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11-15 10:32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張錦才



文化戰士鄭振鐸


張錦才

 

20世紀,福建福州有位杰出的人物——鄭振鐸。

1898年12月19日,鄭振鐸出生于溫州,原名木官,字警民,祖父曾是溫州道臺的幕友。

武昌首義的消息傳到溫州,少年鄭振鐸跟著大人剪去頭上的辮子。1917年,他考取鐵路管理學校離開溫州到了北京。當時,由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宣揚新思想,鄭振鐸深受啟迪與影響。

五四運動期間,鄭振鐸投身其中,帶領隊伍走上街頭游行示威,還加入“旅京福建學生聯合會”。1919年11月,他與瞿秋白等人創辦宣傳新思潮的刊物《新社會》,由他執筆的發刊詞宣稱:刊物的宗旨“就是想盡力于社會改造的事業”。他還運用白話新詩作為武器,向舊思想、舊文化展開斗爭。1920年,他與耿濟之共同翻譯了《國際歌》歌詞。他還開始了小說創作,后來結集出版《家庭的故事》,客觀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初中國舊式家庭的面貌,預言它將逝去。

173163880894226.jpg

鄭振鐸像


1921年,中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宣告成立,鄭振鐸是研究會的中心人物。

鄭振鐸倡導新文學運動的主要表現是:主編文學刊物,如上?!稌r事新報·文學旬刊》,成為反封建的文學前哨陣地;他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此外,還創辦中國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刊物《兒童世界》。

鄭振鐸的文學創作從新詩起步。1922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詩集《雪朝》,其中第八集作者為鄭振鐸,計收其詩34首。

173163915829490.jpg173163915882231.jpg

173163915854812.jpg


詩集《雪朝》書影


1925年五卅運動,鄭振鐸與葉圣陶、胡愈之等人創辦《公理日報》,揭露五卅慘案的真相,抨擊帝國主義的罪行,呼吁國人積極投入斗爭。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下令襲擊上海工人糾察隊,槍殺無辜,鄭振鐸等人聯名寫信給國民黨上海臨時政治委員會,強烈抗議“滅絕人道之暴行”。

1928年12月30日,“中國著作者協會”在上海成立,鄭振鐸作為執行委員,勇敢地投身于思想文化戰線的斗爭中,痛批國民黨當局手下的反動文人與文化特務。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槍聲響起,鄭振鐸寫下了激昂慷慨的詩篇:“人生莫不有一次的死,但能夠有選擇自己的死所的機會,卻只有一個,殺敵而死,死在戰場上。”(《祈戰死》)他寫了不少有關抗日的政論文章,針對性很強。此外,他還做了許多實際工作,如加入上海文藝界救亡協會,參與創辦多種抗日刊物,旗幟鮮明地擁護一貫主張抗日的中國共產黨。曾發表《四維大張》一文,嚴正駁斥日偽電臺對共產黨的抹黑。

抗戰期間,鄭振鐸始終沒有離開上海。他配合中共地下黨開展活動,創辦上海社會科學講習所,秘密培養抗日干部,組織“復社”,參與編輯出版《魯迅全集》和《西行漫記》等。

抗戰勝利后,鄭振鐸積極投身于民主運動,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1945年12月,與馬敘倫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之后,與郭沫若、茅盾等人發起組織全國學術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通過這些團體的活動,進一步接觸中國共產黨。

內戰全面爆發后,國民黨白色恐怖日甚,鄭振鐸等民主人士,由中共地下黨組織妥善安排,經上海轉道香港進入解放區,最終到達北平。

新中國成立后,鄭振鐸歷任國家文化部文物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兼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還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政協第一、二屆委員。他把這一切看作是黨和人民對他的信任,充滿感激之情。

在主持全國文物工作時,鄭振鐸提出制定法律、法令和政策的若干建議,并參與這些文件的起草。具體做的事有:接收和改造舊有的博物館;領導組織一批大型的田野考古活動;收集和保護流散的文物;盡可能保護重要古建筑;創辦文物研究期刊,等等。在繁忙的行政事務之余,他還繼續從事文物研究工作,如主編《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撰寫中國古代藝術史的專題論文。

在文學研究方面:一是關于楚辭和屈原的研究,二是關于關漢卿及其戲劇作品的研究,三是關于中國文學史專題的研究,均取得豐碩成果。在文學創作方面則由于“應酬太多,瑣事太煩,提筆時間實在少”(《鄭振鐸致潘景鄭函》),作品確實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短篇小說《汨羅江》,反映屈原自沉汨羅江的過程及其思想感情的波瀾,富有美學意境,堪稱上乘之作。

173163941440795.jpg

《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書影


鄭振鐸多次率團出國訪問,是名副其實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不幸的是,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團訪問阿富汗、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時,因所乘坐的飛機失事而罹難,終年60歲。

回顧鄭振鐸的一生,思想上與時俱進,行動上勇于向舊勢力作斗爭,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物保護、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樹,稱之為文化戰士,可謂實至名歸。

鄭振鐸從不忘祖籍地,他經常署名“長樂鄭振鐸”。遇難前10天的“最后一次講話”,還念念不忘自己是“出生在溫州的福建人”。

時至今日,福建人,對這位卓越的鄉賢無不感到驕傲與自豪!

 本文原載于《炎黃縱橫》雜志2024年5期,作者為原福建省廣電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