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10-11 23:43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羅小成



 

羅小成

 

 

這是革命先烈留下崢嶸歲月的紅色村莊——澄源鄉新康村。放眼望去,一條青山碧水環繞著的小溪,潺潺流淌;路邊五顏六色的繁花間,幾只蜜蜂翩翩起舞。遠方一縷縷薄霧,輕撫著整個村莊,是那樣的清爽、寧靜與祥和。

綠樹繞村莊,春水溢池塘,新康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多彩畫卷。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不同時代風云卷起的不同色彩,從新康的過去到現在。

新康地處壽寧、政和和浙江慶元三縣邊界,山深林密,地勢險峻,地理位置優越。自1933年起,中共閩東特委領導人葉飛、范式人、阮英平等曾多次率部到此活動,播下了革命火種。1937年夏,國民黨糾集10萬兵眾向浙西南和閩東北大舉進攻,壽(寧)泰(順)慶(元)地區被敵人重兵包圍,革命遭受嚴重摧殘。為扭轉被動局面,閩東特委指示壽(寧)泰(順)景(寧) 慶(元)中心縣委書記范振輝將革命活動中心轉移到政和新康一帶,以新康為中心建立壽政慶邊區。1938年3月20日,因大刀會的反叛,范振輝、范江富和正在此聯系工作的中共政(和)屏(南)縣委書記張家鎮等49人與敵人浴血奮戰后壯烈犧牲,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孕育了“不怕犧牲,迎難而上”的新康精神。

憶往昔,49位壽政慶中心縣委的革命先烈,用澎湃的熱血為新康注入紅色基因。一路走來,新康精神一直流淌在新康人的血液里,激勵著他們不忘初心,面對未來。

呂承喜,新康村的一位普通婦女。一次偶然的外出學習機會,讓長期住在新康的她,見識了“他鄉”山村蛻變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新康之玉嗎?回鄉后,不懼新康地處偏遠、基礎設施薄弱,她結合政和高山區“吃茶”習俗,引導婦女開展環境整治,化解糾紛,提升鄉村整治效能。通過開辦興榮家庭農場,帶領村民們擴大茶葉種植規模,發展茶葉加工產業,促進產業增收增效。在她的帶領下,新康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蛻變。作為新康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如今已擔任新康村黨支部書記的呂承喜介紹說:近年來,新康村以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走出一條從“新康事件”到“新康之變”的鄉村振興之路。

建好宜居鄉村,與山、水、田、林、路和諧共處。新康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實施河道凈化、河堤美化、山村綠化的“三化”工程,開展拆舊復綠,鼓勵村民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的“四小園”生態板塊,森林覆蓋率達80.03%, 污水處理率達100%,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100%。新康村堅持規劃先行,聘請專業團隊,匯集群眾意見,高標準編制發展規劃,完成全村道路拓寬亮化、立面改造、墻體彩繪、人飲水改等。實行“門前三包”等機制,通過評選優秀示范戶、不達標戶等,促進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形成勤清理、靚家園的良好氛圍。堅持建設與鄉愁相結合,留住記憶與念想。

圖片.png75.png

新康革命烈士紀念碑(王麗玉  攝,下同)

圖片.png76.png

中共壽政慶中心縣委歷史陳列館

鄉愁是什么?是故鄉的那一間老屋、那一縷炊煙,更是回鄉的行動和建設家鄉的擔當??吹搅诵驴到┠甑陌l展變化后,在外打拼多年、小有成就的賴傳龍五兄弟毅然地回鄉改建自家老民房,打造“象脈家園”,賦能鄉村文旅,助力新康振興。賴傳龍說:打造老房民宿,一是方便兄弟、朋友回家探親、祭祖;二是想起到帶頭作用,激發在外鄉賢回來投資建設家鄉;三是為了我們新康的發展能越來越好。“象脈家園”的建成,為更多新康村民提供了思路,越來越多的“歸鄉人”為新康的繁榮振興注入了新動能。2023年以來已引流近8000人,帶動村民增收近30萬元。

營造宜業環境,讓更多的人在家門口就業與創業。立足現有資源,新康村整合茶葉、田林、山食、星空、河流等優質生態產業資源,在綠色生態茶園建成露營基地,開發出采茶制茶、點茶等茶研學系列體驗,竹筒飯、打糍粑、釀米酒等鄉村美食制作體驗,插秧、撈螺、捕魚等親子農耕體驗等以及篝火燒烤、露營觀星等十多項農文新旅項目,推動建設集紅色教育、旅游康養及文化傳承為一體的新新康。新康村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創新“新康紅”品牌,打造生態標簽、綠色標簽、網紅標簽,引入直播團隊宣傳帶貨,讓農特產品“不出門”也“不愁賣”。新康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采取"黨支部+村民"的合作模式,村集體入股占比60%,村民入股1339人,輻射帶動農產品加工產業315戶村民。

張善洪,政和鎮前人,作為峰兆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長期從事蔬菜種植,深知高山氣候及土壤條件在辣椒產業發展中的優勢。受新康村黨支部的邀請,在了解到澄源鄉土地流轉情況及生態優勢后,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新康作為農業基地的拓展點,并推進了“黨支部+合作社”的試點模式,即張善洪投資,新康村集體以流轉的100畝土地入股,收取20%的分紅。新的農產品基地的建立,不僅讓閑置多年的土地產生效益,增加了就業,還帶動了村財、村民雙增收,新康的土特產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因為效益可觀,張善洪決定加大在新康的產業投入,擴大蔬菜種植規模。

講好紅色故事,盤活紅色經濟。紅色文化是新康的根與魂, 人人講紅色故事,口口傳紅色故事,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以澄源革命老區基點村為牽引,建成由壽政慶革命紀念館、鄉村振興展示館,政和白茶非遺傳習所等陣地組成的紅色研學基地。提升紅軍井、新康橋、新康村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管理維護,改進新康至上黨公路8.9千米,對接寧德市下黨鄉,融入閩東北紅色旅游圈,拓展紅色旅游資源鏈條。

經營好新康長者食堂,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和時令季節變化,每日提供兩餐,餐標三菜一湯。除老人日常用餐外,還創新“憶苦思甜紅軍餐”,日接待游客180人用餐。2023年累計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

開展村民自治實踐,每周在暖新茶室開展一次“村民有話說”座談活動,充分調動村民自主意識。建立三級網格管理,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全民參與新康發展,形成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

新康用那一抹紅色,在呼喚遠方來客。自2022年8月始,大陸青年雷希穎和臺灣青年范姜鋒帶領兩岸團隊以新康為試點, 在“打造全國第一個兩岸攜手以紅色文化IP賦能鄉村振興的示范村落”目標的指引下,開展“陪護式”鄉建鄉創服務,通過打造“新康小紅軍”卡通IP體系,以及盤活農文旅體驗業態,為新康的振興提供了強大助力,新康村也成為兩岸融合的示范村落。

新康村以“小紅軍”為主導的沉浸式體驗旅游串聯了村域旅游資源,在政和白茶非遺傳習所,有采茶及制茶一體化的非遺文化體驗;在中共壽政慶中心縣委革命事跡陳列館,有聆聽老黨員講解紅色故事的紅色研學體驗;走入采摘園,有親臨田園鄉村的體驗、拉進親子感情的親子生活體驗、貼近大自然的康養生態體驗。2023年,新康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和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蹚出一條山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夜幕降臨,在露營基地開啟一場星空下的浪漫。此時山風微涼,茶香環繞,一頂頂帳篷在新康這片綠色生態茶園間排列著。這里,少了些喧鬧,多了些寧靜,但唯一不變的是美不勝收的風景。

紅色是新康村永恒不變的底色,山清水秀滿目翠綠,一呼一吸之間滿滿負離子,一顰一笑都是煙火氣,是遠離喧囂的和美村落。

本文原載于《走進“八閩旅游景區”·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