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幀老照片背后的赤子情結
莊才水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愿意離開我的祖國。(斐多菲語)
說起祖國,我會經常想起已故地理學家林觀得教授和他拍攝的兩幀彌足珍貴的照片。這當然還因為,這兩幀有些泛黃的老照片,轉而由我珍藏著。
林觀得(1905-2003年),福建長樂金峰鎮結珠村人。1931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地學系。1936年赴美國留學,攻修海岸地質與海浪專業,獲美國西北大學地貌學碩士學位,并在美國埃姆利大學任講師?;貒?先后任福州英華中學校長,福州協和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海平面研究計劃組組長等。
兩張老照片,是林觀得教授于1930年和1980年在福州于山頂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雖都不很清晰,但從景物對比中,還是可以看出前后50年間福州市容的巨大變化。1980年,“文革”動亂后的福州,百廢待興。即便如此,較之災難深重的舊中國,還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更令人感動的,是這兩幀老照片背后的一段愛國故事。
1981年,林觀得教授以學者的身份應邀赴美國參加國際海平面研討會。美國有關人士以林觀得教授學術上的成就和社會影響,再三勸說其定居美國。雖然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林觀得教授此行帶著一些文字和圖片資料,其中就有這兩幀照片。他向美國朋友出示了這兩幀照片,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我熱愛我的祖國。這兩張照片表現出的福州歷史巨變,足以說明我為什么不愿意離開社會主義祖國的原因。”美國朋友又說:“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到那么嚴重的迫害,這個國家還有什么值得你留戀的呢?”林觀得教授答道:“哪一個國家也都有歷史冤案。我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黨中央為我平了反,恢復了名譽?,F在,我的祖國已徹底擺脫了那場惡夢,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我為此感到慶幸、欣慰。作為偉大祖國的一個兒子,我理應繼續為她效力,沒有什么理由離開她的懷抱!”美國朋友聽得真切,不由得伸出大拇指:“OK!”“愛國主義也和其他道德情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于高尚。”(凱洛夫語)林觀得教授在美國也有不少親人、好友,但他還是選擇回國,回到他深深眷戀的故鄉榕城。那一年,他76歲。
在全國人民滿懷豪情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再次端詳林觀得教授拍攝的這兩幀老照片,心潮澎湃。我想,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別說解放前,就是1980年之前也是無法比擬的。于是,就在不久前,我前往林觀得教授當年拍攝老照片的于山之巔,也拍攝了兩張照片。雖然這兩張照片反映的只是一個小角落的變化,但它們與前兩張老相片中的榕城對比,變化已是十分鮮明。福州近40年的巨變有目共睹,林觀得教授如果有知,一定會為家鄉的巨大變化點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歡呼。
林觀得一九三○年在于山頂拍攝的老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