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界這盞“明燈”將長明在人們心中
吳拏云
2024年10月24日,原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正廳級巡視員)莊晏成先生,在泉州溘然離世,享年85歲。這位德高望重、鐘情地方文化、熱心文化公益的泉州名人,生前一直堅守弘揚和宣傳閩南傳統文化的立場,講好泉州故事,展現可愛、可敬、可信的泉州形象,推動泉州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斯人雖逝,但莊老為泉州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文化財富。泉州文化界這盞“明燈”,將長明在人們心中。
莊晏成畢其一生為泉州文化搖旗吶喊(木票 攝)
篳路藍縷 創辦“一報一臺”
莊晏成,1940年12月出生,1964年7月畢業于廈門大學經濟學系,1983年5月任晉江地委委員、地委宣傳部部長,兼任地委黨校校長、地區社科聯主席。
自從原中共晉江地委機關報《泉州報》于1969年4月1日???,泉州一直沒有地方機關報。改革開放初期,泉州地區的民營經濟非常活躍,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很高。為了更好地宣傳國家改革開放相關政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急需一個權威的宣傳陣地。1984年年初,在當時中共晉江地委的支持下,時任地委宣傳部部長莊晏成向省委提出了創辦《泉州晚報》的申請,很快得到了上級的批復和支持。同年4月,行署顧問張田丁、地委宣傳部部長莊晏成、地委副秘書長王敬萱三人組成《泉州晚報》籌備領導小組,由莊晏成負責具體運作。次年1月,籌備領導小組又指定黃梅雨、周焜民、陳日升等同志籌備出版《泉州晚報》。
那時條件十分艱苦,沒有場地,莊晏成就向政府借了兩間辦公室當作“臨時報址”,后來擴至九間;沒有采編人員,就千方百計找部門抽調人手,就地開辦速成班培訓上崗;印報設備也是比較落后的鉛字印刷設備,排版需要人工一個字一個字地“拼版”。條件雖苦,但在莊晏成的鼓舞下,大伙辦報熱情如火。1985年4月1日,《泉州晚報》創刊號(試樣)編印出版,為5月份撤地設市獻上了一份厚禮。刊頭的“泉州晚報”四字,還是時任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仲莘、時任晉江地委宣傳部部長莊晏成請來泉考察的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題寫的。那年,《泉州晚報》創刊號只發行7000份,因而報紙一問世,就被讀者爭相傳閱。這份泉州人民期盼已久的報紙帶著油墨的清香,承載著時代的重任,如春燕展翅,飛入千家萬戶。
1986年至1991年,莊晏成出任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兼任市委黨校校長、市社科聯主席。上任伊始,即迎來了一大難題?!叭萦辛俗约旱膱蠹垼斎灰惨袑儆谌萑说碾娨暸_才行。迅速成立泉州電視臺!”這是當時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莊晏成也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但這在當時談何容易。1986年至1987年,省內市級頻道的指標極度稀缺,市廣電局人員多次到省里爭取簽批,最終無果。莊晏成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找來曾在省廣播電臺工作過的劉賢成同志,要求他“無論如何在年底一定要把泉州電視臺辦起來”。劉賢成不負所托,終于在1987年12月19日獲得了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的同意批復,著手創辦起泉州電視臺。
1989年5月,莊晏成(前排右二)等人共同歡迎李亦園先生從臺返梓居于鯉城區下孝友巷故居
1987年12月19日,莊晏成(右二)等陪同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參觀泉州海交館
1988年春節,泉州電視臺試播,當年9月1日正式開播。劉賢成任首任臺長。建臺初期,全臺工作人員只有20多人,設備簡陋,僅有2臺攝錄機,1條編輯線。莊晏成多次到臺里鼓舞士氣,激勵創作團隊逆流而上,攻堅克難。之后,電視臺工作人員憑借著對電視事業的熱愛和追求,堅持每星期采編、播出3組新聞,并開辟了3個欄目。節目一經播出,反響頗佳。1989—1991年期間,泉州電視臺新聞被福建電視臺采用近600條,被中央電視臺選用播出170余條,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居全省前列,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
“一報一臺”開辦起來后,莊晏成特別重視??⒏笨臀幕瘷谀康拇蛟?。在他的心目中,泉州應該開出自己的文化之花。那些年,《泉州晚報》???、副刊精品欄目多達10多個,整份報紙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泉州電視臺也相繼開設了不少特色專欄頻道,諸如《蔡六故事》《話說泉州》《咱厝戲臺》等具有鄉土氣息的欄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莊老還親自為《泉州晚報》撰稿。據不完全統計,1985年至2024年期間,莊老共在《泉州晚報》刊發詩歌、文章10多篇次。
鄉土情懷 賡續泉州文脈
泉州南音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音樂之一,在漫長的歷史傳承過程中,不只在閩南地區廣泛流傳,也隨著僑胞出海的腳步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傳播,成為維系海外僑胞鄉情的精神紐帶。20世紀80年代,由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國策,海外南音界與泉州恢復了密切往來。1981年元宵佳節,泉州市舉辦首屆南音大會唱,菲律賓南音代表團前來參加。之后,在鄉音的感召之下,大批海外華僑、僑眷返鄉省親,尋根謁祖。
莊晏成對于南音亦有一種難以割舍的鄉土情結。他認為,南音扎根在泉州,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現象,早已融入家鄉民眾生活的點點滴滴。泉州應不遺余力開展南音保護工作,采取措施對南音進行保護與傳承,培養出更多的南音新秀,為南音傳承注入新的活力。1988年,在時任泉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莊晏成的支持下,泉州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福建泉州元宵南音大會唱”。1989年,在莊晏成的倡議和推動下,泉州市文化、教育部門聯合開展南音進校園活動,將南音作為鄉土教材、特色課程引入中小學校。迄今,南音入校園已有35年,全市已有超過200所中小學校開展南音教學,20多萬名中小學生受過南音熏陶。一代代泉州學子與南音結緣,為南音的傳承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莊晏成的關心和指導下,1991年9月29日,泉州還成立了市南音藝術家協會,為光揚南音事業,展現南音新風貌、新活力、新作為,做出非凡的貢獻。
莊晏成對于泉州木偶藝術的發展同樣給予高度的關注,多次表示木偶戲表演要讓觀眾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感悟人生智慧。1986年,首屆泉州國際木偶節在古城隆重舉辦,是時剛出任泉州市委宣傳部部長的莊晏成表示要全力將國際木偶節打造成木偶藝術交流、傳承和發展的國際平臺。后來,首屆泉州國際木偶節果然大獲成功,泉州木偶表演大師與來自奧地利、英國、德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以及香港、上杭、漳州等地的木偶界同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藝術家們以藝會友、敘藝通情,讓世界木偶藝術碰撞出了鮮艷奪目的光彩。
不僅是對泉州曲藝,對于泉州文化刊物,莊晏成同樣寄予厚望。1984年他創辦《泉州學刊》,組織“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支持刊物融合更多力量、蓬勃發展,以此擴大泉州影響力。
1990年,莊晏成主編的《泉州歷史人物傳》一書正式發行。該書的出版,引發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為該書題簽,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何少川為此書作序?!度輾v史人物傳》收錄了泉州100位歷史人物,每位人物按其年代順序排列,獨立成章,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視角,反映各個歷史時期泉州人物的風貌,展現泉州人才輩出的盛況。
跋涉一生 馨香留予后人
莊晏成1993年9月起任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1998年4月起任福建省文化廳巡視員,直至2000年退休。
退休后的莊晏成一直關注和支持泉州文化社團的情況和工作,持續參與泉州西湖文化促進會、泉州市李贄學術研究會、泉州俞大猷研究會等社團開展的積極有益的工作,滿腔熱情地出席“泉州西湖之夜文藝演出”“李贄研究學術討論會”“泉港·中國長壽之鄉·上巳節”“大美泉州·詩書畫攝影系列展”“溫陵講壇·文化系列講座”“西湖迎春·桃符贈祥瑞”等文化品牌活動,以此繼續助力泉州文化事業的發展。
2007年,莊晏成出任泉州老年大學副校長。他從多年從事文化事業的豐富經驗出發,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和藝術團建設,應作為學校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努力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他的引領指導下,泉州老年大學獲得了“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莊老還特別重視辦好???。
行程萬里,初心不變。從2020年起,莊晏成多次與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的專家、學者,組成文化遺產調研組,到泉州各鄉鎮開展調研工作。他們實地參觀并調研了南安詩山、鳳山寺、杏塘土樓、潘氏入閩始祖文化園、泉州臺商投資區雍進士第、錦田黃氏文化園、鯉城仁風宮、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馬甲鎮仙公山、泉州東門窯址等數十處文物古跡點,為泉州文化遺產的保護建言獻策?!叭莸奈幕z產,不僅屬于泉州,也屬于中華民族,屬于世界。我們一定要把遺產保護的責任代代接續下去?!鼻f晏成在調研中這樣說道??梢哉f,直至離世前,莊老都還在為弘揚泉州文化而跋涉著。
杜甫有云:“我于窗中窺傷鶴,恰如仰頭見春臺。”斯人雖逝,但莊老留給泉州的祝福永存。(吳拏云/文;泉州市政協文史委等/圖)
(原載于《泉州晚報》202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