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5-04-16 20:18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戴顯群



  唐五代時期福州溫泉的開發(fā)利用與洗湯習俗形成

 

戴顯群

 

 

福州是一個久負盛名的溫泉之鄉(xiāng),其溫泉分布之廣、水量之大、水質之優(yōu),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自古就有“福州溫泉甲東南”之美譽。福州溫泉的產生得益于福州處在地層構造斷裂特別密集地區(qū),在地殼裂縫深處有高溫氣體和熱水噴出,沸騰上升,形成溫泉。福州溫泉的開發(fā)利用始于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至唐五代時期,州城內外就有不少溫泉被開發(fā)利用,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湯池。福州百姓除了利用溫泉進行沐浴外,還有利用溫泉治療皮膚病的歷史,福州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溫泉沐浴文化。

 

    一、古代福州諸邑溫泉分布及其特色

 

唐五代時期,福州諸邑就已經發(fā)現(xiàn)并開發(fā)出不少的溫泉,其分布情況,據(jù)乾隆《福州府志》記載:閩縣溫泉有五處,“一在城中東隅,今名湯井巷。有石槽十,宋嘉祐七年(1062),郡守元絳建。宣和六年(1124),郡守陸藻重建。中有振衣亭,涴日一啟,非衣冠不許游也。明萬歷十年(1582)重建,今圮。一在城東門外易俗里,晉安橋北。有四五竅,石甃,左右兩池,中有溝,有屋覆之。一在湯門外百步,名石槽。一在湯門外河口,俗呼官湯。有屋覆之,前朝官府休暇,閑浴于此。一在崇賢里,數(shù)十步輒迸一泉?;虺龊又?,或在河口”[1]。侯官縣溫泉有五處,“一在八都。一在九都。一在二十四都,雙髻山下。有二石池,一溫一冷,名圣湯。一在井門樓外,名石壁。一在六都,宋名湯泉里,距城三十里”[2]。古田縣溫泉有一處,“在湯頭渡,與閩清接界。宋時,建有湯壽橋,久圮”[3]。閩清縣溫泉有二處,“一在十九都,一在賀恩里”[4]。連江縣溫泉有一處,“在光臨里”[5]。永泰縣溫泉有五處,“一在城中。一在十二都,有大湯注于四石池。一在十八都溪邊,俗呼魚坑湯。一在十九都。一在二十六都,名龍津湯,注于三池,天然石窟”[6]。此外,古代福州諸邑尚有不少溫泉資源尚未發(fā)掘與利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溫泉資源也不斷地得到開發(fā)。如今,除了福州城區(qū)有連片的溫泉外,閩侯、永泰、閩清、連江、長樂、福清、羅源等諸郊縣(區(qū))幾乎都有溫泉,并得到開發(fā)和利用。

微信圖片_20250418231958.jpg

福州溫泉博物館

福州溫泉具有四個方面顯著的特色:一是溫度高。遍布城鄉(xiāng)的溫泉,一般水溫為攝氏65度左右,最高可達攝氏97度以上?!度街尽酚浽疲焊V蓍}縣龍德外湯院溫泉,“熱勝者,氣如硫黃,能熟蹲鴟”[7]??梢姡@里溫泉的溫度足以燙熟一只大禽鳥。二是水量大。福州溫泉可分為兩層,即淺部第四系層狀熱水和深部基巖構造裂隙水。淺層溫泉城區(qū)可采量約為2萬噸/日,郊縣溫泉可開采量超過2萬噸/日。三是埋藏淺。福州溫泉埋藏較淺,20世紀60年代前,福州城區(qū)尚可見自溢出地表的溫泉。四是水質好。福州溫泉水質純凈滑潤、味甘性和,且富含氮及碘、溴、鉬、鈦、鋯、銅、鍶、鎵、鋇、鐳等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醫(yī)療保健效果。特別是對治療腰腿傷痛、高脂血癥、皮膚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神經痛等疾病療效最佳。唐宋以來,福州百姓就有利用溫泉治療皮膚病的歷史,《三山志》記云:“偽閩天德二年(944),占城遣其國相金氏婆啰來,道里不時,遍體瘡疥,訪而沐之,數(shù)日即瘳?!?sup>[8]明謝肇淛《五雜俎》記云:“閩中諸泉,皆作硫黃氣,甚者熏人不可耐。人有疥者,浴之輒愈;竹木浸一宿,則終不蠹,蓋硫黃能殺諸蟲也。”[9]

自古以來,福州溫泉主要被當作熱水來洗浴,它為人們洗去污垢,消除疲勞,祛除病痛,而且也是人際交往的好去處,因而被視為“金湯”“圣泉”。千百年來,溫泉不僅造福了福州人,而且也推動了福州社會發(fā)展和城鄉(xiāng)經濟繁榮。

 

    二、溫泉的開發(fā)與洗湯習俗形成

 

“五鳳朝陽生麗水,九龍經脈出金湯”,這是晚唐五代閩縣龍德外湯院的一副楹聯(lián),此佚名楹聯(lián)佳作在福州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其中所謂“麗水”“金湯”便是溫泉的雅稱。

福州溫泉的開發(fā)利用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晉太康三年(282),朝廷下詔分建安郡設晉安郡,命令太守嚴高建城,是為子城。據(jù)說,當時在東門外開鑿人工河時,民工發(fā)現(xiàn)了涌出地面的湯水,于是就用石頭圍筑成池,供人沐浴。所以,民間流傳有“郭璞遷城民工洗”的說法,這個溫泉古跡后來被稱為“青甲池”。[10]這是福州發(fā)現(xiàn)溫泉的最早記載。

至唐代,福州諸邑的溫泉不斷被發(fā)現(xiàn),并得到開發(fā)與利用,一些地方甚至直接以“溫泉”“湯泉”或“湯院”來命名。如《宗一大師師備塔碣殘文》記載:“師備(835—908年),本名謝三郎,唐福州城南溫泉鄉(xiāng)歸化里人(今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螺洲鎮(zhèn)一帶)?!?sup>[11]至宋代,可能因泉源枯竭,“溫泉鄉(xiāng)”便更名為“開化西鄉(xiāng)”。《三山志》記云:“開化西鄉(xiāng),(閩)縣東南三十里。舊溫泉鄉(xiāng)。有歸化、崇信與今三里(歸仁、永福、高詳)為五。今并焉?!?sup>[12]此外,懷安縣八座鄉(xiāng)有“溫泉里(多湯泉)”[13];福州北上溫州的古驛道上(連江境內)有“湯泉驛”;閩縣有“外湯院”“內湯院”;侯官縣有六都的湯泉里、二十四都的湯院。凡此這些以“溫泉”“湯泉”“湯院”命名的鄉(xiāng)里、驛站等,肯定都是當時著名的溫泉之鄉(xiāng)。

微信圖片_20250418231941.jpg千百年來,福州溫泉開發(fā)利用過程中留下不少湯池古跡,僅唐五代時期州城內外著名的古湯池就有以下幾處:

其一,易俗里溫泉。即晉太康三年(282),太守嚴高建子城時,由民工發(fā)掘和使用的湯池。至唐代,該湯池繼續(xù)保留下來,就是乾隆《福州府志》所載:“一在城東門外易俗里,晉安橋北?!?sup>[14]

其二,龍德外湯院。在閩縣崇賢里,后晉天福年間置。《三山志》記云:龍德禪院一帶“地多燠泉,數(shù)十步必一穴,或迸河渠中。味甘而性和?!?sup>[15]湯泉的出現(xiàn),當在五代以前的唐代,或更早時期。龍德外湯院的湯泉水質甚佳,富含硫磺,對于疥瘡之類的皮膚病有很高的療效,占城國相金氏婆因皮膚長滿瘡疥,僅沐浴數(shù)日便痊愈。占城國相金氏婆瘡疥痊愈后,捐錢五千緡,創(chuàng)亭立碑,記錄其事,至南宋時期兩塊番書石碑尚在。該湯泉就是乾隆《福州府志》所載:“一在崇賢里,數(shù)十步輒迸一泉?;虺龊又?,或在河口。”[16]

其三,古三座溫泉。據(jù)說是唐末天復年間(901—903),王審知建羅城時,民工在今樹兜和湯邊一帶,用石頭將不斷涌出的溫泉圍成湯池,作為沐浴之用。后來人們又用石塊砌成三口湯池,池上搭起茅屋,專門供人洗浴,這就是后來被稱為古三座溫泉的來歷。因此,在古三座澡堂的匾額上,書有“唐代古跡”四個字,還有一副對聯(lián)曰:“地產磺湯,茅屋三椽。”所謂“三椽”,即最初用石塊砌成的三口湯池。[17]

其四,閩縣內湯院。在州城之東隅,清乾隆時名曰湯井巷。閩縣內湯院創(chuàng)置于北宋嘉祐(1056—1063)以前,然而湯泉應當在更早時期就已經發(fā)現(xiàn),據(jù)說也是唐末王審知建城時,民工發(fā)現(xiàn)的。北宋嘉祐七年(1062),給事元絳查閱州郡《圖經》,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有佛寺及溫泉,便前往考察?!澳丝F湓矗a石為井,揭宇環(huán)之,疏其余于垣外?!睉撜f,元絳是重新整修內湯院溫泉,以便更好地為城內百姓沐浴服務。宣和六年(1124),侍郎陸藻再次高規(guī)格整修內湯院溫泉,使其成為“非衣冠不許游”的官湯。[18]據(jù)乾隆《福州府志》記載:該溫泉有“有石槽十”[19],所以又有“十槽”之稱。

其五,湯院。在侯官縣二十四都,雙髻山下(今閩侯白沙)。乾隆《福州府志》記云:“有二石池,一溫一冷,名圣湯?!?sup>[20]據(jù)說,該湯院始建于唐天祐年間(904—907年),距雪峰寺四十公里,由雪峰寺僧管理。[21]該湯院在宋代非常有名氣,北宋福州知州程師孟《湯泉二首  其一》詩云:“曾看華清舊浴池,此泉何日落天涯。徘徊卻想開元事,不見蓮花見荔枝?!?sup>[22]北宋宰相李綱《吟福州溫泉》詩云:“溫冷泉源各自流,天教賜浴雪峰陬。眾生塵垢何時盡,日日人間幾度秋?!薄坝癯亟鹞菰√m芳,千古華清第一湯。何似此泉澆病叟,不妨更入荔枝鄉(xiāng)?!痹跍汉髱r壁上鐫刻有釋可遵偈語:“直待眾生塵垢盡,我方清冷混常流。”蘇東坡對此句非常欣賞。[23]可以說,湯院始于唐代,盛于宋代。

其六,連江湯嶺溫泉。在今潘渡鎮(zhèn)貴安村?!栋竿ㄔ浦尽酚涊d:“白巖山在縣北,群峰高聳,有峰曰降虎,有嶺曰湯嶺,其下溫泉出焉。”[24]這里地處福州北出浙江溫州古驛道上的湯泉驛一帶?!度街尽酚浽疲骸皽厝^,距連江三十二里,舊名湯泉驛。淳熙元年(1174)重作,因改名。”[25]據(jù)說,早在唐代,這里的溫泉就得到開發(fā)和利用,當時人們在泉眼邊用條石壘筑湯池。泉眼主要在坊兜、莊埕宮、圪頭洋、湯店一帶,其中湯店有著名的七口泉眼,史稱“七子湯”。由于湯泉地處古驛道上,來往人多,所以當?shù)厝吮阍诖私ǚ块_店,辦起溫泉浴池,以供旅客住店休憩沐浴。

如上所述,晚唐五代時期福州城鄉(xiāng)已有不少的溫泉被開發(fā)和利用,著名的溫泉湯池為數(shù)不少。當時,州城范圍并不大,人口亦不多,這些湯泉足以滿足百姓的洗浴需求。況且,泡湯洗浴具有洗去污垢,消除疲勞,祛病健身,滋潤皮膚等種種好處,所以福州人自古就喜好泡湯洗浴。泡湯洗浴成為福州人的一種日常生活習俗,當始于晚唐五代,而盛于宋代。

原載于《炎黃縱橫》2025年第2期,作者為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

 

注:

[1][2][3][4][5][6][14][16][19](清)徐景熹:《福州府志》卷五《山川一·閩縣》,海風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頁、第109頁、第113頁、第118頁、第129頁、第145頁、第93頁、第93頁、第93頁。

[7][8][15][18](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三《寺觀類一·僧寺》,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第614頁、第614頁、第601頁、第601頁。

[9](明)謝肇淛:《五雜俎》卷三《地部》,轉引自《福州溫泉志》第六章《文摘》,福建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頁。

[10][11]《福州溫泉志》編委會 :《福州溫泉志》“大事記”,福建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第7頁、第7-8頁。

[12][13](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二《地理類二·敘縣》,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頁、第41頁

[17][21]林璧符主編:《福州溫泉文化》“沐浴篇”,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頁、第82頁。

[20][23](清)徐景熹:《福州府志》卷五《山川一·侯官縣》,海風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頁、第95頁。

[22]轉引自《福州溫泉志》第五章《文苑》,福建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頁。

[24]轉引自《福州溫泉志》第一章《資源》,福建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頁。

[25](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五《地理類五·驛鋪》,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