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11-06 10:51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陳慧瑛



雪峰寺夢中緣

 

陳慧瑛

 

 

記得是1999年的一個春日,作為省人大代表,在參加一年一度的省“兩會”期間,和幾位友好相聚一起。談及前一日做夢,夢中驅車出福州城,至遠郊山區所在,群峰環抱,森林茂密,遙遙可望一寺沿山而筑。走近了,見寺前橫亙一大片水稻田,便棄車繞田入寺。寺內古木參天,青霜點點。有香霧氤氳,梵唄聲聲;有梅花、牡丹,綻放枝頭。一位面目慈祥步態輕靈的清癯老僧含笑來迎,帶我走過一殿又一殿……我話音未落,便有朋友搶先呼應:

“那分明是雪峰寺了!你以前到過嗎?”

我說從未去過,也不知道哪兒有寺名雪峰。眾人稱奇,朋友說會后開車送我去夢境所在。可會議一結束便集體返廈,并未去成。此后雖有多次機會,且我與夢中曾見、果然清瘦干練的雪峰寺廣霖方丈也相識多年,卻一直不曾拜謁雪峰寺。

光陰如飛鳶,轉眼到了2016年歲暮,有幸隨省作家采風團來到閩侯縣,方知雪峰寺就在閩侯境內。天假其便,因緣具足,我自然而然首選參訪雪峰寺。

11月18日清晨,我與寺廟所在地大湖鄉的宣傳委員相約,一起前往雪峰寺。

鄉宣傳委員告訴我,雪峰寺位于閩侯縣西北雪峰山南麓,海拔900多米,山脈綿延60余里,跨閩侯、羅源、古田、閩清四縣,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與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環抱福州,合稱福州“三絕”。

雪峰山原名象骨山。雪峰寺開山祖師高僧義存(822-902年),福建省泉州人氏,俗姓曾。12歲出家,17歲受具。經“三到投子,九至洞山”的苦修以後,結庵於福州象骨山,精通佛理,德高望重,聲譽廣傳。

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曾問義存:“師住象骨峰,有何奇特之處?"

義存回答:"山頂暑月,猶有積雪。"

王審知便說:"這山可名雪峰!"

從此,象骨山改名為雪峰。山勢峭拔、風景綺麗的雪峰山,享有"閩越神秀"、"瓊瑤第一峰"之美稱。古人有詩贊曰:

太華凝結素芙蓉,隔崦流云淡復濃。

夏入伏中微覺暑,時移秋半便如冬。

銀鋤錯落千重嶺,玉砌嵯峨百丈松。

幾度雨花臺上望,光搖樓閣起霜鐘。

我們沿蜿蜒山道一路盤旋而上,四周峰巒羅列如屏,地勢雄奇高峻,森林郁郁蒼蒼,一如夢中情景。

行車約1.5小時方抵大湖鄉。一下車,便見宏偉壯觀、大氣磅礴的外山門門楣上那“南方叢林第一”六個大字。穿過外山門,夢里的稻田,已化作一池波光粼粼的碧水,池里錦鯉嬉戲游弋,四周清凈如禪,只有暖暖的冬陽和微馨的和風相伴。行百余米至內山門前,即見山門兩旁站立石獅,石獅兩側各樹一方赑屃馱石碑,分別是“雪峰真覺大禪師碑銘”與“雪峰崇圣禪寺碑文記”。山門正面雙龍拱衛一直匾,灰底金字鐫刻趙樸初先生手題墨寶“崇圣禪寺”。山門的中門楹聯題:

“此地出高僧追數祖庭閩中首剎,妙峰擬雪嶺篤生宗眼天下名山”。

兩側分別是“指月”“拈花”兩個小門。我們正欣賞古寺風采,巍巍紅墻里走出兩位法師:一是高大魁梧的妙真師,一是樸實敦厚的照頂師,他們代表廣霖大和尚前來迎接,讓我依稀如同當年老夢神游之遇。

照頂師帶我游覽禮佛。他說,雪峰寺又名崇圣寺,始建于唐乾符二年(875年),比鼓山涌泉寺還早建30來年,涌泉寺開山祖師神晏還是雪峰寺祖師義存的高徒呢!雪峰寺現存殿宇多為清光緒年間重修。1983年,雪峰崇圣寺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步入內山門,即見四株參天柳杉拔地而起,樹大十圍,老干虬枝,綠葉如蓋,生機盎然。照頂師指著其中兩株告訴我,左邊是義存祖師手栽,右邊是閩王王審知所植,樹齡都高達1300多年了。由于年代久遠,歷經滄桑,一棵柳杉已經傾斜,靠鋼筋水泥仿造枝干撐扶。另一棵柳杉的主干部分基本枯死,但兩側軀干卻依然枝繁葉茂,上摩蒼穹。另外兩株柳杉為清光緒年間,雪峰寺住持達本禪師種植,也有740多年歷史,它們共同構成“柳杉奇觀”,成為雪峰寺的“鎮寺之寶”。

我們來到大雄寶殿前庭,這里有大木球,直徑1米有余,據說為義存大師所設。當年凡出家人來求法,義存大師每欲度眾,便滾一球以示機鋒,出家人明白,就算開悟;不明白者,就再深修。原有三球,今余一球。另有涌地金蓮,花呈金色,頂端尖銳,瓣間生蕊,朵朵重疊,猶如涌出地面的金色蓮花,鮮艷美麗而富有光澤。她是雪峰寺的寺花,芳名“千葉寶蓮”,來自云南北部金沙江干熱河谷,是佛教寺院珍貴的“五樹六花”之一。因木球、寶蓮,寺中法堂有石刻楹聯:“室滾三毬(球),禪有機契;花開五葉,法本心傳”。

一路輾轉,行至難提塔——塔址在法堂之右,建于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此塔為義存祖師肉身塔,祖師世壽87歲坐化,全身藏此。祖師示寂前夕,有人問他:大師何時再來?祖師留籖:“天生福地,石卵開花日,乘愿再來!”塔如圓鐘,每方石上均鐫一卵石,共200余顆,有石卵爆花之說。據《雪峰山志》記載,塔內有銘與序計225字,系義存自撰、王審知署名的石刻。據傳,義存祖師圓寂后頭幾年,每半個月,都會托夢讓徒弟下來墓里為他理發。后來戰亂,只好將塔門封死。

提到祖師,照頂師滿懷崇敬,他說,在中國佛教歷史上,福州雪峰寺頗有名氣。初落成時,有三座大雄寶殿、三座禪堂以及七座齋堂,這樣的規模在南方實在少見,各地慕名皈依者3800余眾,被稱為江南第一叢林。南宋寧宗時,雪峰寺與杭州中天竺永祚寺、湖州萬壽寺、江寧靈谷寺、蘇州報恩光孝寺、奉化雪竇資圣寺、溫州龍翔寺、金華寶林寺、蘇州云巖寺、天臺國清寺同列為“五山十剎”。

雪峰寺舉國聞名,緣于開山祖師義存——唐僖宗賜其法號“真覺”,從其學者,幾遍全國。以后禪門溈仰、臨濟、曹洞、法眼、云門五大宗中的法眼、云門二宗,即出其派下,影響深廣。現今雪峰寺與西門西禪寺、鼓山涌泉寺、瑞峰林陽寺及象峰崇福寺,并稱福州五大禪林。

雪峰寺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法堂、禪堂、客堂、藏經閣、方丈室等。寺內藏有《磧沙藏經》、印度梵文《貝葉經》和整部《頻迦藏》8000余卷等珍貴經典,虔誠的頂照師陪我一一瞻仰禮拜。最精美的是大雄寶殿中來自緬甸的三世如來玉佛,莊嚴秀麗,栩栩如生,令人過目難忘。

更令我難忘的是寺里供奉的一尊“藍文卿公”——我問照頂師,藍文卿是誰?照頂師說,當年,義存祖師想在此地建廟,與當地地主藍文卿商量,藍文卿二話沒說便把所有房屋的鑰匙,都交給義存;把整座山林、全部田地和一應地面建筑物,都獻給義存,自己和家人,各自背上一個背包就走了,搬到遠處的藍田村去生活。如此仗義、如此無私、如此古風的俠士,怎能叫人不由衷敬佩呢?藍文卿公,你是真正配享人間世世代代香火供奉的菩薩!

沿寺廟中軸線一路順坡而上,左邊是留香園。據說宋初有一僧敗絮百結,瘡毒遍體,共處一室者不堪其惡臭,令主事者趕走他。與他鄰榻的小和尚可憐他,為他送行數里,分手時,他將身上的一小塊疤痂留給小和尚,小和尚也不推辭,帶回僧房,沒想到室內異香撲鼻,經久不息,從此,此處便稱留香堂。

中軸線右邊是吉祥門。入門后經百米長過道,盡頭處便是雪峰寺南國牡丹園。據照頂師介紹,這片牡丹園,建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寺廟從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引進優良品種,經精心栽培,使北國名花在雪峰寺安家落戶。現在寺里有牡丹37000余株,260多個品種,每年清明、五一前后兩次開花,姹紫嫣紅,滿園芳菲,前來禮佛賞花的善信、游客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真是盛況空前!

20年來,雪峰寺一年一度舉辦牡丹節,并配套舉辦書畫筆會和作品展覽。數百幅名家詩、書、畫作品,懸掛于大雄寶殿兩側游廊及法堂前,為千年古剎增添了文化氛圍和時代氣息。

雪峰寺豐富的文化內涵,源于千年歷史的傳承,也來自現任方丈廣霖大和尚三十來年茹苦含辛的創造與經營。

1961年,8歲的廣霖在家鄉周寧方廣寺出家,后往寧德支提山華藏寺。1970年拜雪峰寺瑞淼長老為師,先后任雪峰、鼓山兩大叢林知客。1979年考入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深造,受具足戒于蘇州西園寺,深得該寺高僧永惺長老器重并傳法授記,成為天臺宗第四十六代傳人;另接受新加坡雙林寺住持、福州西禪寺談禪長老傳授法印,成為臨濟正宗四十七代傳人。

1984年廣霖師回閩,駐錫雪峰,遂全面主持修復千年古剎雪峰崇圣禪寺。數年間,不憚勞苦,籌募巨款,精心擘劃,讓內外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客堂、齋堂、云水堂、留香堂、文殊堂、方丈樓祖師紀念堂等二十幾處建筑煥然一新。同時修復枯木庵,收回萬工池,并發揚光大百丈懷海禪師“農禪并重”精神,種植綠竹、林木3000多畝,梅花千株,牡丹百畝,使雪峰寺成為南國寺廟中最大的梅園與牡丹園。

廣霖大和尚也是慈善家,多年來慷慨解囊,扶貧濟困,助學救災,功德自在民間;廣霖大和尚更是書畫名家,文字功底深厚、書法剛勁有力富于神韻。所以,雪峰寺的魅力,不僅在于她的佛法無邊普濟眾生;也在于她的園林滋潤身心和藝術涵養性靈!

雪峰寺的建筑風格,在傳統中見獨特:君帽式的山墻層層疊疊,殿頂的飛檐翹翼處處彩繪,三層塔式的鐘鼓樓,殿脊上的回頭猛龍,屋角處蹲坐的奇異獸飾等,均別出心裁獨具一格。我走過無數寺廟,但雪峰寺留給我的記憶不同尋常!離開寺廟時,照頂師看出我幾步一回頭的留戀,便請我移步廟外千米左右的枯木庵,他說,那是不可多見的古跡呀!于是我們欣然前往。

枯木庵是一座建在山坡上的木建筑,庵前有一汪綠瑩瑩的秀水,不遠處有逶迤起伏如翠綢飄逸的青山,頭上陽光如錦緞,天空是透明的海藍,美麗的鄉村美麗的風景美輪美奐。加上處處梵音如風如水如心底的嘆息,人在此時此地,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嘆了!

走進庵內,見一樹枯木,僅存3米多高的主干,樹腹中空,可容納10余人,里面供奉著義存祖師的金身塑像。據史籍記載,樹齡已有3000余年。樹腹內壁有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木刻題記,記載著閩王舍款造庵和建筑水池的史實。枯木內外還有20余段李綱等宋、元、明、清名人題刻,但歷經千余年的風雨剝蝕以及文革時期的火燒刀砍,多已模糊不清。據當地人士介紹,大致都是追述庵史、賦詠枯木之作。這“樹腹碑”,是我省木雕三大奇物之一;在國內,也屬獨一無二的國寶。

從寺后登山,在絕頂處有一泓清泉,源流奇特,廣約三尺,水口僅數寸,能隨潮汐漲落。漲潮時,涓涓流泉由四邊頑石中汩汩流出;潮落時,泉水便干涸枯竭,滴水不出。此泉名“應潮泉”,是名副其實的奇泉。

此行走進閩侯,想不到四處通街大衢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氣象萬千一派大城景象,完全不見當年舊模樣!更想不到的是——這里深山老林間的千年古剎雪峰寺,也如此重煥異彩生機勃勃隨處祥光普照!國興宗教興,信其然也!

感恩省作家采風團閩侯之旅,圓了我朝拜雪峰的夢中夢!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閩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