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19-09-11 11:30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溫均華

 

愛國航業家盧作孚


溫均華



盧作孚像.jpg

盧作孚

民生公司成立.jpg

民生公司成立

 

盧作孚(1893—1952年),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航業家。他創辦的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民生公司),是解放前西南地區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也是舊中國較為成功的大型民族資本企業之一。他的一生,為維護川江航權和發展我國江海航運事業、抵制帝國主義列強掠奪我國內河航運權作出了貢獻。

立志改革

盧作孚,出生在四川省合川縣(今重慶市管轄)一個賣麻布的小商販家庭,小學畢業后即告失學。他堅持勤奮自學,同時自修數學、英語。1914年,21歲的他便編成《數學難題解》一書,由重慶鉛印局出版。此后,他在家鄉擔任中學教師,走上“教育救國”之路。1924年,他在成都任民眾通俗教育館館長,試圖進行改革,但遭失敗。之后,他自籌資金創辦經濟事業,走“實業救國”之路。

當時四川交通極為不便,川江(長江上游及其支流的總稱)為對外的交通孔道,早被多家外國資本家和軍閥紳商開辦的輪船公司所霸占。盧作孚的家鄉合川是嘉陵江邊一個中等城市,距重慶五十二里,與重慶的水上交通僅靠木船往來,不能滿足當地民眾需要。1926年,盧作孚決定在這條航線上創業,集資開辦合川至重慶的航運業務。公司名稱確定為“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并親自擔任總經理。公司在重慶、合川設立了辦事處。當年7月23日,第一艘客輪“民生”號懸掛彩旗駛抵合川時,兩岸觀眾人山人海。盧作孚遵照民生公司“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宗旨,公司營業十分興旺,信譽大增。接著,他增資造新船,相繼開辟了渝涪、渝宜、渝敘等航線,民生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

艱苦創業

盧作孚以極強的創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無論白天黑夜,節日假日都不休息,甚至嫌理發梳頭浪費時間,剃去長發留個光頭。為節省生活開支,他長年穿一套“三峽布”(即芝麻色布)中山裝,人們以為他是一個和尚。

那時,航行在長江上游的有商輪、軍輪(軍閥經營的輪船)和外輪三種。外輪以強大實力,紛紛將內輪打垮。盧作孚和他的公司則不向外商低頭。經過一兩年苦心經營,他先后將劉湘、潘文華的永豐輪,范紹增的富順輪,李家鈺的川東輪、川南輪,楊森的永年輪,劉文輝的蜀通、南通、昭通等輪,收入民生公司。到了1931年,民生公司的輪船增至19艘,共7000噸位,職工千余人,成為新崛起的一支強有力的航運力量。

維護航權

重慶開埠通航后,英國的太古、怡和,日本的日清,英國的捷江等輪船公司憑借不平等條約的特權,橫行于川江之上。盧作孚對此異常憤慨,決心動員官府與民眾的力量,與之抗爭,扭轉這種屈辱局面。

1929年,軍閥劉湘打敗了楊森后,為加強川江航運的管理,設立了川江航務管理處,任命盧作孚為處長。盧作孚毅然采取措施,限制外輪在川江航運。同時,向碼頭工人與士兵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提高他們維權意識。在此基礎上,他向外輪宣布:“凡外輪進口必須向川江航務管理處結關(即申報),接受我國士兵上船檢查,并要承擔兵差費用?!币幌虿话阎袊朔旁谘劾锏难笊?,我行我素,仍把外輪開到朝天門嘉陵碼頭。這時他們發現沒有一只駁船前來接貨,碼頭工人也不予理睬。幾天過去了,無奈之下,只好“屈尊就教”。于是,中國士兵第一次以威嚴的檢查者的身份登上了外國輪船,外商低頭接受檢查。維護川江航權,就此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接著,盧作孚組織“重慶抗日救援分會”,聯合各民眾團體召開“收回內河航權大會”,發出“中國人不搭外國船,中國船不裝外國貨”的號召。在民生公司船上首先取消“甲級船員只能由外國人擔任”的陳規,實行“甲級船員不任用外國人,均由中國人擔任”的新規定,并任命周海清為船長,開中國人在甲級船上擔任船長的先例。并將提貨單,船上員工職稱一律改用中文。各界人士對民生公司的這些愛國行動,熱情支持,紛紛自覺地不坐外國船,不將貨物交外輪載運。由于廣大民眾與民生公司緊密配合,一致對外,外輪的種種競爭均告失敗。

題詞.jpg

題詞

1934年意商光耀公司將它的“光華”輪賣與民生公司。1935年美商捷江公司倒閉,它的五艘船也被民生公司收買。1935年,川江上航行的中外輪船共80多艘,民生公司已收購38艘,幾近半數,占了半壁江山。

有功抗戰

1937年擾日戰爭爆發,盧作孚積極為抗戰出力。那時,川江是抗戰大后方的重要交通孔道,輸送抗日戰士出川和搶運大批器材、難民入川,是民生公司的兩項重大任務。沿江一帶軍工和民用器材堆積如山,數萬難民涌塞街頭,盧作孚不避艱險,親到現場坐鎮指揮,將20萬川中健兒送上抗日前線,把數十萬噸軍工器材和遷川工廠設備,運入后方。據有關資料統計,抗戰期間民生公司船只最多時達116艘,運送抗戰物資3600多噸。

盧作孚紀念館.jpg

盧作孚紀念館

由于有功抗戰,盧作孚獲得國民黨政府一等一級獎章。

發展海運

1945年抗戰接近勝利,盧作孚意識到民族航運事業必將更大發展,特別是海運。于是,“未雨綢繆”,他說:“我們首先開辦南洋航線,造較大的船行駛香港、呂宋及南洋群島各埠。” 為實現這一宏偉理想,盧作孚決定借用外資造船。1946年他與加拿大達成借款協議,用貸款1270萬加元,訂造了虎門、玉門、雁門、荊門、夔門等“門”字號新型輪船9艘。這樣,民生公司輪船最多時曾達140多艘,共5100多噸位。盧作孚開始向海洋航運邁進,航線伸展到海防、曼谷、雅加達、仰光、新加坡、加爾各答和日本,菲律賓的一些港口,成為遠東航業界一支嶄露頭角的新軍。

率船歸來

蔣介石發動反人民內戰后,民生公司陷入困境。長江航運的大批船只,被國民黨政府拉去“打兵差”,客貨運幾陷停頓。到了1948年,民生公司債臺高筑,處于風雨飄搖之中。1943年,盧作孚辭去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次長等職。1948年夏秋間,盧作孚抵達香港,通過民主人士與中共黨員許滌新、張傀生同志會晤,商定了迎接解放事宜。

1950年春,盧作孚將滯留香港的船只20余艘,分別撤回上海和廣州。是年6月10日,盧作孚在黨的縝密安排下秘密離港返回北京,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會上,盧作孚補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還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并繼續擔任民生公司總經理。 1952年,盧作孚逝世于重慶。上世紀50年代初期,毛澤東同志在同黃炎培先生等談到我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時,說:“有四個實業界人士不能忘記,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搞交通運輸業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騫?!?/span>

民生船隊.jpg

民生公司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