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10-09 23:55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郭義清





郭義清

 

 

東平古鎮四面山,中間平緩,鎮上有一條東西走向和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縱橫兩條街道匯合成“十”字形,就形成了東街、南街、北街和西街四條街道。聽外婆說,古街建成“十” 字形,意取“四季平安”“風調雨順”。古時候,“四”和“十”頗為受人青睞,因為它象征吉祥如意。東平原稱凸平,只因“凸”與“東”當地方言諧音一致,后來便成了東平。而喜歡喝酒的外公總會和母親爭辯道,說古時候東平其實叫“鯨市”,因為小盆地像一條鯨魚臥船,只因當年有人嫌鎮里的水井都在鎮外,煩肩挑手提取水的勞頓,便在十字街口打了一口水井。用水是方便了,可古鎮卻發生了諸多不順的事,長輩們一合計,慌忙填了街心的水井。說來也怪,此后古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安詳和順暢。外公呷了一口酒對母親說,在街心打井,不等于船身破洞嗎,哪有順的道理?

在我的印象中,東平古鎮頗為美麗和熱鬧。十字街巷兩旁那黑瓦木構聯排古建筑、房屋之間相隔著高聳的風火墻、臨街那精致的吊腳樓,都煞是好看。街道路面由清一色的鵝卵石鋪砌。窄窄街巷兩旁的吊腳樓下,商鋪林立,門類繁多。有“叮當叮當” 作響的打鐵鋪,有“蹦蹦啵啵”悅耳的彈棉花店,草藥鋪、肉鋪、理發店、光餅店、小吃店和酒作坊等更是不計其數。那時, 我光顧較多的是光餅店,蔥油餅的香味總令我回味無窮。而年長一些的舅舅和他的伙伴們,卻總喜歡到酒作坊轉悠,面對后院里一缸一缸的酒,有時會趁店主不注意,偷偷地爬上去翻開蓋子, 抿上一口;貪心一點的還會從衣兜里取出事先準備好的竹筒,舀上一壺藏在腋下若無其事地溜走。有一次,舅舅和他的伙伴們又在偷酒時,被店主發覺,慌亂當中,缸上的小伙伴不慎掉入酒缸,泡在酒中,嗷嗷待救。舅舅情急之中拿起石頭砸破瓷缸救出同伙,演繹了一幕現實版司馬光砸缸的精彩劇目。

街上酒鋪里的酒除了少數是自己家里釀造外,大部分產自北街尾的國營酒廠。據說,東平人喜釀酒。明朝時期當地白酒釀造工藝就十分發達,民間釀酒工藝及配方流傳至今,村民家庭式釀造白酒現象十分普遍。因為,在東平釀酒,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一來東平鎮田多地肥,糧食歷來較為充足,確保了釀酒首要原料的供應;二來東平鎮金峰山水資源充沛且優質。傳說古時有仙人過化,在金峰山留下七口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向東平。

在東平鳳頭村的近郊路旁,至今還保留一處石臼泉。有泉水從一口圓圓的石臼中不斷涌出,清澈凜冽,甘甜無比。有村民給我講了石臼泉的傳說,說是惠公老佛本想把石臼移至獎山路口供路人解渴飲用,在鳳頭村用蘆稈撬石臼時,正巧被田間一放牛的小孩所見。小孩好奇,問蘆稈何以能撬動石臼?老佛法術頓被破解,石臼當即掉落成了如今的石臼泉。此后,鳳頭、東平一帶人們得以飲上清泠的金峰山泉水,為東平釀酒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上好資源。采風期間,我專程奔赴鳳頭村,一睹石臼泉風貌,見泉水依舊清澈無比,石臼靜靜地躺在泉底,像是向過往的人們敘說著美麗的傳說。20世紀90年代,《福建日報》《港臺信息報》《福建環境報》等多家報紙還以《村有礦泉水,人無白頭發》等標題報道了金峰山泉水的優質情況,說水中含氡重碳酸鈣偏硅酸、低鈉等成分,對人體極有好處,東平釀酒用水的優質由此可見一斑。再有,據說北緯27度被業界譽為“中國釀酒龍脈”,這一緯度地區的氣候條件對釀酒有著得天獨厚的好處。東平鎮,正處北緯27°19'-27°32',不偏不倚占據了釀酒“龍脈”的先天優勢。

20世紀70年代,舅母被招錄到東平酒廠上班,我到酒廠的次數便多了起來。有時,母親會叫我去酒廠找舅母要一點醬油濾干后的豆渣,當地方言稱“醬胚”的,咸且香,是上好的下飯咸菜;有時,外公會叫我到酒廠要些白酒喝。外婆家住東街,過了十字街,右拐到北街,穿過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的北街古樓亭子, 快到酒廠邊上的大樟樹時,濃烈的酒香便撲鼻而來。去酒廠的次數多了,我得知酒廠是縣輕工局于1958年所辦,當時還是公私合營,創辦之初極為艱難,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國家糧食緊張期間,酒廠沒有糧食可釀造,便號召職工到山上挖一種叫菝葜的植物根莖用于釀酒菝葜,又叫金剛刺,其根莖碩大,富含淀粉, 農村人土名又稱“刺根”,是釀酒的上佳原料。1973年,酒廠來了一位姓武的廠長,武廠長是東北人,和東北老家聯系,運來高粱,開始嘗試釀造高粱酒,哪承想一試成功,酒香品質好,就此誕生了東平高粱酒這個絕佳品牌。

那天在酒廠采風時,我遇到一位年過七旬的東平酒廠老員工,說起當年的酒廠,他臉上不時流露出滿滿的自豪感。他說, 高粱酒做成后,銷量極好,高粱原料由東平糧站調運,釀制好的酒都是運到邵武二級站,再銷售到全國各地。四十人的酒廠,雖然工人每月工資才三十多元,可酒廠的創稅每年卻達到二十七萬元。范老還說,20世紀90年代釀制的三兩三東平高粱酒,也曾聲名遠揚,和建甌黃華山三兩三米燒不分伯仲,成為當年閩北釀造的翹楚。

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東平高粱酒廠舉步維艱,瀕臨倒閉,東平鳳頭村聞著酒香長大的張步瑞,不想讓東平高粱酒釀造技藝就此失傳,與原酒廠的部分老工人一起,接棒改制了東平酒廠,并在2003年創辦了東平高粱釀造有限公司,從此,讓東平高粱酒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數十年來,公司獲準白酒生產SC證書,與福建輕工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系等科研部門合作,研發出清型、濃香型六十多款東平高粱,并通過國家質量體系認證。東平高粱酒還先后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老字號”、福建方志特色記憶及福建、重慶、湖南等六省市白酒行業金獎優質酒等榮譽,酒質達到汾酒、五糧液等國酒標準, 并在福建享有“南有金門高粱,北有東平高粱”的美稱,公司董事長張步瑞在2015年榮獲全國勞模。

                                              圖片.png63.png

                                                           東平高粱酒廠(王麗玉  攝)

圖片.png64.png

    東平老窖酒廠(余明傳  攝)

如今,東平鎮有了高粱和老窖兩家規模都不小的釀造酒業。

本文原載于《走進“八閩旅游景區”·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