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戈南北拼沙場
——記驍勇善戰的優秀指揮員葉克守
林思翔
上世紀70年代初,福建省軍區副司令葉克守同志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我有幸在地區革委會秘書組(地委辦公室)工作,與他朝夕相處。他平易近人,作風民主,總是面帶微笑,和藹可親。他不善言辭,講話聲音也很小,但對下屬非常關心。我們都非常敬重他。他很低調,與我們交談中,只講工作,從不講自己。因此,我們對他過往的戰斗經歷一概不知。直至近幾年隨著黨史教育的深入和查閱了有關資料以及參觀了一些革命展館后,才對他的過往經歷有了認識。“克月浦驚敵膽云水襟懷利劍噴電寶山寒,守邵伯揚神威松柏氣節金盾鳴雷運河沸”。原來葉克守同志是一位德才兼備、德高望重的老紅軍,是一位能夠打大仗、打惡戰、打硬戰的指揮員。那時我們常看的京劇樣板戲《沙家浜》,戲中18棵青松(36位傷病員原型)中的一棵原來就在我們身邊,他就是我們尊敬的領導葉克守副司令。
(一)
葉克守于1912年春誕生于福鼎市點頭鎮翁溪村一個貧農家里,全家靠種地生活。早年父母去世,20歲時他孑身一人先后到別人紙坊做手工,給別人當挑夫和在家種田。1935年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土豪武裝,對閩東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閩東黨和政府的一些領導人也因叛徒出賣而相繼犧牲,閩東革命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就在這種白色恐怖、革命處于最困難時期,葉克守看到了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給老百姓帶來的希望。就主動為區委陳書記送信、望風。于1935年5月經陳書記介紹參加紅軍,先在浙南挺進師劉英部隊任戰士,后于當年8月轉閩東紅軍獨立師(這時師長是葉飛)福壽獨立營(營長陳挺)任戰士。
1935年冬至1937年春,葉克守在葉飛帶領下的紅軍獨立師一縱隊任戰士、班長,大部分時間在閩浙邊區活動。在福壽中心縣委領導下,于福建壽寧,浙江慶元、泰順三縣交界山勢險峻、坡陡林密的地方打游擊。游擊隊幾乎每天戰斗,每天行軍轉移要走近百里路,每天面臨不知吃什么,在哪兒吃,在什么地方住的問題。而隨時又可能遭遇上各式各樣的敵人,隨時戰斗,隨時都可能負傷。葉克守后來回憶說,“三年游擊戰爭是最艱苦的,那樣的日子是無法想像的。”在這異常艱苦的環境中,葉克守立場堅定,作戰勇敢,1936年5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帶領的班,也被授予“模范班”稱號。
(二)
1937年冬,閩東紅軍獨立師奉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在團長葉飛、副團長阮英平率領下于1938年春由屏南出發開往抗日前線。葉克守為1營特務連班長,隨大軍北上。1938年春夏間,老六團在葉飛率領下組成“東進縱隊”,到江蘇常熟、蘇州、丹陽一帶開展抗日斗爭,改編為“江南抗日義勇軍”。葉克守跟隨葉飛團長,到鎮江茅山,后參加了抗日的黃土塘和滸墅關戰役,分別消滅了幾十個日本鬼子和近300名汪偽和平軍,并俘虜了三名日本鬼子,炸掉了滸墅關火車站,致使火車停運三天,贏得了蘇南抗日的巨大勝利。
葉克守參加的火燒虹橋機場,是他軍事生涯中可圈可點的一個亮點。1939年7月,江南抗日義勇軍(即新四軍老六團),在副團長吳焜帶領下,來到上海郊區青浦縣。7月23日夜 ,吳焜和支隊長廖政國分別率部奔襲敵姚友蓮部。廖政國走在隊伍前面,忽然來到一個很怪的地方:非常空曠平坦的場地,有孤零零的洋房,有鐵絲網的。廖問向導,“這是什么地方?”向導說:“這是日本鬼子的虹橋飛機場。”廖政國心想,八路軍有個火燒陽明堡日軍飛機場,中外聞名,我們也出其不意來個火燒虹橋機場!但事出意外,與指揮部聯系不上,無法請示。于是,就把連長、指導員張錫能、藍阿嫩、葉克守等找來商量,這些人年輕氣盛,聽說要襲擊機場,非常振奮,都爭著打突擊。廖政國確定:兩個連分頭突擊,在場中高大洋房前會合后,攻占大樓。部隊迅速行動,一槍未發,順利突進機場。偽警察和辦事人員睡得像死豬一樣,戰士們上去,揪著他們耳朵,把他們一個個從被窩里拖了出來,然后集中在一間房里。
這時,偵察員跑來報告說,機場上停著4架飛機。廖政國跑步趕到停機坪,只見飛機旁圍著不少人,正在比比劃劃研究如何對付辦法。突然,三八式步槍、機槍聲響起來了,機場四角高大碉堡的駐守日寇向戰士們射擊了。接著我軍還擊的機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我們的部隊和日寇打上了。廖政國當機立斷:一面收攏部隊,一面下令燒飛機。只見戰士們跑步來到飛機面前,將汽油桶打開往機身上澆汽油,把汽油點燃。頃刻間,夜空中升起沖天大火,4架敵機全部燃燒起來。
當夜,虹橋周圍,槍炮聲徹夜不停,軍車來往不絕,上海日軍如臨大敵。葉克守負責帶領阻擊部隊,守在機場外圍。上海方向日軍不斷向機場增援,葉克守與機槍連及六連的指戰員們堅守陣地,頂住了日寇的輪番進攻,直到火燒機場的部隊撤出后,他們才離開陣地,往常熟方向轉移。
(三)
葉克守話不多,但打起仗來卻英勇頑強,總是沖在最前面。1939年9月,在長江邊的嘉興固戰斗中,為了阻擊鬼子“掃蕩”,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腰部,他從江堤上摔到江中,只露出頭部,身體其他部位全浸在水中。直到深夜,戰友們反“掃蕩”回到江邊時,才在水中找到還有一口氣的他,將他背到新四軍后方醫院,此時,他完全不省人事。后來就在當地養傷。
此時,根據形勢發展,黨中央指示:葉飛領導的“江抗”西撤。病重住院的六團作戰處長夏光和35個新四軍傷病員正在常熟陽澄湖的蘆葦蕩里只有一名護士的“后方醫院”養傷治病,根本無法隨部隊一起撤離,他們選擇了堅持。11月6日,在常熟東塘市的一個小破廟里,“江抗”東路司令部成立。這36名傷病纏身的新四軍戰士猶如36棵青松,屹立在險象環生的江南東路,他們與常熟的百姓及地下黨組織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勇斗日、偽、頑,以鋼鐵般意志堅持和發展了江南東路抗日根據地,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載入中國抗戰史冊。葉克守就是這36員中一員。
部隊西撤后,斗爭環境十分險惡。蘇州、常熟的日偽軍得知陽澄湖一帶有新四軍傷病員,就把這里作為清剿的重點,傷病員被迫轉移到蘆葦蕩中。他們不能生火做飯,又怕腸胃不適應生野食物再添新病,經常會幾天不吃東西,堅持在蘆葦蕩里。鬼子稍有一點放松,地下黨就組織鄉親們趕緊送干糧,送藥品,當地群眾甚至用生命來保護新四軍。
1939年12月17日,駐守昆山的日軍竄過陽澄湖,突然包圍了隱蔽在曹浜村的后方醫院,這時傷員撤離已來不及了,鄉親們紛紛把傷病員隱藏在自己家中,當地沈河翠老大媽一個人家中的柴草堆中就藏了4個傷病員,她機智地與前來搜查的日軍周旋。在一位大嫂家中,日軍指著被迫趕進屋的一名新四軍戰士問:“他是什么人?”大嫂說:“他是我男人。”可話音剛落,她丈夫從地里回來,日軍立即懷疑,攔住問:“他又是什么人?”大嫂咬咬牙:“我不認識他。”于是,日軍帶走了他丈夫并關進了據點,從此再無消息。在村頭的曬谷場上,日軍把全村人趕到一起,架起機關槍,逼著鄉親們交出新四軍傷病員,農民陳福林被日軍嚴刑拷打,寧死不說。
這36名傷病員是陽澄湖無數個“阿慶嫂”“沙奶奶”用智慧和生命保護下來的。葉克守后來在看了滬劇電影《蘆蕩火種》后深情地對家人說:“這部戲講的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老百姓和我們真是魚水關系,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又哪來我們這一大家子喲!我們要永遠牢記陽澄湖鄉親們的大恩大德啊!”
(四)
葉克守在傷愈后的這段歲月里,以英勇無畏的精神,參加了反頑和反“清鄉”斗爭。1940年任新四軍第一縱隊1團2營6連連長,在任特務連長期間,曾奉命到吳家橋接陳毅軍長渡江北上,遭到國民黨部隊三面包圍,戰斗持續一整天,最終掩護陳軍長安全回到江北,受到陳軍長表揚。隨后他率部參加了郭村保衛戰和著名的黃橋戰役,1945年任蘇中2分區特務團團長。
1946年1月,葉克守奉命護送陳毅司令員先后到濟南、徐州參加國共談判,他機智靈活地同敵人作斗爭,確保了陳毅司令員的安全,圓滿完成了任務。對于這次行動,他后來曾以少見的自豪口吻對家人說:這次從蘇北到山東的護送任務,其艱難和驚險程度可以寫一本精彩的小說。可惜因為忙,他又走得太突然,沒有聽他細述,太遺憾了。
(五)
以36名傷病員為骨干,走出蘆葦蕩的這支部隊,在當地軍民的支持配合下,在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在此后的南征北戰中,開辟和鞏固發展了抗日根據地。參加了著名的萊蕪、孟良崮、豫東、渡江、上海等戰役。
解放戰爭爆發后,葉克守任華中軍區第2分區4團團長,在粟裕將軍指揮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中,他率部取得第六戰的邵伯保衛戰的勝利,4團受到華中軍區的通令嘉獎。邵伯保衛戰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團威,也充分展示了葉克守足智多謀的指揮才能,成了他軍事生涯中又一個亮點。
邵伯位于揚州市東北20公里處,是我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的南大門,是蘇北運河沿線重鎮、水陸交通樞紐。它東瀕艾菱湖、西臨邵伯湖,四面河流交叉,僅南運河大堤為陸上通道,是敵北犯必爭之地。
邵伯得失關系兩淮安全,也直接影響兩泰和如皋地區主力作戰行動。為保衛邵伯,粟裕司令員親自視察邵伯,并對兵力部署作詳細指示。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4團負責防守邵伯,團長葉克守、政委張玉輝和指戰員們都表示:“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誓死保衛邵伯。”當地人民表示予以大力支持配合。
1946年8月23日凌晨,國民黨整編25師師長黃伯韜率2個旅兵力,從仙女廟、宜凌沿運河公路北上,向邵伯、喬墅進犯,敵機輪番瘋狂轟炸掃射,敵炮兵猛烈轟擊,我2連陣地工事大部分被毀,雖奮勇阻擊,終因工事全毀,傷亡很大,在湖水般敵人的沖擊下,陣地被突破,2連撤退河北,敵軍企圖架設浮橋和船強渡進攻。葉克守團長當即命令3營長火速調兵增援,粉碎了敵人5次架設浮橋強渡進攻,守往了河北陣地。
8月24日,敵人加強全線進攻。清晨敵機猛轟濫炸西寺院運河大堤工事,下午又發起對洋橋一線的總攻。由于河水倒灌,戰壕里積水齊腰,指戰員在烈日烤、熱浪蒸、汗水泥水交融的艱苦環境中,依然斗志高昂。當敵沖到河邊時,昂首挺胸,插上刺刀,擰開手榴彈蓋子與敵拼殺。當七連傷亡過半,彈藥將 罄 ,敵人強渡仍在繼續時,葉克守命令九連增援七連反擊,與敵格斗,拼刺刀。整船敵人被消滅在灘頭。洋橋一線終于守住了。同時,敵人亦加強了對西寺、運河大堤的進攻,也都被我軍擊退,守住了陣地。
25日,敵集中優勢火力,發動更大攻勢,炮火、飛機集中轟炸運河大堤、南圈門和西寺一線。大王廟前的團指揮所堡頂被炸,葉克守團長雙腿被泥土掩埋,仍頑強沉著地指揮戰斗。中午起,敵人以4個連兵力發起空前猛烈輪番沖鋒,形勢非常危急。5連勇士們縱身跳上大堤拼殺,敵人3次沖鋒都被打垮了。下午4點更大的最后一次沖鋒,也被我十縱隊常玉清副司令率82團打敗了。在邵伯湖戰斗中,敵人大部分也被打死在湖灘邊和湖中。
葉克守團長身先士卒,沉著指揮作戰,哪里戰斗最激烈,哪里就出現葉團長。5連戰斗最激烈時,傷亡過半,營長在陣地向葉團長報告說:“人不多了!”葉團長說:“你我不是人嗎?!”“打到最后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指戰員見團長和他們在一起,增強了信心,決一死戰。
晚上,第十縱隊89團趕到邵伯接大堤防務,82團接防洋橋一線,4團全部集中到西寺,整理部隊,趕修工事。黃伯韜孤注一擲,于26日調主力40旅120團投入對邵伯大堤進攻。我指戰員奮力抗擊,與敵人展開白刃血戰,敵人橫尸遍野,邵伯保衛戰英雄們,以生命和鮮血打退了敵人進攻,保衛了解放區首府邵伯鎮。敗將黃伯韜于當晚在夜幕掩護下悄悄撤回揚州。他曾鼓吹4個小時內拿下邵伯,可是花了84個小時以傷亡2000余人代價,還只能在望遠鏡里見到一部分邵伯外貌。華中野戰軍司令粟裕在1946年9月25日總結蘇中七戰七捷的干部會上表揚我守衛邵伯的部隊說:“我守軍武器很壞又系新成立的兵團,兵力不足,以無比的頑強(尤其是4團)保衛了邵伯。創造了守備戰的范例。”戰后4團一直成為我軍一支能攻能守的英雄部隊。
之后,葉克守任華東軍區蘇北兵團第十一縱隊97團團長,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29軍87師259團首任團長,1949年3月調任87師參謀長。他的戰友吳興生說:“從1945年11月至1949年3月,在三年多時間里,葉克守團長為4團的發展,為蘇中2分區人民的解放,歷經千辛萬苦,在敵強我弱情況下,拔掉敵數十個據點,殲敵一萬余人,為2分區政局穩定和生產建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六)
上海戰役后,葉克守傷病復發,正在上海就醫時,十兵團司令員葉飛點名讓他趕赴福建參加解放福建的戰斗,于是他參加了解放福州、莆田和解放大嶝島的戰斗。部隊解放泉州后,他被留在晉江分區任副司令、司令。一到晉江,即率領兩個團兵力剿滅了流竄在永春、德化號稱“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的劉子寬、林青龍等土匪武裝。1951年9月又指揮部隊和民兵圍殲了登陸內竄的海匪“泉州縱隊”和“永安縱隊”。1952年調任福安分區任司令員,一直到1969年調任福建省軍區任副司令員,兼任寧德地區革委會主任、地委書記。離休時享受正軍級待遇。葉克守同志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長期的戰斗生涯中,葉克守身負七次槍傷。在一次與日本鬼子作戰中,他的腰部被日本三八槍子彈打中,腎部被擊穿,造成他終身大小便失禁,腰以下腿腳幾乎全部麻木無知覺,解放后國家評為甲一等殘廢。還有一顆彈頭嵌在腰部,由于壓在神經上無法取出,一直折磨著他,直到他逝世后,才從骨灰里見到子彈殘留物。
葉克守雖然是個“大官”,又是殘廢軍人,但他對自己,對家人要求都十分嚴格。他身居高位,卻保持勞動人民本色,還帶領子女在營地開荒種菜,自己親自去廁所掏糞。三年困難時期,他們家種的菜,除了自己吃,一年還上交2000多斤。他妻子老家的房子抗戰時被日本鬼子炸垮一層,妻子多次提出要他幫忙批購一些木料修一下,他就是不開口。平時從不讓他子女乘他的便車。他大兒子上大學時,他送的禮物就是馬恩列斯選集,要兒子好好讀書,學好本領為人民服務。兒子畢業后分配到外省一家企業工作,如果他開口,調回福建那是很容易的事,他就是不辦,還經常對兒子說:“黨培養了你,你應該好好在那里工作,好好為人民服務。”后來兒子通過正常渠道回到福建,一直在福州郊縣一家企業工作,直到退休。葉克守幾個子女在他和新四軍老戰士妻子的言傳身教下,都誠實、樸素、本份,從不利用父親關系謀好處,他們或企業或醫院或行政單位,都在各自崗位上憑自己的能力把本職工作做好,受到單位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原載于《太姥山》2024秋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