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風雨志不改
——記優秀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吳修平先生
亦 舟
“實踐證明,除了中國共產黨以外,中國的任何其他政治力量都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并發展經濟,只要了解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就能夠理解中國的民主黨派為什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與之合作,這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這是出自優秀民主黨派人士、社會活動家吳修平先生的肺腑之言,這番話語充滿了對黨和國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堅定信心。這番話語不僅是他長期觀察社會現象的剖析見解,更是他畢生致力于民盟的建設和多黨合作事業的深刻體會。
幼年經歷艱辛,青年投身革命
吳修平1927年出生于福州傳統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早年從事商貿,曾任福州商會主席。他十分重視教育,延請塾師教授子女,使吳修平兄弟自幼飽讀詩書,從小就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熏陶、涵養正氣
怎料后來父親英年早逝,家道中落,母親和7個兄弟的生活全靠長兄經商的微薄收入,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盡管遭遇家境變故和社會動蕩,他卻不改人生志向,越激越勇,在困境中磨礪出勤儉樸實、積極進取的品德。
吳修平
1945年,吳修平考入上海的中國新聞專科學校,當年12月,爆發美國士兵強奸中國女學生沈崇的事件爆發,全國人民義憤填膺,一場大規模抗議美軍暴行的群眾斗爭席卷全國。吳修平毅然參加了學生抗議活動,遠赴蘇北南通,串聯、發動學生上街游行。也因此,時年20歲的吳修平不得不輟學回到福州參加工作。
1947年12月,吳修平加入民盟組織,而此時正值民盟被國民黨政府宣布為“反動組織”。他冒著生命危險擔任民盟福建支部組織干事會(下稱“組委會”)的重要成員之一,積極參與組織開展反對國民黨、推翻舊政權的各項革命斗爭:積極組織盟員傳遞、抄寫、印刷馬列主義著作、毛澤東著作和中共文件、新華社消息、《解放日報》社論以及各種進步書刊等;和組委會同志一道,利用《福建時報》社電臺和民教館一臺美國軍用收音機,收聽新華社和解放區廣播電臺播發的新聞,在報紙上傳播中共的方針政策和解放區消息;組織福建協和大學、福州師專、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等院校,在協大舉行大型紀念“五四運動”和紀念魯迅先生座談會。他還利用新聞界盟員自身優勢,在國民黨黨報中巧妙地進行革命宣傳活動。
吳修平著《信念與探索——我所經歷的新時期民盟工作》
當時,民盟辦的報紙有《閩海政報》《真報》《轟報》。《轟報》主要是傳遞民主運動和學生運動的消息,吳修平編了一個欄目“通訊網”,由地下學聯供稿,介紹各地學生運動情況。在報道當時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情況等的同時,他還組織刊登了有關貨幣貶值、民不聊生的特寫,對國民黨政府進行辛辣的諷刺的小品文。
1949年3月下旬,吳修平從福建時報社到中央日報社工作。他積極開展橫向聯合,參與組織單線聯系盟員和學生盟員配合中共地下黨組織到各大中學校串聯,組織各個學校盟小組進行“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宣傳,營救被捕盟員,上街游行等。當時,中共中央華南局香港分局福建組提出要搜集福建和福州市黨、團、特、軍、政、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團體機構的業務狀況,種種統計資料以及職員名冊。吳修平與盟員收集、篩選、整理了大量相關材料,由組委會盟員冒著生命危險攜帶赴港,交給中共華南局領導。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取得偉大勝利,國民黨政府、軍隊紛紛作逃命準備。吳修平同組委會成員除大量翻印人民解放軍《約法八章》投寄給國民黨政府機關和上層人士外,還發動全體盟員保護好所在單位的檔案器材等財產。六七月間,吳修平負責與外界聯系,迎接福州解放。他組織福建省科學館、省郵電局、中央信托局、高工學校、林森師范等單位盟員,到自己所在單位保護財產,并協同組織盟員把一些在國民黨軍、警、特機關任職的人員爭取過來,向盟組織提供各種重要情報。這對解放軍進福州城時保存槍支彈藥、維持福州治安等起到了積極作用。
吳修平與中共閩中地下工作站站長、時任《中央日報》采訪部主任(屬閩中游擊隊的中共地下黨員)保持經常聯系,并通過中共地下黨的關系,到寧德介紹了一批同志入盟,建立了寧德小組并開展活動。同時,開展對當地國民黨上層人士的策反工作,策反了寧德的參議長,為寧德的和平解放作出貢獻。
1949年8月17日凌晨,福州解放。吳修平和許多盟員通宵不眠,趕制標語,上街張貼演講,宣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歡欣若狂!
關心國家政治,提升自我素養
福州解放不久,原民盟省籌委完成歷史任務,成立了民盟福建省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吳修平先后在中共福建省委臺灣工作委員會任交通工作和調研干事,在民盟福州市委任組織部部長兼秘書處主任,在民盟福建省委組織部任干事。從此,他開始努力學習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的團結、教育和改造政策。
他和民盟福建省支部臨工作委員會的同志一起,認真組織盟員學習《共同綱領》,學習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將革命進行到底》等文章,通過學習《論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關于進一步加強機關內部統一戰線工作的報告》等,吳修平的思想覺悟得到很大提高。
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建議,吳修平以極大的熱忱,組織盟員學習,深刻領會總路線精神,在思想建設上確立“以接受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思想”。
同年,民盟舉行一屆七中全會,實行民盟的工作重心在新形勢下的轉移,確定了“以參加國家文化教育建設作為民盟的中心工作”,基本方針是“在共產黨組織和行政的統一領導下,通過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盟員及盟所聯系的群眾,遵守國家紀律,搞好各自的崗位工作,并從實際工作中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改造。”吳修平在組織盟員學習的同時,身體力行,在盟員中進行組織上加強統一性和紀律性、反對各行其是分散獨立的非組織傾向的教育。
吳修平通過不斷學習,圍繞“政治思想”“對當時國內外形勢的看法”“國民黨反動派”“抗美援朝運動”“土地改革”“個人的前途”等發表積極看法,在福建盟內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凸顯。
邀請專家考察,促進福建發展
“文革”后,福建民盟恢復組織,從經濟、民生等領域開始,集全盟之力開展建言獻策工作,擴大影響,吸引了很多知識分子加入民盟,邀請全國專家來閩講學考察,促進福建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和科教文化發展。
1980年1月,吳修平被任命為新一屆民盟省委會秘書長,1980年到1984年間,他代表組織登門拜訪,先后邀請到了錢偉長、費孝通、侯學煜、趙今聲、千家駒、陶大鏞、關夢覺、談家楨、徐鑄成、任震英、鄭孝燮等二十多位盟內著名學者,并全程陪同他們在福建講學和考察。他們就福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農業和生態環境、港口建設和城市規劃等問題進行深入考察、研討,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文化教育是民盟的主界別,關注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是民盟參政議政的特色與優勢。吳修平認為,對基礎教育的研究工作應該進一步加大力度。在他的積極推動下,1985年1月7日至13日,民盟福建省委會聯合天津、上海兩地盟組織共同發起的“民盟九省市普通教育研討會”在漳州召開,費孝通代表民盟中央出席研討會。吳修平與福建民盟的同志去機場迎接費老,費老一下飛機,便對他們說“我是來提貨的。”意思說要從漳州會議上帶回經驗和意見,大家會心一笑。1月15日上午,費老飽含著對加快中國教育改革的信心和熱情,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寫了一封長信,連同經過民盟中央主席會議討論通過的《關于城市普通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一并送進了中南海。費老對工作的認真、熱忱及高效率作風,令吳修平每每念及此事,依然十分動容。
邀請民盟專家來閩講學考察、為基礎教育問題建言獻策等工作持續了多年,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吳修平并沒有停止開拓創新的步伐,又積極促進福建大念 “山海經 ”、 謀劃閩南 “金三角”。在他的帶領下,福建民盟的參政議政工作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福建乃至全國都產生了十分正面的影響。這一時期,不僅參政議政工作,作議政延伸和拓展的社會服務工作也同樣開展得有聲有色、亮點紛呈。
奉獻民盟事業,永葆淳樸本色
從機關干部到擔任民盟領導,吳修平生活始終十分樸素,出行靠的都是一輛自行車,日常也是粗茶淡飯、節衣縮食。
1985年,民盟省委會機關建設集資房,時任民盟省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的吳修平考慮到機關退休干部以及生活困難的同事,主動將個人分房的機會留給了更需要的同事。直到調離福建前,他一直住在橫錦巷1號的那間宿舍里。
1986年吳修平調任民盟中央,先后任民盟中央執行局委員、秘書長、專職副主席、名譽副主席,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多次陪同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參加重要外事活動,并率團赴港澳臺和海外訪問,為促進國際友好交往和兩岸交流作出了貢獻。
雖然身居要職,但他依然保持輕車簡從的淳樸生活作風。每次回到福建,他對住宿和用餐從不挑剔,普通賓館是他最常下榻的地方,粗茶淡飯也吃得津津有味。在福州,他最常住的是離民盟省委會機關最近的溫泉賓館,便于徒步前往民盟機關看望曾經的同事。
永做中共諍友,同心反腐倡廉
吳修平長期勤勉參與民盟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他十分痛恨腐敗現象,堅決支持反腐敗斗爭。1995年,以撰寫反腐倡廉主題文學見長的民盟盟員、作家張平因《天網》和《法撼汾西》引發官司。當時,吳修平與張平并不相識,了解情況后,很快約見張平,并對其作品給予了充分肯定,還曾公開支持張平繼續進行反腐倡廉主題創作。后來,張平陸續創作了《抉擇》《十面埋伏》等優秀作品,其中《抉擇》更是獲得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2000年3月3日至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民盟和民建界別的聯組會上,吳修平作《反腐敗要標本兼治》的發言。他以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巨額受賄案、中央查處廈門特大走私案為例,闡明了腐敗行為對社會發展的危害,深入剖析腐敗問題滋生的土壤及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義,表達堅決支持深入開展反腐工作的決心。
“干部隊伍的腐敗是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的重大問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重要問題。”他說:“在反腐敗斗爭中,既要加大力度,又要不斷完善制度,堅持標本兼治,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干部廉潔,才能保證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登了這篇發言稿。
吳修平先生的一生人如其名,修心立身、嚴于律己、謙遜平和。他終身未娶,以民盟為家,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民盟的建設和多黨合作事業,鞠躬盡瘁,令人敬仰。作為民盟專職領導,他對機關干部既關愛備至又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如春風化雨,深深印在人們的記憶中。
(原載于《政協天地》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