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07-14 21:56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三山煙雨



 

三山煙雨

 

 

跨入新世紀的千禧年夏天,外甥女陳芬打電話告訴我,他們蒼霞洲的房屋要拆遷了,原拆原遷,增平方,擴面積。我為她,也為蒼霞洲的鄉親高興。

外甥女陳芬的家,我去過幾回。她是1994年嫁到蒼霞三保街的。我第一次到蒼霞洲就驚呆了,薄薄木板皮魚鱗片一樣訂成的柴欄厝,內外幾根小木頭拱著,不到3米高房竟然是2層屋,上下不到50平方米的小屋里居住3戶12人,樓下是共用廚房,擺放著3個煤炭爐、3張低矮小飯桌,桌邊緊靠著摘果子的竹木梯。在她的伯母從窄小的樓梯上顫巍巍地往下挪后,我爬上去一看,上面是薄木板皮隔成的4間“鴿子房”臥室,每一臥室打著一床鋪,沒多余空間。低矮的臥室,僅僅1.64米的我,挺了挺身子,頭上就碰了個小饅頭。橫斜的漚黑“木板墻”到處都是破洞縫縫,冬天,糊著一層又一層舊報紙,抵御鉆洞縫的寒風。

遇到雨天,柴欄厝外大雨,房內面盆缽罐擺滿地,滴答奏樂。雨后,就得忙修房補漏,而且雨水常常毫不客氣長期逗留房屋周圍,有的房屋的主柱底部開始腐爛。

蒼霞洲棚屋區的住屋基本上都類似,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更可怕的是,非常親密緊挨、相連一片、密如蛛網的電線無序亂穿于屋內外。屋間的狹窄通道小弄岔集,一輛小板車進來,再來第二輛,至少要堵半小時。如果一家不慎發生火災,消防車很難進去救火,容易火燒連營,使得幾十家都受牽連。

如果我不是親眼目睹,的確難以相信。數百年來,蒼霞洲百姓就蝸居在這樣破敗不堪的柴欄厝里。老人們戰戰兢兢地生存在危機四伏的“鴿”樓上,孩子們就在如此險惡的環境里成長。

當時福州像蒼霞社區這樣的板房舊屋林立,連片棚戶區很多,所以人們很形象也很辛酸地叫“紙禙的福州城”。

“我們做夢都想住新房。”天天擔驚受怕的蒼霞棚屋區居民夢想新樓房,只是一年又一年的夢。而外甥女嫁過去第二年就聽說那里要改造,當時我對她夢想能圓很懷疑。

下載 (1).jpg


下載.jpg

蒼霞社區改造前后對比(圖源:福州市臺江區委辦公室、蒼霞社區)

多年來,房地產開發商垂涎蒼霞洲。洲前閩江水輕輕流過,煙波浩渺,鷺影飛掠翠竹榕杉,尤其傍晚江對面倉山日落,萬道霞光映照,澄江閃光爍金,整個蒼霞洲沐浴金輝,宛如仙境,絢麗多彩,為福州名景“蒼霞晚照”。1989年,挨江之處建了亭臺樓閣,親吻一彎綠水的長帶形蒼霞公園。棚屋區與公園之間于20世紀90年代初修建江濱大道,上接南平,北往中原;下通馬尾,面向四海。緊靠棚屋區東邊的就是高樓大廈林立、燈紅酒綠、繁華熱鬧的位于解放大橋橋頭的中亭街。

好幾家開發商慕名前往考察探尋,然而一看蒼霞棚屋區蜂窩狀舊厝的超大密度,且絕大多數住戶都是緊房戶,還有不少下崗職工、特困職工,生活很艱難;不少是幾代同堂的“鴿子房”“床上床”“架子床”,都希望借棚改機會擴大住房面積……無利可圖,開發商只好望而卻步。

這幾天,我采訪蒼霞老人協會副會長廖依金、已退休的原居委會主任方蘭鳳等幾個人,從一見面他們贊不絕口的話中也聽出當年的疑惑:“沒人相信,3500多戶萬余人2個月就搬遷完,一年建完43座八、九層洋房(總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糊紙厝都沒辦法。”“我們協議簽2年,一年全部回來,最早的2000年中秋節搬走,當年回來過年,只4個月啊!”今年67歲的唐慶旺,在蒼霞洲自家窗明幾凈、擺著電冰箱、掛空調的單元房里,笑哈哈地告訴我:“做夢也想不到有這么好的房屋,看,已經15年了,還是如新的一樣啊!”

據我所知,舊屋改造從拆遷到回遷幾乎都要花上大幾年,期間有的甚至發生令人扼腕唏噓的辛酸場景。那么,是什么令一大片破破爛爛的舊棚屋火速變高樓洋房,大庇蒼霞寒士俱歡顏,圓了蒼霞人世世代代的新屋夢?這至今還是奇跡啊!

還沒等我問,蒼霞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是習近平同志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啊。”

唐慶旺激動地告訴我,那天(2000年7月2日)下午2時左右,他穿背心在門口忙著幫鄉親殺鴨賺加工費。火烈的太陽下,街道黨委書記陳永輝等帶著原福州市委書記、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等幾個人鉆進他的破爛木板屋(蒼霞正義路27號)的低矮大門,在昏暗中,40度高溫,熱得像桑拿房(因房柱都腐爛,不能掛電風扇,住戶只能不斷往墻上潑水來降溫),那是7戶27人吃飯會客的狹小共用廳。見此情景,習近平仔細詢問了我們這130多平方米兩層木屋里的家庭組成、房屋產權及用水用電等生活情況。

唐慶旺記得很清楚,那天習近平還弓腰擠踏在樓梯木板房的中間(因為梯狹,房低,上不去),瞧了瞧他家4口一間的17平方米的樓搭樓、閣搭閣房間。退下來后,習近平握了握他的手,親切問:“你們想不想房子改造?”他毫不猶豫回答:“想改造,但是改造后最好不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我們就在這里住。”習近平和藹地回答:“可以啊,就把你們房子蓋到7樓8樓。”大家都很高興鼓掌說:“很好,很好。”

據方蘭鳳回憶,在棚屋區居民座談會上,習近平對大家說:“改造棚屋區是一件好事,我們一定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原則,多聽意見,集思廣益,擇其善者而從之。”“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盼,把好事辦好。”

說到做到,馬上就辦。據有關資料了解,福州的財政當時不是很富裕,習近平回去后立刻從省財政為蒼霞棚屋區改造下撥了啟動資金,蒼霞洲列為福州市首批成片舊(棚)屋區改造。一周后動遷工作全面鋪開了。

棚屋區動遷一開始,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難題。一部分老人難舍舊園,留戀高密度生存空間濃縮的棚屋之間鄰里相濡以沫的親情、和睦相處的愉悅。有的老人還“串通”好永遠也不離開居住了幾代人的老屋!

“你們想想,要是你在這里居住了一輩子,你舍得搬嗎?”77歲單身老人鄭壽堅,對來他家大公支弄31號動員的干部說,“房子雖然破了點,可我們覺得很親切,很溫馨。我們在這里出生、長大,在這里結婚、生孩子。鄰里間熟門熟戶,和睦相處。一家有難,十幾家都會來幫助。”

潭尾街79號94歲的黃幼弟,她20歲嫁到蒼霞,四代同堂,孫、曾孫繞膝孝順,與住幾十年老屋感情頗深。老太太把大媳婦和三個孫子叫到跟前,囑咐他們堅決不要搬走。街道干部進她家動員,老太太拋出一句話:“寧死不搬!”2000年7月9日晚,拆遷指揮部在臺江區黨校召開動員大會,黃老太的三個孫子光著膀子在會場外起哄,還攔車干擾會場秩序。正義居委會主任方蘭鳳還被不愿意拆遷的幾個人轟出會場。7月10日是動遷的首日,她一家人不但鼓動鄰居不要搬,還說:“誰先搬遷就揍誰!”

正因將心比心,臺江區300多名黨員、干部組成的工作隊理解老人對舊家的眷戀,走街串巷,上門入戶,針對老人眷戀舊屋情結,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進行宣傳解釋。廖依金說,各居委會干部經常對首批搬遷其他地方過渡的老人家進行節日慰問。站在他旁邊67歲的陳君紳情不自禁插嘴道,送生日面條,還幫助我們聯系學校,解決小孩上學問題。

工作組開頭多次到黃老太太家都被拒之門外,但他們都耐心地在等。如此幾天,黃老太太感動了,開門迎客。工作隊員與老太太促膝長談,告訴她今后的新居寬敞、明亮、舒適,擁有花園般的環境;告訴她黨和政府改造棚屋區,造福老百姓的道理。

當黃老太太明白自己行為影響改造棚屋區大局、大多數人利益的時候,她立刻從“不搬遷”轉到堅決要求“早搬遷”。工作組立即與市建委搬遷服務隊聯系,為她解決了搬家的車子問題。黃老太又把晚輩們叫到跟前,說:“改造棚屋區,是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好事,我們不能拖后腿。”她讓孫子買回金銀花煮涼茶,把茶水送到居委會給工作隊員們喝。她的三個孫子也很快搬走了。7月17日上午,黃老太攜孫子給市建委和拆遷指揮部各送一面錦旗,上寫“人民公仆,為民解憂”“心系棚屋區,為民辦實事”。

在黃老太太、鄭壽堅、廖愛蓮等一大批老人的帶動下,兄弟妯娌、鄰里鄉親互相幫助搬遷,青年志愿者紛紛趕來幫忙,大家同心協力,3500多戶萬余人2個月時間搬遷全部結束。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蒼霞洲,2001年春節前,發現消失不到半年的連片柴欄厝的蒼霞洲已經拔地立起4幢住宅大廈,緊接著,幾十幢外墻紅白相間、帶有歐式風情的洋樓也相繼傍江聳入云表,嵯峨半空。2001年8月就有新聞報道:拆遷離開僅僅一年的3500多戶萬余人蒼霞洲居民全部回遷,舉家相約,扶老攜幼,高高興興搬進美麗的蒼霞洲新城,住進花園般的高層住宅,圓了祖祖輩輩的七彩家園夢。

因為搬遷是在21世紀初,有人稱之為“世紀大搬遷”。

2001年中秋節前,我接到外甥女入新居的“安家”宴請,我和父親及小外甥同往慶賀。一進蒼霞新城大門,公園內的綠樹紅花就映入眼簾,東西向的“三捷河”清澈穿過,垂柳掩映小石橋。公園里還有跑步機、扭腰機等健身器材,孩子們燕鳥似的飛過去,躍躍欲試,終于忍不住上前玩個痛快。

外甥女新居在6層,2室1廳,65平方米,一家三口住足夠了。和昔日的柴欄厝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過去,她母親和弟弟有事到她家,深夜12點,即使下大雨都不得不離開。現在她母親時不時到她那里住上兩三天,以享天倫之樂。在她家陽臺上,能望見遠處橫臥于閩江碧波之上彩虹似的解放大橋、三縣洲大橋。

傍晚,我散步于閩江邊的蒼霞公園,只見江對岸倉山金烏將墜,江面金光閃爍,公園小廣場有群老年人隨著音樂在手舞足蹈,她們及身后翠竹榕杉、蒼霞新城與陸續建起的半島國際等高樓,參差錯落地沐浴在七彩斑斕的晚霞里。老人協會的廖依金告訴我,蒼霞中老年舞蹈隊《彩云歸》扇舞于2016年7月慶祝香港回歸19周年比賽中獲三等獎。不知前面正在跳舞的人群是不是她們?我漫步走向在仙境里歡歌樂舞、紅光滿面的人群。

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