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概論”專題·
51.走向人類共同幸福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一起,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讓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世界永恒的主題。
一、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2017 年 1 月 18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這個方案包括五個方面:第一,政治方面,“堅持對話協商”,以便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安全方面,“堅持共建共享”,以便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第三,經濟方面,“堅持合作共贏”,以便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第四,文明方面,“堅持交流互鑒”,以便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第五,生態方面,“堅持綠色低碳”,以便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為治理政治失序困境,我國提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國與國關系。一是重視協調和大國的關系,也重視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二是主張各國要共同維護聯合國的權威,摒棄霸權主義和零和博弈思維,認為僅少數強國無法解決全球性問題,國與國之間只有平等協商才能共存、共贏。
為治理安全失信困境,我國提出建立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一是主張各國應秉持多邊主義,協商一致,共筑防御戰線。二是針對生物安全、網絡安全等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問題,各國共同營造協作機制予以應對。
為治理經濟失衡困境,我國提出建立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原則。一是推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沿線國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提升其工業化水平,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實現優勢互補。二是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資金保障,以此助推全球經濟的發展。
為治理文化失范困境,我國提出建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對策。主張各種文明雖有差異,但均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優劣之分,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點,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應當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活動,倡導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多樣性,大力拓寬文化交流渠道。
為治理生態困境,我國提出構建遵從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倡導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一起應對全球生態惡化問題,同時倡議建立全球生態治理的世界協統機制。
二、走和平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和平觀的發揚光大,是中華民族和平發展、偉大復興的理論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黨歷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新中國 70 多年發展歷程,始終堅定地維護世界和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要始終不渝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是一種理論自信和實踐自覺。
中國人民要實現幸福夢,應該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平崛起,造福中國人民;和平發展,造福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他說:“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都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始終如一地奉行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開放戰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進行交往與合作,毫不動搖地維護世界和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為此提出了中國主張,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偉大事業作貢獻。
三、堅持正確義利觀
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是新中國外交政策的鮮明特征。我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支援和幫助,充分彰顯我國對外政策推崇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勇擔國際責任的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我們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
我國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同時,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利己主義和霸權主義,始終不渝地堅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主張在利益共同體的總體框架中,實現各自的利益和共同的利益,為全人類應對世界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實現一起發展和共同幸福。
四、建設開放的世界經濟
面向未來,世界各國要風雨同舟、合作共贏,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道路,堅持構建開放型的國際經濟。為此,要加強各國經濟合作,維持和保護多邊國際貿易體制,讓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前進。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開放經濟。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休戚與共的整體,進行開放、合作才是各個國家與地區最為明智的抉擇,才能實現共同獲益、一起繁榮。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設開放型國際經濟,倡導經濟全球化,目標是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要讓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等地比較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參與世界產業分工和經濟全球化,一起分享發展紅利。
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推進結構性改革,深化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化解傳統產業受到的沖擊,實現充分就業,促進民生進步。
包容普惠以造福世界人民,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同時,保持環境生態文明,讓廣大人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們要堅持奉行多邊主義,倡導國家關系民主化,平等協商解決問題,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各個國家和地區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支持多邊國際貿易體制,促進世界經濟治理改良,提升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
我國堅定地擴大對外開放,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五、實現世界大同理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贏得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和尊敬。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的重要理論貢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來崇尚和衷共濟、和而不同、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當前,我國作為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與世界各國形成良性互動,是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緊密關系。我國不斷提升綜合國力,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就世界治理而言,中國主張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主張各國一起推動世界治理體系革新,共同建設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中國人民的幸福夢和中華民族的振興夢,與世界人民的幸福夢息息相關,中國的發展必將貢獻于世界,造福于人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新的高度上發揚光大了人類共同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人類社會謀求世界持久和平、維護世界公平正義的偉大理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人民將繼續與世界同行、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開展全球伙伴關系,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今天,幸福和福祉已成為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目標和期望,幸福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人類文明將在“共同幸福”的價值觀里融合,“平安、和諧、幸福”將成為人類共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