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歷的福建抗美援朝宣傳工作
陳辛仁
1950年6月25日后,不斷沖突中的南北朝鮮內戰,達到了高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部隊進展順利,直到攻占漢城(現名首爾),但美國在第二天即宣布參加南朝鮮方面進攻朝鮮人民軍隊,使原來的內戰變成美國侵略朝鮮的侵略戰爭。美國與南朝鮮軍隊占領了平壤,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迫使中國人民發起了“抗美援朝運動”。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要求,渡過鴨綠江協同朝鮮人民軍反擊美國侵略者。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
這是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宣傳部門的同志要對人民做許多政治思想工作。試想想,剛剛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剛剛獲得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的中國人民,正想爭取一個和平的環境,以便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現在侵略者又把戰火又燒到門口,中國人民志愿軍又被迫進行抗美援朝了,而且這一回是和美帝國主義及其追隨者直接刀對刀,槍對槍的戰斗!我們的經濟能夠恢復嗎?能夠支持戰爭的負擔嗎?能夠擊退美帝侵略者嗎?福建直接面對臺灣,更有許多特殊的情況,政治思想工作必須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必須提高民氣和士氣,必須克服存在的顧慮,必須肅清恐美病的發生等。
在這以前,福建省委根據世界和平大會中國分會的指示,已經在福建全省發動禁用原子武器、保衛世界和平的簽名運動。單是福州市就有16萬人簽名,全省共有127萬人簽名。
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締結時,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教育廳就利用時機,對各界人民進行“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的宣傳教育。號召師生們加緊學習,肅清文化教育上的封建買辦與法西斯殘余思想,為福建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建設而努力。
福建省文藝聯合會在解放后不久就成立了。這是包括文學、戲劇、美術、音樂、戲曲、電影各界文藝工作者的聯合會,由魯巖(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史鳳、竹立、林肇茀、胡德鳳、郭風、唐崇煊、馬寧、蔡大、曉植、謝投八等任常務理事。成立會上我以教育廳廳長名義,楊西光以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名義都講了話,指出要貫徹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精神,團結文藝工作者為福建人民服務,要開展新文藝運動,用文藝作品宣傳教育人民。省文聯舉行紀念魯迅逝世十四周年活動時,我應邀去做關于魯迅生平的報告,強調要學習魯迅一生反帝反封建的戰斗精神,將革命進行到底。
中國人民志愿軍渡過鴨綠江進行抗美援朝的正義戰爭后,福建省成立了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福建分會(后改稱福建省人民抗美援朝分會),陳紹寬為主席,我為副主席,楊西光為總干事,劉明凡、張傳棟、莊炎林為副總干事,開展支援抗美援朝的各方面工作。
在中央還沒有宣布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的前幾天,我就在福州市各高中等學校的時事學習周上,連夜做了思想動員的報告。這次學習周從10月30日開始,到11月4日止,學習的中心內容是美帝侵略朝鮮問題。我講了三個問題:(一)美帝侵略的本質;(二)兩大陣營力量對比及其前途;(三)朝鮮人民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及與我國的關系。我分析美帝的侵略本質是要奴役朝鮮以至中國人民,要占據臺灣;也分析了美帝戰線遙遠,軍事、后勤上都存在弱點。通過學習,加強反對美帝侵略,支援朝鮮人民,保衛世界和平的決心,并增強了最后勝利屬于中朝人民的信心。
省市和各專區都掀起抗美援朝的宣傳,報紙、廣播、文藝團體、學校、工廠、街道、鄉村,都組織宣傳隊、報告員,建立宣傳網絡。省委根據中央指示,建立了宣傳和報告制度,并確定省級報告員若干名,包括張鼎丞、葉飛、方毅、冷楚、曾鏡冰、成鈞、劉培善、魏金水、梁國斌和我等。中國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控訴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的發言,很快傳播到全省。全省人民發起支援人民志愿軍的捐獻運動,舉行慶祝志愿軍勝利的群眾游行。省市召開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會議,陳紹寬致開幕詞,張鼎丞做報告,我和楊西光在會議主席團上分工主持。中國和平大會福建分會推舉省政府委員會倪松茂副主席代表福建人民參加全國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慰問人民志愿軍。已經93歲高齡的薩鎮冰老人,在報上賦詩,支持抗美援朝運動。
人民群眾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創建了各單位訂立愛國公約的運動。9月30日,我在福建人民廣播電臺發表了“推行愛國公約是抗美援朝的中心工作”的廣播詞,指出全省抗美援朝運動已蓬勃發展起來。五一節時有52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42%)參加愛國主義游行,有88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73%)在要求五大國締結和平公約宣言上簽名和在反對美國單獨對日講和問題上投票。訂立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優撫烈軍屬三大活動已在全省展開。福州、廈門兩市訂立愛國公約的人數達到80%以上,閩侯專區達到60%,地處山區的建陽、南平兩專區達到50%。省抗美援朝分會號召各界人民捐獻飛機40架。截至9月底已超額完成,捐機達53架,捐款170億元(到1951年12月底統計,全省捐獻飛機達到75架及大炮一門,捐獻1135億元)。全省人民在抗美援朝中已普遍提高了愛國主義的政治覺悟,這種愛國熱潮結合著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分子運動,大大推動了發展工農業生產,完成稅收公糧、參加解放軍等任務。
我還在廣播詞中提出: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運動是一切工作的原動力。進行鞏固國防、參軍、生產、秋征等工作時,應把愛國主義的政治動員和各項工作的動員結合起來。啟發群眾自覺的革命熱情。其次,要訂立、檢查、修訂愛國公約,總結經驗,糾正缺點。
省委和福州市委還舉行歡迎赴朝鮮慰問團倪松茂、林傳賢、周明、衛禹平、秦之玲及赴朝文工隊隊長伍黎、周錫祺等代表回國的大會議,張鼎丞和我出席并向歸國代表們表示慰問。回國代表向大會匯報了赴朝慰問時的所見所聞以及可歌可泣的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英勇戰斗,反擊美國侵略軍的事跡。回國的代表們又分頭到全省各市、專署、各縣做匯報,受到群眾熱烈歡迎,對宣傳抗美援朝運動起了強力的推動作用。
同時,中國人民志愿軍也派出以董輔樂為首的歸國代表團,到福建來向祖國同胞報告志愿軍勝利反擊美國侵略者的情況。在省抗美援朝分會召開的5萬余人的大會上,陳紹寬主席致歡迎詞。志愿軍代表董輔樂在報告中指出:8個月來我志愿軍殲滅侵略者20多萬人,敵人雖然有鋼鐵,但志愿軍的斗志比鋼鐵更堅強。我在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保衛了祖國的安全,給美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使朝鮮戰場出現了停戰的可能。但美帝還占據我臺灣,還不甘失敗,我們還應繼續支援志愿軍,做好各項支前工作。
全省出席歸國的赴朝慰問團代表的匯報會和志愿軍歸國代表的報告會的聽眾共達120萬人。全省人民在聲援抗美援朝運動中提高了愛國主義的政治覺悟,掀起了擁護共產黨、人民民主政權、人民軍隊的熱情,有利于做好工農業生產和商品流通各項工作。這樣,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一面抗美援朝,一面恢復發展經濟建設的重大問題,就傳奇式地基本解決了。
在聲援抗美援朝運動期間,中央決定于1951年5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各省市的宣傳部長都出席會議。我寫了福建宣傳工作總結的書面報告,經省委審查后帶在身邊,從福州動身先到上海華東局集中,再由華東局宣傳部長舒同帶隊前往北京。我坐上一輛舊吉普車,經過崇山峻嶺,沿著溪澗河流,直到江西境內的上饒車站,從這里可以坐上浙贛鐵路到上海的火車,我一人上了火車,叫司機、警衛員都回福州去,待要回來時再來接。
到上海華東局后,舒同部長把華東各省和上海市委的宣傳部長集合在一起,座談各人準備的總結情況和意見,然后從上海乘火車出發,經過長江、黃河到達北京。那時過長江沒有大橋,火車廂也是坐渡船過江的。這和十七八年前我當學生上北京時基本上是一樣的。但白天經車窗往外望,農村、莊稼、市鎮、男女農民、市民,以及廣闊的田野面貌是很不相同了,到處都是生氣勃勃的,呼吸著解放的空氣,滋潤著新生的生機。
這是我1934年夏離北平赴東京,經歷了文化戰線上的斗爭、統戰工作上的斗爭、農村工作上的斗爭、敵后抗日的斗爭、全國大陸解放的斗爭以及抗美援朝運動后,第一次回到經歷風風雨雨的北平,不,它已恢復北京的名字而且成為新中國的首都了!我的心潮隨著火車的急速駛近,不斷地掀起了記憶、回憶的高潮。對每根樹木、每座房屋,我都貪婪地望著它們飛速向后退去,好像要尋找什么熟悉的標記。火車終于到了前門車站,哦,這和我18歲來北平時,是似曾相識的模樣,但這已是陽光普照的人民城市了!是毛主席和黨中央所在的新中國的首都了!
華東代表團住在北京典型的一座四合院(是中央宣傳部的招待所),我回想18年前住在“中國大學”旁邊的公寓,那黑色潮濕的地面污水橫流,到處是金青色的蒼蠅,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招待工作安排得很周到,有條不紊。
這次會議是中央宣傳部的胡喬木副部長主持召開的。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在會議上做了總結發言(《劉少奇選集》下卷,《黨在宣傳戰線上的任務》)。少奇同志講的是宣傳工作的幾個基本問題:(一)對于我們黨過去的宣傳工作的估計;(二)現在我們宣傳工作的情況;(三)今后如何加強黨的宣傳工作;(四)宣傳工作與中心工作的關系;(五)建立經常的宣傳機構和工作;(六)注意思想斗爭,反對自由主義。少奇同志講話中提出:“用馬列主義的思想原則在全國范圍內和全體規模上教育人民,是我們黨的一項最基本的政治任務。”“首先就要肅清帝國主義的思想和封建主義的思想,對于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要批評,但不能肅清,也肅不清。”這里,少奇同志指出在新民主主義階段、存在多種經濟成分,要堅持馬列主義的領導權。“照資產階級的思想,中國就不能走向社會主義,就要走向資本主義。”少奇同志的講話給我的啟發很多,印象也特別深刻。我在省里工作,就更明確地貫徹執行這個思想原則。我后來舉例說,我們主張宗教信仰自由,這是黨和政府的政策,但我們應宣傳馬列主義對宗教的觀點,即宗教是鴉片。我們不禁止有神論的信仰,但我們應做無神論的宣傳教育。用少奇同志的話說就是:“在黨內,只承認一種思想是合法的,就是無產階級思想,馬列主義。在黨外,非無產階級、非馬列主義的思想,還是合法的,但是要批評,指出它的錯誤。”
胡喬木同志做了當時宣傳工作中心任務的報告,主要根據抗美援朝運動,各項社會主義改造任務進行的經驗,提倡由上到下,從城市到農村,推廣訂立愛國公約的網絡,使宣傳工作成為各項中心任務的思想先鋒,提高愛國主義的自覺性,完成各項中心工作計劃,服務抗美援朝運動。這在當時,確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及時的指導方針。
宣傳會議期間,組織了文藝晚會,觀看了名演員表演的京劇、評劇、朝鮮舞等。
會議結束后,我又隨華東代表團回到上海,專門在此停留一天,去看望當時在上海兼任市長的陳毅同志。陳毅正在樓上看法文書,我說:“怎么您還要背法文?”陳毅笑著說:“不念,就忘得干干凈凈了。”他叫我坐下來,問福建的工作情況,尤其詳細詢問聲援抗美援朝運動中福建的宣傳工作。我向他匯報后,聽取他的指示才告辭。
我從上海乘火車到浙贛線的上饒車站下車,正是黑夜時分。得到電報前來接站的司機是省委在本省招用的老司機,他和警衛員都對我說:“吉普車要翻過大山,還是等到大白天走較安全。”我急著要回福州布置抗美援朝運動中的宣傳工作,堅持立即走。我們剛翻到高山峻嶺時,濃霧厚得伸手不見五指,雨水從天傾盆而降。公路都是沙泥,車燈看不到一尺的距離。司機是走一尺就剎住車,看定路面后又再走一尺再剎住車,這樣緊張地爬行著走的。這時真是要進不能,要退不得。司機或吉普車稍有不慎或有毛病,隨時都可能翻下山谷。這樣差不多過兩個多鐘頭,才“拖泥帶水”摸索到山腳下,走上了坡度較小彎道較少的起伏公路。我回到福州后想起來還有點后怕。我和警衛員都稱贊司機的膽量和冷靜細心的高超技術。
我回到福建向張鼎丞同志和省委匯報工作后,就在全省宣傳工作會議上傳達了全國第一次宣傳工作會議的內容,對全省的抗美援朝宣傳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 本文選自《親歷》第五輯,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作者陳辛仁系新中國成立后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首任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