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04-24 23:16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莊永章



構建立體交通網絡 服務縣城經濟發展

——古田縣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紀實

 

莊永璋

 

 

交通運輸事業,既是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又是推動國民經濟的動力,同時又直接反映了相應歷史時期的時代風貌,是衡量一個地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歷史時期,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進程中,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更加突顯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3年10月,筆者在“走進古田”采風期間,親眼看見古田縣人民在中共古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致力構建立體交通網絡,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大好形勢。古田縣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歷程,就是古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升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歷史。

 

   古田地處閩東北交通要沖,陸路水路古來兼有

 

古田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東依寧德、羅源;南鄰閩清;西連南平、建甌;北接屏南。東西寬82公里,南北長66公里,面積2385平方公里。地貌結構以山嶺丘陵為主,最高海拔石塔山1629米,最低海拔黃田、水口兩鎮在100米以下,形成以“紅亭隘”(鷲峰山脈)為分水嶺,由西北向東南、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的地勢。氣溫差異大,民間有“紅亭內外不同天”之說。

古田地處閩東北交通要沖,陸路水路古來兼有。唐宋以來有省際古道2條,縣際主干道4條,縣內古道縱橫交錯,遍布村落之間。水路有縣境西南部的閩江和古田溪。唐代已有小舟載客運貨往來于福州、南平間。清康熙年間,水口捎排業興盛,世代相傳,久經不衰。清末,民船業崛起,水口、谷口、灣口、平湖等地船民置船運輸,航行于閩江和古田溪。民國24年(1935年),境內第一條公路古谷公路修通;民國27年(1938年),福古甌公路建成。民國33年(1944年)輪船航運業起步,古田人經營的福州平水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輪船27艘,承辦福州至尤溪口客貨運輸。

 

    新中國成立后,交通基礎建設得到迅速發展

 

解放后,交通基礎建設得到迅速發展。1956年首建古屏公路境內段。1958年,修通大東公路。1967年,實現社社通公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古田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致力交通基礎建設,采取國家投資、中外合資、集體集資、以工代賑、民工建勤和扶貧奔小康等舉措,興修公路,劈坡改彎,改善路況,并漸次改建橋梁,綠化公路,從而形成交通網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快運輸業發展。同時,公路客運服務網點逐步健全。1953年設古田、莪洋2個汽車站。繼后陸續建成27個代辦站,69個停靠點。1983年增設大橋、杉洋2個區級汽車站。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大量汽車、拖拉機、農用車和摩托車等加入運輸行列,形成國家、集體、個人一起搞運輸的新格局,大大活躍了交通運輸市場。

1994年至2003年這10年,是古田縣交通運輸業更上一層樓的10年,是路、運、管工作全面推進的10年,是交通事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10年。截至2003年底,全縣建有國道福蘭線1條,長13.156公里;省道犀湄線、金泰線2條,長148.434公里;縣道9條,長227.408公里;鄉道8條,長99.583公里;村道79條,長482.4公里;專用道11條,長29.26公里,合計110條,總長1000.241公里。其中,水泥路54.86公里,瀝青路287.202公里。新建和改建公路鐵路橋梁190座,總長10874.56米。全縣通公路行政村達100%。尤其是水口閩江大橋、谷水公路、古谷公路的修建改造工程相繼竣工通車,實現了203省道與316國道對接,從而結束了古田往福州必須盤山過嶺翻越雪峰的歷史,縮短行車里程36公里,減少行車時間2.5小時,為古田經濟發展、加快山海協作步伐,發揮了重要作用。

古田是寧德市唯一有鐵路的縣份。自1959年外福鐵路通車,境內段先后設莪洋、水口、灣口、雙坑4個火車站,客運量逐年增加。1990年每天有21.5對客貨列車經過莪洋站。之后,因國家重點工程——水口水電站的建設,境內鐵路線和火車站淹沒新建,改線后的外福鐵路境內段于1989年11月竣工,重設古田、水口、莪洋3個火車站。

新中國成立以來,古田水運業得到長足發展,境內設3個航管站、6個碼頭、2個木帆社、1個竹木裝運社、9個渡口,經營水上運輸業務。閩江航道幾經整治疏浚、炸礁清灘,配布航標,確保船舶暢航,排筏無阻,為省內黃金水道。1959年,古田溪水庫建成蓄水后,形成“翠屏湖”,開辟2條航線,可航行50噸位船舶。1993年3月閩江水口水電站大壩關閘蓄水后,水位升高形成“金鐘湖”,航道增寬,水流平緩,能航行500噸位船舶。同時,在黃田、水口設500噸位貨運碼頭,并設客運碼頭。

隨著交通運輸業發展,交通管理逐步完善。解放初至1955年,交通事務由縣建設科兼管。1956年2月,成立交通科,4月,改稱交通局。此后,縣內各類交通管理機構漸次配置,至2003年,設有古田縣交通局、福建省寧德市公路局古田分局,古田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古田縣運輸管理所、福建省公路稽征局古田稽征所、福建省公路通行費水口大橋征收管理所、古田縣公路路政管理所、水口港航監督站、古田縣地方海事處、福建省公路通行費大橋征收管理所,履行交通行政、公路養護、交通監理、運輸市場管理、公路交通規費征收、公路路政管理、港航管理等職能。2000年,古田公路分局公路養護線路長316公里.共有18個班、站120多個職工,他們針對養路資金缺口大的問題,制定了《小修養護管理辦法》,該辦法采取“班站長競爭上崗,道班人員優化組合,養護經費全額包干”,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一年來,共完成公路小修保養工作量300萬元,優良等路累計里程234公里,綜合好路率為74%,其中干線好路率為77%。同時,由于職能部門不斷加強依法行政力度,強化管理,從而全縣運輸市場秩序講一步好轉。職能部門圍繞提高運輸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運輸結構,促進運輸生產協調發展。由于管理的加強,促進了運輸市場健康發展,全縣交通運輸事業呈現了百舸爭流的大好局面。

 

    新世紀,著力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

 

當歷史翻開21世紀嶄新的一頁后,勤勞智慧的古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姿勃發,群策群力,掀起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古田縣交通運輸部門堅持古田要發展、交通必先行的主導思想,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行業管理,努力推動古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古田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周鴻東告訴筆者,歷史上古田是福建省交通要道,外福鐵路、閩江航道徑抵省會福州,國道、省道貫穿境內。在新一輪的高速、高鐵、國省干道發展中,古田逐漸被邊緣化。隨著2011年底寧德至古田公路通車,古田縣東部距寧德僅半個小時車程,在建合福高鐵、京臺高速在古田均設有站點和互通口,2014年底建成通車后分別距福州僅17分鐘、50分鐘車程,大大改變目前古田高速、高鐵滯后的狀況。

京臺高速古田段起于南平、寧德市交界處的黃坑隧道,經古田縣鳳都鎮、城西街道、泮洋鄉,止于寧德、福州市交界處的黃竹山隧道。路線全長約39.9公里,估算投資40.99億元,建設標準采用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100Km/h,預計于2014年底全線貫通。

京臺高速公路古田城關連接線。該項目的建設標準、路線走向已經古田縣委、縣政府充分的規劃論證,明確以京臺高速公路古田互通口收費站作為起點,沿九都溪西側布線在蓮橋橋頭與濱河路對接。路線全長1.187公里,總投資6447萬元。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工程可行性報告的編制,進入實際施工階段,將于2014年底建成通車。

合福高速鐵路古田段建設。合福高鐵古田段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2.11億元,預計于2014年底建成通車。

省道202線古田高頭嶺至局下公路改建。該項目起點于極樂村尾,經太保殿左下側采用填路基方案穿越翠屏湖,途經賴厝村后山埡口、縣道921支線、廉租房后側、蓮橋村、高速公路互通口、吉兆村后山埡口,再沿京臺高速邊側展線,經官江村后下穿京臺高速官江大橋,終點于局下店仔坪。概算總投資4.32億元,2012年累計完成投資1050萬元,占全年投資任務2億元的5.2%。

省道304線古田段公路改造工程。包括紅亭隘隧道機電工程:2012年6月23日動工實施紅亭隘隧道燈光照明項目,8月初完成機電工程并交付使用。鶴塘鎮區連接線,現已完成路基拓寬。大甲綜合服務區,已完成平面圖測量和服務區初步設計方案。大橋、杉洋休息區,已于2012年10月2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古田臨水宮景區門口至橫三公路。臨水大道路線全長4.757公里,起點大橋龍山至終點上安章路口段,2012年累計完成投資2062萬元,占全年投資任務的102.7%。

農村公路建養情況。認真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加大農村公路管養資金投入,努力提高農村公路管養的標準化、常態化、規范化水平,及時下達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及時完成農村公路2012年大中修項目及水毀修復工程,確保縣鄉村道有人管養、有錢管養、有效管養,不斷提高農村公路管養水平。在2012年寧德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綜合評比中,古田縣榮獲第二名。

水路運輸方面。一是加強監督檢查:全年共出動海事執法車輛65輛次、巡邏艇24艘次,執法人員95人次,完成船舶安全檢查118艘次、船舶簽證72艘次;對渡口處進行安檢,檢驗船舶72艘,包括新建的1艘客船。同時,發出違法通知書9份,發出海事整改通知書4份,全部整改到位,處罰釆砂船舶2艘。二是提升應急水平:為進一步提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海事處會同福州市水口海事處、航運企業等開展了水上應急聯合演習,檢驗了古田縣地方海事處和航運企業應對水上事故險情的快速反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縱觀古田縣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歷程,在逐步發展進步中,獲得喜人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歷史重任,落在古田縣廣大干部群眾的肩上,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先行官”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在新的世紀,古田縣將創造交通運輸事業更加燦爛輝煌的業績。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古田》;圖片來源于中國交通報,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