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01-18 16:49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方寶川

【國學經典導讀】

 

《南齊書》

 

《南齊書》是一部現存關于南朝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書,記述了上起南朝蕭齊建元元年(479),下訖中興二年(502),共二十三年的史事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順序的第七部,是研究南朝齊歷史所不可缺少的史籍,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二十四史”中,由前朝帝王子孫纂修前朝“國史”的僅此一家。該書資料翔實,文筆簡潔,敘事完備。其八“志”,尤為可取,頗稱精粹。

 

《南齊書》六十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五十九卷),(南朝梁)蕭子顯撰。

蕭子顯(489年-537年),字景陽。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孫,豫章文獻王蕭嶷第八子。蕭子顯幼時聰慧,深受蕭嶷的寵愛。齊明帝建武二年(495),封寧都縣侯。梁朝建立后,蕭子顯憑著他的才華、風度、談吐的出眾,受到梁武帝蕭衍的禮遇和信任。歷任太子中舍人國子祭酒侍中吏部尚書等職。后遷仁威將軍、吳興太守。蕭子顯博學能文,好飲酒、愛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扇子,一揮而己。謚曰“驕”。蕭子顯除了撰寫《南齊書》之外,還有《后漢書》、《晉史草》、《普通北伐記》、《貴儉傳》等著作,惜至今均已散佚。

南朝齊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最短促的一個朝代,只存在二十三年。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統治的地區西到現在的四川,北到淮河、漢水,同時與南齊對立的是割據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權。在南朝作為前朝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來撰寫前朝“國史”的,在“二十四史”中僅此一家。

南齊建立之初,即設有史官,纂修史書。建武二年(495),齊明帝詔檀超、江淹掌史職,命與王儉等商訂了“國史條例”(《南齊書·檀超傳》)。江淹以為:“史之所難,無出于志,故先著“十志”,以見其才。(唐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此外沈約著有《齊紀》,吳均著有《齊春秋》,王逸著有《齊典》,熊襄著有《齊典》。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遂私撰《齊春秋》。”(李延壽《南史·吳均傳》)。于是蕭子顯自告奮勇,。啟撰《齊史》,書成,表奏之,詔付秘閣。(《梁書·蕭子顯傳》)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準許。后蕭子顯自薦,“啟撰《齊史》,書成,表奏之,詔付秘閣。(唐姚思廉《梁書·蕭子顯傳》)

由于齊亡于梁,朝代更替,未經大的戰亂,原藏文獻史料,多未散佚。而蕭子顯是作為南齊的皇孫,在撰寫《南齊書》時,距齊亡很近,不但齊朝人物多數存在,即劉宋朝人物也還存在,他目睹齊朝一代歷史情況,知道齊的故實必多,因此《南齊書》所據的史料就頗為翔實。

《南齊書》全書原為六十卷。到了《舊唐書·經籍志》著錄這部書時,就只有五十九卷了。唐劉知幾《史通·序例》曾說過《南齊書》原有序錄,故后人以此推論《南齊書》佚失的一卷當是《自序》一卷。全書今存五十九卷,包含:本紀八卷,十一卷,列傳四十卷。記述了上起南朝蕭齊建元元年(479),下訖中興二年(502),共二十三年的史事,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順序的第七部。《南齊書》原名《齊書》,因鑒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到北曾鞏等將其改稱為《南齊書》。李百藥的《齊書》則改稱為《北齊書》。

《南齊書》在纂修的體例上,主要參考了當時史學家檀超、江淹、熊襄沈約、吳均等人所撰齊史的體例。在列傳中承襲班固《漢書》的“類敘法”,近效沈約《宋書》的帶敘法,故能立傳不多而人物備載,避免了人各一傳不勝其煩的弊病。《南齊書》類傳的名日大致與《宋書》相同,但略有改易。如:“良吏”改為“良政”,“隱逸”改為“高逸”,“恩幸”改為“幸臣”,“索虜”改為“魏虜”等等,且子自創了“文學”一傳。

《南齊書》的“本紀”包括:“《高帝紀》二卷、《武帝紀》一卷、《郁林王》一卷、《海陵王》一卷、《明帝紀》一卷、《東昏侯》一卷、《和帝紀》一卷”。“列傳” 包括:“《皇后傳》一卷、《王子傳》五卷、《宗室傳》—卷、《大臣傳》二十五卷、《文學傳》一卷、《良政傳》一卷、《高逸傳》一卷、《孝義傳》一卷、《幸臣傳》一卷、《魏虜等列傳》三卷”。該書是當代人記當代事之史書,且因有關南齊史的著作多已失傳,所以保留了許多豐富的原始史料,成了研究南齊史事所不可或缺的珍貴史籍。例如:列傳第三十三《祖沖之傳》,頗為詳細地敘述了偉大科學家祖沖之創造指南車、千里船、水碓磨的過程和機械特點,又在傳中全文引用祖沖之的《上大明歷表》,詳細向世人介紹了《大明歷》的指導思想和《大明歷》的具體特點,為后人研究古代科技史,尤其要南齊一代科學文化方面的成就,保留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南齊書》文筆簡潔,敘事完備。有些“紀傳”的撰寫,也凸顯了蕭子顯在史學才華。書中各志及類傳,除少數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內容,提示寫作主旨。品評歷史人物,往往都不直接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前后史事的對比來揭示人物的內在德行。清人趙翼《廿二史劄記》評價《南齊書》說:“此數傳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議,而其人品自見,亦良史也。”

《南齊書》“志”分為:“《禮》、《樂》、《天文》、《州郡》、《百官》、《輿服》、《祥瑞》、《五行》”等八志,其中有的上承劉宋,有的起于蕭齊立國,斷限比較明顯,頗稱精粹。據《南齊書》卷五十二《檀超傳》記載:建元二年(480),檀超與江淹掌史職,上表立條例,凡:“律歷、禮樂、天文、五行、郊祀、刑法、藝文、朝會、輿服、州郡”十志。后檀超修史未就而卒,由江淹繼續撰述。蕭子顯所撰《南齊書》將“禮樂”分開,少了“律歷”、“郊祀”、“刑法”、“藝文”、“朝會”,另立“百官”與“祥瑞”二志。可見《南齊書》的“八志”,主要還是依照沈約《宋書》之舊規。《南齊書》的“八志”中保存了一些十分珍貴的史料,例如:《州郡志》,對于研究南朝僑郡移動問題,有著重要參考價值;而《百官志》最為簡明,后人讀南北朝史者,多因當時官職之繁雜而難適,大可從《南齊書·百官志》中得其概略。

當然,《南齊書》也有著不少明顯的缺憾與不足。

首先,由于蕭子顯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之孫,在梁代撰寫南齊史書,不免受到各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以致書中對南齊政權多所曲筆,未能一一據事直書。例如:他在《高帝紀》中,對蕭道成篡奪帝位百般回護,只說宋順帝遜位。蕭子顯還給他的父親豫章王蕭嶷單立一傳,竭力頌揚,一改《史記》、《漢書》以來修史的優良傳統,把史書變成給私家服務的工具。他寫齊、梁之際的歷史,則用很多篇幅揭露齊主惡跡,以襯托蕭衍代齊的合理。

其次,南北朝的齊梁之際,佛教非常興盛。蕭子顯為了迎合梁武帝崇佛的統治需要,在《南齊書》中極力鼓吹佛法的力量,用了不少的篇幅來對佛教的傳播與影響,作不遺余力的宣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曾對此評曰:“梁武崇尚釋氏,故子顯於《高帝紀》卷一引太乙九宮占,《祥瑞志》附會緯書,《高逸傳》論推闡禪理。蓋牽於時尚,未能厘正。”雖然如此,也不能否認《南齊書》在客觀上對佛教傳入中國以及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融合的情況,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記載,為后人研究南北朝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提供了較高的史料參考價值。

《南齊書》以宋蜀大字本為最早,明有南監本與北監本、汲古閣本,清有乾隆年間官刻的武英殿本、金陵書局本等,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等比較通行。頗便讀者閱讀的有中華書局1974年的校點本(《二十四史》校點本之一),龔書鐸主編《白話精編二十四史·南齊書》(巴蜀書社 2012年1月版),亦可供選讀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