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3-08-22 10:03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歐明俊 崔霞

【國學經典導讀】

 

《蘇東坡集》導讀

歐明俊  崔霞

 

《蘇東坡集》是蘇軾(號東坡居士)著作的全集,又名《蘇文忠公全集》。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并稱“歐蘇”,并和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詩與黃庭堅齊名,并稱“蘇黃”,開有宋一代風氣;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一派詞人代表。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曠世奇才,文、賦、詩、詞、書、畫等,眾體皆擅,影響甚巨,在文學史及文化史上占據極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 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進士,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在制科考試中拔得頭籌,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年間,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為官。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于湖州任上遭人陷害入獄,即“烏臺詩案”,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遂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蘇軾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還朝任禮部郎中,歷任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因不贊成盡廢新法之舉,為新、舊兩黨所不容,出知杭州。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被召回朝。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蘇軾以“譏刺先朝”的罪名,先后貶惠州、儋州(今屬海南)?;兆谠辏ü?101年)大赦,蘇軾未及歸朝便病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歲,謚號文忠。蘇軾一生,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隨政局頻變而大起大落,仕途坎坷。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從小就“奮厲有當世志”(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具輔君治國、經邦濟世的政治理想,入仕后為國為民,殫精竭慮,政績突出。他曾在進策、奏議等文章里,提出過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治國主張。

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術大師和大文豪,他才華超眾,成就斐然。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并稱“歐蘇”,并和父蘇洵、弟蘇轍同屬“唐宋八大家”;賦亦別具一格;詩與黃庭堅齊名,并稱“蘇黃”,開有宋一代風氣;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一派詞人代表。他極擅行楷,書法獨樹一幟,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繪畫亦有佳作傳世,其畫論、書論也時有卓見。他還深諳園林藝術,精于鑒賞金石。蘇軾涉獵之廣,成就之高,舉世罕見。作為北宋文壇的一代盟主,蘇軾以自己精辟宏闊的文學理論和優秀杰出的創作實踐,切實地改革了宋代文風、詩風、詞風,引領了有宋一代文學風尚。

蘇軾一生著述豐富,《四庫全書》收錄或存目其著作凡10種,包括《東坡易傳》、《書傳》、《東坡志林》、《東坡全集》、《東坡詩集注》、《蘇詩補注》、《東坡詞》等。《蘇東坡集》系統全面地收錄了他的詩、文、詞及其他著作,不僅數量多,內容豐富,而且眾體皆備,散文多達4800多篇,詩2700多首,詞有340多首。時人及后人對蘇軾評價極高,王十朋稱“東坡先生之英才絕識,卓冠一世?!保ā栋偌易|坡先生詩序》)趙翼認為:“昌黎之后,放翁之前,東坡自成一家,不可方物?!保ā懂T北詩話》卷五)金代王若虛《文辨》全面稱道蘇軾:“東坡之文,具萬變而一以貫之者也:為四六而無俳諧偶麗之弊;為小詞而無脂粉纖艷之失;楚辭,則略依仿其步驟而不以奪機杼為工;禪語,則姑為談笑之資而不以窮葛藤為勝。此其所以獨兼眾作,莫可端倪。而世或謂四六不精于汪藻,小詞不工于少游,禪語、楚辭不深于魯直,豈知東坡也哉!”(《滹南王先生文集》卷三十六)此等贊譽,可謂的評。

北宋學術史上,有“蜀學之盛,冠天下而垂無窮”之說。作為蜀學的領袖,蘇軾以儒為宗,兼融釋道,遍采諸子,寫下很多著述,如《東坡易傳》、《書傳》、《論語說》及《廣成子解》等,從中可見他對儒、道哲學有深刻獨特見解?!墩y論》、《易論》、《揚雄論》等文,其他一些記、序、尺牘、題跋等作品中,也蘊含著他對政治歷史、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蘇軾于疑經疑古的同時,又主張要有尊重原典的審慎態度,闕如存疑的理性精神,這些思想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蘇軾在史學領域亦頗有建樹,雖未著意著史,但他留有大量史論、史評,是一位優秀的史學家。他曾遍讀《尚書》、《左傳》等史籍,對先秦至北宋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獨到評論。他具備卓越的史識和深邃的洞察力,獨立思考,論史不囿成說,強調尊重歷史,主張寓道德于事功,其史學思想為南宋浙東學派的史學所吸收。

蘇軾繼歐陽修之后成為北宋文壇領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積極推進者。其文學思想豐富而深刻,雖然沒有專門的文論著作傳世,但他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導意義的文學主張,這些主張散見于部分詩、文中。蘇軾的文學觀與韓愈、歐陽修一脈相承又有所發展,他主張文、道并重,反對言之無物、高談闊論式的文章,要求作家“有為而作”,強調“言必中當世之過”(《鳧繹先生詩集序》)。認為文章內容應充實,反對“多空文而少實用”的“儒者之病”(《答王庠書》)。在“致道”的過程中,蘇軾強調實踐,《日喻》一文即論述了實踐的重要性。同時,他認為文章應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力,主張道、藝并重,“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不形于手”(《書李伯時山莊圖后》)。想要準確表達“道”,達到內外一致、心手相應的境界,就必須提高自身“藝”的修養。針對之前詩文革新運動中“重道輕文”傾向,蘇軾明確提出“辭達”觀,反對作文只求通達、不重文采的片面認識。在《答謝民師書》中,他提出“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他反對堆砌詞藻、故弄玄虛的文風,主張“務令文字華實相副,期于適用”(《與元老侄孫》)。他追求豪放自如、清新自然、平易流暢的文風,在《上梅龍圖書》中,倡導“罷去浮巧輕媚、叢錯采繡之文”,主張“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后》)。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認為作文應“隨物賦形”(《自評文》),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這些見解都是蘇軾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總結出來的真知灼見。

蘇軾很多論詩的文字散見于記、敘、跋、尺牘等作品中。如《書柳子厚漁翁詩》中提出詩以奇趣為宗,作詩應獨創新意,不能拾人牙慧。詩應“發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書黃子思詩集后》),追求清幽淡遠之境。在《評韓柳詩》中,認為詩應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這些觀點別出眼目,見解精辟,為一般詩論所不及。而“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保ā俄n干馬》)“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等有關形似和神似的觀點,不僅是畫論,也是其文論。蘇軾有自覺的詞學觀,他推尊詞體,提出詞“自是一家”說,主張以詩為詞,擴大詞的抒情功能,轉變詞風,提高詞的藝術品位和文學地位。他在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兩方面均建樹頗多,有力地推動著詩文革新運動向前發展。

蘇軾散文眾體兼備,各具特色。凡論、策、序、說、記、傳、碑銘、墓志、行狀、祭文、奏議、尺牘、題跋等,無不擅長。他的政論、史論散文多針對現實而發,談古說今,立論精辟,文從字順,條理清晰,氣勢雄健,而且常巧取譬喻,別出心裁,新見迭現。如《上神宗皇帝書》、《思治論》等論政治,分析矛盾,針砭時弊,鞭辟入里,筆鋒銳利,顯示出作為政治家、思想家的見識和素養;《留侯論》、《賈誼論》等論人物,廣征博引,善于騰挪,收縱變化,翻新出奇,體現出對《孟子》和《戰國策》等的繼承。記、傳等敘事寫景類文章,善于突破傳統框架,文思開闊,不拘一格,筆墨簡省而形象生動,又能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行文迂回往復,章法結構靈活多變。如《喜雨亭記》、《書臨皋亭》、《石鐘山記》等記文,抒發襟懷,坦露真情,刻畫入微,超然灑脫,既具情趣,又發人深思,較政論、史論文更顯文學價值。蘇軾文風承繼韓愈和歐陽修,同時又能不為其所囿,大膽突破,融技巧于自然之中,使文章呈現出“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特色。其文風格多樣,或平易流暢、婉轉自如,或縱橫恣肆、氣勢奔放,各盡其妙。他繼承了歐陽修“變峭厲為平暢”的風格,在條達疏暢之外力求搖曳多姿,流轉奇逸,為散文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蘇軾筆記體散文《東坡志林》和《仇池筆記》,題材廣泛,無所不談,隨手點染,涉筆成趣。篇幅長短不一,錯落間雜,有時雖只寥寥數語,卻意味深雋,性靈俱見。如《記承天寺夜游》,僅八十四字,如敘家常,卻令人回味,被人譽為神品。蘇軾自評隨筆 “自然超妙”(《得月樓古文緒論》引),確非虛語。蘇軾隨筆小品堪與其“高文大冊”相媲美,是宋代文苑的一枝奇葩。蘇軾的駢文(四六文)也寫得靈活自如,搖曳流動。尤其在立意謀篇和屬辭比事上更匠心獨運,警策精切,極富感染力。

蘇軾賦繼承發展了歐陽修的散文賦,情文并茂,氣韻充沛,靈活自如,兼具詩、文之長。他有賦20余篇,皆為精品,尤其是寫于黃州的前、后《赤壁賦》堪稱宋代散文賦之雙璧。蘇軾用詩化的文字繪景抒情,筆下的清風、明月、江水、赤壁,無不極富詩情畫意,賦中駢散結合,排宕飛動,于整飭中見波瀾。二賦寫奇景,書逸懷,蘊妙理,既顯漢賦鋪張揚厲之格局,又具古文飄灑流走之態勢,更有詩化的情韻意境。賦文“瀟灑神奇,出塵絕俗”(謝枋得《文章軌范》卷七)、“一洗萬古”(唐庚《唐子西文錄》),臻于化境。

蘇軾一生于詩用力最勤,筆耕不輟。《蘇東坡集》中,《前集》有詩19卷,《后集》有詩8卷,《續集》有古詩1卷、律詩1卷、和陶詩1卷,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其詩博采眾長,融通創新,自成一體。他有很多政治諷喻詩,揭露社會矛盾和政治弊端,關心民生疾苦,如《送黃師是赴兩浙憲》、《吳中田婦嘆》、《山村五絕》等,或寫農村凋敝、百姓困苦,或諷刺青苗法、鹽法等弊端,體現出深刻的批判意識和憂國憂民之情。蘇軾有大量寫景、記游、遣懷詩,如《飲湖上初晴后雨》、《題西林壁》、《和子由澠池懷舊》等,或清新明凈,或飄逸灑脫,或瑰奇壯麗,或豪縱淋漓,多角度地表現出作者的個性胸襟和風神氣度。蘇軾詩古、近體皆擅,尤長于融理趣于各題材中,或表達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探索和思考,或寄寓自己獨到的審美情趣、藝術見解和體驗。他還以文為詩,在學習歐陽修等人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靈性,創新變化,立意高遠,構思精巧,意象生動,筆勢流暢,語言清新自然,鮮活靈動,不落俗套。其詩風格以清雄曠放、自如瀟灑為主,又兼具多種姿態,劉克莊《后村詩話》評曰:“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笨傊?,蘇軾以其超凡脫俗的才力和非同一般的胸襟氣魄,開拓和提高了宋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賦予了宋詩新的生命活力。

蘇軾在詞史上有特殊地位。他大大開拓了詞的題材、意境、風格與表現手法,使之成為與詩、文一樣具有豐富表達功能的獨立文學體裁。蘇軾詞題材廣泛,“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舉凡男女之情、羈旅之愁、山川景色、悼亡贈友、詠史游仙、懷古感舊等詩歌題材,均可寫入詞中,且風格各異。其悼亡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細膩纏綿,《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哀怨輕柔,《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幽深清絕,《念奴嬌?赤壁懷古》雄健灑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清曠飄逸,《江城子?密州出獵》豪邁奔放,這些詞都已成為文學史上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蘇軾以豪放俊爽的詞風出現于纖巧輕靡之風盛行的詞壇上,“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胡寅《題酒邊詞》)。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詞至蘇軾,“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劉辰翁《辛稼軒詞序》稱“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評論精當。蘇軾詞柔美、陽剛并立,婉約詞量多質佳,豪放詞的創作意義更大。蘇軾對詞的革新是全面的,他沖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界限,開創“豪放”一派,其詞學觀念令人耳目一新,對后世影響深遠。

蘇軾才華橫溢,一生著述豐富,佳作紛呈,其文集雖曾被宋徽宗下詔禁毀,但自宋而始,收集、整理、編輯、注釋、刊刻、印行其作品的,仍代不乏人。歷代蘇軾文集刻本叢雜,作品數量、分類等各有不同,且編法不一,宋以后流布于世的編纂或注評版本不下數十種,各種評注本、整理本卷帙浩繁。《蘇東坡集》是蘇軾著作的全集,又名《蘇文忠公全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重版的《蘇東坡集》凡110卷,《前集》40卷,《后集》20卷,《續集》12卷,《奏議集》15卷,《外制集》3卷,《內制集》10卷,《應詔集》10卷。該集另有王云五主編《萬有文庫》本。蘇軾作品合集刻本繁多,但多翻刻舊槧,此本做了較全面的整理和???,材料翔實,體例嚴謹,編次審慎,是一部匯集蘇軾作品的巨著,學術價值極高。1982年和1986年,中華書局先后出版了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蘇軾文集》,《蘇軾詩集》以清代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校以他本他注以及金石碑帖、近人??庇浀?,共50卷,在??焙洼嬝矫娉删皖H豐?!短K軾文集》以明茅維刊本《蘇文忠公全集》為底本,主要成就仍在???、輯佚方面,尤其是其書后所附《蘇軾佚文匯編》極具參考價值。蘇軾詞集常見的有朱祖謀編年本《東坡樂府》三卷、龍榆生《東坡樂府箋》本。2010年,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的《蘇軾全集校注》(全書二十本)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集以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蘇軾文集》及龍榆生所撰《東坡樂府箋》三個善本為基礎,補前闕如,用力于詩文輯佚、底本校正、本事探究、注文增益、編年考訂、集評等方面,多有創獲,是第一部匯總蘇軾所有文學作品的全集校注本,收羅廣備,編訂縝密,考校精審,集評允當,箋釋準確,是迄今為止收錄蘇軾詩、文、詞、賦最多且質量最高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