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有證,家家當股東
——閩侯縣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紀實
曾小榕
序 曲
春雨瀟瀟,如煙如絲。山嶺上的翠綠在霧雨中愈顯淡遠、迷蒙。在水墨般綠意浸潤的山腳下,一幢兩層高的新坡村村委會辦公樓安靜矗立。樓上的會議室里不時傳出歡樂的說笑聲,一片生機祥和。
微雨中,一位中年男子從路上匆匆而來,一臉含笑。他健步跨上臺階,走進樓上的會議室,與迎上來的新坡村村委會主任江愛盛兩手緊緊相握。在會議室里,聚集著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和部分鄉親。一一親切寒暄后,中年男子在“農村土地(耕地)承包合同”上簽下三個字“江愛權”。
江愛權,土生土長的新坡村人,剛剛從務工的上海趕回村里。今天,像江愛權一樣,在“農村土地(耕地)承包合同”簽字的新坡村村民共有110位。
歷經一年零六個月艱苦努力,新坡村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果。這是新坡村發展史中值得大書的一件大事喜事。這一天,是2016年3月21日。一個春雨綿綿、春暖花開的日子。
閩侯縣:牽一發而動全身
新坡村,一個有山有水的村莊,位于閩侯縣白沙鎮。穿村而過的溪流,孕育了肥沃土地;蜿蜒的山嶺,滋養了林木郁郁蔥蔥?,F如今這里生活著兩百多戶九百多位村民,像祖輩一樣,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春耕夏種秋收。
2015年5月6日,農業部、中央農辦、國家林業局批復《福建省閩侯縣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閩侯縣成為福建省唯一、全國29個縣(市、區)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單位之一。白沙鎮的新坡村、甘蔗街道的曇石村等六個鄉鎮(街道)的19個村被閩侯縣列為試點村。
“閩侯縣的試點工作主要有兩項。一是對集體所有的經營性資產進行股份合作改革,重點是明晰集體產權歸屬,資產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二是對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進行股份合作改革,重點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遍}侯縣農業局經管站站長程金全告訴筆者。
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關乎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牽一發動全身。閩侯縣上下沒有半點馬虎。
2015年6月23日,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改革試點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內含成員界定組、資產核資組、權能改革組、信訪處理組、宣傳報道組。
2015年9月1日,在歷經多次縣委、縣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后,出臺《福建省閩侯縣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項目實施意見》。
2015年9月27日始,相繼下發《關于搞好村級集體組織清產核資工作的意見》、《關于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指導意見》、《關于閩侯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責任清單》等六個規范性文件。與此同時,還編發改革試點工作手冊、政策問答宣傳冊、有關法律法規解答手冊、致農民朋友一封信等宣傳材料35萬本。
閩侯電視臺滾動播放權能改革相關政策,《閩侯鄉音》報編發權能改革???/span>“遇見閩侯”官方微信平臺發布權能改革專版,形成權能改革工作的濃厚氛圍。
“走出去”,參加農業部組織的北京、廈門等地專項培訓;赴農村權能改革試點工作開展得好的天津、浙江德清縣、廣東佛山南海區等地區考察學習。“請進來”,請福建省農業廳、福州市農業局的專家授課指導;請從事農村權能改革法律服務有經驗的北京大成(廈門)律師事務所講授相關法律知識。
一場場動員會、部署會、培訓會、協調會、推進會、調研會緊鑼密鼓地展開……
各試點鄉鎮(街道)村也相應成立工作機構,制定出各種措施并迅速落實。一場有聲有色的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工作在閩侯大地上展開。
“簡單地說,本次改革涉及資源性的資產主要是土地,也就是在1998年農村耕地二輪家庭承包基礎上,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登記頒證。新坡村要做的就是這項工作的試點”。白沙鎮鎮長劉鐘這樣對筆者說明。
新坡村:有地有證,就吃了定心丸
2016年11月20日,筆者走訪了新坡村。
“大爺好”,在村口我遇到一位老人,提著一籃子紅薯,肩上扛把鋤頭,精神矍鑠。
“姑娘好”,對著陌生的我,大爺一臉樸實笑答。
“您這是剛下完地吧?”“自家種的番薯,挖點,家里人喜歡吃?!?/span>
“今年多大年紀了?”
“六十三歲啰?!?/span>
“您知道村里正搞承包耕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嗎?”遇到第一個村民,我就挺想知道村民對試點改革工作的知曉率。
“知道!知道!全村人都知道?!崩先嘶卮鸷唵慰旖?。
“您認為這項改革好不好?”
“好!有地有證,就有自己產權,就可以放心使用?!崩先搜诓蛔刃牡母吲d。
一邊走一邊聊。老人叫江義國,祖祖輩輩生活在新坡村,始終都堅定支持村里這次改革試點工作。談起江義國老人,村主任江愛盛充滿敬意。
我們來到新坡村村委會。樓前,一棵百年大榕樹綠蔭覆蓋,圍繞著大樹,一塊塊展板依次排開。改革試點的各種工作、各個流程和工作進展一目了然。在村委會一樓的墻上,也掛滿改革試點的各種信息。在二樓會議室,一條紅色橫幅大標語“閩侯縣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培訓會”,引人注目;在四周墻上,掛著工作小組名單、議事會成員名單、登記員名單、土地確權工作流程圖、經濟組織成員界定工作流程圖、航拍測量圖……即使是外行人,通過這些信息也能清楚地明白此次改革試點工作的方方面面。
對于村里改革試點工作,江愛盛侃侃而談: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主要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是調查摸底,制作農戶承包地基本情況信息表;第二步是權屬調查,利用航攝影像圖,采用圖上指界、實地指界,查清承包地塊面積、四至、空間位置、權屬;第三步是審核公示,無異議后,逐戶簽訂承包合同;第四步是逐級上報審批,頒發統一印制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新坡村就是按照這樣的規范,一步一個腳印開展工作。
“本次改革試點最難的工作是土地確權,原先的二輪承包地存在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發證不到位、檔案不全等問題?,F在隨著土地價值的不斷提升,農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維權意識更強了?!币煌咴L新坡村的白沙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林升典接過話語。
新坡村改革試點工作,并非一帆風順。村民江愛談是個例子。
江愛談家在村里一條小路旁的斜坡上,一棟兩層的舊式普通農房。筆者沿著土坡而上,遠遠望見我們的江愛談就快步迎向我們。“我叫江愛談,‘談’是談話的‘談’,因為小時候愛說話,父親就給取了這名字。今年67歲了。”還沒等我們開口,老人就一口氣把自己介紹完了。老人身體硬朗,張嘴就笑,說話快人快語。
搬張小木凳,筆者與江愛談就坐在屋檐下聊開了。江愛談說,他是全村倒數第二個簽上合同的村民。原來,他在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時,是新坡村第四生產隊隊長。當承包工作接近尾聲時,村里又下撥十畝水田,其中三畝是半山地。這三畝半山地無法種水稻且常被野豬踐踏,卻也要按正常農業稅交稅,村民誰都不愿承包。最后經過江愛談奔東家走西家的工作,硬是拉了六戶村民承包這十畝地,并由六戶自行組織簽了書面承包合約。其中江愛談承包兩畝。本次改革試點伊始,曾經是第四生產隊的村民們要求收回這十畝地。矛盾由此引發。“我耕種18年的地為什么不能給確權?”江愛談想不明白。而村民們認為這是給整個第四生產隊的地,要有正式規范合同為依據。于是只要江愛談在這兩畝地里耕種,村民們就阻擾,拔掉種植的菜苗。雙方的拉扯、打架、抨擊時常發生,甚至還叫來“110”平息風波。這事新坡村人都知道。對此,新坡村黨支部書記江愛議不厭其煩,每天到江愛談家做深入細致思想工作,講政策,講大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江愛談同意把有歧義的部分土地暫時擱置一邊。
“確權登記頒證,這項改革我是很贊成的。因為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起身離開老人家的時候,江愛談對筆者說出心里話。
是??!千百年來,土地一直都是中國農民的根。有根在,農民的心就安。大散文家秦牧就在名篇《土地》中,酣暢淋漓謳歌腳下的土地,深情呼喚“讓我們捧起一把泥土來仔細端詳吧!這是我們的土地呵!”
曇石村:人人有分紅,家家當股東
“共產黨好!”坐在曇石村陳光耀老人家里,老人對筆者不時重復著這句話。
老人今年73歲。家住在曇石村近年新規劃建成的聯排新村里。四層樓高的住房寬敞亮堂。老人還享受著村集體的醫保、社保和每個月300元生活補貼。這對出生貧苦農家,打小就給地主當挑夫,一生受盡生活艱辛的陳光耀來說,覺得每天的日子都是甜的。
自打曇石村列為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村后,陳光耀更來勁了。作為村民代表和村理財監督員,他經常走村入戶,宣講改革試點工作,解疑答惑。老人說,改革讓村集體資產更透明了,防止村干部腐化,村民對干部放心,干部也能大膽辦事創業。
像陳光耀一樣熱心的曇石村人還很多。69歲的村民黃捷修說,“改革肯定好!人人有分紅,家家是股東,對農民來說最實在,哪家會不支持?!”
“人人有分紅,家家是股東”。曇石村老書記黃昭生告訴筆者,這是曇石村人在改革試點工作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曇石村位于閩侯縣城所在地甘蔗街道的南面,地理優越,商貿發達,是全國文明村。作為改革試點村,曇石村嚴格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全力推進清產核資、成員界定、折股量化等工作。據了解,曇石村經營性總資產原值1877.5萬元,現值約1億多。全村共有631戶2703位村民。本次改革試點工作實行股權量化、股權到人,即一人一股、一戶一證方式進行。那么是不是每一位村民都能成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呢?這是曇石村人關注的焦點。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是這次改革試點工作中最難的關鍵點”。甘蔗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姚淑瑜告訴筆者。
對此,曇石村黨支部書記黃金棟頗為感慨:“曇石村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工作開了大大小小會議達五十多場,進行了‘三榜’公示。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外嫁女身份。”
“外嫁女能否是曇石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這問題一經提出,村“兩委”班子包括村主干、村民代表、黨員代表和村中老人群體,都一致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外嫁女不是本村村民,并且根據“曇石村村規民約”規定,只有本村村民才能享受村集體的各種福利待遇。
是啊!蛋糕就這么大,增加了成員資格意味著其他村民的利益將減少。
但80后的外嫁女黃錦云卻不這么認為。她想自己從小至今包括結婚后都一直生活在曇石村,怎么就不能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呢?她閱讀了本次改革試點工作的所有相關資料,多次找縣農業局領導咨詢,找村主干爭權益。黃錦云爭得理直氣壯:根據閩侯縣委、縣政府2016年7月4日下發的《閩侯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指導意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基準日時戶籍在本村的人員可以確認為本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即“本村女性村民嫁到外村或本村男性村民入贅到外村,基準日時戶口在本村,仍在本村生產、生活,并與本村建立生活保障依存關系的”。
問題的鑰匙還得從村黨支部書記中打開。黃金棟2016年3月參加了縣里組織的赴福州臺江考察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工作,2016年5月參加在廈門湖里區舉行的“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現場會,2016年8月赴廣東省南海、順德兩地考察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工作。此外,縣里聘請的北京大成(廈門)律師事務所劉洋律師團隊為曇石村“外嫁女問題”又給予法律上解疑釋惑。最終想明白的黃金棟,帶領一班人開始了風風火火的工作,從村“兩委”干部到黨員代表到村民代表,再到挨家挨戶細心解說,春風化雨般解開了曇石村人心里疙瘩。
成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黃錦云抑制不住喜悅,對筆者說:“很開心!很開心!最重要的是作為土生土長的曇石村女人,得到了尊重?!迸c黃錦云一樣有理由高興地還有87位曇石村的外嫁女。
尊重了法律,凝聚了親情鄉情,維護了安定和諧,曇石村的“兩委”干部們在改革試點工作中艱苦但也快樂著。相信,在小康生活的路上,在建設新農村幸福家園的征途中,曇石村人永遠走前頭。
“三農”問題:一條正在探索的發展路徑
接過蕭暾遞來的一杯茶,筆者打量著眼前這位農民朋友中成功的奮斗者。
蕭暾,中等個,總是帶著笑意的一張圓臉,微微發福的體形,煥發著一個中年男人事業有成意氣風發的神采。
1990年,19歲的蕭暾離開白沙鎮井下村,到省城福州打拼。開始,個人開貨車給人跑運輸。2010年,成立福州德利物流公司,事業蒸蒸日上。
家鄉記掛在外拼搏的蕭暾,多次邀請他回鄉擔任村支書。而蕭暾也始終記得僻遠家鄉還不富裕的鄉親。2012年,蕭暾還鄉擔任了井下村黨支部書記。
“農家兒女,對農村的情感永遠是割不斷的”。蕭暾這樣說。
面對長期拋荒、長滿蘆葦的耕地,蕭暾開始思索規劃。他成立福州德利原生態農業科技開發公司,以農村二輪土地承包時限即2028年止為限,與60戶村民簽訂租賃合同,租下300多畝承包耕地,種植無公害生態蔬菜。農民不僅每年每畝地有300元租金收入,還有種菜收入。蕭暾公司為菜農提供種菜技術指導,以高于市場價收購有機蔬菜,并負責銷售。
在有機蔬菜種植園里,筆者見到正忙碌的村民們。一陣寒暄,村民們便打開話匣子。周祥賓種3.4畝菜,年收入七萬多元;張功忠一家四口種菜,年收入三十多萬……
嘗到甜頭的井下村鄉親,再一次把目光投到腳下的土地。
2016年,井下村又流轉80畝地,與福建陽光益佰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開發鄉村休閑旅游。
今天的井下村日新月異:公交線路開進村,建了村部新樓、老人院,亮了路燈,綠化了環境,幸福家園建設如火如荼……
其實,像井下村一樣,白沙鎮農村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良性發展的村莊還有很多。白沙鎮早已成為閩侯縣農村土地流轉實現農村發展的一面旗幟。
“本次改革試點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最終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卑咨虫傸h委書記葉建彪告訴筆者:“土地經營權流轉,提升土地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農村穩定和農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span>
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是黨中央的頂層設計,是中央解決“三農”問題探索實踐的發展路徑。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的目標方向,是要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span>
九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三農”始終風雨同舟。
毛澤東在談到黨奪取政權的主要經驗時說:“我們先有了土地改革的勝利,然后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span>
鄧小平在談到改革開放時說:“我們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
是的,從1921年開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民逐漸成為民主革命主體,參與農村包圍城市的斗爭,建立了新中國。隨后,在全國開展土地革命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并逐步完成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奠定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正是由于農村改革所帶來的巨大活力和示范作用,使我國全面改革獲得堅實基礎,并以持續發展和繁榮重塑了民族自信。
但“三農”,在國家獲得發展中所產生的紅利方面還分享得很少,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近年來,黨中央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重中之重的戰略工作。從2004年到2011年,接連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問題,形成強農惠農基本政策框架,保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
可以說,“三農”問題解決之日,就是中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實現之時。
2016年9月12日,剛上任的閩侯縣委書記李永祥逐一調研縣權能改革試點村,每到一處,都反復強調:搞好這項改革,最重要基礎工作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試點過程中,要防止侵吞農民利益,要尊重農民意愿,堅持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
在改革試點期間,國家農業部農業經管司司長張紅宇、福建省農業廳副廳長伍斌、福州市副市長嚴可仕,也來到閩侯,調研指導工作……
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工作不是休止符,而是昂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路上浩蕩雄壯的進行曲。
尾 聲
離開鄉村的路上,泥土芬芳撲鼻而來,婆娑樹影在陽光下搖曳多姿,綠油油瓜果散發清香,犬吠聲親切又悠然……但我的耳邊還是不時響起村民們的熱議:
如何最佳選擇股權管理模式?
如何最好實現股權抵押、擔保、轉讓、繼承?
能否實施股權的自由流轉和有償退出?
……
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涉及中國基本經濟制度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涉及經濟、法律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任重而道遠。
它的成功實踐,必將給“三農”帶來又一個更美麗的春天。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閩侯》;圖片來源于“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