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10-10 10:50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楊國棟



紅 色 歲 月

 

楊國棟

 

 

 

有些消逝在故紙堆里的紅色革命故事,一旦被挖掘出來,即刻就會被鮮活地注入傳奇色彩,從而激發出振奮人心的力量。

一位名叫劉振宇的漢子,系福建省政和縣楊源鄉洞宮村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閩北獨立師炊事員,參加了閩北蘇區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劉振宇被編入新四軍,1938年4月北上蘇皖抗日前線后失蹤。1981年11月24日政和縣人民政府追認劉振宇同志為革命烈士,將他的失蹤年份定為他犧牲的時間。而事實上,他的履歷表里連出生年月都沒有,沒有人知道這位革命者實際的生命長度。他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行者中的普通一員。

魏大鰲是福建省政和縣東平鄉西表村人,1928年在楊則仕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秘密加入農會組織,成為敢于斗爭、革命意志堅定的農會干部。1934年7月,他當選為建松政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長,為建松政邊區土地革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蘇區淪陷后,魏大鰲同志留在地方堅持革命斗爭,在惡劣的環境中勇敢頑強地參加閩北蘇區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爬山崗、吃野菜、睡露天,還千方百計為部隊籌糧籌款,為鞏固和發展游擊區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7月,魏大鰲在執行任務途經西表井丘仔洋村時不幸被捕,在押解的路上慘遭殺害,年僅38歲。

1934年7月,為了盡快使崇安(今武夷山)蘇區與建松政蘇區連成一片,閩贛省革命委員會委員黃立貴率領中央紅軍第58團及閩北隨軍工作團挺進建(陽)松(溪)政(和)地區,并首次進入政和縣東平鎮西表村,與長期堅持敵后領導農民運動的政和黨組織領導人楊則仕會合。

我楊則仕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政和縣第一名共產黨員。在建甌省立第五中學求學時當選為建甌縣學生聯合會會長,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對敵斗爭,傳播革命道理。1928年8月,按照黨組織的要求,他秘密回到家鄉,以教書作掩護,積極開展有效的紅色革命活動。

現今的政和縣西表村,建有紅色革命展覽館,供游人和各級領導人參觀。一位名叫楊子岳的老人在西表村講述了他的家族前輩在西表村做軍用被服的故事。

西表村地處建(陽)松(溪)政(和)三縣交界處,是一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山中大村落。這里的村民敢作敢為,富有正義精神,歷史上出現過打抱不平、伸張正義的好漢。這里山高林密,擁有大片良田,物產豐饒,歷史上曾是嘯聚山林、屯兵固守之地。



 

1934年8月中央紅軍58團一路雄風橫掃敵人,到達政和西表。他們嚴守毛澤東同志倡導的不擾民政策,將團部設在很矮庵。紅軍指戰員自己燒火做飯。紅軍58團在西表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系后,在10多天時間里先后攻下國民黨反動武裝控制下的東平、護田、范屯、石屯、松溪梅口、路橋、鄭墩、杭頭、浦城水北、濠村、石陂等地方,橫掃了建松政地區的反動勢力。紅軍58 團的到來標志著建松政地區革命進入新的高潮階段。

1934年9月,閩北紅軍再度進兵建松政地區,在政和、松溪等地進行革命斗爭的黃立貴、陳一在政和西表村組織召開了建松政邊區群眾大會,宣布成立建松政蘇區臨時政權—-建松政革命委員會。經過選舉和上級批準,由楊則仕擔任委員會主席,機關就設在西表村魏氏祠堂。這標志著西表村的戰略位置更加重要, 民眾支持紅軍游擊隊的斗爭更加凸顯。 

圖片.png68.png

    建松政蘇區紀念館(余明傳  攝)

圖片.png69.png

仰頭會師亭(郭隱龍  攝)

為了適應戰爭需要、打破敵人的封鎖,蘇區政府在西表創設兵工廠、被服廠,并創設了紅軍醫院,同時為當地百姓服務。醫院設在團部后面的曹氏宗祠。紅星醫院的醫生們主動為貧苦人家看病。西表曹家有一位老大爺常年腦袋疼得厲害,經過紅軍醫生的精心治療,很快就好了,于是老人逢人就夸紅軍醫院的醫生神刀神手。短短的時間里,就有百多名老百姓被紅軍醫院治好了疾病傷痛。由于傷病員較多,無法跟隨部隊轉移,當地黨組織果斷安排群眾、紅軍家屬負責將他們轉移到距離西表約5千米的園園潭安置,確保了紅軍傷病員的持續治療。不少傷病員康復后,還積極主動地化裝成老百姓,追趕紅軍部隊,融入了紅軍隊伍。

在那戰爭年代。國民黨集結在建寧縣的劉和鼎56師和地方民團,共計4000多人的總兵力,于1934年12月開始大舉進犯蘇區駐地西表,企圖封鎖紅軍58團,同時將西表蘇區駐地四面山頭重重包圍。在敵人炮彈、重機槍猛烈的打擊下,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群眾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考慮到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紅軍58團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戰略轉移。

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群眾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考慮到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紅軍58團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后,閩北、閩東兩塊根據地在十幾萬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下,進入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閩北、閩東紅軍為了在這場自衛求生中獲得生存空間,同國民黨軍隊有過無數次的周旋與伏擊,真正讓部分國民黨正規軍與地方民團嘗到了紅軍游擊隊的厲害與威猛。

國民黨部隊在太平隘被紅軍58團擊退后,不甘心失敗,再次全力圍攻蘇區共產黨的政府所在地。為了爭取更多時間,紅軍58團決定在西表半嶺阻擊敵人先遣部隊。敵人來勢兇猛,武器裝備精良,妄圖切斷紅軍58團的退路。然而,58團官兵意氣風發, 斗志昂揚、英勇頑強。他們搶占制高點,機智地在敵人途經的險要山頭進行埋伏,成功地阻擊了敵人,為紅軍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也為西表村群眾逃入深山老林躲藏創造了條件。敵人不甘心失敗,也不想空手而歸,就拿村里老百姓的房屋和莊稼出氣,窮文本框: ■文本框: ■兇極惡地火燒房屋,牽走牛羊,慘不忍睹。考慮到敵人還有可能會第二次進村破壞,西表村民不得不在山上忍饑挨餓,挖野菜充饑,直到紅軍58團乘敵人城防空虛之機荷槍實彈橫掃敵人民團。

1942年秋,閩北游擊隊在特委書記陳貴芳的領導下,在車盤庵召開反頑斗爭軍事部署會。同一時間段,國民黨反動派組織了對閩北根據地的大規模進攻,派出大批部隊挨村挨山搜查。游擊隊員20余人順勢占領山頭制高點,與敵人一個營的兵力展開了正面交鋒。就在敵人企圖向山頭上的游擊隊發起攻擊時,游擊隊員將一大批堅硬的大石頭往山下滾去,被擊中的敵人哇哇大叫,死傷不少。敵人不得不退回到山下村莊,惱羞成怒地將怒氣轉移到車盤庵老百姓身上,還放火燒毀了車盤庵其他百姓的房屋。

沒有老百姓支持的反動政權是注定要失敗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東平為中心的建松政紅色革命蘇區,是中央蘇區閩贛省的組成部分。而西表村因其獨特的地理人文條件,成為政和農民運動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建松政蘇區連接閩北蘇區的重要通道。恰恰在創建和發展建松政紅色蘇區的斗爭中,西表村成為中央紅軍第58團建松政的主要駐扎地,較長時間成為建松政蘇區的大本營。中央蘇區淪陷后,以西表為中心的紅色蘇區轉變為游擊隊根據地,依然是建松政邊區革命斗爭的一個強有力的堅強堡壘,并英勇頑強地堅持到解放,成為“紅旗不倒”的革命老區,至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西表村民,乃至政和縣廣大百姓。

(本文原載于《走進“八閩旅游景區”?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