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福的“實在”點滴
宋志堅
21世紀初,宋德福同志出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時間不很長,且在中央決定他不再擔任此職之前,有一段時間,省委的工作是由時任省長盧展工主持的,日后才知他身患重病。我只是聽過他在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的一次講話,見過《福建日報》上有關他的一篇報道,以及他的一個工作簡歷,實在算不上是什么“親歷”。但這三件事,都在我的感觸、我的雜文中留下痕跡。
我在《習慣的麻煩》(原載《北京日報》2003年5月26日)一文中,說到宋德?!?/span>
宋德福剛到福建工作時,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下去檢查工作,與一位少數民族的老太太交談,語言不通,當地一位干部給他當翻譯說,老太太講的是她在這里生活得怎么怎么好,當地政府對她怎么怎么關心,她又怎么怎么感謝黨,感謝政府。宋德福說,她說的是當地的土話,我雖然聽不懂,但我看到她的嘴巴就只是那么張了幾下,哪有說那么多話呀?
我那篇雜文說的“習慣”,是包括說官話的習慣的。我以為,這位當翻譯的干部大概也是說慣了官話的,他忽略了一點,當他把老太太的話翻譯給省委書記聽時,他的角色已經轉換,但他依然講了官話,于是一下就露了餡。這種因為習慣使然而不能及時轉換角色的事,在不少“官樣文章”中也時有出現。明明是官樣文章,偏偏又要引用所謂“當地群眾”的話,而且還打了引號,但引號里面引的依然是官腔官調,倘若有人問他“當地群眾”是誰,十有八九說不上來。
宋德福的這番話,是在他剛到福建工作之后不久召開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說的,那次會議,各設區市和各縣市分管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副書記以及各級文明辦主任都參加了,我以《文明大觀》雜志主編的身份參加。他有一個由有關部門(可能是省委辦公廳和省委文明辦)組織有關人員起草的講話稿,但他的這些話是脫稿講的。
宋德福的“實在”點滴我記得他還說到一件事,也是有一次下去檢查工作時碰到的。他看到許多牛在那邊供人觀看,其中有不少牛很可能是別處牽來的。這些牛被如此展出,大概不是第一次,看到當地干部會“哞哞”地叫,似乎已經認得他們了。接著這兩段話,宋德福說:我到福建有一段時間了,已經適應了福建的工作與生活,和你們已是一家人了,我以后下去檢查工作,你們可不要把我當外人,用這一套來對付我呀。
我覺得他的這些插話特別生動,特別接地氣,于是在《文明大觀》組版時,專門把他脫稿講的話整理了一篇文章,就叫《精神文明建設要講求實》,文末括注“文觀錄”,意為《文明大觀》雜志記錄。這篇短文發表前,曾由時任省委文明辦主任朱清同志送他本人過目。這些天去找雜志上的這篇文章,發現那兩個實例不見了,應該是他自己刪去的,但那個“影子”還在:“我到福建工作,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下去檢查工作,好的差的都要看,任何地方都有不平衡,有好的有差的都可以理解。發現問題能促使我們想辦法去解決。”
我曾在《領導文萃》2008年第4期發表《媒介素養》一文,包括領導干部如何坦然面對媒介、合理利用媒介、正確領導媒介三個層次。領導干部當然也會“通過媒介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工作的需要,無可厚非。在這個如何“合理利用媒介”的問題上,需要把握的是“度”。于是我說到宋德福:宋德福同志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時曾對一些新聞單位的領導說過“兩會”的報道:“鏡頭不要老是對著我們這些領導,要多報道代表和委員們的發言,如果我去參加了那個組的討論,最多就在后面加上一句,說宋德福同志參加了某某組的討論?!?/span>
接著這段話,我發了一通議論:我很贊賞他的開明。其實,不僅是“兩會”,領導干部常在當地的媒介上頻頻露面,未必就能說明他的勤政,倒是容易有作秀的嫌疑。至于“利用媒介”為自己歌功頌德,為自己文過飾非,以顯示自己的絕對權威,則更是等而下之作為。我在“利用媒介”之上加了“合理”二字,就相對于這種“不合理”的“利用”而言。
我曾在《有些亮點是污點》(原載黑龍江《黨的生活》2015年第1期)上說到宋德福。所謂“有些亮點”,指的是令人生疑的“亮點”,包括弄虛作假或名不副實的學位、大獎、資質等等。這篇文章說德國的國防部長古滕貝格僅因400多頁的博士論文中的多處引文沒有注明出處,弄得身敗名裂;匈牙利元首施密特·帕爾,因為涉嫌博士論文抄襲不得不辭去總統之職,聯想到在我們的領導干部簡歷中,碩士博士為數不少,但“細考其中一些‘碩士’‘博士’之經歷,卻會令人生疑”,于是想到宋德福,還想到張平。
我是這樣說的:“曾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的宋德福,現任國家發改委主任的張平,簡歷中寫的分別是大專學歷與中專學歷,反倒顯得實在?!?/span>
以我之遠距離觀察,以為對于宋德福其人,用得上“實在”二字。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原《文明建設》雜志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