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05-31 10:55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劉 云


·“海絲文化與福建”百題·


(漳州卷)116.漳州外貿航路南線與南蕃諸國

 

 

宋元時期,漳州海商南下“南蕃”諸國販易往來.這些南蕃諸國包括中南半島的交趾國、占城國、真臘國、蒲甘國、羅斛國,印尼群島的阇婆、渤泥、三佛齊國等,菲律賓群島的麻逸、蒲哩嚕、三嶼等。以漳州為基點,其貿易航路主要有3條:

(1)漳州至中南半島諸國航路.這條航路從漳州沿海港口出發,經過海南島或交趾國,“舟行約十余程抵占城國”([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交趾國? ,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頁。從占城國南行“五七日程至真臘國”([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占城國?,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9頁

交趾國,即中國漢唐時期的交州,或稱交趾郡.其東南方瀕海,與占城接壤,西方與白衣蠻相通,北部與廣南西路的欽州接壤.當地特色物資有香料(包括沉香、蓬萊香等)、金屬(含未冶煉的金、銀與鐵等)、朱砂、珠、貝、犀象牙、翠羽、車渠、鹽、漆、木棉、吉貝等.每年向宋朝廷進貢。[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交趾國?,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頁

占城國位置比較優越,東邊海路連通中國的廣州港,西邊與云南接壤,南邊與真臘國交界,北邊與交趾國為鄰,并可以接壤中國廣南西路的邕州.從泉州港出發,駕海船順風航行20余程可以到達占城國.該國主要特產有香藥類物品(含象牙箋、沉速香等)、奢侈品類(包括黃蠟石、犀角等)、名貴動植物類物品[含烏樠木(今稱烏木)、白藤、孔雀、紅鸚鵡等]以及生活用品類(包括吉貝、花布、絲絞布、白氎簟等)。中外商舶到達占城國,占城國國王馬上派遣官員用黑色樹皮為書寫物,用白字抄寫商舶貨物數量,監督商人把貨物帶上岸,占城國國王抽取20%的物品后,聽任舶商自由交易.外國商人在占城國販運交易的商品主要有:腦麝、檀香等香藥,草席、涼傘、絹扇、漆器、瓷器等生活用品,鉛、錫等金屬,酒、糖等食品.占城國在唐代比較少與中國交往,五代后周時期開始派遣使者入貢,宋太祖建隆、乾德年間,占城國繼續納貢方物.太平興國六年(981),交趾國黎桓上奏說,想將占城國俘虜的93人入獻京師開封.太宗詔令廣州通知黎桓停止獻俘虜的做法,并安撫占城國.此后,占城國綿綿入貢,宋朝廷也優厚賞賜各種器物、錢物給占城國使者,嘉獎其向往大宋圣化的做法。[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占城國? ,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9頁

真臘國,“接占城之南,東至海,西至蒲甘,南至加羅希”,這個加羅希是三佛齊的屬國。從泉州發舶放洋,“順風月余日可到”.其國的特色產品為:香藥類物品(包括暫速細香、粗熟香、篤耨腦、篤耨瓢、番油、姜皮、金顏香等),象牙、黃蠟、翠毛等奢侈品,蘇木等重要木材,以及生絲、綿布等物品.而外來舶商到此販賣,帶來的交易商品有:金、銀等貴金屬,瓷器、涼傘、皮鼓、假錦等生活用品,酒、糖、酰醢等食品.真臘國勢力較為龐大,有登流眉、波斯蘭、羅斛、三灤、真里富、麻羅問、綠洋、吞里富、蒲甘、窊里、西棚、杜懷、潯番14個屬國.唐高祖武德(618—626)年間開始與中國交往.至北宋宣和二年(1120),真臘國派遣使者入貢。[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真臘國?, 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8-19頁

(2)漳州到印尼群島航路.從漳州出發,到達中南半島后,“泛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四百八十九?外國傳五·占城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4077頁三佛齊東南與阇婆相鄰,東北可以到達渤泥國。

三佛齊國(唐朝稱室利佛逝)在真臘國與阇婆國之間,位于泉之正南方。從漳州出發,“冬月順風,月余方至”.三佛齊國所產的特有物品主要有3類:第一類是香藥,有玳瑁、腦子、沉速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豆蔻、乳香、薔薇水、梔子花、膃肭臍、沒藥、蘆薈、阿魏、木香、蘇合油等;第二類是珠寶象牙類物品,有珍珠、象牙、珊瑚樹、貓兒睛、琥珀等;第三類是布匹、武器之類,有番布、番劍等。當然,這些物品中除了前面7種香藥是產自本土之外,其他基本上都來自大食各國,由大食各地商人運輸到三佛齊.三佛齊國處于控扼南洋諸蕃國東西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這個意義上看,三佛齊是南洋諸蕃國的香藥珠寶集散地,也是唐宋時期西亞與東亞海洋貿易的重要中轉站.番商來三佛齊貿易,主要運來這些商品與當地人交易,即金、銀、鐵等金屬,瓷器等生活用具,錦綾、纈絹等絲織品,糖、酒、米等食品,干良姜、大黃、樟腦等藥品.三佛齊國勢力較大,控制了周圍不少國家,如蓬豐(?島夷志略?作彭坑,今彭亨,在馬來半島東南部)、登牙儂(?島夷志略?作丁家盧,今丁加奴,在馬來半島東岸上)、凌牙斯加(今馬來半島中部的北大年)、吉蘭丹(今馬來半島南部的吉蘭丹)、佛羅安(今馬來半島中部的帕里安港)、日羅亭(今馬來半島南部)、潛邁、拔沓(即峇搭,在那孤兒國的族名,今蘇門答臘東岸北部的實格里)、單馬令、加羅希、巴林馮(今印尼舊港)、新拖(今爪哇島西北的巽他)、監篦、藍無里、細蘭等14國都是三佛齊的屬國.從唐天祐(904—907)年間開始,三佛齊國開始與中國往來.至宋朝太祖建隆(960—963)年間,三佛齊3次派使者到開封納貢.太宗淳化三年(992),三佛齊國到宋廷來控告阇婆國侵略他們,請求中國降詔書為本國助威,得到宋廷的支持.咸平六年(1003),三佛齊國向宋廷建議,在三佛齊建造一座佛寺來為宋朝皇帝祝賀圣壽,請求賞賜寺廟名字以及銅鐘。太宗皇帝嘉許三佛齊國的善意,詔令該佛寺命名為“承天萬壽”,并賜給該佛寺銅鐘.后來在景德、祥符、天禧、元豐、元祐年間,三佛齊國陸續派遣使者來中國朝貢,宋朝廷也能夠優厚賜貢、詔書嘉獎撫慰。([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三佛齊國?,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35-36頁

阇婆國,亦稱莆家龍國.海商大概在農歷十月從泉州出發,開船放洋,借著北風晝夜航行,一個多月可以到達阇婆國。其航線應該是從漳州(泉州)經過澎湖、臺灣島南部到達白蒲延(今屬菲律賓巴布延群島)、麻逸、三嶼、渤泥。(吳幼雄:?澎湖航線研究?,?福建學刊?1989年第4期從阇婆國出發,在海上向東航行15天,可以到達昆侖國(亦稱堀倫國,據楊博文考證,此即今天的馬魯古群島,或稱香料群島)。再從阇婆國往西北泛海航行15天,可以到達渤泥國;再往西北泛海航行10天,可以到達三佛齊國;又往西北泛海行船7天,到達古邏國(即三佛齊國的屬國凌牙斯加國,今馬來半島中部的北大年至吉打一帶);又往西北泛海航行7天,到達柴歷亭(即新加坡島,馬來語海峽國,古名異譯);往西北繼續航行,還可以到達交趾、廣州.阇婆國物產較為豐富,主要出產物:一是象牙珠寶類,含象牙、犀角、珍珠等物;二是香藥類,包括玳瑁、龍腦、檀香、降真香、茴香、丁香、豆蔻、蓽澄茄、紅花、胡椒、蘇木、硫黃等,其中胡椒為當地最具特色產品,產量巨大;三是其他類,諸如花簟(即有花紋圖案的竹涼席)、雜色繡絲吉貝綾布等生活用品,檳榔、椰子酒、紅色與白色蔗糖等特色食品,番劍等武器,白鸚鵡等特色寵物.日常交易媒介為當地鑄造的貨幣。番商販運各種物資來阇婆國貿易,主要商品有:金銀等貴金屬,即純度不高的金、銀以及金器皿、銀器皿;絲織品,包括五色纈絹、皂綾;藥物類,含川芎、白芷等中草藥與朱砂、綠礬、白礬、鵬砂、砒霜等;來自中國的高級生活用具,有漆器、鐵鼎(即鐵鍋)、青瓷器、白瓷器等.阇婆國胡椒產量較大,是胡椒貿易的集散地.中國有些商人為了獲得超額利潤,常常不顧朝廷禁令,偷偷運載滿船銅錢來此地貿易。宋朝廷雖然多次嚴申禁令,禁止銅錢出海,但是內外海商相互勾結,屢禁不止。[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阇婆國?, 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54-55頁

渤泥國,亦稱浡泥國,即婆羅洲(今屬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順風泛海晝夜航行,從渤泥國出發到阇婆國要45日程(合15天),到達三佛齊國要40日程,到占城或麻逸要30日程.渤泥國所產以香藥為主,其產品主要有梅花腦、速腦、金腳腦、米腦、黃蠟、降真香、玳瑁等.中國海商、外來番商與渤泥國首領、官員及部眾博易物品,為他們提供金、銀等貴金屬及金器、銀器、假錦、建陽錦、五色絹、五色絨等高級絲織品,白錫、烏鉛等藥物,琉璃珠、琉璃瓶子、漆碗碟、青瓷器等高級生活用具,網墜、牙臂環等生活用品,胭脂等高檔化妝品。渤泥國還有比較獨特的貿易制度.外來船舶到達港口3天內,國王與眷屬率領僚屬官員登船慰問.舶商們用尊貴的禮儀接待,用美酒款待,并獻上金銀器皿、褖席、涼傘等高檔生活用具作為見面禮.中國海商泊船上岸后,不急于談生意上的事,而是天天把中國的美食佳肴奉獻給渤泥國王,每到初一、十五向他們奉獻賀禮.這種情況一般要持續好幾個月,然后中國海商才請求渤泥國王及其主要官員商談交易價格.商品交易價格確定之后,才擊鼓邀請渤泥國民眾來進行自由貿易.如果雙方在沒確定交易價格前就私自進行交易,會受到國王的懲罰。所以,中國海商去渤泥國貿易,都帶上擅長烹飪中國美食的廚師.中國商船要回國時,渤泥國王也會擺下餞別宴席,以等值的梅花腦等香藥、番布回贈給中國海商.渤泥國風俗中,商賈的地位比較高,如果商賈犯了死罪,一般給予對等處罰而不處死。([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渤泥國? , 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35-137頁

(3)漳州至菲律賓群島航路。宋朝時,漳州至菲律賓群島航路有兩條:第一條,從漳州發舶放洋,經海南島(或廣州、占城、真臘)過渤泥國,到達麻逸、三嶼和蒲哩嚕(今屬菲律賓)等地,這是所謂的傳統航線.第二條,從漳州發舶放洋,經過澎湖列島、臺灣島南端、巴士海峽到達白蒲延(今屬菲律賓群島北部巴布延群島)、麻逸等.這條航線最遲在南宋寶慶元年(1225)就被開辟出來了。(吳幼雄:?澎湖航線研究?,?福建學刊?1989年第4期

麻逸國(今屬菲律賓民都洛島),位于渤泥國之北.該國出產黃蠟、玳瑁、藥檳榔等香藥,吉貝、于達布等紡織品,珍珠等奢侈品.而中國商人多以黃金及金器、瓷器、鐵鼎、烏鉛、五色琉璃珠、鐵針等貨物進行貿易。麻逸國的貿易制度與其他番國不同。中國商船到達麻逸國,進入文加林灣港,泊船于麻逸的官方貿易口岸附近,與當地酋長及官員交流溝通,贈送酋長禮物.按照當地交易慣例,經過允許后,當地商人蜂擁而至,用竹筏將中國商人的貨物搬運走。他們只要記住當地商人及搬走的貨物種類數量即可.當地商人將中國商人的貨物搬運到其他島嶼銷售,一般到八九月開始回來,根據所搬中國商人商品數量及種類,將相應等值的報酬交給中國商人,當然也有逾期不歸者,所以漳州商人當年回去的,以販運麻逸的商人最晚.同時,三嶼、白蒲延(今菲律賓巴布延群島)、蒲哩嚕、里銀(呂宋島中部仁牙因)、東流新(呂宋島中部西岸馬辛洛克港北邊附近)、里漢(呂宋島南部盧邦島)等,都是麻逸的屬國或屬地。([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麻逸國?,  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41頁

三嶼,為麻逸屬地之一,實際上是加麻延(今菲律賓卡拉棉群島)、巴姥酉(今菲律賓巴拉望島)、巴吉弄(今菲律賓布桑加島)三個島嶼的合稱。當地出產吉貝、番布、黃蠟、椰心簟等物品,中國商人帶來皂綾與纈絹等高級絲織品、瓷器等高級生活用品,以及五色燒珠、鉛網墜、白錫等特殊用品進行交易。每個島嶼各有大型聚落,中國商船每到達一個聚落的港口,泊船中流不靠岸,擊鼓召喚當地商人出來交易.當地商人聽到鼓聲后,劃著小船,載著當地物產前來。一般要先談好價格,再進行交易;如果雙方價格談不攏,必須由當地商人首領親自來談,中國商人會送上絹等高級絲織品及雨傘、瓷器、藤籠等物品作為禮物。商定價格后,當地商人首領會留下一兩人作為人質,中國商人帶著商品上岸交易,交易完畢,人質放回.每次泊船交易不會超過4天,然后中國商人又轉到其他地方進行交易。一般而言,販運三嶼的中國海商,大概到次年的四月或五月間就可以回國了([宋]趙汝適原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卷上?志國·三嶼蒲哩嚕?,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43-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