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1-11-23 10:33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馬照南

 

我與《福建文學》

馬照南

 

《福建文學》走過70年輝煌歲月。70年來,《福建文學》(曾名《福建文藝》)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發表了許多深受社會各界歡迎的好作品,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作為福建文學藝術的搖籃,許許多多文學青年在此接受培訓,發表作品,走上文學的道路。曾經年輕的我,也有幸參加《福建文藝》舉辦的寫稿學習班,并借用在編輯部學習工作,度過人生難以忘懷的一段時光。

 

霞浦學習班

霞浦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依山傍海,城中街道錯落有序。1975年初春,我們文藝評論學習班大概30多位學員,一早從福州出發,沿著彎彎曲曲的公路,翻山越嶺,傍晚時分,住進了霞浦縣招待所。這是一座三層磚房,是新建的,算是霞浦最好的房子。站在樓房陽臺,可以望見不遠處的海灣,遠處是大海。

就在學員們信心滿滿,準備學習寫作時,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主持這個班的魏世英老師得了腸粘連,劇痛難忍,當夜住進縣醫院。學員們議論,認為來學習一次很不容易,《福建文藝》文藝評論板塊很強,主要是因為有魏世英。魏老師1947年就開始發表作品了。大家擔心,主要老師生病,這個班怎么辦?

第二天上午,蔡海濱老師召開會議,說明情況。蔡老師為人謙和,分析問題精到準確,排兵布陣井井有條。學員們擔憂的心一下就沉靜下來。會上分發恩格斯論文藝的著作以及《福建文藝》刊物,還有文藝評論文章等學習材料,讓大家自學。同時安排學員們輪流到醫院幫助照看魏老師。

輪到我照護時,魏老師躺在病床上,由于腹部疼痛,整個身體蜷縮著。我們只能用眼神交流。醫生交代不能讓患者喝水。后來,一位同房間稍年長學員回來,他說老魏口渴,給喝了水。他看了我一眼,用方言說我在照護期間沒有給他喝水。似乎抱怨我年輕幼稚不會照顧人。同房間的林玉涵則用笑瞇瞇的眼神望著我,并沒有責怪的意思。一兩天后,醫院不再留治魏老師,讓醫院救護車送他回福州。后來得知,腸梗阻患者一個時間段是禁止喝水的,喝水會引起腸脹氣加重。這樣,我們最主要的老師就不能夠帶領我們辦好這個班了。

學習班采取措施加強指導力量。蔡海濱老師,加上學員中曾經在編輯部工作過的黃登輝老師,負責學習班工作。蔡老師提出,每個學員經過幾天的閱讀思考,都出三道評論文章題目。大家知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是想好題目,文章就寫成一半。出題目,對老作家老評論家不是難事,但作為新手的我,就覺得“壓力山大”,只能笨鳥先飛,多下笨功夫。當時只能閱讀編輯部帶來的《福建文藝》和各種學習資料,特別是反復閱讀恩格斯論述,閱讀《福建文藝》,不僅讀編輯部帶來的,林玉涵和學員也帶來幾本。漸漸地,我在閱讀中發現一些作品描寫人物太“高大上”,還有一些細節不夠真實。我理解恩格斯所說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應該體現在作品方方面面。具體的人生活在具體環境,應該把具體環境寫好。由此,人物典型性要通過典型情節和細節的展開來表現。于是,我擬了《可信可親可敬可學》等題目。我與林玉涵商量可否以此題目上報,他贊同。沒想到,我擬的三個題目都入選。

幾天后,蔡老師和黃登輝老師找我談。對我提出的選題作具體輔導,詳細談到寫作中注意的問題。開始,我把文章分“可信可親可敬可學”四個層次寫。初稿形成后,改了幾次,達不到要求。蔡老師反復考慮,認為題目偏大,適宜寫大塊文章,他建議從比較容易掌控的具體人和事入手寫。我又反復閱讀作品,分析為什么人物給人感覺太“高大上”?主要還是因為沒有寫好“做什么”,對“做什么”加以拔高;對“怎樣做”,“為什么做”寫得不深不細。讀者感到“根據不足”。

我又以恩格斯提出“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認為“細節的真實”是實現典型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指出有些作品對細節的描寫不是很重視。有的除了人物的英雄行為和空洞的豪言壯語外,細節少得可憐,人物只有干巴巴的幾條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有的則不顧客觀實際,臆造“典型細節”,使作品“失真”。我和學員們交談中,大家說,煤礦的“冒頂”,就是塌方,是嚴重的事故。有篇文章為了突出英雄人物,說他飛上棚架,用身體頂住巖石層的塌方。這樣顯然不真實。還有的讓售貨員拿著秤錘敲東西,作為度量衡工具,也不合適。我把大家發現作品中存在的不符合生活常識的瑕疵也寫入文章?!斑@種細節完全違背了生活真實,犯了魯迅先生嘲笑過的廣州雪花大如席的錯誤,弄巧成拙,直接損害了人物形象。我們的作者原想在英雄臉上畫兩道油彩,但卻把濃墨給涂上去了。”在蔡老師指導下,這篇文章以《要寫出足夠的根據》為題發表后,各方面反映比較好。

 

鼓屏路18號

幾個月后,我接到通知,讓我借用到《福建文藝》編輯部。這是一個更好的學習機會,我感到非常興奮。《福建文藝》編輯部設在鼓屏路18號,是一座兩層蘇式舊樓房。東西邊是大辦公室,中間是樓梯,走廊外豎著四根方正磚頭柱子。踏在木地板上,咯吱作響。當時《福建文藝》隸屬省文化局,與省文化局一道辦公。編輯部設在靠東的鼓屏路一邊,大約只有三四間大小辦公室。大辦公室擺放五六張辦公桌,也是編輯部會議室。后來在主樓后面的平房又拿到了兩間辦公室。作為詩歌組和臨時來編輯部的同志使用。這樣我可以有相對固定的辦公室了。

住的地方比較簡陋,是在破舊禮堂后臺的一個狹長房間。禮堂早已廢棄,似乎沒有什么利用價值。唯一的用途,就是經過簡單整修,隔了一間木板房。擺放五六張床,歸編輯部來改稿的同志住宿。來改稿的不乏后來成為著名作家的。估計是當時住房緊張,早先調來的年輕詩人朱谷忠也住在那里。他住靠窗口一邊,我住靠門口一側。朱谷忠熱情地介紹編輯部有關情況,幫助解決學習生活各種困難和問題,無微不至地關心我這個新“房客”。

第二天,老魏抱來厚厚一大沓來稿,對我說,“你先看稿,有好的,寫個意見。”讀來稿,是編輯基本功,是學習的好機會。那一段時間,評論組只有老魏、老蔡和林斯定三位同志,林斯定還負責其他工作。我便認真看稿。當時,評論組安排我閱讀處理來稿,一方面是人手少,更主要的是培訓我,通過這樣的訓練,讓我盡快入門,辨別文章的優劣。當時來稿以廈大中文系師生為多。我反復閱讀來稿,做好筆記。經過綜合考慮,每一篇都寫出意見。當時有機會和老魏交談,就針對來稿提出看法,交換意見。同時我看了編輯部同志借給我的老魏的《起步集》,這是一本雜文和文藝評論集。其中有《看女排五號隨感》《新型英雄存在著的鐵證》,有《紅樓夢與閩劇晴雯》《對戲曲表現現代生活的看法》,還有《燃燒的生命,十月革命的英雄》等等,讀后受益良多。

一天,老魏來到辦公室,詢問看稿讀稿情況和體會。他說,這方面工作繼續做,下一段,要重點練練筆,讓我寫一篇寫人與寫事方面的文章。寫人與寫事同樣是大題目,我寫了幾稿,老魏都認真看,提出意見。后來,因為刊物需要,讓我先寫一篇作品評論文章,我比較快就寫好了初稿。受當時風氣影響,文章穿靴戴帽比較多,概括不夠精準,層次不夠分明。老魏就和我分析,如何提煉主題,如何開門見山,如何直入主題,如何謀篇布局。他說,他年輕時,當晚看戲,回家就寫評論,一天一篇。后來,老魏又讓我自己出題目寫文章,我選擇以對比方式來論述。從魯迅先生對某一問題的看法談起。在文章中我引用魯迅先生的有關語錄。老魏看了之后,總體肯定。他指著文章對我說,這一段話,是魯迅先生早期的觀點,后來改變了,用在這里不合適。老魏的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幫助我打開了寫作的天窗,也養成了審慎的學習和工作習慣。

在編輯部,和文藝大家相處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那時集體評稿和學習比較多。每次學習,氣氛熱烈。學習一般由苗風浦和應端章主持。苗風浦是《福建文藝》的主要領導,他高高的個子,兩只眼睛炯炯有神,由于個子高,常彎下腰,有一些駝背的樣子,他的雙眼常常充滿血絲,那是看稿審稿改稿過度的緣故。他話不多,但是非常稱職的領導,編輯部大家都敬重他,他寫過充滿生活氣息的《二十響駁克槍》,1963年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一直很受歡迎。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一口氣竟印刷100萬冊。老苗一直堅持質量立刊,追求文學的高品位。小說組張是廉、詩歌組陳釗淦發言比較積極。郭風始終保持著樂觀主義、浪漫主義情緒。他非常樂于助人,由于年齡大,晚上8點就得睡覺,第二天早晨4點就起床看稿寫作,這是他幾十年養成的習慣。何為發言總是嚴謹、不緊不慢的,平時不茍言笑,有時覺得很嚴肅,甚至有些威嚴,他總是很注意自己的衣著舉止,很有紳士風度,實際上是一個很幽默、很風趣的大作家。還有何澤沛、姚鼎生、袁榮生等老一輩文藝大家。

在編輯部工作也是讀書的好時光。過去沒時間讀、讀不到的許多書,在這里補了。為了讓我多讀書、多讀文藝理論文藝經典,老魏每天上班從家里背一包書來,成了我的精神食糧。

 

楊橋路紅磚樓

過了幾個月,有消息說《福建文藝》編輯部要搬到楊橋路靠近西門紅磚樓,與福建省總工會、福建省文化局(后更名為福建省文化廳)合署辦公。

我們就去幫助郭風、何為等老同志搬家,從黃巷搬到白馬河邊上小平房。記得何為兩個帥氣的兒子堂堂、亮亮都來了?!翱追蜃影峒冶M是書”,大家有說有笑,同心協力,很快搬完了。后來還幫助清理地基。多年后見到何亮亮,談到這事,都感到編輯部很親切,真是溫暖的大家庭。

搬遷到紅磚樓,我們的辦公和住宿條件大大改善。評論組安排在一個朝南辦公室。老魏老蔡讓我和他們坐一起,相處同一室,工作起來更方便,我隨時可以請教。

在編輯部最大的收獲之一是認識了許多文友。一次在閩侯甘蔗讀書班,組織寫農村題材,楊健民也是初次參加寫作班,輔導老師就是郭風。有一天我在走廊上,他剛剛和楊健民談完稿子出來。老人滿臉高興地對我說,“這次學習班很高興!我認了一個‘孫子’,楊健民是我的‘孫子’?!崩先四菚r患氣喘,頓了一下又說,“我說這個稿子不行,他一個晚上就又寫了一個,已經寫好幾個了。”我知道,郭風和編輯部作家一樣,特別識才愛才,他真發現人才了。我記得健民那次發表的是《老倆口》,這也是他的處女作吧?同樣是人才,那一次學習班張勝友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的指導老師是何為。我當何為的助手。在最后一次談話時,我記得很清楚,那是在張勝友的宿舍里,勝友兄坐在床邊。何為說,稿子改了多次,人物形象比較單薄,出不來,生活細節不夠,比較干?。『螢榱晳T性地把稿子在手里抖了一抖。我知道張勝友一直生活在農村,有很豐富的農村生活體驗,但因有事來得遲,寫作時間短,他沒有刻畫出豐滿的人物形象。此后大約一年多的時間,張勝友考取了復旦大學中文系,之后成為光明日報社記者、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特別是他的電視政論文章,大氣磅礴,具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體現出廣闊的歷史感和深沉的哲理意蘊。

最讓人難忘的是我離開編輯部那天上午,所有的同志都下樓來送行。郭風當時有些氣喘,上樓時每走一層都要停一停,歇一歇。他一層一層走下來,等一下還得一層一層地上樓,我心里覺得非常不安。大家都知道我這次回去,估計是很難再回編輯部了,編輯部為調我,多次發函。朱谷忠等多次到我單位協調,無奈工作單位始終不松口。那天朱谷忠大哥一直送我到火車站。大約過了兩年多,1978年的一個夏天,我接到老魏的來信,他的筆跡總是那樣的工整和嚴謹,我一看到信封就從心底涌起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老魏在信中說,知道我已經調到建陽地委宣傳部工作了,還說了許多動情和勉勵的話。都說人遇到好老師,是一生最幸運的事。魏世英就是這樣一位令人難以忘懷的好老師!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最美的。草色,充滿欣欣然的生機,象征著希望與未來?!陡=ㄎ膶W》影響日隆,最重要的因素,是編輯部始終保持苗風浦、郭風、何為、魏世英等老一輩作家評論家的見識、眼界、胸懷;始終保持對黨和人民文學事業的忠誠;始終保持對年輕作者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懷、扶植培養;始終保持對福建特色文學精品的不懈追求。不管是誰,只要肯寫作,《福建文藝》都欣然接納,盡心扶植培養,借此團結凝聚了福建文藝界?!陡=ㄎ膶W》,見證了70年來的小雨和草色,見證了福建文學事業的發展和興盛。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省委文明辦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