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3-12-21 15:43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方寶川

【國學經典導讀】


 《后漢書》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一百九十六史事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順序的第三部,是研究東漢歷史最為重要的史料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該書進一步完善了斷代紀傳史書的體裁,大都為后來紀傳體史書所仿效,是中國史學史上的一部名著。全書言簡意賅,敘事周詳,論贊縱放,特尊獨行,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后漢書》九十卷,(南朝宋)范曄著;今本一百二十卷中的“志三十卷”, (晉)司馬彪撰,(南朝梁)劉昭注。

范曄(398—445),字蔚宗,順陽(今湖北光化)人。范氏世代為官,其祖范寧為豫章太守,父范泰為車騎將軍。沈約《宋書》卷三十九《范曄傳》稱其:“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范曄歷任參軍、秘書丞、新蔡太守、尚書吏部郎、宣城太守、鎮軍長史、下邳太守等職,終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參與國家機要。后因被告發參與孔熙先等密謀擁立宋文帝的弟弟彭城王劉義康為帝案,以謀反罪入獄處死。

據《宋書·范曄傳》稱:“元嘉九年冬(432),彭城太妃薨,將葬……曄與司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因此而觸怒了彭城王劉義康,遂由尚書吏部郎貶為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編纂東漢的歷史,自漢明帝時即命班固等人開始。漢章帝以后,集名儒著作東觀,編著國史,便成定例。但是,直到曹魏初年,這部官修的東漢國史——《東觀漢記》始終沒有完成,僅是資料長編而已。據清王先謙《后漢書集解述略》記載:在班固以后,范曄以前,編著東漢這一歷史時期的史書,就有:班固、盧植等《東觀漢記》、謝承《后漢書》、薛瑩《后漢書》、司馬彪《續漢書》、華嶠《后漢書》、謝沈《后漢書》、張瑩《后漢南記》、袁山松《后漢書》、袁宏《后漢記》、張璠《后漢記》、袁曄《獻帝春秋》、劉芳《漢靈、獻二帝紀》、樂資《山陽公載記》、王粲《漢末英雄記》、侯瑾《漢皇德記》與《漢獻帝起居注》、劉義慶《后漢書》、孔衍《后漢尚書》與《后漢春秋》、張溫《后漢尚書》等18家20種。其編纂的體裁含有:紀傳、編年、實錄、載記、雜記的等等。

范曄認為:“既造《后漢》,轉得統緒。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后贊于理近無所得,惟志可推耳。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宋書·范曄傳》)于是,他以《東觀漢記》為底本,“又廣集學徒,窮覽舊籍,刪繁補略,取資實宏。”(王先謙《后漢書集解述略》)范曄原計劃作“十紀、十志、八十列傳”,惟“十志”未竟而被殺。范曄死后,未完的“十志”殘稿又遭散佚,流傳下來的僅有本紀十卷,列傳八十卷,實為憾事。到了南朝梁時,劉昭為《后漢書》作注,把晉人司馬彪的《續漢書》里八志三十卷,補注到范書里面,使范曄的《后漢書》補為完本。

司馬彪,字紹統,祖籍溫(今河南溫縣)。年少篤學,博覽群籍。曾任秘書丞、散騎侍郎等職。《晉書》卷八十二《司馬彪傳》載:”漢氏中興,訖于建安,忠臣義士亦以昭著,而時無良史,記述煩雜,譙周雖已刪除,然猶未盡,安順以下,亡缺者多。彪乃討論眾書,綴其所聞,起于世祖,終于孝獻,編年二百,錄世十二,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為紀志傳,凡八十篇,號曰《續漢書》。”由此可知司馬彪當初所撰并非僅志三十卷。由于司馬彪原書名《續漢書》,且早巳失傳,因劉昭補注,才得以保存了“八志”,其“八志”也被稱之為《續漢書志》。直到北宋乾興元年(1022),孫奭將范曄的《后漢書》與司馬彪的“八志”合刊一書,遂成了今本的《后漢書》。

今本《后漢書》由“帝后紀十卷、列傳八十卷、志三十卷”組成,凡一百二十卷;亦有將部分長卷析為上、下卷的,則著錄為一百三十卷。全書上起新莽滅亡(23),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記載了東漢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史事,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順序的第三部,是研究東漢歷史最為重要的史料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后漢書》的編撰體例基本是上承《漢書》,為斷代紀傳體史書,然又有所變化。《后漢書》僅有“本紀”、“列傳”與“志”,沒有“表”。“本紀”十卷,包含:“《光武帝紀》、《顯宗孝明帝紀》、《肅宗孝章帝紀》、《孝和、孝殤帝紀》、《孝安帝紀》、《孝順、孝沖、孝質帝紀》、《孝桓帝紀》、《孝靈帝紀》、《孝獻帝紀》以及《皇后紀》”等。“列傳” 八十卷, 包含:“《劉玄、公孫述等列傳》三卷、《宗室王侯列傳》一卷、《李通、呂布等列傳》六十一卷、《循吏列傳》一卷、《酷吏列傳》一卷、《宦者列傳》一卷、《儒林列傳》一卷、《文苑列傳》一卷、《獨行列傳》一卷、《方術列傳》一卷、《逸民列傳》一卷、《列女列傳》一卷、《東夷等列傳》六卷”。司馬彪的“八志”中,則僅有《律歷志》三卷、《禮儀志》三卷、《祭祀志》三卷、《天文志》三卷、《五行志》六卷、《郡國志》五卷、《百官志》五卷、《輿服志》二卷,而缺少十分重要的“《食貨》、《藝文》、《河渠》”等志。盡管如此,《后漢書》還是有其自身的特點與優點。

首先,在列傳的人物記述方面,不嚴格按照時代先后順序,多以類相從。且創立了《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列女》等7種列傳。其中:《黨錮列傳》立傳21人,極力表彰張儉,范滂、李膺等人,傳情記事,一氣呵成,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集中描寫了東漢末年士人中互相標榜、攻訐時政的所謂“肄直之風”。《宦者列傳》則專記宦官專權。此兩類傳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東漢當時官僚集團內部矛盾與爭斗的特質。《文苑列傳》則專為文學之士立傳,載其生平與著述。《獨行列傳》雜記操行俱絕,中世偏行的一介之夫。《方術列傳》雖載讖緯迷信、神仙怪異諸事,亦記科技人物的活動,如許揚以治水便民,華佗以醫著名等等,均旨在歌頌他們的發明創造功績,彌足珍貴。《列女列傳》是記述才行尤高秀女子的嘉言懿行,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意識形態下,亦顯難得。這些列傳門類的增設,不僅使東漢近二百年間的歷史特征得到比較全面的反映,也進一步開拓了紀傳體史書記敘史事的范圍。因此,除《黨錮列傳》外,其余六個列傳門類,大都為后來紀傳體史書所仿效。

其次,《后漢書》中的東夷、南蠻、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列傳,比較詳細地記述了后漢與周邊及內地各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東漢政權對諸此民族問題的看法,認為魏晉以后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內侵,當是由于東漢政權未能正確處理民族問題所釀成的結果。諸此,皆為后代研究東漢民族狀況以及對外關系的重要歷史資料。

第三,范曄于《后漢書》各卷多數有論或序,其所議論與評說,往往亦有獨創之見。如《宦官列傳·序》,論及東漢“釁起宦夫”的原因及其“閹尹傾國”的過程,《黨錮列傳·序》,表彰太學生,剛毅正直,不畏豪強。《西域傳·論》,批評佛教“好大不經,奇譎無已”。《賈逵傳·論》,譏評東漢帝王論學,重讖而不重經等等。因此,讀《后漢書》、尤其是其論、序部分,往往會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為之一振的感受。全書文筆流暢,言簡意賅,敘事周詳,結構嚴謹,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范曄對自己所撰的《后漢書》深為自負,自稱:

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贊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無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此書行,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唐劉知幾評價《后漢書》曰:“范曄之刪《后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注》)宋人陳振孫稱其:“范氏刪取《東觀漢記》以下諸家之書,以為一家之作。(《直齋書錄解題》);清人邵晉涵亦贊之云:“東漢尚氣節,此書創為《獨行》、《黨錮》、《逸民》三傳,表彰幽隱,搜羅殆盡。”又說:“所增《文苑》、《列女》諸傳,諸史相沿,莫能刊削。”(《南江書錄》)清人王鳴盛更認為:“范書貴義德,抑勢利,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褒黨錮則推崇李、杜,宰相無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特尊獨行。立言若是,其人可知”。(《十七史商榷》)

《后漢書》問世后,由于其自身的優點與特點,博得了比較一致的好評。因此,同時代其他各家記載東漢歷史的史書逐漸湮沒。唐初即以《后漢書》和《史記》、《漢書》合稱“三史”、后來又加上《三國志》,被合謄為“二十四史”中“四史”。

當然,今本《后漢書》中原著的“十志”殘稿已佚,而劉昭補入的司馬彪《續漢書》“八志”,又缺少十分重要的《食貨志》與《藝文志》,此對了解東漢王朝的經濟文化概況,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另外,范曄對黃巾等農民起義的根本態度,完全體現了封建史家的“忠義”思想,沒能繼承司馬遷對待陳勝、吳廣的史載傳統。《后漢書》頻頻宣揚讖緯神學,也對后代史學也發生了不良影響。其《方術列傳》,在記載科技人物的活動的同時,反復宣揚術士推步、預言等神奇靈驗,則是最明顯的糟粕。

《后漢書》的通行注本,范曄所撰的紀傳部分是唐高宗的兒子章懷太子李賢所注,而司馬彪所撰“八志”則為梁代劉昭所注。據清人錢大聽《十駕齋養新錄》卷六記載:“劉昭注補后漢志三十卷,本自單行,與章懷太子所注范史九十卷各別。其并于范史,實始于宋乾興元年(1022),蓋因孫奭之請”。由此可見,范曄所撰的紀傳部分和司馬彪所撰“八志”合并一起,當始于宋代,這便是今本《后漢書》的來歷。清代學者對《后漢書》曾做過許多的補“表”與補“志”等工作,其中以惠棟的《后漢書補注》二十四卷為較詳,后王先謙又在惠棟《后漢書補注》的基礎加以增補,作《后漢書集解》一百二十卷,史料最為豐富,足資參鑒。

現存《后漢書》版本,以宋紹興年間刊本為最早。清有乾隆年間官刻的武英殿本、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等比較通行。目前頗便讀者閱讀的主要有中華書局的校點本(《二十四史》校點本之一),束世征編注的《后漢書選》(中華書局2009年版)、龔書鐸主編《白話精編二十四史·后漢書》(巴蜀書社 2012年1月版)等,亦可供選讀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