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發行中的往事
袁 鳳
一
早在1928年5月,土地革命時期,為發展根據地經濟,支援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就在江西井岡山上井村設立紅軍造幣廠,這是黨創建的第一個造幣廠。接著,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設在江西瑞金,有中央印刷廠、中央造幣廠和總金庫,并印制發行伍分、壹角等5種面額的紙幣。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解放區逐漸連成片。為統一華東、華北各解放區財經機構、暢通解放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黨中央召開了華北財經會議,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啟動籌建全國性銀行工作。1947年10月,中央批準董必武“組建中央銀行,發行統一貨幣”的請示。1948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成立,董必武為銀行成立后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親自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一套人民幣于1948年12月1日正式發行。該套人民幣發行面額12種,從1元至萬元不等;發行版別有62種。“解放軍打到哪里,人民幣就發行到哪里。”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一套人民幣是戰時貨幣。1955年,第一套人民幣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停止發行。
1956年,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這套人民幣相較于第一套人民幣,在幣制結構上,例如面額等,發生了較大變化,開始實行主幣即一元以上貨幣、輔幣即一元以下貨幣的結構,這一幣制結構也為日后第三、四、五套人民幣的發行奠定了基礎。
二
從第一套人民幣到如今的第五套人民幣,每一套人民幣上的紋樣都與時代的發展緊密關聯。
第一套人民幣,紙幣上的主景圖案是反映勞動人民形象,背面則是祖國多處名勝古跡。第二套人民幣的淺綠色貳元券,背面是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風光。第四套人民幣則是主推“民族風”,除100元面額的紙幣外,其余面額紙幣正面均為少數民族人物以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形象。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四位偉人側面浮雕像則被印制在百元鈔票上。這也是人民幣首次使用偉人形象。第五套人民幣的百元鈔上所使用的毛澤東形象,其采用的原稿是由我國著名畫家劉文西創作的素描圖。
人民幣紙幣上的主景圖案在最初階段都是手工創作。隨后,專業的設計師們根據素描稿制作凹印樣稿,進而再做印制。除了主景圖案外,紙幣四周的花邊、花球等圖案多是由機器繪制。本世紀初,電腦逐步替代了萬能雕刻機,成為目前高精細圖紋繪制的主力。負責印制鈔票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擁有一支100多名設計師的隊伍,據了解,培養一名優秀的印鈔鋼板設計師需要8年至10年的時間。正是這些富有工匠精神的設計師、雕刻師們不斷地精益求精,才有了一代又一代極具藝術水準的人民幣,而這些愈加高精度的“藝術創作”中也包含著愈加高超的防偽手段。
三
小小紙幣彰顯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人們不難發現,人民幣的制造工藝越來越精細,防偽程度越來越高,背后反映的正是我們國家力量和科技力量的不斷強大。
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時,當時的防偽手段還十分薄弱,僅僅是依靠“暗記”,就是將底部四個位置的圖案放大后,出現“解”“放”“大”“西”“北”字樣。上世紀50年代,由于我國生產力水平不高,1953年版的伍元、拾元、叁元人民幣是由前蘇聯的印鈔廠承印。當時,中國自己印鈔使用的水印紙也多是從蘇聯進口。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后,1949年5月,上海灘的許多資本家聯手抵制使用人民幣,銀元投機猖獗,人民幣很難進入上海市場。時任中財委主任陳云采取政治、經濟、宣傳攻勢打擊銀元投機、穩定物價。毛澤東高度評價說: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實行人民幣,其意義“不下于淮海戰役”。
上世紀60年代,中國發明了自己的印鈔機,還研發了印鈔紙張。到第四套人民幣時,印制水平已經接近國際水準。近年來,由我國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兩版式單、雙面兩用六色凹版印鈔機”,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到第五套人民幣發行時,我國的印鈔水平在國際上已經處于領先水平了。人民幣百元鈔,安全線防偽、固定水印與白水印還有大家都熟悉的“100”字樣漸變“土豪金”,都是國際領先的防偽技術。現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不僅印制人民幣,還通過中標,印制尼泊爾及泰國的部分面額紙幣、硬幣等。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人民幣也實現了跨境流通。1999年,中國越南開展跨境現鈔業務,隨后又陸續開辦中國與蒙古、俄羅斯、朝鮮等國家的跨境調運現鈔業務。不少國家與我國進行貿易時,采用人民幣結算,說明人民幣信用度得到國際認可;還有國家與國際組織把人民幣納入世界儲備貨幣籃子。這對于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更有活力、更加包容、能可持續的有效服務。
回顧人民幣發行的70年,五套人民幣見證了中國老百姓生活的日新月異,更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