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的心悟
——吳曉丁書法作品賞析
李書烜
吳曉丁長期在黨政機關工作,書法于他來說雖只是業余愛好,但幾十年來從未間斷,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工作多忙,執著的他都未能放松對書法藝術的追求。
吳曉丁在書法藝術道路上漫步了大半輩子。特別是其草書,手隨意運,筆與手會,典雅脫俗、墨氣淋漓、秀潤自然,瀟灑有氣勢。縱觀其書法,貴之為堅持不懈,終有收獲,能以經典為依托,在臨寫中創,在創中臨寫;貴之為書俱品格,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氣韻盤旋,哪怕是手札、手卷乃至小斗方都力求體現出一種氣象。
多年來,他不斷深入中國傳統文化,細心體察,師古而不泥古,這使得他能夠獲取來自更多方面的滋養。即使是從他接續傳統書法創作中,我們也能感到支持他的廣闊背景。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使我們也能夠看到他怎樣竭盡全力深入我們民族藝術的源頭,然后從那里出發,去探尋他藝術的各種可能。
他從先秦篆書中追溯書法藝術的淵源,從漢代隸書中體察書法藝術的氣勢,從晉代行書中領悟書法藝術的神韻,從唐代楷書中把握書法藝術的法度,從宋代四大家中探索書法藝術的意境。幾十年中,他對書法藝術追求不懈,博采名家墨寶精髓,由書悟道,融入自己的經歷閱歷,形成了他獨特的書法風格。
他的草書兼有篆書的挺拔線條、楷體的漂亮結構、小草的線條連綿。他之所酷愛草書,他一旦投入創作,則內心激情沖宕,渴望草書的各種激情表現,那種節奏猶如彈鋼琴,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時而急切,時而舒緩,這種節奏的變化落在那些字串中,在黑色變化中,讓他可以緊扣心弦,心隨作品點線、運動軌跡產生許多共鳴。他的情緒也隨之起伏跌宕,各種創作時的激情與內心世界不斷交相輝映,這種感覺是時間的包漿和浸潤,是云頭雨腳的交纏和層疊。
草書是書法的一個至高境界,其書寫非一般人所能駕馭。草書難,究竟難在哪里?其難不在瀟灑狂逸,而在瀟灑中不失法度。篆、隸、楷書寫的方法具體,越具體越好掌握,草書雖有規律,但是方法不具體。
眾所周知,狂草大家張旭、懷素都是無酒不成書。看吳曉丁寫狂草則是另一番情致:不疾不徐、從容不迫,聽任心腕之交應,揮毫潑墨看似不經意,但書成之作卻痛快淋漓,狂肆激越。有的線條在舒展中而有雅致之韻,有的纖細中不乏勁拔之勢。
他按照自己從古人所學的技藝與自己獨立的想法,準確把握水墨、筆毫在紙面上產生的黑白點線分割效果,又具有一次性、不可重復性的特征。用筆輕重、速度變化與紙墨相生相合,濃淡相宜,淡少而精妙,濃厚而沉穩,沙筆自然生澀,韌勁而有彈性,漲墨血肉豐腴,筋骨內挺,感覺墨飽而氣足。
他所書寫出來的線條有時候如壯漢拔河,繩直有力,綿厚而圓渾,邊緣有時不平而顯蒼勁;有些線條又如彎曲的鋼筋,似能承受千斤之鼎力,出鋒尖若利鉆,迅急之勢能穿鎖喉;有些線質若溪水繞青山,舒緩而寧靜,有時若奔洪泄堤之恢弘,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勢如破竹,不可擋焉,其洪一浪接一浪,逐石拍岸,驚濤吞物一瞬間;有時點線之間若蟒蛇捕食鼠蛙,身子一彈一射騰空之間,精準取食,時若飛鷹捕蟾,盤旋俯沖探取之;有時若枯藤緊纏支干,伸縮自然有度,而力內蘊緊收。
從結構章法上,曲線也好,弧線也好,折線也罷,他也及其注重點線分割關系,形狀處理與穿插分布,營造出一種強烈、刺激、大開大合、疏密有致、對比和諧的視覺效果,同時也遵循繪畫構圖形式,給人以奇想空間,又讓人感覺巧妙致黃金分割一樣,沒有多余。章法布白乃行列關系,草書之章法行氣連綿不斷,筆勢流暢,過渡自然,斷與連相生相合,筆斷意連,一氣呵成。
賞析其作品,我讀到一種“清涼之境”??此屏芾毂甲叩木€條之中,卻有恬靜于安然。有爽利、也有清勁,吳曉丁似乎嘗試在減去些許躁動,減去些許的森嚴,讓自己一切變得率意、任性而隨和。這種追尋之路,即有文心又能達到清涼自閑,甚為可貴。
書法是苦道、藝道、悟道,有誰能步履輕盈在書法藝海的草尖上行走?有誰能晶瑩透徹在繁蕪生活的花叢間淡定和提純?吳曉丁還了自己一個“真”。
我相信,在他不斷投入創作中,定能澄神靜慮,秉筆思生,手腕輕虛,鋒含清氣,心合于內,以最柔軟的方式貼近,最率真的姿態走進,最寧靜的潛行于肺腑,最敏思游藝于書海的情愿,致妙境迭出。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