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5-04-08 10:52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方寶川



【國學經典導讀】

 

《周書》

 

 

《周書》是一部記載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順序的第十二部。《周書》雖以“周”題名,但實際上記述了上起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下迄北周靜帝大定元年(581),反映了西魏與北周兩朝共四十七年的歷史,尤詳于北周王朝的盛衰興亡,是后人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歷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書。該書始終貫徹唐初“以史為鑒”的宗旨,其敘事“繁簡得宜,文筆亦極簡勁”。

 

《周書》五十卷(一稱《北周書》),(唐)令狐德棻等纂修。

令狐德棻(583—666),宜州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出身于名門望族。祖父令狐整北周大將軍,父親令狐熙北周時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令狐德棻少有文名,才華出眾,博涉群典,。唐高祖時,任大丞相記室,后除起居舍人、又遷秘書丞、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太常卿弘文館、秦氣未平博涉文史崇文館學士等職,封彭陽縣公。曾向唐高祖建議,以朝廷之力廣泛收求天下之書,對獻書者予以重獎,對所收之書,令人以楷書繕寫。數年之間,群書略備。又以梁、陳、齊、周、隋五代,均無完整史書。其中梁、陳、齊,尚有一些文籍保存,而周、隋文籍散失尤為嚴重為由,奏請朝廷組織人員重修梁、陳、北齊、北周及隋朝正史。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十二月,正式下詔修前代魏、周、隋、梁、齊、陳六史,對各史編修人員作了分工。當時負責《周史》的是侍中陳叔達、秘書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儉等。但這次修史經歷數年,不就而罷。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再次下詔修前代史,由于《魏書》已有魏收魏澹二家,不再修《魏書》,遂由令狐德棻、岑文本修周史, 李百藥修齊史,魏徵孔穎達許敬宗修隋史,姚思廉修梁、陳史,魏徵與房玄齡總監諸史。令狐德棻除主周史外,“仍總知類會梁、陳、齊、隋諸史” 。(《舊唐書·令狐德棻傳》)所謂“總知類會”,即是負主編之責。可見,所修五史均有德棻參與。貞觀十年(636)正月,五史修成。貞觀十五年(641),詔修《五代史志》,令狐德棻又參加了修志。貞觀二十年(646),又詔修《晉書》,房玄齡特意奏請令狐德棻參與修撰。唐高宗永徽元年(650),令狐德棻升任《五代史志》監修,是書于高宗顯慶元年(656)修成。另外,李延壽撰成《南史》《北史》之后,亦先請令狐德棻審閱修訂。由此可見,令狐德棻參與過二十四史中的《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晉書》《南史》《北史》等八史的纂修工作,在中國古代史學史上絕無僅有,其貢獻最大的當為纂修《周書》。令狐德棻晚年編著尤勤,除上述八史及《五代史志》之外,還參與了《大唐禮儀》《太宗實錄》《高宗實錄》《藝文類聚》,著有《凌煙閣功臣故事》、《皇帝封禪儀》等。龍朔二年(662),令狐德棻以八十高齡致仕,仍加金紫光祿大夫。乾封元年(666)卒于家,年八十四,謚曰憲。

令狐德棻纂修《周書》之前,可供參考的史料主要有西魏史宮柳虬所寫《起居注》和隋代牛弘撰述的“周史”等。唐劉知幾《史通·雜說》篇云:“令孤(德棻)不能別求他述,用廣異聞,惟憑本書,承加潤色,遂使周氏一代之史,多非實錄。”《史通·正史》篇又曰:“宇文周史,大統年有秘書丞柳虬兼領著作,直辭正色,事有可稱。至隋開皇中,秘書監牛弘追撰《周紀》十有八篇,略敘紀綱,仍皆抵忤。”可見劉知幾所謂之“本書”當指柳虬和牛弘所撰的史書。但令狐德棻一生致力于修史,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杰出史學家,對于資料的搜集取舍,有其獨到之處。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之:“德棻旁征簡牘,意在摭實,故《元偉傳》后,于元氏戚屬,事跡湮沒者,猶考其名位,連綴附書。”

《周書》五十卷,包含: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無表志。是一部記載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順序的第十二部由于北周自公元557 年由宇文覺取代西魏而建立,到公元581 年外戚楊堅代周建隋,立國僅二十五年。但事實上宇文氏政權的歷史是從東、西魏分裂,宇文泰擁立西魏文帝(535)開始的。所以《周書》雖以“周”題名,但實際上是記載上起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下迄北周靜帝大定元年(581),反映了西魏與北周兩朝共四十七年的歷史,是后人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歷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書。《周書》的主要特點與價值在于:

首先,西魏與北周兩朝雖然僅有四十七年的歷史,但《周書》所載之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當時各地封建政權林立,北有東魏、北齊,南有梁、陳,其本紀于南北政權之變易銓次,條理分明,宇文泰、宇文邕二紀尤詳。《周書》“本紀”八卷,包括:“《文帝本紀》二卷、《閔帝本紀》一卷、《明帝本紀》—卷、《武帝本紀》二卷、《宣帝本紀》一卷、《靜帝本紀》一卷”。清人趙翼《陔余叢考·周書》稱贊說:“當后周時,寰宇瓜分,列國鼎沸,北則有東魏、高齊,南則有梁、陳,遷革廢興,歲更月異,《周書》本紀一一書之,使閱者一覽了然”。“列傳”四十二卷,包括:“《皇后列傳》一卷、《王公列傳》四卷、《諸臣列傳》三十一卷、《儒林列傳》一卷、〈孝義列傳〉一卷、《藝術列傳》一卷、《蕭詧列傳》一卷、《異域列傳》二卷”,所載頗稱完備。如昭明太子蕭統的第三子蕭詧在江陵稱帝三世,歷三十七年,史稱后梁。姚思廉的《梁書》不給他立傳,而《周書》卻為他立傳,并將其子孫和在梁、陳、隋史無傳的一些部將附于傳末,從而保存了有關后梁的一些重要史料,為《梁書》所不及。再如列傳中對人物的記載有所側重,并注意保存一些重要文獻資料。《王褒傳》載其《寄周弘讓書》,《庾信傳》載其《哀江南賦》。王、庚二人都以文才著稱,故特錄其文以見一斑,這和《宋書》、《魏書》廣泛輯錄蕪詞以充篇幅,頗不相同。又如《趙貴傳》等傳后總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可見周代授勛之典;《蘇綽傳》后錄六條詔書和《大誥》,可以見到周代創制之事;《文帝紀》、《蘇綽附蘇椿傳》、《韓褒傳》、《郭彥傳》、《韋瑱傳》等,記載了宇文泰所建立的府兵制的一些情況與特點。散在各傳中的有關鄉兵、莊田、奴婢、部曲、客女和征庸代役等記載,亦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價值。而《異域列傳》上下卷,則包含了高麗百濟蠻、獠、宕昌、鄧至、白蘭、氐、稽胡、庫莫奚、突厥?吐谷渾、高昌、鄯善、焉耆、龜茲、于闐、嚈噠粟特、安息、波斯等少數民族及周邊國家的傳記,對后人了解與研究南北朝時期的各少數民族以及中外交通史,亦十分有稗參鑒。

其次,《周書》體例頗為統一,文筆簡潔爽勁,反映出令狐德棻出色的史學才能,多為后人所贊許。如《王羆傳》記王羆守荊州時與將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寫得簡潔有力,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又如《韋孝寬傳》記韋孝寬守玉壁之戰,作者把他的機智、膽識和慷慨激昂的精神都寫得栩栩如生,讀來令人感奮。《宇文護傳》,記其母子相寄之書信,至今讀之,神情如在面前。因此,清人趙翼《陔余叢考·周書》贊譽《周書》曰:“《周書》敘事,繁簡得宜,文筆亦極簡勁,本令狐德棻所撰也。德棻在當時修史十八人中,最為先進,各史體例皆其所定。兼又總裁諸史,而《周書》乃其一手所成。”

第三,唐太宗經常闡述“以古為鏡”的思想。令狐德棻既負纂修前代史“總知類會”之責,勢必領會和貫徹“以史為鑒”的宗旨,在《周書》中的體現尤為全面而到位。《周書》中各個類傳的立意,都與“以史為鑒”緊密聯系起來。如《孝義列傳》,旨在樹立了一些愚忠愚孝的典型;《儒林傳序》則著重指出儒學的重大現實意義在于:“正君臣,明貴賤,美教化,移風俗”;《藝術傳》則把方技視為對于社會有廣博用處的技術手段,并且可以和仁義教化相輔相成。

當然,周書》中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點和不足。首先,對統治者的曲筆與虛美,有甚于南北朝的其它史書。人情佳傳之多,推崇門閥士族的傾向,在同時代所修的諸史中也是比較突出與明顯的。對李唐“二祖功業”,更是竭盡全力宣揚的。其次,書中敘事紀言,也往往過于文雅,華而失實,不能恰當反映北周當時的風氣,還有一些記事記年自相矛盾的地方。唐劉知幾在《史通》中就多有譏評《周書》的。如《史通·雜說》篇曰:“今俗所行周史,是今孤德菜等所撰,其書文而不實,雅而無檢,真跡甚寡,客氣尤云云。

《周書》無志無表,后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主要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一卷;清人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一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十卷、《北周六典》十卷等。

《周書》至宋亦多殘闕。宋嘉佑中校勘北朝三史,《魏書}較好,《北齊書》次之,《周書》最下。今本《周書》系由宋人林希王安國等根據《北史》《高氏小史》等書配補而成的。現存最早的版本是南宋翻刻、元明兩代補板的所謂“三朝本”。 明有汲古閣本,清有乾隆年間官刻的武英殿本等,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等比較通行。頗便讀者閱讀的有中華書局1971年的校點本(《二十四史》校點本之一),龔書鐸主編《白話精編二十四史·周書》(巴蜀書社 2012年1月版),亦可供選讀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