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10-10 00:34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黃錦萍



楠木林傳奇

 

黃錦萍

 

 

 

如果只是一片普通的楠木林,普通地寫一下就可以了,偏偏這片楠木林有1100多棵,平均樹齡300多歲,最年長的已經(jīng)600 多歲。30多米是它們的平均身高,個子最高的達39.6米。因為這片楠木林,政和縣于2010年5月被中國經(jīng)濟林協(xié)會命名為“中國楠木之鄉(xiāng)”,被譽為“中國第一楠木林”,2021年11月入選首批“福建最美古樹群”。

如果只是一片華東地區(qū)保護最好、面積最大的稀有原始楠木林,我們可以追蹤溯源,寫它為明朝初年當?shù)卮迕袼玻?jīng)過數(shù)十代人的保護管理,如今仍郁郁蔥蔥,生機無限,富含負氧離子,鮮翠欲滴,翠碧連云——以為這樣寫就夠了,偏偏在這片楠木林里在80多年前還響起過槍聲,陳機水、陳機清等陳氏七烈士與敵人進行頑強抵抗,直至英勇就義。楊則仕、陳貴芳(乳名陳牯佬)等一批革命先輩,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抒寫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紅色傳奇。

 

 

東平鎮(zhèn)長賴洪恩帶我們走進這片楠木林時,沒想到楠木林就長在一片平原之上,我們順著步道走進去,一棵棵楠木壯碩且筆直,腰桿挺得硬邦邦的,80多年前在這里發(fā)生的槍戰(zhàn)根本無法將它們擊穿。望著沖天楠木林傲然挺立,想著在這里犧牲的無數(shù)革命先輩,這一棵棵楠木仿佛就是一座座烈士紀念碑,屹立在大地與天空之間,紅旗不倒,信念永恒!

說起陳貴芳的故事,賴洪恩滿懷崇敬之情。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家兒子,從警衛(wèi)班長一直當?shù)浇夥跑娍v隊副司令員,陳貴芳的一生充滿著傳奇。1918年,陳貴芳生于政和縣東平鎮(zhèn),一家人生活貧困,四處流浪,最后落腳在鳳池村,父親給地主干活,受盡壓迫。1928年,一縷曙光照進東平鎮(zhèn),在建甌省立第五中學求學的共產(chǎn)黨員楊則仕,奉黨組織的指示,回到家鄉(xiāng)東平鳳池村(今鳳頭村),秘密開展革命活動,成立紅色讀書會和農(nóng)民協(xié)會,發(fā)展黨員,陳貴芳的父親陳機水第一個入黨。1929年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成立,這是建(建甌)松(松溪)政(政和)地區(qū)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揭開了政和革命斗爭的序幕。在黨的領導下,農(nóng)民運動如火如荼,風起云涌,陳貴芳全家都投入革命洪流中,他的四個叔叔也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祖母和母親從事地下交通聯(lián)絡工作。少年陳貴芳在父輩影響下,明白只有鬧革命,窮人才能翻身作主人的道理。黨的會議在他家召開,他就在門前站崗放哨。時時監(jiān)視壞分子,防止他們告密。1934年,16歲的陳貴芳參加工農(nóng)紅軍,迅速成長,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優(yōu)秀指揮員。

如果楠木林會說話,一定會告訴我們,1940年12月的那個夜晚,這里發(fā)生了一場槍戰(zhàn)。那天,陳貴芳的父親陳機水借著月光帶領游擊隊前往鳳頭村鎮(zhèn)壓反革命。隊伍還沒有到達楠木林,就遭遇敵人的包圍,楠木林里的槍聲響起,滾滾硝煙籠罩著林子, 全村人的心都揪了起來,突圍中陳機水為了掩護戰(zhàn)友轉移,手脈七寸處被敵人打斷,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陳機水的犧牲僅僅只是開始,殘酷的戰(zhàn)爭給陳貴芳家族帶來滅頂之災。1943年春,國民黨頑固派出動20個團的兵力向閩北地區(qū)發(fā)動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第三次軍事圍攻。在敵人慘絕人寰的狂捕濫殺中,陳貴芳的二叔陳機清、五叔陳機富先后遇難。72 歲的老祖母慘死在敵人的酷刑之下,母親葉彩菊三陷囹圄飽嘗鐵窗之苦,不滿六歲的弟弟夭折在監(jiān)獄中,十四歲的妹妹陳玉蘭被敵特投毒身亡。敵人滅絕人性地殘殺陳貴芳全家后,到處張貼賞榜,出重金三千購買陳貴芳的腦袋。陳貴芳強忍巨大悲痛,在與省委失去聯(lián)系的情況下,領導建松政人民開展英勇的反頑斗爭, 在磨上嶺下,全殲頑軍一個分隊。當游擊隊轉移到上杉溪村被搜山隊發(fā)現(xiàn),頑軍日夜圍追堵截。陳貴芳率部隊采取迂回戰(zhàn)術,在大森林里,夜行百里,游移不定,使頑軍處處撲空。為了拖垮累垮敵人,擺脫尾追之敵,陳貴芳采用“疑兵之計”策略,把部隊開到松溪白馬寺大道上,一路上抓敵人的守望哨,張貼標語,并向群眾買菜,造成大部隊過境的聲勢,同時在通往龍頭山的高山陡嶺上畫路標、寫鼓動口號,擺出游擊隊要在龍頭山布陣設防的樣子,隨后放回一些守望哨回去報信。敵人得報后,糾集成千上萬敵兵和搜山隊欲與游擊隊決戰(zhàn)。陳貴芳卻率領游擊隊通過一條山徑穿越天堂山,到浙江慶元崔上村休整,甩開了敵人。10月,陳貴芳率領分散隱蔽的三路游擊隊于水吉北孟坑匯合,在政和的西表、水尾,水吉的樟墩、外屯,松溪的花橋、牛輒嶺殲滅一批敵頑,襲擊松溪縣城,嚇得敵人不敢輕易出兵,一舉殲滅錢東亮師參謀長柴毅的主力“張發(fā)財”部隊。

 圖片.png65.png

                                                                      陳貴芳故居(王麗玉  攝,下同)

關于陳貴芳“神出鬼沒打頑軍”的故事還有很多。革命戰(zhàn)爭年代,東平鎮(zhèn)先后創(chuàng)建了中共政和第一支部、建松政蘇維埃政府,英雄的東平人民為閩北解放事業(yè)做出貢獻,贏得了“紅旗不倒”的贊譽。

 

 

如今,80多年過去了,東平鎮(zhèn)中央蘇區(qū)政和歷史展示館負責人曹茂昌給我們講那一段故事時,仿佛在給我們放映一場戰(zhàn)爭片:場景是一片硝煙彌漫的楠木林,主角是“閩北有個陳牯佬, 敵賞三千買他腦”的陳貴芳,一家三代七位犧牲,滿門忠烈;主力部隊是民兵、紅軍與游擊隊;催人淚下的感情戲中有一個省下“半個南瓜”給紅軍吃的橋段;故事講述者是曹茂昌,陳氏家族后人,他管陳貴芳叫伯父。如果要取個劇名,我建議叫《楠木林的槍聲》。

楠木林還是原先的楠木林,刺耳的槍聲早已遠去,清脆的鳥叫聲嘰嘰喳喳,好像有許多今天的故事要講給我們聽。東平鎮(zhèn)黨委書記葉衍森告訴我,如今紅色傳奇還在繼續(xù),根植在這一片土壤里的紅色基因,正釋放出從“紅色資源”到“紅色高地”的正能量。我們通過黨建賦能,釋放老區(qū)蘇區(qū)“紅色活力”,成立紅色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完成景區(qū)棧道及觀景平臺、紅色主題路燈、智慧停車場等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入股創(chuàng)辦鳳頭老區(qū)大食堂,促進村財增收,年均接待400多人次省內(nèi)外團體開展紅色研學和主題黨日活動;依托閩浙邊五鄉(xiāng)鎮(zhèn)黨建聯(lián)建共建共享機制,與梅口埠建立半小時觀光旅游互送圈,年接待游客12萬人

spacer.gif次;我們還掛牌成立“曹茂昌老黨員工作室”,6名老黨員專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促成紅色讀書會等2處革命遺舊址重建;完成中共政和第一支部、陳貴芳故居等8處革命遺舊址修繕,成為對公眾開放的紅色研學基地。

圖片.png66.png

                                             圖片.png67.png 

           政和縣第一支部舊址

我漫步在東平鎮(zhèn)古村落,耳畔回響著“用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的殷切囑托,這“一片葉子”就是茶葉。葉衍森說,我們以茶文化賦魂,先后承辦首屆政和白茶開茶節(jié)、首屆政和白茶采制茶競賽、政和大白故事文化節(jié)等茶事活動,探索“我在東平有棵古茶樹”政和大白古樹認籌營銷模式,帶動茶農(nóng)戶均增收2.6 萬元。在東平我喝到了政和白茶非遺傳承人張澤濱用大白茶鮮葉制作的“白牡丹”,茶湯里盡是古茶樹的味道。村黨支部與閩峰、白之源等茶企結對推行利益聯(lián)結模式,支持白之源茶企打造善源白古樹白茶科教基地、起鳳林生態(tài)茶園茶文旅觀光綜合體, 帶動周邊536戶茶農(nóng)、40戶脫貧戶增收致富。全村近8成人從事茶產(chǎn)業(yè),農(nóng)民60%以上的收入來自茶葉。參與茶是康、香港凱捷生態(tài)茶水飲料生產(chǎn)建設項目等“三茶”融合重點項目招引保障,助力東平高粱牽手武夷學院合作研發(fā)“白茶酒”等茶衍生產(chǎn)品,高位嫁接省級科特派廖紅教授指導7000余畝生態(tài)茶園建設,起鳳林生態(tài)茶園入選首批“南平市綠色生態(tài)茶園示范基地”。實現(xiàn)了從“生態(tài)顏值”到“生態(tài)價值”華麗轉身。

楠木林傳奇故事還在繼續(xù),黨建引領出鄉(xiāng)村振興的“鳳頭模式”……

本文原載于《走進“八閩旅游景區(qū)”·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