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1871-1938)近現代畫家。字云仙,號髓石子、抱琴游子。福建仙游人。早年寓福州賣畫。清末,李霞于閩中已有聲名。光緒三十四年(1908),進京并結識了許多詩人和書畫界名流;博覽歷代名家手跡,畫藝益進。所作《麻姑晉釀》,所表現的中華女性之美,深受旅京外國人士喜愛而爭相約稿。因得“麻姑李”的外號。20世紀初,李霞的畫在國內外已有影響。宣統二年(1910)在南京、上海辦展。1914年他的《十八羅漢渡江》長卷,在巴拿馬全球賽會中獲得優等獎章。1923年他的《老子出關圖》在紐約賽會,再度獲優等獎章。1895年,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后,漢文化受到排斥。李霞即在此背景之下,于1928年8月,應邀東渡臺灣,舉辦個人畫展以示抗衡,展品被訂購一空。李霞在臺灣的藝術活動影響,除收藏家欣賞外,當地的畫家陳湖古、鄭玉田、陳心授、余清潭等皆承其畫風。李霞宗上官周、華嵒、黃慎。尤其是黃慎畫風對他影響至深,他一生追求黃慎以狂草入畫,信手揮灑,一氣呵成的獨特風格。李霞的古典人物畫,多取材于道釋、仕女、民俗故事,為民間職業畫家。但他又跟文人名士交往密切,注重詩詞書法與傳統筆墨的修養。因此所繪作品,既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和鄉土氣息,又有文人以書入畫、氣韻生動的品位,雅俗共賞。李霞生前曾出版2本黑白珂羅版印刷的畫冊。1985年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李霞、李耕、黃羲作品合集《仙游畫家》。2007年,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李霞人物畫集》,并舉辦了隆重的李霞遺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