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4-07-13 17:48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鄭渺渺



——記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

 

鄭渺渺

 

 

鯤鵬初印象

 

一個微雨的早晨,沿著林蔭小路兜兜轉轉,我來到了位于臺江區文化中心三樓的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走進那間3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我看見一群年輕人正熱火朝天地忙著——有的疾速敲打鍵盤,有的圍桌熱烈討論,還有的正一邊翻閱資料一邊做筆記。“這是我們工作的常態。”中心主任劉安娟介紹說,“每天上午上班后,我們一般會先開個例會,研究或討論下當天的工作,然后就各自忙去了。”

為了引導青少年成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尋求社會管理的創新點,2008年3月,臺江區成立了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這是一家由民政部門批準注冊、共青團福州市委指導、共青團臺江區委主管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主要服務對象是14到25周歲的社區閑散青少年。中心聘用專業社工,綜合運用社會工作知識和方法,為這些青少年群體開展服務。

作為福建省首家青少年社工服務機構,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因其非營利性、專業化的服務,目前在福州已小有名氣。從最初社工到各個小區登門拜訪尋找工作案例到現在不少家長主動打電話求助,中心逐漸贏得了許多市民的信賴。在平時的工作中,中心通過對服務對象的學校、家庭、社區進行走訪,建立檔案,進行評估,再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案服務工作,填寫服務記錄表,并保持跟進,直到服務完成。

多年來,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堅守“專注青少年服務、挖掘青少年潛能、攜手青少年參與、促進青少年發展”的使命,在發展中不斷尋求突破創新。經過摸索,中心總結出現階段青少年群體存在的八大主要問題,包括就業問題、心理問題、網絡成癮、價值取向、朋輩影響、親子問題、逃學厭學、行為偏差等,為有需要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幫扶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疏導、行為矯治、關系調適等各方面的專業服務。至今,已成功幫扶了上千位青少年。此外,他們還就各種問題設計開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項目,接觸服務的青少年達數萬人次。如今,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已經探索出一套獨特的工作方式。

一是打造“黨員智庫引領,社工督促指導,專職社工帶領助理社工和社工志愿者共同成長的多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模式。鯤鵬中心在黨支部引領下開展服務,成立了黨員智庫,智庫由黨政部門黨員干部,社會工作者,法律、財務等領域黨員專家,愛心企業的黨員高管等組成,數名社工督導是來自福建高校的專業教師和省外社工機構的資深專家;中心的專職社工都是社工及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并持有社會工作資格證;還有幾百名社工志愿者,由高校學生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組成。多層次的工作團隊為中心的服務工作提供了有效、靈活的團隊支持,具備廣泛影響青少年的動力與活力。

二是根據各類青少年的不同情況,采取“紅、橙、藍、綠”的分類管理。紅色代表有“嚴重不良行為”(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或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青少年;橙色代表有“不良行為”或心理問題較為輕微的青少年;藍色代表除紅、橙兩類外,持續12月以上未繼續就學、就業的青少年;綠色服務對象為上述三類外的青少年。這樣的分類使得中心開展工作有的放矢,重點明確,加強了服務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中心還專門開設服務熱線,由專人負責接聽、解答、跟蹤、落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是根據青少年群體的問題和需求,分心理、行為、家庭、就業因素設置四大服務項目,采取“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工作。針對失業青少年,開展了“愛心助成長·鯤鵬展翅公益就業創業項目”,提高青少年就業技能,幫助他們走上就業創業道路;針對閑散青少年親子溝通問題,開展了“鯤鵬親子項目”,促進閑散青少年和家庭成員的溝通,營造和諧家庭氛圍;針對閑散青少年沉迷網絡的特點,開展“網事如煙·不再迷惘(網)”項目,引導他們健康上網;針對司法轉介的涉罪青少年特點,通過個案、小組、社區三種社工專業手法,協助涉罪青少年進行社會服務,并從為他人服務中矯正偏差認知及行為。此外,中心還積極開辟了三個服務陣地——社工站、青少年活動空間和“彩虹驛站”。社工站是中心社工在街道和試點學校建立的青少年輔導工作站,通過“家+校+社”聯動了解需要重點關注的青少年。青少年活動空間立足為青少年提供非營利性的綜合服務,包括課業學習部、手工藝部、電腦培訓班等,充分挖掘青少年潛能,協助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2016年,中心還整合各種資源,建立了“彩虹驛站”,通過成長俱樂部、就業加油站、彩虹超市、繼續教育、中途之家等窗口開展服務,最終讓社區青少年恢復社會功能,回歸社會。此外,中心還積極尋求愛心企業的支持,如和福州惠隆貿易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樂學園”社區學習班,滿足青少年的多種學習需求,深受青少年和家長的歡迎。

“如今,我們的服務陣地已經覆蓋臺江區全部的街道和社區,區里90%以上的閑散青少年得到我們社工的服務,轉化率也達到了80%以上。”劉安娟不無自豪地告訴我說。

 

解開心靈的枷鎖

 

這群在居民眼里不那么“安分”的閑散青少年往往不愛上學,或者早已退學賦閑在家。他們喜歡留著夸張的發型,穿著奇怪的衣服,有的喜愛抽煙喝酒,有的流連于網吧和夜店,還有的經常搗亂生事;他們是家長羞于啟齒的家門不幸,是攪得四鄰不安的“小混混”,是一群被學校、家庭排擠到社會邊緣的孩子。“可當你試著走近他們,會發現他們的內心遠沒有外表那樣瀟灑和強悍,他們渴望著別人的肯定,哪怕一點點。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努力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的社工說。當然,要取得這些青少年的信任并不那么容易,需要社工們調動各方資源來管控、感動、轉化他們,這里面的艱辛不言而喻。

小飛(化名)是一個17歲的男孩,祖籍江西,父母均在老家務農。他性格外向,平時喜歡唱歌、閱讀歷史書籍、打臺球,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發型師,并擁有自己的理發店。

從小學到初中,小飛的學習成績都很優秀,上了高中后,由于受到不良影響,開始出現厭學情緒,經常曠課、逃學,并與社會不良青年交往,高一時因與老師發生沖突而被學校開除。輟學后,由于不堪父母的批評與數落,小飛遠離家鄉,到福州一家理發店當學徒。半年后,因工資問題與老板產生矛盾,小飛偷竊了老板的電腦并逃離,之后自首進入看守所。由于是未成年人,且認罪態度良好,檢察院給予小飛半年的考察期,考察期滿合格后將對其采取不逮捕不起訴的處理方式。由于考察期間不能離開福州,檢察院將小飛轉介給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的社工進行行為矯正及跟蹤服務。

應檢察院的要求,小飛要定期到中心報到,參與社工的輔導。一開始,小飛很抗拒,他覺得自己前途已毀,內心自卑而壓抑,又不善表達,雙方沒法進行良好的溝通。后來中心社工想出了“記日記”的方式,讓小飛通過日記記錄下每天的活動、心情以及進步,包括對中心社工的意見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中心社工能夠詳細了解小飛的具體情況及內心感受。同時,中心社工還根據小飛的實際情況,為他聯系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并為他整理宿舍、購買生活用品。最終,小飛被中心社工的真誠態度所打動,慢慢和社工建立了信任關系。

經過多次溝通,中心社工發現小飛在過往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壓力源,例如學習的壓力、親子關系的壓力等,但是他并不知道如何調整和化解這些壓力,并有效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導致他放任自己,濫交朋友。到新的工作崗位后,小飛還面臨著新的心理壓力——害怕別人知道他曾經偷竊的過往,不愿和他交朋友,或不讓他工作。針對小飛這種壓力源,中心社工在輔導中運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幫助他糾正錯誤的觀念和認知,教予他應對壓力的放松技巧,并鼓勵他從生活和學習中總結錯誤的原因和成功的經驗,重新樹立健康積極的心態,投入新的工作和生活。同時,中心還鼓勵小飛參與社區父親節志愿活動、建黨節志愿活動、訓練營活動以及歌唱比賽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小飛的自信心和愛心,鞏固服務效果。半年后,根據小飛各方面的表現,中心通過觀察評估,覺得小飛的問題已經解決,可以結案,檢察院也正式決定對其不捕不訴。壓在小飛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就此放下了,他興奮地來與中心社工們告別,決定回江西老家開始嶄新的生活。

家住寧化社區的小杰(化名)原本是個開朗的少年,在一所職專學校讀書。但新學期剛開始,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的社工們就得知小杰已被學校勸退了,原因是他經常逃學。

社工發現,小杰的轉變緣于家庭變故。幾年前,小杰的媽媽因病去世,父親想再婚,但一再遭到小杰的反對。在不完整的家庭中,小杰時常感到孤獨和不安。而父親為了生計到處奔波,無暇理會小杰的變化。疏于管教的小杰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經常在網吧玩游戲,甚至徹夜未歸。

為了支付上網和打電玩的費用,小杰用完了向父親要的錢,開始偷家里的貴重東西去賣。他的行為被父親發現了,父親的嚴厲管教不僅未起到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父親認為小杰是“破罐子破摔”,已經無力改變他,而小杰也更加排斥父親,認為父親不愛他了。中心社工們感到,如果不幫扶小杰,他可能會走上犯罪道路。為了糾正小杰的生活習慣,提高他的自律能力,社工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小杰到中心“上班”。“這孩子特別需要鼓勵,我們表揚他一兩句,他就很有干勁。”中心社工說。也確實如他們所說的,小杰很快就和社工們打成了一片。

小杰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不是擦桌子、掃地、倒垃圾,就是為大伙兒燒開水。中心社工們還有意識地讓小杰一起到社區參加協調工作,或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協助社工和小組成員進行游戲互動。這些實踐活動讓小杰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到后來,小杰甚至已經不習慣無所事事的生活方式,連周末都搶著來幫中心做事。

很快,3個月的幫扶期過去了,小杰對自己的未來也做出了安排。他告訴中心社工,自己要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準上班族”。之后,小杰去學了廚藝,去工廠當學徒,與父親的關系也逐漸融洽了。

這些曾經迷茫的青少年,在最孤獨和無助的時刻,正是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的社工們慢慢走近了他們。那一句又一句耐心的勸慰,一天復一天悉心的幫助,就像一股股清流漫過他們充滿陰霾的內心,慢慢溶解了他們冰封的心,滌清了他們心里的泥沙,讓希望的小芽慢慢萌發了出來。解開心靈的枷鎖,告別灰暗的過往,這些擺脫了迷惘和困頓的孩子們,開始自信地踏上充滿希望的人生征程。

 

用生命影響生命

 

許多社工都秉持著這么一種信念——“用生命影響生命”,他們在鼓勵孩子們追尋美麗人生的同時,也創造著自己的美麗人生,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主任劉安娟就是他們中的代表。

80后的劉安娟在2008年之前是一名“白領麗人”,待遇優渥,發展前景良好。社工專業出身的她在聽說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社工后,毫不猶豫地參加了考試,并憑借自己優秀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應聘成功,成為一名專業社會工作者。這一待,就這么扎下根了。

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成立初期經費十分困難,安娟的工資很低,需要依靠以往的積蓄才能解決吃住問題。當時福州剛有專業社工,了解的人并不多,常常需要社工們自己去尋找服務對象。很多人并不理解這份職業,經常把他們當成推銷員,有時候還會被保安趕出小區,被家長拒之門外。

“當時雖然感到很大的壓力,但是我仍然希望做一些嘗試,為這個社會帶來一點改善。”安娟說。她和團隊伙伴們仍舊不間斷地穿梭于臺江的各個社區,用愛心、耐心和恒心陪伴一個又一個“迷途”的青少年,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當其他人用異樣的眼光打量問題青少年時,安娟總是用平等的態度與他們相處,并予以最真誠和溫暖的關懷和幫助。多年下來,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變成了青少年們信賴的“溫暖的家”,安娟也成為青少年眼中能夠陪他們一起“玩”,理解并接納他們的知心姐姐。

工作中,安娟總能找到幫扶對象的個人優點,幫助他們挖掘潛能,并為他們尋找能夠發揮特長的資源。當一個個青少年迷途知返,重新調整人生道路時,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長了解并認可了安娟和她團隊的工作,并主動求助。幾年來,安娟和她的團隊探索出了被稱為“鯤鵬模式”的青少年社工服務范式,得到福州團市委的推廣。在該模式的引領下,安娟帶領她的團隊成功開展了中央財政支持的“青少年幫扶示范項目”和民政部、李嘉誠基金會的“大愛之行——行為問題青少年幫扶項目”,還與福建省興業慈善基金會開展合作,開啟了福建省首個中學駐校社工示范項目。同時,安娟還帶領團隊以項目為依托,積極尋求和政府相關部門合作,致力于推動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為青少年幫扶項目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

在專職社工之外,劉安娟還有多重身份——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社會組織專家庫成員、二級心理咨詢師等。在福建省政協委員這個“崗位”上,她先后提交了《關于加大社區文化設施和專職社工隊伍建設投入的建議》《關于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推動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建議》《關于專業社會工作者介入涉案青少年幫扶過程》等多項提案,四處搜集社情民意,當智囊,做參謀,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致力推動福建全省范圍內社會工作的普及發展。幾年來,安娟先后被評為福建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福建省“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最美社工、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個人、首批全國社會工作領軍人才等。無數的榮譽背后,在孩子們面前,安娟依舊是那個淺笑盈盈、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大姐姐,是幫助他們開啟嶄新人生的守護天使。與孩子們相伴,安娟的內心充實而堅定。因為從她初涉這個崗位之日起,她就不斷發覺,依靠自己和團隊力量所產生的一系列讓人驚喜的改變,是她工作的動力,她必將為此不斷努力。

翻開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的花名冊,一個個名字涌入我的眼中,一個個生動的事跡在坊間傳誦——蔡標兵、石業源、陳秋燕、洪琳、簡少清……這是一支朝氣蓬勃的年輕隊伍,也是一支經驗豐富、助人無數的優秀社工隊伍。他們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積極考取社工師、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等資格證,積累了一整套科學輔導青少年的實務操作技巧,以他們的愛心和專業影響和感化每一顆迷途的心靈,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他們的付出,得到了青少年、家長及社會的充分肯定。中心先后獲得福建省新長征突擊隊、全國巾幗文明崗、福建年度人物、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福建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等多項榮譽。東南電視臺、福州電視臺、福建日報、法制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都相繼報道了他們動人的工作事跡。

樂觀、開朗、陽光、永不言棄……這是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社工身上閃亮的標簽。在引領青少年們跨越寒冬的道路上,必定需要像他們這樣的破冰者——走在前方,披荊斬棘,堅持不懈,幫助孩子們尋找通往春天的道路。

 

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在小飛回到江西一年后,中央電視臺來到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拍攝宣傳片,了解到小飛的案例,希望他能幫助拍攝專題片。迷途而返的人總是會忌諱自己曾經灰暗的過去,且路途遙遠,大家都覺得小飛不可能答應。沒想到電話打過去,小飛竟然爽快地應允了,并很快從江西趕過來參加專題片《一年之約》的拍攝。“現在的我慢慢沉淀了,可以平心靜氣地和家人朋友們交流,和同事們融洽相處,做自己喜歡的事,還喜歡幫助別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小飛對中心的社工們說。不過一年的時間,他已然成為一個全新的充滿正能量的好青年。

長期以來,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一直致力于幫扶閑散青少年,引導和鼓勵他們也成為志愿者。近年來,中心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服務對象轉化模式——“時間銀行”循環轉換機制,服務對象可以通過累積志愿服務時數,以兌換物資、參加技能培訓等,從志愿服務中收獲自信與能力,體會奉獻愛心的價值感,淡化不良行為。中心還將轉化的服務對象組建成“彩虹青少年志愿服務隊”。這支隊伍以服務困境兒童、實現自我成長、助力鯤鵬騰飛為宗旨,不斷深化服務內容,成為學雷鋒活動的生力軍。

念念不忘者見回響。如今,許多曾經的“問題青少年”在轉變和成長之后,也愿意成為志愿者,繼續將社工理念傳承下去,幫助別人,回饋社會,從而實現了助人自助。對此,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的社工們臉上也總會洋溢起會心而滿足的微笑。

“鯤鵬”二字,在莊子《逍遙游》中是這么記載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離開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時,我轉頭正好看到墻上印著中心的logo,那是一只綠色的張開翅膀的大鵬鳥,這正是中心最真實的寫照,綠色象征著這些青年社工積極、健康、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而大鵬鳥寓意著頑強拼搏、勇于挑戰。這只綠色的大鵬鳥將一直守護著迷茫的青少年們,為夜行者帶去光明,為迷航者指引方向,帶領他們沖破一切黑暗和陰霾,重新展翅翱翔于藍天。當溫暖的陽光灑滿全身時,他們美好的夢想終究會實現。

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臺江》;圖片來源于《福州晚報》,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