九仙君的圣靈,得以不斷生根、發芽、吐蕾、綻放。唐大中元年(847年),石竹山始建靈寶觀;宋宣和三年(1121年)更名為“靈寶道觀”;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此后各朝各代、海內外信眾受到九仙福澤的感召,紛紛慷慨解囊,為光大石竹山不遺余力,至上世紀90年代,全面恢復道教道場,最后定名為“石竹山道院”,逐漸形成了如今的石竹山道院建筑群。石竹山的地質、地形、地貌、氣候,都在一定程度上契合著道教的經驗和行為,道教中的思想和形象在這里也被理化,也就是“石竹山化”了。滿山的奇石與秀竹傳達著石竹法派的道法真諦:“石”為至剛、樸實、凝重、堅定,蓄萬千之能,納轉回之勢;“竹”為至韌、無爭、清凈、虛懷,藏無限生機,聚蓬勃之氣。“石竹”合天地之靈,通萬物之性,以內斂的謙遜之態一如既往地呈現“和”的內涵,漸漸凸顯出其象征性,由此自成一道家哲學體系——石竹法派。而祈夢正是何氏九仙信仰最具特征的內涵,盲人形態正好為祈夢的一種外化形式。何氏九仙,一目共用為“和”所致;九仙孝行夢感因“通”之故。能和能通,效仿的是水的柔性。因此,“上善若水”成為石竹法派的文化核心,以濟物救世為己任,廣積陰功,方能證道成仙。這正是道家思想的精髓。真可謂:虛懷若谷的胸襟,寬容謙遜的思想,賦予了石竹山空靈之質;恬淡素樸的處世,以和為貴的境界,孕育了石竹山的魅力之魂。
石竹山風景區舉辦特色文旅活動
記不清去過多少次石竹山,每次都以為可以在山上做一個好夢,但都不能如愿。做夢是要有充裕時間的,道院住持告誡說“無清凈心莫求仙,有奇雅想即是夢”,現如今懷有一顆清凈心簡直就是一種精神的貴族,有心卻不能清凈如何入夢?前幾日再訪石竹山依然無夢可歸,不僅我無夢,和我一起上山的兩個作家也無夢。不夠虔誠大概是無夢的根由,本應從進山大門一級一級登上1436級臺階,過8座涼亭,步行約半個多小時進入夢幻之地,為了省事我們坐了纜車。造夢是需要過程的,登山時腦子里只想著做夢的事,身體運動著,呼出體內的濁氣、病氣和疲勞之氣,同時吸進大量的新鮮空氣,也就是宇宙真氣,使大腦漸漸接收夢的信息。祈夢者不僅自己心要誠,而且一同上山的人同樣也要心誠,這樣才能很快得到九仙君賜夢。原鼓山涌泉寺住持曾給石竹山道院題詞“夢幻非幻,誠則靈,夢誠則真”,可見心誠是多么重要。進入主神殿仙君樓時,誠信得到全方位的釋放,靜靜地點上一炷香,面向九仙君頂禮膜拜,告知為何事而來,然后才開始躺在竹席上,慢慢進入夢鄉。有的人一祈就有夢,有的人幾天才有夢,有的人在山上沒有夢,回家過夜有夢,所以說各人的慧根不同。導游小劉把我們帶到最容易做夢的“祈夢洞”里,只見九仙君端坐在高高的神龕上,案前擺放著各色食品和水果供品,洞里黑乎乎的,香煙繚繞,我們連打著哈欠,似乎具備了做夢的條件。那就抓緊時間趕快躺在草席上入睡吧!20分鐘過去了,大家仿佛都在認真地睡著,直到有一個信眾進得洞來弄出聲響。大家都覺得沒必要再裝睡了,起來一問,哪里有夢?導游小劉說她更不可能做夢,帶游客來的次數多了,早已適應了這里的夢磁場。
夢是有文化的夢。道教與夢文化結下不解之緣一定有其文化的生命力。一旦人們破解了夢中的密碼,揭示出生命信息的奧秘,夢文化必將為人類發揮出有益的作用。作為一種影響廣泛的民俗文化形態,石竹祈夢習俗與中國傳統的社會文化休戚相關,以祈夢為核心的民間習俗在流傳過程中融入了道教儀式文化,成為一種獨特的心理疏導和社會教化的有效形式。隨著祈夢和解夢活動的頻繁展開,各種反映人們生活和愿望的夢故事,以口頭文學為媒介廣為流傳。夢故事蘊含著民間知識和人生智慧。感恩心里和遵循節氣變化的自然哲學,原生態的生命禮俗里,蘊含著古代社會對農耕文化的重視和對生命的尊重。祈夢文化廣泛涉及心理醫學、養生學、建筑學、社會學等領域,發掘我國最早的心理暗示治療和催眠療法的原始形態,以及在民間活動過程中保存下來的音樂、美術等其他形態,都具有重大的保護價值。因此,2009年石竹山祈夢習俗入選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眾望所歸。
凡人夢小,無外乎柴米油鹽、擇偶擇日、蓋房生子、生意興盛、改換門庭;偉人夢大,事關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仕途亨達、夫耀妻榮、榮華富貴。夢想就是,有夢才會想,想了就有努力方向,方向就在前方,你想辦法抵達就對了。從古到今,來石竹山做過夢的人千千萬萬,但真正被人口口相傳留下來的好夢實在不算太多。
能像葉向高那樣祈了兩次夢,就把官位做到宰相的,簡直就是創造了夢的神話。第一次上石竹山祈夢時,葉向高很年輕。他不僅祈了夢,而且還求了簽。簽上說:“富貴無心想,功名兩不成”。從字面上怎么看都不是一個好簽,葉向高拿著簽郁悶無比。但老道長看了簽后卻大呼好簽,可喜可賀。老道長解釋說:富貴無心想,“想”字去掉心不就是宰相的“相”字嗎?功名兩不成,“戊戌”兩字都不像“成”字,這預示著公子將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經老道長這么一點撥,葉向高信心倍增,但總覺得還是不太可信。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祈夢以求印證。第二次祈夢時葉向高夢見游山時折了一條竹竿做拐杖,上山時不小心一滑手,竹竿撐著肚子。夢醒后葉向高感到很不吉祥,只好再請老道長解夢。老道長笑著說:公子,這可是一個吉夢啊!竹竿是使船的篙,古語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官大肚量也大”。葉向高大喜。兩次祈到好夢后,葉向高刻苦求學,仕途日進,最終官居相位,夢想成真。
斷案未果也來石竹山祈夢。清乾隆年間福建巡撫王紹蘭遇到疑案久久不能破案,就上石竹山祈夢,以求仙君指點迷津。傳說里美村財主余世富將女兒嫁給東張鎮楊家。盜賊“龍文史”以送禮為名潛入楊家,殺死新郎奸污新娘,又乘機盜走“龍鳳金耳扒”后逃之夭夭。祈夢時王紹蘭夢見福清龍江與福州閩江河流交匯在一起,又夢見仙君說:一江一江又一江,江東橋下數畦蔥。若待元宵佳節夜,龍光此案自然通。王紹蘭醒來,自己解夢:兩江交匯不就是連江嗎?元宵佳節夜不就是說要在元宵節夜去抓罪犯嗎?于是在元宵夜迅速帶上差役前往連江,果然在觀燈人群中看見一個女人頭上插著“龍鳳金耳扒”。王紹蘭將女人抓來一審,女人即招出其夫就是“文龍史”,終于真相大白。
古往今來,無數信眾在這里許愿、求功名、求福壽、求平安、求姻緣、求錢財、問事業、問醫藥,當然,你可以把一切愿望都帶到中國夢神何氏九仙君面前。無論是古代的夢還是現代的夢,好夢壞夢,奇夢怪夢,合理的夢荒誕的夢,一座山上能源源不斷地滋生出這么多的夢,真的是一個奇跡。我想用我寫石竹山的一首歌,來作為文章的結束。這首歌的歌名叫《中華夢鄉》,歌曲很抒情,在歷屆石竹山夢文化節及重大慶典晚會上演唱,也被作為手機的彩鈴在福清廣為流傳。歌詞是這樣寫的:
石竹山上飄浮著云煙
千百年前這里居住著神仙
多少夢幻得到仙人的指點
祁夢的故事一個比一個靈驗
石竹山上追夢者萬千
從古到今這里夢話連篇
多少心事藏著前程和幸福
圓夢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纏綿
好一座巍峨的石竹仙山
夢文化回旋在天地之間
好一個神奇的中華夢鄉
有夢就有實現的那一天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福清》;圖片來源于福清市融媒體中心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