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概論”專題·
50.維護幸福生活
新時代,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不渝地為建設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實現中國人民的幸福夢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人民幸福夢、民族復興夢的必由之路,也是創造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獲得幸福的制度保障。這一政治制度有利于實現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各項政治權益,可以調動一切力量為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為了全體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并良性互動,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適應,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從而讓國家走向富強,讓人民逐步走向幸福生活。
二、堅持黨的領導
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復興,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夢的希望所在。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所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人民幸福的政治保證。
三、堅持搞好經濟建設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途徑。進入新時代,黨仍然堅持把發展經濟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這一矛盾,才能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期盼,因此我們黨把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經濟的目標,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四、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實質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整個國家煥發出勃勃生機,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經濟建設上了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需要進一步凝聚改革開放共識,堅定改革開放方向,完善改革開放舉措。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和前途的關鍵抉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