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2-09-01 11:58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喬 夫


環溪精舍的頓想

 

    

 

 

 

史載,朱子年少時隨父定居讀書的環溪精舍,坐落在城南橋頭松溪之濱。朱子祖籍古歙州婺源。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朱子的父親朱松以太學同上舍成績準予畢業,授官迪功郎,尉福建路建州政和縣。世代以儒為業的婺源朱家,有子被朝廷授官,上下自是歡喜。同年,朱松攜家眷8口遠離故土,來政和履職。

宣和五年(1123年),朱松調任南劍州尤溪縣尉,后又調往福州長樂任職,于建炎三年(1129年)冬再被調回閩北任建州權職官。時年正值金兵南侵,虜騎洶洶從江西入閩直驅邵武,令閩中官員人心惶惶。朱松亦不例外。為避敵鋒芒,保護自身及家眷安全,他放棄了朝廷新委任的職務,攜一家老小重新回到政和躲避戰亂。

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北撤。五月,不料駐浙江金華的宋軍御營前軍將楊勍叛亂,他們隨即入侵閩北并攻下松溪縣城和建州城。朱松不敢再留毗鄰的政和,連夜乘船南下,重回尤溪安頓。同年七月,建州甌寧縣鹽商范汝為又。逢此亂世,朱松只好在家中韜光養晦。九月十五日,朱子誕生。紹興元年(1131年)正月,鹽商范汝為剛被朝廷招安。二月, 南劍州順昌縣的余汝霖、余勝等又聚眾造反,不日即犯尤溪毗鄰的古田。朱松又攜家逃亡古田,再轉閩東長溪(今霞浦)寓居。后又因范汝為復叛,兵指閩東,不得安生的朱松再攜家逃往福州的桐江,直至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范汝為被剿才再回尤溪。

朱家在尤溪的住處叫“鄭氏館舍”,這是當地名門鄭德與贈送給他們寓居的。當年朱松到尤溪任縣尉,與時任縣丞的鄭德與結為知交,他任期屆滿后,鄭家便把這所房子贈獻予他。

鄭氏館舍風光秀麗,它背靠毓秀峰,面臨青印溪,門前溪畔,有一塊白色的沙洲。朱子5歲那年的一天,小伙伴們都在洲上追逐嬉戲,他卻獨自端坐沙上,用手指畫出了剛從父親書本上看來的八卦圖。

紹興六年(1136年)九月,與朱松有太學淵源的好友、崇安五夫里人胡憲來建州擔任州學教授。此時,朱松一家已離開南劍州的尤溪寓居建州政和,得知消息不久便帶著兒子朱子前來拜會。

好友攜子來訪,胡憲喜不自勝。他帶著朱松父子參觀完州學,又帶著他們往名剎光孝寺禮佛。剛出廣德門踏上跨溪而架的木橋,朱子見對岸有一片寬闊的沙洲,便激動地飛奔而去。他卷起袖口,雙膝跪地以指作畫,待胡憲和朱松走到近前,一幅八卦圖已赫然再現。

朱松知道兒子在青印溪畔的沙洲畫卦,他不禁駐足四望, “果然是一派好風光啊!”背面云際山峰巒連綿,前方建溪水玉帶環腰,左邊寶剎肅穆靈光,右邊民舍炊煙裊裊。于是,朱松頓生要來此安家的念想。此念此想,日后果然實現。

 

 

朱松的一生,命運多舛。

在政和縣尉任上不及3年,父親去世,朱松不得已只能辭官服父丁憂,3年之后方調任尤溪縣尉。后每每兵亂侵擾,自建炎三年(1129年)冬攜家避亂,朱松連續4年未授官食祿,其家庭生活捉襟見肘。幸有熟識舉薦,得任泉州石井鎮的地方監稅官, 之后又經泉州知州謝克家和翰林學士綦崇禮共同舉薦,朱松獲得京都應試館職的機會。紹興四年(1134年)初,朱松攜家回到尤溪,并于當年三月,只身前往京都參加召試,被錄用并授秘書省正字之職。但好景不長,正當朱松躊躇滿志,且深得時任知樞密院事趙鼎賞識并欲招其為幕僚之時,家母程氏不幸去世。朱松無奈辭職,回尤溪為母守喪3個月后,將靈柩運到政和下葬,之后,又開始漫長的3年丁憂。朱松半生顛簸,家人亦四處流離。

朱子出生之日,正值舉家避亂尤溪之時。有資料稱:朱子一出生,右眼角上就有7顆黑痣,像七星北斗布陣。朱松請人卜吉兇,卜人曰:“富也只如此,貴也只如此,生個小孩子,便是孔夫子。”但在兒子的“三朝”洗會上,朱松寫下二首《洗兒詩》,其中“有子添丁助征戎,肯令辛苦更儒冠”之句,卻充分表達了他當時對自己儒冠誤身以及兒生亂世,恐也只是為國增添 一個征戎打仗之丁罷了的感慨。

盡管如此,朱松仍然在朱子5歲時即送其進了學堂。兒子第一次誦讀孝經即了其大意,書八字于其上,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朱松確實驚喜。至此,朱松從“有子添丁助征戎”,立馬轉向“成家全賴汝,逝此莫躊躇” !并在《送兒讀書詩》中,對朱子立下了幾近嚴苛的家教:“夜寢燈遲滅,晨興早發疏。詩囊應令滿,酒盞固宜疏……”

由于兒子的聰穎,朱松在兒子幼年時便帶著他拜訪了南劍州的著名學者李侗先生。從那時起,朱松已初有“不須志四方,教子求寡過”之意,他不僅在自己創辦于政和的星溪書院和云根書院教育孩子,還帶著孩子常前往松溪湛廬山、建州州學、福州等地訪儒問學。

紹興七年(1137年),宋高宗趙構動議光復中原計劃,朱松應召入都。直至紹興十年(1140年)春,朱松因與秦檜不和遭彈劾,請準任祠官后再返閩北,先寄居在建陽登高山的二妹家中。這次,朱松是真的無意仕途了。他頻繁往返于建安、建陽二地,并于當年秋天,就在建州松溪畔的沙洲內側,構筑了一所風雅幽靜的房舍,取名環溪精舍。

 

 

精舍者,儒家講學之社也。其既能納徒講學,又可居家休養。朱松仔細端詳已然于前的屋舍,白墻高立,黛瓦粼粼,雖有茅薝彌角,卻也不失昂軒。更重要的是,來閩20余年,朱松攜家帶眷過往所居的,均為寓所,唯有斯舍,是他自己購地營建之居;唯有斯舍,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葷確復葷確,秋山殊未晴。流年半羈旅,此地幾經行。雪嶺今慵照,茅薝欲謾營。大鈞渾莫問,流坎任余生。”當秋從建陽搬家來環溪精舍的路上,朱松寫下了這首詩。

其實,自朱子5歲“始誦孝經,即了其意”起,朱松就一直在默默地做著培養兒子的功課。如,紹興七年(1137年)應召入都時,他將朱子寄居在浦城名門、楊時的高足蕭顗家中;紹興八年(1138年)將妻兒接到都城臨安后,又帶著朱子先后拜會和結識了諸如楊由義、尹焞、劉勉之、胡銓、胡寅等眾多大師名儒。安居環溪精舍后,朱松不僅自身潛心教子,而且廣邀名人賢士上門。環溪精舍,常有鴻儒談笑其間。在朱松和各位名師的悉心教導下,朱子詩文水平突飛猛進,南宋詩詞家董穎應邀來講課時,驚嘆朱子已“筆力扛鼎”。“骎骎驚子筆生風,開卷猶須一尺窮。年長哪知蟲鼠等,眼明已見角犀豐。”紹興十一年(1141年)九月十五月圓之夜,心情愉悅的朱松,以“鳳山團餅”之奢,為剛滿12周歲的兒子朱子擺了一桌生日之宴。但誰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或許是勞心過度吧,紹興十三年(1143年)三月,正是滿心歡喜、笑看兒子成長的朱松突然病倒,并于當月二十四日卒于環溪精舍。疾革時朱松手書以家事托劉子羽,命朱子稟學于武夷籍溪胡憲、白水劉勉之、屏山劉子翚三先生,并以父事之。

 

 

朱松死后,于元時有僧人智源建造城南石橋,“假精舍為督工局”。明代洪武初年,石橋工畢,更精舍名為“方廣寺”。明成化二年(1466年),朱松十一世孫朱燉等兄弟于寺旁構建祠堂,主祀朱松,朱子配享。后又有朱松十二世孫朱櫛改寺為堂, 重建精舍。直至1973年,建甌在原址創建襪廠等企業,環溪精舍整體無存。至今,僅原址外側有一今人敬仰而為的銅雕:朱子坐沙畫卦。

是日,筆者佇立于畫卦洲旁,于是頓想:環溪精舍已成煙云,但煙云之后,人們可否看見巨大成功的朱子背后,擘畫著“望子成龍”這一中華傳統家教的精髓?

(本文選自《走進“八閩旅游景區”·建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