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東江濱公園
汪 蘭
北國風光,雪花飄飄,溫暖的南方也進入隆冬季節。
盡管撲面而來的江風多少帶有點寒意,但公園里卻處處春光明媚。這里,是福州市馬尾區閩江下游的的東江濱公園。這天,我在區園林局同志的陪同下,坐電瓶車徐徐滑行在園中的甬道上,感覺自己仿佛一條魚兒,翔進春水溶溶的江流,全身心享受這里的溫煦、平靜與安寧。
提起濱江濱海公園,外地人印象深刻的是廈門環島路及其后起之秀海滄灣公園。其實,同樣擁有江海大觀的福州也毫不遜色,早在多年前,老城區閩江兩岸就建成了北江濱公園和南江濱公園。如今,地處市區東部馬尾區的閩江下游,又增添了這么一大條嶄新的東江濱公園。它上接福州魁岐大橋,下連馬尾天馬山公園,全長8.7公里,占地748.79畝,總投資3億多元。它既是閩江下游的防洪堤,又是貫通馬尾和福州母城之間“綠化、花化、美化、香化”的生物廊道,集踏青賞花、臨江親水、休閑健身、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帶狀公園。由于地處閩江與鼓山之間,與東江濱大道并行,交通便捷,視野開闊,水色山光,風景絕佳,因此,它一誕生就成為福州市民的新寵,成為閩江風景線上最新的亮點,成為馬尾區一張金光閃閃的名片,成為馬尾區與馬祖列島“兩馬同春鬧元宵”大型節慶活動的最佳場所。
坐在電瓶車上漫游東江濱公園,柳堤、草坪、花海、樹陣……舉目四望,處處都是蒼綠的喬木、翠綠的灌木和嫩綠的芳草地,都是冬天里照樣葉綠花繁的春天景象。據陪同的園林局專家介紹,東江濱公園綠化的一大特色,是植樹造景,且以又高又大的開花喬木為主,如美人樹、藍花楹、紫薇及黃花風鈴木等,并與常綠喬木如秋楓、香樟、大葉榕、南洋杉等相匹配,形成綠樹常青、濃陰匝地、樹上有花、四季常開的森森然、艷艷然大氣象。目前,全園已種植各種喬木8000多株。
果然,穿行在樹陣公園內,我就看見洋紫荊花——香港特區的區花,正盛開怒放,燦若紅霞。它一花五瓣,四瓣分列兩側,相互對襯,另一瓣翹首昂頭于上方,花形有些像蘭花狀,有近似蘭花的清香,故又被稱為“香港蘭花樹”。洋紫荊花性喜溫暖,易于繁殖,被香港人視作“繁榮、壯觀、奮進”的象征。福州冬暖,它很早就繁花滿樹,如今,微風一吹,落英繽紛,樹下的草場,就像花地毯一樣,讓人心生憐愛,不忍離去。
再看那被稱為“美人樹”的美麗異木棉樹,更是讓我大感驚奇,一見鐘情。一般的木棉樹大家并不陌生,每年春末當葉落盡時,它就開放出碗口大肥碩的大紅花來,挺立枝頭,如同壯士高擎火炬,難怪人們稱它英雄樹。而原產南美洲的美麗異木棉樹,雖然和前者一樣高大壯碩,姿態也都頂天立地,但它軀干呈酒瓶狀,又在英氣中多了幾分嫵媚,顯得秀色逼人,且不懼寒冬,冬季開花,花呈緋紅色,難怪人稱它為美人樹。更讓人感到神奇的是,它的樹干下部,還長有如蓮子般大的尖剌。就像美麗、矜持的少女,不許輕狂少年隨意冒犯它的尊嚴,難怪人們給它的花語是:孤傲非凡,姹紫嫣紅。
當然,開花者,除喬木外還有灌木,據說,東江濱公園的灌木多達45種,有茶梅、春羽、蔥蘭、翠蘆莉等,其中,藍花朵朵、遍地開放的翠蘆莉,在冬季里特別醒目。當然,與喬木、灌木相映生輝的,還有一大片一大片草坪,由于主人為它精心挑選能經常開花的草種,于是,綠茵場上就形成波瀾起伏的花海奇觀。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麗月見草與日日紅。美麗月見草又名夜來香、待宵草、粉晚櫻草,它原產南美洲,一年花期長達9個月,花如杯盞狀,多呈粉紅色,流光溢彩,香氣沁人。有一種傳說,說它每天傍晚慢慢開放,到天亮才凋謝,是開給月亮欣賞的,所以叫美麗月見草花。但東江濱公園里種的,卻是白天也能開花的優良品種,也許,它有色有香,有情有愛,還有月光相伴,所以特別適合年輕的戀人們來此共賞吧,它的花語就是:默默的愛,不羈的心。
與美麗月見草同樣繁殖力強,最適合公園大面積栽種的,還有原產地中海和印度等地的日日有花,它又名日日草,日日紅,長春花,福州人也叫四時春,顧名思義,它一年四季天天開放,也以粉紅色為主。它的花語是“愉快的回憶”。我想,一年四季,花是喜悅的精靈,有美麗月見草和日日有這兩種草花,在花海中如彩蝶紛飛,交相輝映,人們自然也就心花怒放了。想想隆冬季節,在祖國北方的不少地方,正是灰蒙蒙的霧霾天氣,地上的樹木,葉子全掉光了,顯得光禿禿、硬綁綁、冷颼颼,一派蕭瑟景象,哪有我們福州這里,藍天白云下樹常青、花常開的勝景呢,作為福州人,可真是幸福?。?/span>
與南、北江濱公園相比,東江濱還有讓你眼睛一亮的去處,這就是閩江江中,擁有三個沙洲,這些沙洲,原先蘆葦叢生,是岸邊農、漁民養鴨母、撈蟛蜞的所在,其鴨姆洲的鴨蛋,用蟛蜞制作的蟛蜞醬,美味可口,至今還是海外僑胞舌尖上的鄉愁。如今,這里被改造提升為總面積32畝的濕地公園,既是候鳥們棲身覓食的天堂,也是游客們遠觀近賞的一大美景。沿著長達600米的木棧橋,我漫步走近它,站在望江亭和觀鳥亭間,向江面和島上眺望,江風徐來,波光瀲滟,但見島上樹木蔥蘢,既有東方松、黃金柳等高大喬木,也有美人蕉,鳶尾花、菖蒲等水生植物,綠陰里,還藏有六間能存放12條龍舟的大棚屋,令人想起每年端午節閩江上龍舟競賽的壯觀場面。而在小島四周的灘涂上,我看見星星點點的鷺鳥正在低頭覓食,在暗色灘泥的襯托下,它們的毛羽顯得更白,更亮,當它們飛翔起來時,姿態也顯得更加優美矯健。聽觀鳥亭里正在用“長槍短炮”遠距離攝影的人說,他們在這里還拍到天鵝、野鴨及其它珍稀鳥類的照片,可見,被外國作家稱為“中國萊茵河”的閩江,其生態環境保護已取得明顯成效!
又聽同行的專家介紹,為保持濕地公園的原生態,他們千方百計,做了各種努力。比如,為改造沙洲上原先稀薄貧瘠的沙土,他們從外地運來富含營養的優質土,埋進每個樹坑達九米之深。島上新種的喬木,全選用最能抗風耐濕防鹽堿的樹種,其中的東方松,就是由墨西哥落羽杉和國產柳杉雜交而成,保證它在漲潮或退潮時都能巍然挺立。又如,島上的景觀燈,總共36盞,每盞帶有三個燈頭,全部由太陽能供電。白天,太陽能板吸收的光轉換成電能,存在蓄電池里,到夜里才光芒四射,從而,保證生態環保這一總體設計理念。再如,木棧橋所選用的木材,原先是波羅格,但發現它浸水后易翹起變形,后來便果斷改用材質更好的南方松。由此看來,大自然的純凈與優美,也需要人工的呵護,濕地公園之所以能保持如此良好的原生態,不知滲透了創業者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東江濱公園漫游,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到人性化服務設施所帶來的舒適、方便與溫馨。就拿路來說吧,這里有6米寬的沿江慢行步道,有3米寬的彩色自行車道,還有1.5米寬、在花木叢中彎曲穿行的綠陰小徑。為滿足游客使用各種不同交通工具來訪,園內還合理布局生態停車場、港灣式公交車站,并在公交車站附近設置自行車租賃點,讓交通無縫鏈接,方便游客。與此同時,為方便周邊居民、特別是東江濱大道另一側居民就近安全入園,還架設起5座跨路人行天橋。我發現已建成的一座天橋上,還安裝了露天自動電梯,這可能是福州市天橋上的首部電梯了,堪稱是行走不便者的一大福音。在園內的各主要節點上,還設置有休閑平臺、親水平臺、木棧道及各式長廊短亭,方便游客遮風避雨就地休憩。與此同時,全園9幢精巧美觀的小樓內,還分別設有茶館、酒吧、咖啡廳,快餐店以及相配套的公廁,以滿足游客需求。此外,園內還設有九臺物聯網一體機,可供公眾點擊景區的三維地圖,查詢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料,實現WLFI免費覆蓋,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
當然,對于綜合性公園來說,體育健身設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大重點,對此,東江濱公園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點。這里,不但有其它公園常見的籃球場、足球場、極限運動場等,而且,還有國內單一場地最大的非動力兒童游樂場。它占地面積2400多平方米,設備選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三個國際一線兒童游樂品牌,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設計了3個游樂區的27個游樂項目,可同時容納200名兒童安全游樂活動。兒童是人類的未來,東江濱公園的這一創舉,充分體現創建者關愛兒童、面向未來的遠見卓識,可圈可點,可喜可賀!
東江濱公園既是一條綠色長廊,也是一條文化藝術長廊。漫步園中,不時可看到精心設計、精工制作的各種景觀小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13件由中外藝術家所創作的雕塑。其中,美國的《藍絲綢漩渦》,用簡潔的線條,反光的材質,讓波浪具有絲綢般光滑明亮的質感;韓國的《千面舞》,似花非花,似網非網,給人以疾速旋轉的動感與美感;而中國的《幸福之門》,則用彩帶旋出一個個彩門,光芒四射,充滿吉祥喜慶的色彩……
當然,作為景觀雕塑,東江濱公園最富有特色、最讓海峽兩岸同胞喜聞樂見的,還是各式各樣與元宵花燈有關的造型。例如,以福桔造型的一組景觀雕塑燈,燈光一亮,縷空的燈孔就透出滿草地的福字,誰能踩到,誰就能福氣滿滿。眾所周知,福桔是福州市果,誰不想見大紅大吉呢!于是,男女老少爭踩福字,歡聲笑語,連成一片。又如,以“春”字造型的主題雕塑,為鋼結構內架,加不銹鋼外層焊接而成,下部的“日”字部分,鑲嵌3900顆高品質的幻彩LED燈珠,其顯示屏可在不同的節日,閃耀出不同的燈光圖案。如春節時,有喜慶的禮花怒放;兒童節時,有鮮花朵朵向太陽;國慶節時,顯現北京天安門;而月到中秋分外明時,這里的一輪明月,則可與天上的明月遙相比美。
2015年農歷正月十五,第13屆“兩馬同春鬧元宵”大型燈展就在東江濱公園舉辦。據介紹,該屆燈市以“燈耀兩馬·夢圓兩岸”為主題,分為喜迎新春、現代馬尾、歷史馬尾、兩岸親情、卡通世界5個篇章,馬尾,馬祖兩地精心制作的近百組數千盞花燈,在東江濱公園內排成長達1000米的方陣,爭奇斗艷,大放光芒。當夜,岸上華燈煌煌,空中禮花燦燦,江中波光艷艷,東江濱公園萬眾歡騰,成為全福州市最亮麗的地方,最熱鬧的場所,最歡樂的海洋!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