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說兩岸·
《臺灣戰記》和《臺灣革命史》
汪毅夫
陳孔立《臺灣史綱要》(九州出版社1996年版)第六章《日本統治的50年》之第三節《武裝抗日運動 》謂:“日本殖民者的統治,使臺灣人民受到剝削和凌辱,因而激起了臺灣人民的反抗。從日據初期到1915年,進行了長達20年的以農民為主體的轟轟烈烈的抗日武裝斗爭”;又記:“1915年又發生由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領導的噍吧年起義即西來庵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有1400多人被捕入獄,其中866人被判處死刑。從此以后,臺灣人民的抗日運動基本上便從武裝斗爭向非暴力抗爭轉化了”。由臺灣軍民抵抗日軍入侵的臺灣乙未之役肇其端,臺灣乙未之役后20年的臺灣武裝抗日運動,是中國人民抗戰史密不可分的部分。
茲介紹相關文獻兩種。
1. 洪棄生《臺灣戰紀》(又名《瀛海偕亡錄》)。
洪棄生(1866—1928),字月樵,又字棄父,臺灣彰化人。洪棄生《臺灣戰記》初由北京大學出版部印制500部(鉛字版)。書分上、下卷,上卷記臺灣乙未之役戰事甚詳,下卷記臺灣乙未之役后臺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運動,至日軍1901年在臺灣進行的“大掃除”(大殺戮)為止。書記日據前期臺灣人民武裝抗日運動、日人在臺灣的暴行等情甚詳。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洪棄生《臺灣戰記》初版本。我原藏有《臺灣戰記》初版本之復制件,10多年前贈給臺灣統派學者王曉波教授。
2. 黃玉齋(1903—1975),字漢人,臺灣彰化縣人。據廈門大學校友總會1947年10月編印《廈門大學畢業同學錄》第二版,黃玉齋祖籍福建南安,是廈門大學法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畢業時間為1927年。1925年,黃玉齋在廈門大學法學院就學期間,由臺灣新民書局出了一本《臺灣革命史》。該書記載1895-1915年臺灣人民的一系列抗日斗爭:林大北革命(1895)、劉德杓革命(1896)、陳發革命(1898)、詹阿瑞革命(1901)、蔡清琳革命(1907)、劉乾革命(1912)、黃朝革命(1912)、陳阿榮革命(1912)、羅福星革命(1912)、張火爐革命(1913)、李阿齊革命(1913)、賴來革命(1913)、羅阿頭革命(1914)、余清芳革命(1915),并以專章《臺灣最近的革命運動》敘述1915—1925年間的臺灣抗日斗爭。黃玉齋《臺灣革命史》是研究臺灣乙未之役,以及從臺灣乙未之役肇其端的日據時期臺灣人民抗日斗爭的重要文獻。
我原藏有《臺灣革命史》,書頁泛黃,32開小本,鉛印,臺灣新民書局1925年版,作者署名漢人。該藏本于2015年捐獻給福建省檔案館,被鑒定為“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本保存完整的《臺灣革命史》初版本”。
(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